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76928
- 條形碼:9787519276928 ; 978-7-5192-769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本書特色
如何保持愛情的新鮮感?怎樣挽回倦怠期的愛情?愛情和婚姻的區別是什么?愛包括犧牲或妥協嗎?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戀人?如何處理在愛情和婚姻關系中的沖突?愛得更長久就代表愛得更多嗎?我們能在大多數時間里都深深相愛嗎?什么時候應該表達愛?什么時候應該說“我愛你”?…… 我們都渴望愛情,渴望一段浪漫而持久的愛情關系。而愛需要大量的投資:時間、精力、財力資源和情感上的投入。簡而言之,好的愛情是守護出來的。在本書中,本澤夫教授綜合心理學等科學研究新成果,以溫婉理性的筆觸,為我們解答諸多困惑,同時就“如何培養持久而深厚的愛情”提出一些建議。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內容簡介
“你會一直愛我嗎?” 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一直是人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人們困惑不解的難題。尤其是在這個講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親密關系遭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挑戰。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將心理學、哲學、神經學、社會學、經濟學知識同流行文化以及真實人物的真實經歷結合在一起,以嚴謹而不失幽默的筆觸,剖析親密關系遭遇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并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培養深厚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目錄
Chapter 1持久之愛的可能性_001
Chapter 2情感體驗_027
Chapter 3愛情體驗_053
Chapter 4培養持久的浪漫愛情_085
Chapter 5時間對愛情的作用_119
Chapter 6浪漫愛情_139
Chapter 7愛情妥協_185
Chapter 8選擇伴侶_217
Chapter 9戀愛關系_245
Chapter 10網絡空間的情感關系_279
Chapter 11后半生的愛_293
Chapter 12多角戀會提高愛情關系的質量嗎_313
Chapter 13把握平衡能讓愛情之花繁盛_327
編 后 記鮮蛋、陳釀和深厚的愛情_363
鳴謝_371
注釋_374
參考文獻_386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節選
Chapter 1 持久之愛的 可能性 只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怎樣讓愛持久不變? ——湯姆·羅賓斯(Tom Robbins) 若想保證婚姻的天長地久,就要先獲得一份至死不渝的浪漫愛情。1從古至今,浪漫愛情是否能至死不渝一直是人們議論的話題。然而,雖然這個話題一直廣受關注,但怎樣才能讓愛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人們還是找不到答案。 關于愛情,在哲學領域,人們討論的焦點是,愛是不是有條件的,換言之,愛是不是取決于某事物而存在的。例如,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認為,愛的確是有條件的,如果愛人變心了,愛就不存在了。其他哲學家,如柏拉圖(Plato)和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就認為,愛是無條件的,愛是可以持續一生的。在心理學領域,人們對于持久的浪漫愛情是否可能存在這個問題也是有爭議的。在本章,我論述了與上述兩個問題有關的一些核心問題,如彼此的不穩定性和熟悉度在愛情中的作用,人類對愛與浪漫的追求,以及愛情與生活之間的矛盾等。 明天你還會愛我嗎? 今夜你是我的,完全屬于我……但,明天你還會愛我嗎? ——美國著名歌手卡洛爾·金(Carole King) 卡洛爾·金問出了熱戀中的人*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明天你還會愛我嗎?換言之,“我是你的摯愛”這種感覺是只會持續到第二天太陽升起,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這樣問:只有經過時間考驗的愛情才能被稱為深厚的愛嗎?短暫的風流韻事是否也能產生深厚的愛? 年輕的時候,我讀過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包法利夫人》(1856)和阿摩司·奧茲(Amos Oz)的《我的米海爾》(1968)。這些浪漫愛情悲劇都有警示的作用,提醒激情干涸、愛情結束的后果。以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為例,她試圖通過不斷找情人來擺脫平淡無奇的生活,但*終卻被情人拋棄,也因此負債累累,*后選擇吞下砒霜。《我的米海爾》的主人公漢娜·戈嫩也和包法利夫人一樣,追求浪漫,然而她卻嫁給了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男人米海爾。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始為自己的婚姻感到悲傷、沮喪,她的夢想和理智都被粉碎了。 在這兩部作品中,包法利夫人和漢娜似乎是一種危險的愛情觀的受害者,她們把愛情理想化,認為愛情是浪漫的、充滿激情的。我們的很多文學作品都傳播著這樣的觀念:真愛能克服一切阻礙(“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和你在一起”);愛是永恒的(“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這些觀念對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來說具有十足的誘惑力。擁有這些觀念的人認為,自己的愛人是獨特的,自己與愛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體的,且靈魂伴侶只有彼此,關注的只有對方(相愛以后,男女雙方就成了彼此的唯一)。理想中的愛是全心全意的,是無條件的,我們對此堅信不疑。