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354697
- 條形碼:9787531354697 ; 978-7-5313-546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本書特色
中篇小說可以說是百年來中國文學*重要的文體之一。它的容量和傳達的社會與文學信息,使它具有極大的可讀性。從《阿Q正傳》到《小二黑結婚》,從《李雙雙小傳》到《煩惱人生》,中篇小說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這一百年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折射出這一百年來中國人精神生活的變遷。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教授從一百多年間的中國中篇小說作品中精選的*具文學和社會價值的一百部中篇小說作品。叢書共30冊,532.1萬字,對1911年以來的中篇小說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梳理,并按照發表時間順序編輯而成,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以來*一部系統研究、編選中篇小說的具有排行榜意義的中篇小說選本。叢書收入了魯迅《阿Q正傳》、蕭紅《生死場》、巴金《憩園》、沈從文《邊城》、鐵凝《永遠有多遠》、賈平凹《天狗》、王安憶《小鮑莊》、余華《現實一種》、格非《褐色鳥群》、蘇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具影響力的中篇力作,展現了百年中國中篇小說創作所取得的巨大實績。叢書中的大多數作品都曾榮獲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等國內*重要的中篇小說獎項。這些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創特點,已經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內容簡介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叢書中的一種:共收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柔石的《二月》、沈從文的《邊城》和沈從文的《八駿圖》四個中篇小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以莎菲與南洋闊少凌吉士的愛情為主線,展現了五四時期渴望新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追求個性解放過程中的苦悶與彷徨。柔石《二月》生動地展現出被“五四”喚醒的一代知識青年在中國現實社會里走投無路的境況。沈從文《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沈從文《八駿圖》 以婚戀為中心,從性心理角度入手,通過主人公達士先生的視角描寫了某大學八位教授的病態人生和墮落生活。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目錄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
柔石《二月》
沈從文《邊城》
沈從文《八駿圖》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節選
莎菲女士的日記 丁 玲 十二月二十四 今天又刮風!天還沒亮,就被風刮醒了。伙計又跑進來生火爐。我知道,這是怎樣都不能再睡得著了的,我也知道,不起來,便會頭昏,睡在被窩里是太愛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醫生說頂好能多睡,多吃,莫看書,莫想事,偏這就不能,夜晚總得到兩三點才能睡著,天不亮又醒了。像這樣刮風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許多使人焦躁的事。并且一刮風,就不能出去玩,關在屋子里沒有書看,還能做些什么?一個人能呆呆地坐著,等時間的過去嗎?我是每天都在等著,挨著,只想這冬天快點過去;天氣一暖和,我咳嗽總可好些,那時候,要回南便回南,要進學校便進學校,但這冬天可太長了。 太陽照到紙窗上時,我是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次數雖煨得多,卻不定是要吃,這只不過是一個人在刮風天為免除煩惱的養氣法子。