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8216
- 條形碼:9787520368216 ; 978-7-5203-682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小說尤其是唐宋以來的白話小說,基本上是在“書場”與“案頭”之間穿梭、演進的,它與民間說書經常處在一種交叉往復、互滲互補、相互轉化的動態流程之中。 本書收入的論文,多數曾發表在《文藝研究》《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學術研究》《江海學刊》《北京社會科學》《明清小說研究》《文化遺產》《廣州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上,較好地反映了說唱文學產生的新認知。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內容簡介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從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的視角,較為系統地考察了唐五代以來民間說唱與小說之間的雙向影響,具體地揭示了說唱文學與小說的聯系與區別,深入地闡析了說唱文學與小說的一些重要的文體藝術特征生成、發展和演化的動因及其體現的藝術規律,有效地彌補了說唱與小說研究的薄弱環節,有助于更好地建構古代說唱文學史與小說史。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目錄
敦煌變文的口頭敘事特征及其小說史意義
宋元話本與文言小說的雙向互動
《水滸傳》與說唱詞話之關系補證
《西游記》中的民間說唱遺存
明代小說與民間說唱的雙向互動
演繹《三國志》,彈唱兒女情——明末彈詞《三國志玉璽傳》試論
明末清初說唱與英雄傳奇文體之生成
清代說唱與公案俠義小說文體之生成
“擬彈詞”:清代彈詞編創的一種重要類型——南詞《繡像金瓶梅傳》新探
清代鼓詞《封神榜》對《封神演義》的改編
古代小說經典的民間重構——清代車王府鼓詞《西游記》論略
揚州評話《火燒赤壁》對《三國演義》的因革
明清以來“三國”說唱文學編創經驗綜探
從案頭走向書場——明清時期說書對小說的改編及其意義
民間說書與通俗小說文體兼容之關系初探
中國古代“說書體”小說文體特征新探
后記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節選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四、清代英雄傳奇的情節建構 說書人在講述英雄好漢的傳奇故事時,不僅刻意追求人物故事的傳奇性,而且還講究故事的連貫性、曲折性。所謂連貫性,就是“一條線,頭不斷”,故事有頭有尾,一環緊扣一環,前后呼應,渾然一體,以便使人聽得明明白白;所謂曲折性,則指在情節安排上,舊波未平,新波又起,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以便吸住座兒,使人欲罷不能。 以《說唐全傳》為例,該書就是主要圍繞書膽秦叔寶的活動,來聚合各處英雄,展開故事,設置懸念,組織關目,以形成大大小小的情節高潮。其主線從秦叔寶臨潼山救李淵開始,接著說他出差受困,當锏賣馬,遇單雄信,誤傷人命,發配北平府,二堂認姑,與表弟羅成傳槍遞锏,奉命給越王進壽禮,大鬧花燈,七杰反出長安;后來,賣私鹽的程咬金,伙同尤俊達劫王杠,秦叔寶知情后,仗義救友,不得已投拜靠山王楊林為父。由此,攢成書中的**個關目(評書謂之“柁子”),也即借給叔寶母親拜壽為名,來自山東歷城、北平王府和響馬山寨的三十九人聚義賈家樓,歃血為盟,并為解救程咬金而大反山東。 在這個關目前后,說書人又開啟了兩條副線:之前是因楊廣荒淫無道,南陽侯伍云召及其他各路義軍紛紛反隋舉事;之后是太原侯李淵父子招兵買馬,伺機反隋。兩條副線圍繞主線運轉,直到興唐,李世民的活動才成為主線。 眾英雄大反山東之后,秦叔寶借機逃出靠山王府,三擋老楊林,九戰魏文通,走馬取金堤,由此進入第二個關目,即眾英雄攻占瓦崗寨,擁立程咬金為混世魔王,建立根據地。隋煬帝楊廣先后派靠山王楊林、昌平王邱瑞,以及裴仁基、裴元慶父子三打瓦崗寨,均告失敗,徐茂公策反邱瑞,計收裴氏父子。 接下來的過場書,是說隋煬帝開河下揚州,麻叔謀作惡,激起各路英雄的反抗,于是十八路反王擁戴程咬金為總盟主,計劃在四明山截殺楊廣。由此,進入第三個關目——大戰四明山,結果李元霸錘震十八國,眾反王作鳥獸散。 接著的過場書是,魏國公李密因誤傷人命,被押解朝廷治罪,路過瓦崗寨時獲救,并被眾英雄擁立為西魏王。李密下旨,由秦叔寶掛帥,南伐五關,臨陽、紅泥、黃土、寧陽四關俱下,于東嶺關受阻。由此,進入第四個關目,即羅成明保東嶺關,暗助西魏國,致使秦叔寶三锏倒了銅旗陣,瓦崗軍大獲全勝。 下面的過場書,則是楊廣邀集天下英雄,齊上揚州比武,奪得狀元者,便立其為反王之首,試圖埋下火藥,將各路反王一網打盡。由此進入第五個關目,即揚州會上各路英雄為奪狀元而自相殘殺,秦叔寶識破楊林奸計,率眾及時脫險。而楊廣惡貫滿盈,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十八路反王追殺宇文化及,不料被李元霸打得潰不成軍,跪獻降書。 此后的過場書,是秦王李世民領兵出關,攻打王世充,誤人金墉城,被程咬金活捉,后被徐茂公改詔放走,李密因此怒逐軍師,驅逐大將,瓦崗軍東分西散。李密因此被王世充所敗,降唐復叛,為李世民追殺。由此進入第六個關目——大唐開國,李世民先后恩收秦叔寶、尉遲恭、羅成等將,只有單雄信因與李淵有殺兄之仇不降,并勾結五王一起反唐,結果在枷鎖山被羅成所擒。此后,還有劉黑闥興兵伐唐,羅成遇害,后五龍大戰紫金關等。 由此可見,《說唐全傳》的情節建構,既呈現出脈絡分明、井然有序的線性特點,又通過關子書與過場書的相互配合,使書情起伏跌宕,張弛相間。《說岳全傳》也基本上是圍繞著岳飛的經歷、活動(即評書所謂的跑“梁子”),來展開其外御金兵、內平賊寇的敘述的。至于《說唐后傳》寫薛仁貴征東,《說唐三傳》寫薛丁山、樊梨花征西等,則采用的是金線串珠的結構方式,其情節模式,可一言以蔽之,曰:“攻不完的關隘,打不完的寨。”說書人之所以采用這種線性結構模式,主要就是考慮聽眾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是很高,線索多了,聽眾容易搞混,理不清頭緒,效果就差了,所以故事情節盡可以驚險曲折,但故事線索則必須單純明朗,至多也只能一條主線,一條副線;線索分岔時,尚且要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來交代明白,線索多了就根本沒法應付。同時,因為是口頭敘述,是名副其實的時間藝術,不像案頭小說可以翻書覆按,所以故事情節一定要按時間順序來依次鋪排,盡量避免倒敘、插敘、跳躍等錯綜時序的手法。 ……
民間說唱與古代小說交叉互動研究 作者簡介
紀德君,男,安徽長豐人。文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民間說唱文學研究。現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任廣州大學“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歷年來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40余篇,出版專著《明清歷史演義小說藝術論》《明清通俗小說編創方式研究》《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生成及其他》等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多項,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項。2000年來,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優秀人才、“嶺南英杰工程”優秀人才、廣州市杰出專家、廣州市宣傳文化領軍人才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