-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形與色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4395
- 條形碼:9787521714395 ; 978-7-5217-1439-5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形與色的故事 本書特色
★王家衛(wèi)、梁朝偉、侯孝賢、唐諾、朱天心集體致敬的美國*師級作家勞倫斯·布洛克主編的短篇小說集,一部用文字致敬藝術的想象力派對。 ★勞倫斯·布洛克主編,喬伊斯·卡羅爾·歐茨、邁克爾·康奈利、杰弗里·迪弗、李·查德等17位美國優(yōu)秀故事大師共同參與的跨界杰作,用文字對藝術名作的致敬。 ★每件藝術品背后,都藏著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那線條、形態(tài)、光影、色彩背后的秘密,也是關于人性的秘密,等待*敏銳和富有想象力的你去發(fā)掘! ★《形與色的故事》所選取藝術品時間跨度從石器時代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到再到20世紀50年代。17件風格各異的傳世藝術品搭配17篇精彩紛呈的短篇小說,為讀者呈現(xiàn)出視覺和文字、藝術和文學的雙重盛宴。 ★四色印刷,精致排版,裸脊鎖線,方便閱讀。
形與色的故事 內(nèi)容簡介
勞倫斯·布洛克聯(lián)合包括喬伊斯·卡羅爾·歐茨、邁克爾·康奈利、杰弗里·迪弗等16位美國當代小說大師,以梵高、高更、 葛飾北齋、達利、馬格利特、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作品為靈感,創(chuàng)作了17篇懸念迭起又扣人心弦的小說佳作,這是一場基于藝術與想象的敘事之旅,也是視覺與文字交相輝映的短篇小說杰作。
形與色的故事 目錄
0 序言:故事開始之前 勞倫斯.布洛克
1 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 杰弗里.迪弗
2 第三幅畫 邁克爾.康奈利
3 尋找大衛(wèi) 勞倫斯.布洛克
4 巨浪 S . J.羅贊
5 思想者 克里斯汀.凱瑟琳.魯施
6 皮埃爾、路西安,和我 李.查德
7 橘色代表焦慮,藍色代表瘋狂 大衛(wèi).莫雷爾
8 真理從她的井中爬出來羞辱人類 托馬斯.普拉克
9 拿著扇子的女孩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
10 理發(fā)師查理 喬.R. 蘭斯代爾
11 追索喬治婭.奧.吉弗的花 蓋爾.萊文
12 大城 莎拉.溫曼
13 Ampurdan 沃倫.摩爾
14 美好的日子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
15 陽光下的血 賈斯汀.斯科特
16 安全守則 吉爾.D. 布洛克
17 煤氣燈下 喬納森.桑特洛弗
形與色的故事 節(jié)選
喬治婭.奧.吉弗終于同意跟我會面的時候,我好興奮啊!要說服她改變心意可真不容易。起先她根本就沒回我的信,但我還是再接再厲—你知道,就是打死不退。后來,我總算打電話聯(lián)絡到了她的秘書。等我跟奧.吉弗直接對話的時候,她跟我抱怨說,多年來實在有太多人訪問她了。我一問之下,她才表示對方大半都是男記者。 我翻閱了許多老舊的剪報資料,發(fā)現(xiàn)過去確實是有太多媒體追逐她了。我也可以了解為什么某些訪談的結果會讓她不開心,《基督科學箴言報》的亨利.泰瑞爾就是個例子。早在1917 年時,他就帶著渲染的口吻寫道:“奧.吉弗女士直視自己的內(nèi)心,然后便以無意識的天真,畫下了一個女孩內(nèi)在*深處的成長過程,就像一朵逐漸綻放的花……”這種評論她無法接受。想來是“天真”這兩個字冒犯到她了吧。不知她的憤慨之情是否延燒至今呢?是這段回憶讓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吧。“我為什么要點頭?”我要求訪談她時,奧.吉弗就是這么問我的。我回答說: “因為我是女人。