這固然可以混去一小點時間,但有時卻又不能不令人更加生氣,所以上星期整整地有七天沒玩它,不過在沒想出別的法子時,是又不能不借重它來像一個老年人耐心地消磨時間。 報來了,便看報,順著次序看那大號字標題的國內新聞,然后又看國外要聞,本埠瑣聞……把教育界,黨化教育,經濟界,九六公債盤價……全看完,還要再去溫習一次昨天前天已看熟了的那些招男女編級新生的廣告,那些為分家產起訴的啟事,連那些什么六○六,百零機,美容藥水,開明戲,真光電影……都熟習了過后才懶懶地丟開報紙。自然,有時會發現點新的廣告,但也除不了是些綢緞鋪五年六年紀念的減價,恕訃不周的訃聞之類。 報看完,想不出能找點什么事做,只好一人坐在火爐旁生氣。氣的事,也是天天氣慣了的。天天一聽到從窗外走廊上傳來的那些住客們喊伙計的聲音,便頭痛,那聲音真是又粗,又大,又嗄,又單調;“伙計,開壺!”或是“臉水,伙計!”這是誰也可以想象出來的一種難聽的聲音。還有,那樓下電話也是不斷有人在那電機旁大聲地說話。沒有一些聲息時,又會感到寂沉沉的可怕,尤其是那四堵粉堊的墻。它們呆呆地把你眼睛擋住,無論你坐在哪方:逃到床上躺著吧,那同樣的白堊的天花板,便沉沉地把你壓住。真找不出一件事是能令人不生嫌厭的心的;如同那麻臉伙計,那有抹布味的飯菜,那掃不干凈的窗格上的沙土,那洗臉臺上的鏡子——這是一面可以把你的臉拖到一尺多長的鏡子,不過只要你肯稍微一偏你的頭,那你的臉又會扁得使你自己也害怕……這都是可以令人生氣了又生氣。也許這只我一人如是。但我卻寧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滿足;只是新的,無論好壞,似乎都隔得我太遠了。 吃過午飯,葦弟便來了,我一聽到他那特有的急遽的皮鞋聲已從走廊的那端傳來時,我的心似乎便從一種窒息中透出一口氣來感到舒適。但我卻不會表示,所以當葦弟進來時,我只能默默地望著他;他反以為我又在煩惱,握緊我一雙手,“姊姊,姊姊”那樣不斷地叫著。我,我自然笑了!我笑的什么呢,我知道!在那兩顆只望到我眼睛下面的跳動的眸子中,我準懂得那收藏在眼瞼下面,不愿給人知道的是些什么東西!這是有多么久了,你,葦弟,你在愛我!但他捉住過我嗎?自然,我是不能負一點責,一個女人是應當這樣。其實,我算夠忠厚了;我不相信會有第二個女人這樣不捉弄他的,并且我還在確確實實地可憐他,竟有時忍不住想去指點他:“葦弟,你不可以換個方法嗎?這樣是只能反使我不高興的……”對的,假使葦弟能夠再聰明一點,我是可以比較喜歡他些,但他卻只能如此忠實地去表現他的真摯! 葦弟看見我笑了,便很滿足。跳過床頭去脫大氅,還脫下他那頂大皮帽來。假使他這時再掉過頭來望我一下,我想他一定可以從我的眼睛里得些不快活去。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地懂得我些呢? 我總愿意有那么一個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愛,那些體貼做什么?偏偏我的父親,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能如此盲目地愛惜我,我真不知他們所愛惜我的是些什么;愛我的驕縱,愛我的脾氣,愛我的肺病嗎?有時我為這些生氣,傷心,但他們卻都更容讓我,更愛我,說一些錯到更能使我想打他們的一些安慰話。我真愿意在這種時候會有人懂得我,便罵我,我也可以快樂而驕傲了。 沒有人來理我,看我,我會想念人家,或惱恨人家,但有人來后,我不覺得又會給人一些難堪,這也是無法的事。近來為要磨煉自己,常常話到口邊便咽住,怕又在無意中竟刺著了別人的隱處,雖說是開玩笑。因為如此,所以可以想象出來,我是拿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在陪葦弟坐。但葦弟若站起身來喊走時,我又會因怕寂寞而感到悵惘,而恨起他來。這個,葦弟是早就知道的,所以他一直到晚上十點鐘才回去。不過我卻不騙人,并不騙自己,我清白,葦弟不走,不特于他沒有益處,反只能讓我更覺得他太容易支使,或竟更可憐他的太不會愛的技巧了。 …………
莎菲女士的日記.二月.邊城.八駿圖 作者簡介
丁玲(1904-1986),女,原名蔣偉,字冰之,湖南臨澧人,畢業于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陜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 柔石(1902—1931),浙江寧海人。姓趙,名平福,后改為平復,筆名柔石、金橋、趙璜、劉志清等。中國作家、中國共產黨員,左聯五烈士之一。短篇小說集《瘋人》《希望》,中篇小說《三姊妹》《二月》《為奴隸的母親》,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詩歌《戰》《血在沸——紀念一個在南京被殺害的湖南小同志的死》,報告文學《一個偉大的印象》以及雜文《個人主義與流氓本相》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