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5092
- 條形碼:9787568065092 ; 978-7-5680-6509-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本書特色
1.感受中國古代繪畫的精髓,領略古典藝術之美圖文并茂的形式,平淡自然的語句,講述宋代繪畫知識的點點滴滴。從北宋至南宋,從山水畫、人物畫到花鳥畫,風俗、嬰戲、歷史故事,各種題材一一涵蓋,力圖呈現一個完整的宋代繪畫面貌。2.精選近百幅宋代繪畫的代表作,洞察宋代繪畫精致之美藝術史不是只有流派,更有藝術家。沒有藝術家,就沒有藝術史。通過獨立介紹宋代*具代表性的畫家,了解宋代藝術的不同側面。3.附贈別冊《宋代書法》,體味宋代另一門至真至美的藝術宋代文人除了發展出紙上墨戲的士夫畫,書法才是士大夫們*能暢敘幽情的文人藝術。了解宋代書法,也是讀懂宋代藝術的必要門徑。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內容簡介
宋代是中國古代書畫史中里程碑式的時期。宋代繪畫被稱為“百代標程”的藝術一點也不為過。人物、山水、花鳥等三大中國畫門類在宋代已經發展成熟,風俗畫、嬰戲畫、歷史規誡畫等不同題材的繪畫作品,此時也都自成一派,在中國書畫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人畫更是開始孕育萌芽。《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通過近百幅宋代繪畫的佳作,帶領讀者了解宋代繪畫的獨特之美。《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另外附贈《宋代書法》。通過精美的圖文形式,介紹中國宋代的書法藝術。宋代書法尤其注重通過書寫來暢敘幽情。所謂“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概括了宋代書法在中國藝術史中很突出的特點。另外,宋代還開啟“帖學”書派的先河,這一點在這一冊中亦有所展示。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目錄
宋代繪畫的美學
宋代繪畫的格局
北宋繪畫
南宋繪畫
宋代兩大傳世名畫
參考文獻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節選
宋代繪畫,歷來就被評論家們置于中國古典藝術的頂端,極盡贊美。藝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贊嘆:“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于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無可比擬的。”
宋代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經濟高度發展,城市地位提高,市民的通俗審美意識和審美形式等均影響了宋代繪畫的審美觀念、形態和趨向。宋代的繪畫,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充滿了特殊趣味。山水畫把自然景物中的氣象萬千如實地記錄下來。人物畫不僅把帝王、貴族、仕女等作為描繪的主體,更有充滿了生活氣息的文人雅集、婦女紡線、貨郎漁樵、童子嬉戲等。花鳥畫惟妙惟肖,既描繪了真實的形態又表達了靈動的神情。宋代繪畫在繼承傳統的藝術形式的同時,也促生了適應時代審美心理需求的新的藝術形式,對后世美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宋代提倡以文治國,士大夫階層文化和審美頗具一格。另外,宋代繪畫深受宋代理學的影響。科舉出身的士大夫們有著高深的學識、深厚的修養,有著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思想與現實之間有著巨大差異,入朝為官,官場復雜、爾虞我詐,一方面不得不把自己斡旋于世俗之間,一方面又希望能夠擺脫這些糾纏,尋求一方凈土。他們投身筆墨紙硯,在書畫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與向往,安放對淡泊、寧靜的渴求。他們對生活中的各種方面都細致講究,追尋從生活體驗和享受中表達出來的雅致與詩意,有著精英主義的審美情調,把生活中日常的事物藝術化、精致化、高雅化、韻味化、易趣化,使藝術活動體現出精致優美、俗中帶雅,又別有韻味的特點。宋代的理學家們認為“理”是萬物生長變化的規律,提出“萬物皆有理”的思想,理學的出現不僅影響倫理觀,也深深影響了宋代的繪畫美學。這種美學的具體表現為,在追求詩情畫意和高雅品位之外,強調事物真實的形態。中國繪畫在宋朝所達到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重道輕文、平淡自然、韻味深遠,此后的中國畫一直在它的光輝下發展完善,并繼承它的衣缽。
因此,宋代畫家們在理論上追求并重視畫家的修養,把修養作為評畫和創作的標準。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提出“凡畫必周氣韻,方號世珍;不爾,雖竭巧思,止同眾工之事,雖曰畫而非畫”,強調氣韻“得自天機,出于靈府”。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也只是普通的畫工。能成為世上珍品的畫作,必須能表現出畫家的修養、氣質和精神狀態,畫家的天賦、人品以及學識和教養都是繪畫的一部分,把高雅的精神以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創作繪畫時,畫家的主觀意識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來傳達描繪對象的神韻。如郭若虛提到的“畫盡意在,像應神全”。繪畫的功能不再是前代的“成教化、助人倫”,而是轉為抒發畫家自己的情感。畫家們的創作由對現實世界的描繪轉變為對內心的表達。審美興趣從外在事物向內心轉移,而創作內容則是從內心向自然投射。畫家們借物抒情,把自己的美學思想、人生感悟,傾注到所觀察的自然景物上,將審美主體的情感體悟注入審美對象中,為它賦予某些象征意義,追尋“意的情態”。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訓》中,闡述了塑造山水的藝術形象和創造有情趣和理想的意境的方法,用“煙云連綿”來畫使“人欣欣”的春山;用“嘉木繁陰”來畫使“人坦坦”的夏山;用“明凈搖落”來畫使“人蕭蕭”的秋山;用“昏霾翳塞”來畫使“人寂寂”的冬山。 在表現山的四季時,帶入人的主觀審美感受,“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蘇軾則更加重視用人的主觀想法來構成藝術,他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中表達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觀點,認為只有小孩子才用像還是不像來評判作品的好壞,對畫家來說更重要的是借著描繪的景物來表達畫家的志趣與美學思想。
畫家們理性的觀察,在質樸的表達中融入精湛的技藝,將自己的哲學思想、人生感悟融合到作品中,不論畫的是山、是石、是花、是鳥,都不僅僅是用眼睛看到的那樣,而是用筆墨表現了一種統一而真實的境界。這也許就是宋代繪畫所提倡的美學真諦吧。
獨具魅力的中國古典藝術:宋代繪畫 作者簡介
周媛媛,山東人,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本碩連讀。在校期間多次榮獲清華大學學業優秀一等獎學金。擅長藝術鑒賞評論、藝術史研究、兒童創意繪畫、素描等課程方向。熱愛小學美術教育,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美術教師,同時擔任創意繪畫等課程教師。
參與出版活動經歷:
2009年9月,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思想叢書編寫,負責《吳達志卷》編寫。
2011年3月,在《包裝與設計》雜志上發表《1975-2000年西班牙招貼設計的特質》
2018年3月,參與中高職教材《美術素養》的編寫工作,負責《中國古代人物畫史》卷的編寫。
2018年7月,參與教育部與北京奧組委組織的“我心中的冬奧會吉祥物”教學視頻錄制。
2018年8月,在清華附小一體化成志教師價值觀塑造訓練營中榮獲“我的成志教育夢”主題演講特等獎。
2020年5月、9月分別參加了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的課程錄制。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