我對藝術的看法和那些男人不一樣。” 我寫信告訴她,是她回顧展中的畫作引導了我以全新的方式看待藝術的。我念藝術學院的時候,原本專攻的是抽象幾何圖形,然而在她的影響之下,我改而在大自然中尋找題材,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因此有了改變。當我放眼觀看外界時,往往輕易就能發(fā)現(xiàn)到象征女性的隱喻。 我在作畫之時,帶出了大自然里的女性,而且我也將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付諸文字,寫下了一篇關于奧.吉弗新近展覽的評論,發(fā)表于《女性空間》雜志里。由于擔心會觸犯到她,我并未提及自己相當認同這本雜志的女性主義觀點—有些人或許會稱之為“極端”吧。我們想要改變藝術圈以及整個社會,而且我們期許自己能將父權至上的觀念完全鏟除。身為女人,我們必須獲取屬于我們自身的力量。 對我來說,奧.吉弗的藝術和事業(yè)就代表了這種力量。當我在她所繪的放大花朵中看到了女性形體的力量時(比方說,她于20世紀20年代早期所畫的《紅色美人蕉》),我就知道自己找到了想要的封面,而她任何一幅類似的畫作都可以勝任。我寫的有關女性藝術家的書馬上就要出版了,出版商曾警告我說,奧.吉弗截至目前,從未將她的畫作轉(zhuǎn)印權給類似的出版品—也就是主題并非只限于她的書籍。不過我已下定決心要扭轉(zhuǎn)她的想法,我希望她能借我一張她的花之作的彩色幻燈片,好讓我將其轉(zhuǎn)印為書封。 說起來,我應該算是身負高貴使命的革命斗士吧。我一定要說服奧.吉弗說,她的作品對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來說,深具革命性的改變力量。我*恨那種老掉牙的俗諺了—只知道把畫花的女人當成笑柄看。“畫花的女人”啊,只適合于裝飾絹扇罷了,查爾斯.狄更斯如是說。而喬.霍普(她嫁給了那個頑固守舊的維多利亞人愛德華)則老愛抱怨說,她的先生非常看不起奧.吉弗以及其他許多女畫家,因為她們?nèi)贾皇恰爱嫽ǖ呐恕甭铩O鄬τ谶@種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奧.吉弗的花卻是讓人驚艷與贊嘆。她的作品是在對世界各地的女人說話,也是為她們說話啊。然而我要怎么做,才能讓她理解到這一點呢?如今她至少已經(jīng)同意要跟我會面了,這多少也算是個小小的勝利吧。 想到就要跟她面對面進行頭一次對話,我還真有點焦慮起來。因為自從打算要訪談她以后,我就聽到不少暗示說,她有可能很難搞。想說服奧.吉弗讓渡她的花之作作為我的書封,只怕還得費點工夫才行。不過我認為她的花之作確實是人類藝術史上堪稱典范的杰作!它們預示了現(xiàn)今女性藝術的樣貌—而我指的正是我自己以及跟我同一代的藝術家的作品。 總之,我就是滿腦子塞著這些念頭,一個人在大太陽底下開了整整兩天的車,一路從南加州的威尼斯海灘穿過亞利桑那沙漠,來到了位于新墨西哥州北方的雅比丘,然后抵達目的地— 奧.吉弗就住在景觀壯闊的桑里代克里斯托山脈底下。其實無須多大的想象力,就可以在她所畫的多彩繽紛的巖石奇景中,看到女人的形體與線條。就連風化石崖和平頂孤丘的玫瑰紅色調(diào),都會讓人聯(lián)想到肉體。 我實在忍不住滿腔興奮了。到了她家門口時,我和奧.吉弗的助理打了個照面。她看起來還真有點嚴肅。她伸手接過我的袋子,并簡短地說明:“不許拍照,也不能錄音。” 助理粗魯?shù)膽B(tài)度我沒放在心上,因為我希望自己和奧.吉弗見面時,能夠帶著全然只是敬畏的心。對我來說,她是所有女性藝術家的典范。我希望她的成功便是在預示我前程的美景。我在她的畫作以及事業(yè)里,看到了顯而易見的力量;只可惜當今的藝術圈中,掌權者仍是男性。如今已八十六歲的奧.吉弗,看起來自信滿滿。她頭一回展示自己的素描是半個多世紀以前了,之后她又在紐約展出了水彩和油畫。如今,她很清楚自己已是實至名歸。掌聲越來越多,而她身為她那一代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已是毋庸置疑了。 親眼看到了奧.吉弗,我是喜中帶驚。她的皮膚布滿了許多細細的皺紋,頭發(fā)大半已灰,往上梳了個嚴整的髻,眉毛仍然是又粗又黑。