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7718
- 條形碼:9787512717718 ; 978-7-5127-177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本書特色
用哲學幫孩子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 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 認知真理——對世界和人生的哲學思考將開啟孩子的智慧人生。 認知自己——將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世界,怎么處理自己的情緒。 認知生活——可讓孩子擁有開闊的視野、自由的頭腦和理智的生活態度。 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啟蒙書! 聰明的孩子是這樣思考的!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內容簡介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聽到貓的叫聲,你知道它為什么而叫嗎?世界上優選的老師是什么樣的?此刻鏡子里的你和去年鏡子里的你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你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幾百年后將會是什么樣子嗎?……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來這本書里尋找答案!每一個哲學家都是一個好奇寶寶。他們總是瞪著大眼睛關注這個世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不是雞蛋里挑骨頭,不是為了給別人找麻煩。他們只是希望能夠發現世間萬物的真相,他們不希望人們活在無知之中。對哲學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很好重要。小朋友,你想成為哲學家嗎?只要你有一顆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確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個小小的哲學家。本書將教會你用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目錄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節選
爸爸媽媽說的都對嗎 哲學家的使命,就是追求真理,把人們不懂的事情搞清楚,鉆研沒有人知道答案的問題,直至找到解答。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尋找正確答案是很好的態度,但好的態度還需要搭配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說,某一天你忽然很想念老家的奶奶,于是你決定回家看奶奶,但是你不搭高鐵,也不搭飛機,放棄搭乘任何交通工具,打算走回去看奶奶,結果走了幾個小時就因為太累放棄了。這樣看來,你想要回老家看奶奶的孝心盡管很好,但終究沒有實現。 再如,某一天你生病了,爸爸媽媽不帶你去看醫生,而是帶你去找工程師、找警察、找法官……這些人在各自的職業領域雖然都是專家,但他們都不懂怎么治病。找他們治病,并不能幫你把病治好。 也即,當遇到我們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如果要求助某人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先要確認他能不能做到。 如果某天你有幾道數學題不會做,而你的爸爸是記者、媽媽是會計,你會找誰來幫助你呢? 小朋友,基于前面的內容,你可能已經在思考,既然是要解答數學問題,當然要找爸爸媽媽中數學好的一方來幫自己。 于是,你也許會這樣推理,記者和會計的工作內容分別是什么?記者的主要工作首先是采訪,然后是基于采訪的內容寫稿子;而會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跟數字打交道。 這么來看,既然媽媽是會計,那么媽媽能幫上忙的概率就大得多。 小朋友,如果你是這么推理的,那么你的邏輯推理能力不錯喔!但是也有例外情況。 說到這里,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以前,人們對男性和女性有許多刻板印象,比如男性的數學天賦肯定比女性好、女性比男性愛哭等。也就是說,男性和女性先天就有很多差異。 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長大后,她一直很努力地讀書、做研究。她主要研究自然世界中各種元素的放射性。 有的元素放射性很強,其射線能穿透很厚的墻;有的則很弱,其射線穿透紙張都是問題。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想要殺死癌癥病人身體里的癌細胞,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先找一種放射性很強的元素,利用其放射線,穿透皮膚,擊中癌細胞,同時又能避開健康的身體組織,是不是很棒呢!其實,這種方法在現代醫學上已被廣泛應用。 