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新時代海上工程創新技術與實踐叢書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理論與港口航道工程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48630
- 條形碼:9787547848630 ; 978-7-5478-4863-0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海上工程創新技術與實踐叢書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理論與港口航道工程設計 本書特色
反映*新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
新時代海上工程創新技術與實踐叢書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理論與港口航道工程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總結了我國粉沙質海岸理論研究及工程實踐成果,對粉沙質海岸港口與海 岸工程設計建設,以及粉沙質海岸已有港口的擴建、疏浚維護等均具有指導意義。本書共 分9章:第1章介紹了粉沙質海岸界定標準;第2章系統介紹了粉沙質海岸泥沙粒徑、含 泥量、沉降及起動等物理特性;第3章結合典型粉沙質海岸,介紹了海岸含沙量分布、復合 沿岸輸沙等泥沙運動特征與規律;第4章介紹了二維、三維水沙數學模型及航道驟淤模擬 研究;第5章介紹了粉沙質海岸泥沙物理模型的設計;第6章介紹了粉沙質海岸航道泥沙 淤積計算、驟淤統計特性及驟淤預測方法;第7章介紹了粉沙質海岸港口布置模式、航道 及防沙堤設計原則和方法等;第8章結合我國粉沙質海岸港口工程實踐,介紹了不同類型 粉沙質海岸的工程案例;第9章對粉沙質海岸的研究及工程技術發展進行了展望,提出了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本書是著者及其研究團隊多年理論成果和工程應用的總結,旨在為從事海岸港口工 程的廣大技術人員了解粉沙質海岸泥沙研究及港口航道建設近期新成果、進一步開展工程 建設和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和指導。本書可供從事海岸工程及泥沙研究的科研、設計、管 理、建設人員等使用,也可供海岸工程專業相關院校師生參考。
新時代海上工程創新技術與實踐叢書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理論與港口航道工程設計 目錄
第1章 粉沙質海岸界定
1.1 地貌學海岸分類
1.1.1 基巖港灣海岸
1.1.2 平原海岸
1.1.3 河口海岸
1.1.4 生物海岸
1.2 海岸工程學海岸分類
1.2.1 淤泥質海岸
1.2.2 沙質海岸
1.2.3 粉沙質海岸
1.3 粉沙質海岸界定
1.3.1 京唐港區海岸泥沙分布特征
1.3.2 黃驊港海岸泥沙分布特征
1.3.3 粉沙質海岸定義
第2章 粉沙質海岸泥沙物理特性
2.1 粉沙的分布特征
2.1.1 表層沉積物中值粒徑分布特征
2.1.2 表層沉積物細顆粒含量分布特征
2.1.3 表層沉積物類型分布特征
2.1.4 表層沉積物分選程度分布特征
2.2 粉沙的沉降特性
2.2.1 沉降試驗泥沙來源
2.2.2 沉降試驗裝置及試驗過程
2.2.3 試驗結果
2.2.4 試驗結果分析
2.3 粉沙的起動特性
2.3.1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動
2.3.2 泥沙起動的界限水深
2.3.3 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起動
第3章 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規律
3.1 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的一般特征
3.2 含沙量橫向分布
3.2.1 含沙量橫向分布特征
3.2.2 不同海況下含沙量橫向分布特征比較
3.3 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
3.3.1 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垂線分布
3.3.2 波浪作用下含沙量垂線分布
3.3.3 波流共同作用下含沙量垂線分布
3.4 復合沿岸輸沙率
3.4.1 沿岸輸沙率公式
3.4.2 復合沿岸輸沙率初步估算公式
3.4.3 復合沿岸輸沙率試驗概況
3.4.4 復合沿岸輸沙率試驗及參數確定/91目錄
第4章 水沙數學模型
4.1 二維水沙數學模型建立及應用
4.1.1 波流共同作用下水體挾沙能力
4.1.2 二維水沙數學模型的建立
4.1.3 二維水沙模型在黃驊港的應用
4.2 三維水沙數學模型建立及應用
4.2.1 三維水沙數學模型的建立
4.2.2 粉沙質海岸航道淤積機理的模擬研究
4.2.3 粉沙質海岸航道大風驟淤三維數值模擬
第5章 泥沙物理模型
5.1 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設計
5.1.1 潮流運動相似
5.1.2 波浪運動相似
5.1.3 泥沙運動相似
5.2 模型沙選擇
5.2.1 平面與垂直比尺
5.2.2 底質分布特征
5.2.3 模型沙選擇
5.3 動床模型構建
5.3.1 模型布置與控制量測系統
5.3.2 模型制作
5.3.3 動力要素確定
5.4 航道驟淤物理模型試驗驗證
5.4.1 潮汐潮流驗證
5.4.2 風暴潮大浪航道驟淤驗證
5.5 航道驟淤物理模型試驗案例
5.5.1 深水航道口門防波擋沙堤布置研究主要方案
5.5.2 深水航道建設初期,風暴潮條件航道防淤減淤措施研究
5.5.3 深水航道建設初期,平常浪條件航道防淤減淤措施研究
5.5.4 較長水文年系列航道淤積物理模型試驗
第6章 粉沙質海岸航道泥沙淤積的預報
6.1 航道泥沙淤積計算
6.1.1 三層模式計算