她將自己瘦弱的形體包裹在優(yōu)雅的黑里頭。她的臉和身體,都映襯了周圍儉樸的環(huán)境:四面素白的泥磚墻面。她連自己的作品都沒有展示出來呢。在這斯巴達式清簡的居家空間里,奧.吉弗散發(fā)出了濃濃的主權在我的味道。這種效果—或許是精心營造出來的吧—確實相當具有威懾性。 奧.吉弗歡迎我的到來,她說:“午安,一路開車過來還好嗎?” 我回答道:“奧.吉弗女士,非常感謝你愿意見我。能和你會面我深感榮幸。身為藝術家,我受到你的啟發(fā)甚多,所以我特地帶來了我的作品的拷貝照片,希望能夠和你分享。” 奧.吉弗的回答嚇了我一跳:“我沒辦法看,我的視力現(xiàn)在極差。有人告訴我說我眼睛的問題很特別,別想求得解決方法。而說這種話的,都是那些自認為是專家的人,所以我就決定干脆繼續(xù)創(chuàng)作吧。現(xiàn)在我是開始捏陶了。我的眼力不行,應該不會給你帶來困擾吧?” 我驚魂未定,也有點羞愧,我答道:“抱歉,我原先并不知道。我很愛你的作品,你的畫對我影響很大。” “弗吉尼亞.郭德法,你是打哪兒得來這個名字的?”奧.吉弗換了個話題,“現(xiàn)在好多女人都開始用地名當名字了,像是汪達.西岸,還有茱蒂.芝加哥、麗塔.阿布奎克,甚至還有個男的,叫做羅柏.印地安納,是吧?” “不、不,弗吉尼亞是我父母取的名字,這是因為我的外婆就叫做弗吉尼亞。其實我是在舊金山出生長大的。” 奧.吉弗現(xiàn)在好像放松了點,她就著這個話題繼續(xù)說:“我的名字是出生時取的。其實我的出生地是威斯康星州的日原市,離喬治亞州還滿遠的。我不喜歡利用名字耍噱頭,因為如果作品的力量夠大的話,根本就沒有必要借由改名達到目的吧。” 她犀利批判的態(tài)度顯而易見。我知道如果想達到此行的目的,恐怕得費很大的工夫,“奧.吉弗女士,我看了你在惠特尼美術館的展覽,真是愛死了!你是我們這一代女性藝術家的*佳典范”。 “你說‘女性藝術家’是什么意思?”奧.吉弗語氣尖銳。我可以感覺到,她并不希望被貶低成什么流派的女性主義者。她好像有點懷疑,我們這些女性主義者根本搞不懂她這一生所面臨的難題以及她面對困境的方式。 “我指的是那些借由自己的作品來闡釋女性經(jīng)歷的藝術家,那些呼吁大眾正視性別議題以及兩性不平等問題的女人。” 奧.吉弗聽了以后,答說:“我曾經(jīng)全心支持女人的投票權,而且也加入了全國女性政黨。我認為女人應該要自食其力。” “我指的也是那些可以認同《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這一類新書的女人。女性主義鼓勵女人要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要保有身體的自主權。女性主義藝術的精髓就是對這一點的認知。” 這話奧.吉弗聽了很反感:“我聽一個朋友說,有這么一位‘女性主義者’,她花了好大一筆錢買下某家知名藝術雜志的全版廣告。她只戴了一副太陽眼鏡,抱著個好大的人造陰莖全裸入鏡,意思就是要把鎂光燈吸到她跟她的藝術身上吧。” 我知道她所講的這位藝術家是誰。這人耍弄的花招確實是制造了不少話題,但對女性主義其實毫無幫助。在我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奧.吉弗又繼續(xù)發(fā)表她的觀點了:“某些人竟然還膽敢將她那種攻擊性強烈的性展示,拿來跟史蒂格利茲幫我拍的裸照相比。簡直是荒謬到極點!當年的我跟史蒂格利茲是親密的愛人啊!這名年輕女子運用這等自戀的策略來推銷自己,我可不希望他的作品給貶低成只是她廉價的樣板而已。史蒂格利茲自己就曾聲明過:‘我每一回拍照,都是在做愛。’” 我很希望她能針對這一點再多說幾句,我想更加了解奧.吉弗和史蒂格利茲的關系。我很好奇,她是如何面對他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他是她(以及其他人)的藝術經(jīng)紀人,也是攝影家,而且也是她的愛人,后來又成了她的丈夫。不過*好還是別提吧, 畢竟史蒂格利茲比奧.吉弗大了將近四十歲,而且又已過世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了。更何況,有人說他曾對她不忠。她應該是不會想要重述那段戀史還有他們的婚姻,以及他的外遇和背叛的。