盡管這個小女孩長大之后,成了一名優秀的科學家,甚至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當時很多人仍然認為女性研究自然科學沒有優勢,甚至認為女性不該進入實驗室。 這個小女孩用她的成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時證明了偏見是不科學的。她拿了兩次諾貝爾獎,她就是我們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馬上去找尋答案,而是放下偏見。比如,上面的那種情況,媽媽是會計,成天埋首在數字堆里,但媽媽就真的擅長解答數學問題嗎?爸爸雖是記者,但有沒有可能他對數學有更深的研究,只是選擇記者作為自己的職業了呢?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這道數學題,爸爸媽媽都不會做。畢竟,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被發現的新知識,每天也有被推翻的舊知識。 *后,回歸本文的主題,爸爸媽媽說的都對嗎?或者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誰是一定對的嗎?其實,沒有人什么都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長、所短。比如,車壞了,修車師傅可能比物理學教授更有辦法。 那么,針對某一難題,如果我們身邊沒有人能幫我們解決,我們該怎么辦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試著去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查數據或是求教相關專家。 想要換個爸爸媽媽可以嗎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爸爸媽媽可以隨意更換嗎?我們的小汽車的一個輪子壞了,我們可以給它換一個輪子。衣服破了,我們可以買件新衣服。但如果我們想要把爸爸媽媽換掉,這可以嗎? 說到這,我們看這樣一個小故事。 森林里有只小青蛙,它每天都不怎么快樂。它的媽媽每天不是強迫它學習游泳,就是讓它學習抓蟲子,它覺得自己每天都很辛苦。于是,有天它離家出走了,想要找其他動物當自己的媽媽。 小青蛙遇到麻雀時,它問麻雀媽媽,愿不愿意當它的媽媽。麻雀媽媽說可以,然后每天教小青蛙在天上飛,可是小青蛙沒有翅膀,怎么學都學不會。小青蛙很沮喪,只好離開麻雀媽媽。 小青蛙遇到蜜蜂時,它問蜜蜂媽媽,愿不愿意當它的媽媽。蜜蜂媽媽答應了,然后每天教小青蛙采蜜,但是小青蛙的嘴巴太大,不僅沒辦法采到蜜,還把花給壓壞了。沒過幾天,蜜蜂媽媽就把小青蛙趕走了。 . 008 小青蛙很沮喪,猴子媽媽看見了,問小青蛙怎么了。小青蛙便請猴子媽媽當它的媽媽。 猴子媽媽笑了,跟小青蛙說:“如果想成為我的孩子,你得會干很多事情,可是你……你想一想,你在出門找新的媽媽之前,什么時候*快樂呢?” 小青蛙想了想,它發現跟青蛙媽媽在一起時比跟其他動物媽媽在一起時更快樂。它突然想通了,它永遠不可能變成麻雀、蜜蜂或猴子,它也不需要變成麻雀、蜜蜂或猴子,它只需要做一只青蛙,它需要的只是青蛙媽媽,而不是別的媽媽。 于是,小青蛙回到了青蛙媽媽身邊。這時,它才發現,比起學習在天上飛和采蜜,學習游泳其實輕松多了。 聽完這個故事,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會像它一樣選擇回到媽媽身邊嗎? 其實,換個媽媽,好像并不能解決小青蛙的困惑。 你發現了嗎?當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先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對故事中的小青蛙來說,它想要換個媽媽的目的是什么呢? 不管是希望爸爸給我們多買一些玩具,還是希望媽媽不要逼我們吃青菜,說到底是因為我們對他們有要求。而當他們無法滿足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許就會突發奇想——為什么不能換個爸爸或媽媽呢? 事實上,換個爸爸或媽媽,并不一定能達成我們的目的。 一個常給你買玩具,卻不能經常陪伴你的爸爸,你愿意要這樣的爸爸嗎? 一個不逼你吃青菜的媽媽,就一定是個好媽媽嗎? 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做的事情,當下雖然不能帶給我們所謂的快樂,但事后我們卻能因此得到更大的快樂。 比如,媽媽要你吃青菜,是要幫你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讓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你就不容易生病。因此,當其他小朋友因為生病,必須忍受身體上的不舒服,待在家里不能出去玩的時候,你卻能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 010 爸爸沒有給你買很多玩具,而是給你買了更有意義的東西,比如故事書。對于一個玩具,可能玩上幾次,你就不想玩了。但一本好書,你卻可以一讀再讀。 所以,有時爸爸媽媽為我們做的事情,也許當下會讓我們不那么快樂,事后卻會帶給我們更大的快樂。 我又想到一個問題。說到交換,如果真有對孩子百依百順的爸爸媽媽,誰會讓給你呢? 反過來我們再想一想,爸爸和媽媽都希望擁有什么樣的孩子呢?如果爸爸媽媽想要一個聽話、乖巧,考試總能考一百分的孩子,當你做不到這些的時候,你愿意爸爸媽媽把你換走嗎? 小朋友,有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們不能只用我們當下的感受去衡量。