6.1.2 考慮復合沿岸輸沙的航道淤積預測計算
6.2 驟淤統計特性及驟淤預測
6.2.1 驟淤統計特性
6.2.2 基于“有效風能概念”的驟淤預測
第7章 粉沙質海岸港口航道設計
7.1 粉沙質海岸港口布置模式
7.1.1 粉沙質海岸泥沙淤積特點
7.1.2 粉沙質海岸港口布置模式
7.2 設計驟淤重現期及防治標準
7.2.1 航道驟淤重現期
7.2.2 驟淤防治標準
7.3 航道設計
7.3.1 航道通航標準
7.3.2 確定考慮驟淤影響的航道通航標準的原則
7.3.3 *大允許驟淤強度
7.3.4 粉沙質海岸港口航道參數設計
7.4 防沙堤設計
7.4.1 防沙堤布置
7.4.2 防沙堤長度
7.4.3 防沙堤高程
7.4.4 防沙堤間距
7.5 粉沙質海岸港口減淤設計準則
第8章 工程應用
8.1 黃驊港工程
8.1.1 港口概況
8.1.2 環境動力條件
8.1.3 海岸地貌特征
8.1.4 泥沙環境
8.1.5 煤炭港區一期工程淤積狀況
8.1.6 煤炭港區外航道整治工程
8.1.7 綜合港區防波擋沙堤及航道設計方案
8.1.8 工程實施效果
8.2 唐山港京唐港區工程
8.2.1 港口概況
8.2.2 環境動力條件
8.2.3 海岸地貌特征
8.2.4 泥沙環境
8.2.5 航道減淤工程實施方案
8.2.6 工程實施效果
8.3 濰坊港工程
8.3.1 港口概況
8.3.2 環境動力條件
8.3.3 海岸地貌特征
8.3.4 泥沙環境
8.3.5 防波擋沙堤及航道設計方案
8.3.6 工程實施效果
8.4 東營港東營港區工程
8.4.1 港口概況
8.4.2 環境動力條件
8.4.3 海岸地貌特征
8.4.4 泥沙環境
8.4.5 防波擋沙堤及航道設計方案
8.4.6 淤積預測
8.5 東營港廣利港區工程
8.5.1 港口概況
8.5.2 環境動力條件
8.5.3 海岸地貌特征
8.5.4 泥沙環境
8.5.5 防波擋沙堤及航道設計方案
8.5.6 淤積分析
8.5.7 工程實施效果
……
第9章 展望
新時代海上工程創新技術與實踐叢書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理論與港口航道工程設計 作者簡介
季則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水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港口環保與生態設計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港口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水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水運學會副理事長等。長期從事海岸動力及海岸工程理論研究與工程設計。主持了50多項大中型港口航道等水運工程咨詢設計工作,包括粉沙質海岸港口航道設計研究,主持完成科研項目3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國家設計、咨詢獎8項,省部級設計、咨詢一等獎15項;主持編制6部水運行業設計規范;主編《海港工程設計手冊(第二版)》(上、中、下冊);發表論文30余篇。 張華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港口水工建筑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海洋水動力和港口航道工程領域水沙科學基礎理論、工程技術研究,創建了港口水工建筑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持研制了具有****水平的波浪-結構-地基耦合作用大科學裝置,研發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河口海岸波浪、潮流、泥沙、溫度和鹽度多功能數值模擬軟件(TK-2D)”,等等。“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規律研究”等項目獲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領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40余篇。 肖立敏,高級工程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流海岸研究所海域利用與海島保護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海岸動力、泥沙運動基本規律和海岸工程泥沙問題研究。主持完成京唐港區和東營港區等10多個不同海岸類型港口航道的水動力與泥沙關鍵技術問題研究,主持或參與完成海河口、永定新河口、獨流減河口等近10項河口防洪與綜合治理研究。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論文10余篇。 張金鳳,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海岸動力過程與河口海岸泥沙運動機理、波浪-海床-結構物相互作用及災害性氣候數值模擬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從介觀尺度對黏性泥沙絮凝過程進行數值模擬,開辟了從細觀尺度研究黏性泥沙運動機理的新途徑,豐富了黏性泥沙輸移理論。主持和參與國家“863”項目、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聯合(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等10余項,天津市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及其他省部級和橫向科研課題多項。獲水運建設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出版1部教材;發表論文60余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