她*后是離他而去,獨自定居于新墨西哥州。 我曾讀到過,她對史蒂格利茲本身的成就—他的攝影— 評價很高。史蒂格利茲曾經(jīng)專心一志地拍攝奧.吉弗:她的藝術、她的臉、她的手,還有她的裸體。我很確定,這對她的生活以及事業(yè)絕對是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所以我決定還是就這一點提出下一個問題好了:“他以你為題材所拍下的照片里,有許多都成了經(jīng)典之作。不知道你當他的模特兒,是不是覺得很 辛苦?” “史蒂格利茲拍肖像的企圖心很大,一張是不夠的,”奧.吉弗解釋道,“他的理念是要從孩子剛出生時拍起……他理想中的肖像其實是影像日記。需要很大的耐心才做得到,對模特兒來說。記得當年他拍我的時候,每一次都要花不知幾個小時呢。我得學著一直保持不動,感覺像是永遠也不會結束。” 這話引發(fā)了我的好奇,但我覺得還是別問的好,所以我便改了個話題。“奧.吉弗女士,”我問道,“你還記得現(xiàn)代美術館于1929 年所舉辦的第二次展覽嗎?展名叫做‘十九名當代美國人的繪畫’,而你就是那當中唯一的女人。當時你有什么感覺呢?” “沒錯,這我還記得。你也許知道艾佛瑞.巴爾是策展人,不過想必你并不知道,那場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其實并不是他挑的,而是由美術館的董事會投票決定的。你也許會覺得十九這個數(shù)字很怪,不過他們投票的結果就是這樣:不是十五,甚至也不是二十。說起來,當時某些董事就已經(jīng)收藏了我的一些畫(以及其他幾名中選的畫家的作品),鄧肯.菲利浦斯就是其中之一。每個董事免不了都想要推銷他自己的藝術家。多虧了史蒂格利茲的幫忙,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還算熟悉我的畫。” “你的意思是說,董事會并不熟悉、也不欣賞其他女畫家的作品嗎?” “也許是不夠喜歡吧。也許喜歡的方式不一樣吧。” “奧.吉弗女士,”我鼓起勇氣說道—我是打算念一段某位藝評人對她作品的評語,“我想你應該還記得保羅.婁山飛德吧?他曾經(jīng)將你的作品形容成是‘精神化了’你的‘性別’。”他寫道:“她的藝術是對女性的禮贊。她那痛苦與狂喜兼具的奔放線條,終于讓我們了解到男人一直都想了解的黑暗大陸……女性獨有的器官在說話了。” “大錯特錯!保羅的評斷大半都太過簡化。我聽說女性主義者現(xiàn)在也都發(fā)出類似這般愚蠢的論調(diào)。她們當中有一個曾說,她的藝術—她的抽象花卉—代表的是‘積極主動的陰道形態(tài)’,而且還把我早期所畫的花卉形態(tài)形容成是‘消極且順服’。這名年輕女子擺明了是想借著貶損我的作品,來提高她作品的身價。像這樣的新聞報道,我看了真的只能搖頭。而我**惱火的就是,她厚顏無恥地想要篡奪我在歷史上的地位,順便還消費了我曾有過的創(chuàng)造。搞不懂這些年輕人怎么沒事硬要拿花來瞎搞呢?” “我們這一代有很多人,都把你所畫的巨型花卉當成女性主義的*佳代表了。我們很能認同把花卉當作生殖器官的隱喻。你是眾人推崇的先鋒人物,畫過各種形態(tài)的花,包括海芋、東方罌粟、天南星、曼陀羅、鳶尾花以及紅色美人蕉。如今它們已成了我們的精神象征,以及我們的革命性圖像了。” “狗屁!實在太過分了。”奧.吉弗呻吟起來。 “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握有掌控權啊。”我宣告道,頗有點自我辯護的味道。“把我們自身的存在當成反抗的形式,這點我是可接受的。我們需要有個強力的象征來作為抗爭的工具。” 我到底該怎么措辭,才能讓她了解我們的立場呢?奧.吉弗跟我們不同,她并不是以性別化的眼光來看待她所畫的花。就算花卉對她曾經(jīng)有過什么意涵,但經(jīng)過這幾十年來不斷地否認,如今她堅持,她的花就只是她細微觀察大自然的結果而已,她只是以她特有的熱情和奔放的生命力(隨你怎么形容了)如實將其描繪下來。她認為自己早已超越了女性主義特意塑造的刻板印象,超越了長久以來的種種爭論。 “你通常都是怎么選擇作畫的題材呢?”我再一次試圖平撫她的情緒,“你跟大自然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念書的時候,老師都要我們畫下眼里所見的。