往往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也許才能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 通過這一番思考,我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思考問題要關注問題背后的真相。 如果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在上小學之前,我們會讀幼兒園。假如我們從小上學讀書,一直讀到大學畢業,我們有將近20年時間在校園里度過。如果我們能活80歲,那我們一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上學。 現在看起來,上學好像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古代,上學是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享受”的權利。 “享受?”聽到這兩個字,有的孩子可能已經起身抗議,“上學哪里是享受?我真不想上學!在學校要聽課、要考試,回家還得寫作業……上學哪里有打游戲好玩啊!” 有“不想上學”的念頭很正常。很多人當學生的時候,都有過同樣的想法。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哲學家是怎么學習的。 你以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哲學家需要上學嗎?” 在古希臘,以及古羅馬,除了哲學家,還有一些人也收學生,他們有一個名稱,叫作智者。智者和哲學家都收學生,但目的不一樣。 哲學家收學生,是為了傳授知識。哲學家相信,追求真 . 014 理的任務不是某幾個人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 智者收學生,主要是為了得到金錢,所以他們教給學生的,并不是探求真理的知識,而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財富和更高地位的詭辯術。 小朋友,你覺得是哲學家的學生更喜歡上學,還是智者的學生更喜歡上學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分別仔細分析一下哲學家和智者的學生的言行,不難找到答案。 曾經有一位智者,他以教人辯論聞名,他曾說:“凡是我的學生,辯論必勝。”有一個學生拒絕交學費。智者很生氣,就把學生告到法庭。法庭上,法官請兩人發表意見。學生說:“如果智者的話是可信的,那么我在他那里學了辯論術,我辯論一定會贏。如果我贏了,我當然不用交學費。如果我輸了,那么他的話就不可信,他就是個騙子。那么,我也就不用交學費了。”學生的發言讓智者啞口無言,智者一時間不知該怎么回答才好。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建了一個學園,專門教授知識給想要學習的人。 柏拉圖的學生有貴族,也有平民,他*有名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意思是說,雖然我很愛我的老師,但比起老師,我更愛真理。也即,亞里士多德認為,當老師認為對的事情,和真理相抵觸,那么做學生的應該選擇真理,而不是因為對老師有感情,就盲目贊同老師。之后,亞里士多德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了柏拉圖學術上許多不對的地方,創造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偉大的學說。 不難發現,哲學家的學生更加優秀,因為他們求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而智者的學生求學單純是為了學習賺錢、謀生的技術。 經過這樣一番比較,當你再有不想上學的念頭時,你也許要好好反思一下:“我為什么而上學?” 我們不想上學,并不表示上學不好。我們可以好好想想,上學過程中,哪些事情會使我們快樂,哪些事情會讓我們不那么快樂;哪些科目和老師我們很喜歡,哪些科目和老師我們不那么喜歡。 . 016 上學,是我們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簡單和*直接的途徑。同時,上學使我們有機會交朋友,學習怎么跟人相處。 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因為怕冷不想去上學,那并不表示上學讓人痛苦,而是天冷讓人痛苦。我們要做的是讓從起床到上學的過程不那么痛苦。 至少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上學。既然如此,與其老想著上學有多痛苦,我們不如多想想如何才能讓上學變得快樂。 另外,當我們在上學時遭遇了各種問題,比如在學校有人欺負了我們,我們可以求助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他們會和我們一起面對問題,一起解決問題。 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可以嗎 在你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筆者想講一個故事給你。 從前,森林里有一對恩愛的燕子夫妻,它們有一個可愛的寶寶——小燕子。 小燕子天天吵著想要個弟弟或妹妹。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也想給小燕子生個弟弟或妹妹,但燕子太太身體不好,連續好幾個月都下不了蛋。 在森林的另一側,有一棵千年神樹,神樹上有一個鳥巢,巢里有一個巨大的蛋。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經過神樹時,看見鳥巢里有一個蛋,卻不見鳥媽媽,便好奇地飛了過去。 燕子先生見這顆蛋比自己身子大十幾倍,認為這顆蛋肯定不是一個普通的蛋。 “我猜它應該是大鵬鳥的蛋。”燕子先生說。 燕子太太見這個蛋沒有媽媽,便起了憐憫之心:“要是沒有鳥孵這個蛋,里面的小鳥永遠都不可能出來。這樣吧!我來孵。” 燕子先生雖然覺得妻子替其他鳥孵蛋有點兒可笑,但它還是答應了:“咱們可以把這個蛋孵出來的鳥帶回家,給小燕子當弟弟或妹妹。” 燕子太太覺得這主意太好了,于是自那之后每天定時去那里孵蛋。 一個月之后,蛋殼終于破了,一只巨大的七彩鳥從里面飛了出來。 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把七彩鳥帶回了家。 小燕子看見七彩鳥時嚇了一跳,心想這只鳥長得好大個兒,而且跟自己完全不一樣。小燕子一面尖叫,一面振翅想要把七彩鳥趕走。 燕子先生趕緊告訴孩子:“這只鳥是你的弟弟,你怎么可以把弟弟趕走呢?” 小燕子聽了,雖然覺得七彩鳥長得奇怪,但還是接受了七彩鳥。 為了喂養七彩鳥,燕子先生每天到外面找蟲子給七彩鳥吃。七彩鳥長得一天比一天大,沒多久就比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加在一起還大。后來,七彩鳥學會了飛行,也學會了自己找吃的。七彩鳥和小燕子相處得也很融洽。自從有了七彩鳥,再 . 020 也沒有老鷹或其他鳥兒欺負小燕子了。 有一天,天上飛來兩只五彩斑斕的鳳凰,它們告訴住在燕子家里的七彩鳥:“我們才是你的父母,你跟燕子住在一起像什么話,快跟我們走。” 小燕子看見鳳凰要帶走自己的弟弟,擋在七彩鳥身前呵斥道:“你們不要亂說。這是我弟弟,誰也不能把它帶走。” 雖然鳳凰十分美麗,又是百鳥之王,但七彩鳥看了看鳳凰,又看了看燕子爸爸、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還是十分堅定地對鳳凰說:“我也許不是燕子,但我跟它們是一家人。” 兩只鳳凰聽七彩鳥這么說,一陣交頭接耳,然后對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點點頭,表示感激,*后飛向天際,再也沒有回來過。 如果你是小燕子,你會讓鳳凰帶走七彩鳥嗎?你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但你準備好做一個哥哥或姐姐了嗎?另外,你認為想要做好哥哥或姐姐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想要擁有某種身份,并不是只要我們標榜我們有某種身份,我們就有了那樣的身份。比如,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是科學家,但實際上并不是你說自己是科學家,你就是科學家了。 在前面的故事中,燕子爸爸和燕子媽媽并不是七彩鳥的親生父母,但它們把七彩鳥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小燕子身形沒有七彩鳥大,也沒有七彩鳥飛得高,但當有其他鳥兒要帶走七彩鳥,他盡到了做哥哥的責任,跳出來捍衛七彩鳥、保護七彩鳥,真心把七彩鳥當成自己的弟弟。 反過來講,正是因為有盡職盡責的燕子爸爸、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哥哥,七彩鳥才真正成了燕子一家的成員。 那么,爸爸媽媽給我們生個弟弟或妹妹,我們就成為哥哥或姐姐了嗎? 從生物學角度看,也許是這樣的。 換一個角度,不論爸爸媽媽給你生了多少個弟弟或妹妹,如果你沒有扮演好哥哥或姐姐的角色,沒有盡到做哥哥或姐姐的責任與義務,那么你至少不算是合格的哥哥或姐姐。 可以這么說,如果你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一是爸爸媽媽給你生了一個弟弟或妹妹;二是你要 扮演好哥哥或姐姐的角色,盡到做哥哥或姐姐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你才算真正擁有了一個弟弟或妹妹。 因此,當我們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我們得了解這不只是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得以成真的重要基礎是我們必須擔負起成為哥哥或姐姐要負的基本責任。要想成為哥哥或姐姐,不只是要跟弟弟或妹妹玩,我們還得學習怎么照顧弟弟或妹妹,學會和他們和睦相處。小朋友,你有這種心理準備嗎?
趣味哲學啟蒙: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生活認知篇) 作者簡介
知吖親子。 上海數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知吖”品牌的親子頻道。知吖親子,擁有一支包括數十位優秀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和作家的作者隊伍,專注于親子教育、孕產胎教、早教游戲、少兒讀物等領域的內容創作,致力于為國內外廣大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優質內容,從而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