不過那樣的觀點也太狹隘了吧!如果我們只能復制大自然的話,得到的結果絕對是比不上原始版本壯觀啊—那又何必要畫下來呢?”她看著我,仿佛是在說我非得了解不可。 我又試了一次:“可是身為女性,你覺得你和男人的差異是什么呢?” “我只是一直不斷地在實驗,而到了*后,我總算是決定要忘掉男人教過我的一切,完全只照著自己的感覺去創(chuàng)作。” “噢,沒錯!”就這句話嘛。我脫口而出:“我想再多加了解你的花,以及你所畫的女性圖像,我想了解它們和女人的性欲以及女性自主權的關系。” “你看著我的花,你以為你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但其實你并沒有。”她喃喃提出抗議。 “你畫作里頭那些正中心的凹洞和內(nèi)在空間,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問道。 “凹洞嗎—聽起來像是牙醫(yī)在講話!我畫下那些內(nèi)里的空間,就跟我從自己的家往外看到的景觀一樣,也跟我從夏瑞登旅館的高樓所看到的東河河岸景象是一樣的意思。所有那些水泥建筑,那些高樓大廈……” 噢,不對,我趕緊打斷道:“我的意思是說,那些花看來像是女體解剖圖的隱喻,代表了女人的性欲。” “什么隱喻啊!我的作品是我盡可能客觀作畫的結果!想來我之所以那么費盡全力要保持客觀,就是因為我很討厭眾人強行要把這類詮釋套在我的圖像上。”她繼續(xù)說道,“據(jù)我所知,*近好像有家常春藤名校辦了個什么女性藝術家聯(lián)展之類的,而且有個女性主義人士竟然把我作品的幻燈片,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擺在一起。她還厚著臉皮宣稱說,這些女人—包括我自己,還有路易絲.布菊瓦,以及什么米莉安.沙皮諾之流的人—創(chuàng)造藝術的時候,都是采取類似的模式呢!說是什么循環(huán)形的、器官樣的,所謂‘生物形態(tài)的孔洞’,而這些個洞啊孔的,就暗示了女人對她們自身內(nèi)在空間無微不至的關注哩!多可笑的論點。”奧.吉弗下了這個結語,她盯著我瞧的眼光滿是猜疑。 我趕緊再度轉(zhuǎn)換話題:“你為什么決定要把你的花畫得那么大呢?” “每個人對花都有許多不同的聯(lián)想。你會伸出手來碰它,或者往前探身去聞,要不也許會不自覺地嘟起嘴來吻上去,或者將花送給人想要討其歡心。可是一般人很少會耗費時間真心去看一朵花。我畫的花是我細心觀察的結果,我畫得很大,是希望觀者可以看到我所看到的花。” *后,我只好直截了當點出我的來意:“我好愛你的花,也希望你能同意讓我將其中的一朵用在我的書封上。” “什么樣的書?” “這本書探討的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女畫家。” “書名叫什么?” “書名是《從文藝復興到現(xiàn)代的偉大女性畫家》。” 顯而易見這會兒奧.吉弗是真的發(fā)火了。她可不希望我(或者任何人)把她圈進一個狹窄的框框。她抬高了音量,斥道: “我不是女性畫家!” 我真是沮喪到極點了,因為奧.吉弗已經(jīng)站起身來,意思是要結束這次訪談。她怒聲道:“搞你自己的作品吧,我的作品你別沾手。”
形與色的故事 作者簡介
勞倫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1938年6月24日——) 當代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大師,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被譽為“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代表作有“馬修斯卡德”系列、“雅賊”系列、“伊凡譚納”系列、“哈里森”系列等。王家衛(wèi)電影《藍莓之夜》亦邀請勞倫斯.布洛克參與編劇。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jīng)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