生活也許是艱難的、黯淡的,但真愛是永恒的,始終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希望。2 雖然這種浪漫主義思想仍然具有吸引力,但對“愛的激情可以持續一生”的觀點,現代人已經不再癡迷了。我們發現,對一段持久的浪漫愛情的渴望仍然存在,但渴望與實現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分手、不長久的情感關系才是常態。很多國家中約有一半的婚姻關系以離婚終結,而剩下的一半中,有很多人在某一時刻都考慮過離婚。人們普遍認為,愛情是一種交易——人們可以短暫地抵達激情的巔峰,也可以滿足于多年有意義的友情關系。那么,難道我們就一定要像包法利夫人和漢娜一樣,因為激情和愛不能兼得而感到絕望嗎? 然而,現代文化推崇持久的愛情。此外,絕大部分人,包括當代的青少年,仍然相信這種愛情是可能存在的。一項對美國18—29歲年輕人開展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人對婚姻持有樂觀的態度,86%的人期望獲得持續一生的婚姻。3但是,這種愛在當代社會受到了沖擊,因為新奇的規則和變化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因此,我們就面臨這樣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況:理想中的愛情是無限期存在的,能夠持續到“太陽不再發光”的時候,而我們的生活中卻充斥著破碎的情侶關系。 令人困惑的發現 交往過程中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婚姻的幸福不是靠進化得來的。 ——戴維·巴斯(David Buss) 我和我妻子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超過25年了,我們一共有兩個孩子。現在,我比以往更愛她了。能和她一起變老,我很滿足。是的,愛可以生根發芽,并開花結果。 ——克里斯·柯蒂斯(Chris Curtis)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情感關系中,性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急劇減退。而人們對熟悉的伴侶的性欲會低于對新伴侶的性欲。自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與伴侶的性生活也就不再那么頻繁了。結婚一年后,夫妻對性愛活動的興趣往往會比結婚一個月時的降低一半,此后性愛活動的頻率也會逐漸降低。同居的異性和同性伴侶中也存在同樣的下降趨勢。因此,持久的浪漫愛情似乎并不常見。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的性欲降低,浪漫愛情也轉變成了親情之愛。4 也有研究表明,很多婚姻持久的伴侶仍然非常相愛。丹尼爾·奧利里(Daniel o’Leary)和同事們調查過274位已婚人士:“你和你的配偶有多相愛?”在婚齡超過10年的人中,有40%的人稱“非常相愛”。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那些婚齡達30年以上的人中,有40%的女士和35%的男士表示,自己對伴侶的愛非常強烈。5 這些調查結果的確令人非常困惑。我們該怎么理解這些結果呢?事實證明,現代的神經科學研究可能已經確定了造成這些結果的機制。比安卡·阿塞韋多和同事們做了一項實驗:向10位平均婚齡為21年的女性和7位同婚齡的男性展示了他們配偶的面部照片,同時用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結果顯示,當瀏覽照片時,他們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活躍度很高——這與人們體驗新戀情時的模式很相似,但與那些戀愛中的模式完全不同。6 還有研究表明,相互熟悉會增加彼此的吸引力,但有一些案例也表明,相互熟悉會造成彼此的吸引力減弱。7克里斯廷·普羅克斯和同事們看待這個問題的視角并不一樣。他們發現,婚姻質量有兩種主要發展軌跡:(1)婚姻質量初始水平高而穩定,并可能在長期內保持這一水平;(2)婚姻質量初始水平低下,后期通常保持在這一水平或以下。他們還發現,滿足**種水平的人占了多數。8 所以,浪漫愛情究竟是不是短暫的?這一問題仍然沒有人能夠解答。在本書中,我想要提醒讀者,持久的浪漫愛情的確是存在的。雖然仍然會有相反的案例,但我還是想要證實,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那樣的。 新體驗和熟悉度 我見你的次數越多,就越想要你。不知道為什么,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每一次嘆息,都讓我更思念你。 ——克里斯·蒙特茲(Chris Montez) 奇怪的是,我想改變我和我丈夫之間不愉快的關系。但話說回來,我不會以此為借口而找另外的性伴侶,只是說說實話…… ——一位已婚婦女 當人們覺察到個人狀況或與之相關的狀況發生積極或消極的重大變化時,通常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和情感,這似乎不利于培養持久的浪漫愛情。從進化的角度而言,變化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因為有變化就有進步。變化表明我們的狀況是不穩定的,這一點可能意味著生死之別。當我們適應了變化,就不會再因為變化而情緒不穩定了,因為我們無須為已經習慣的事情而浪費時間和精力。 變化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過一段時間,當我們適應了變化后,它就無法再給予我們刺激了。如同陌生人闖入時防盜警報器會響起一樣,情緒也會發出提醒我們注意的信號。當不再需要關注的時候,信號系統就會關閉。當我們注意到信號時,就會對非同尋常的狀況做出反應。9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同意這一觀點。在他看來,對任何生命體而言,生存都是*重要的。當遭遇重大改變時,我們對狀況的滿意程度也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通過情緒表現出來。當狀況變得更好時,我們就很開心;反之,我們就很難過。10 我想起一則著名的逸事。有一次,曾任美國總統的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和夫人一起參觀一家農場,但他們走的是不同方向的路。柯立芝夫人經過雞窩時問農場主:公雞每天是否有多次交配行為?農場主回答:“一天幾十次。”“請把這一點轉告給總統。”柯立芝夫人說。總統經過雞窩時,聽說了夫人讓農場主轉告自己的公雞的事,就問:“每次都是跟同一只母雞嗎?”“哦,不,總統先生,每次都是跟不同的母雞。”聽到這句話,總統慢慢地點了點頭,然后說:“請將這一點轉告給夫人。”雖然這個故事很有趣,但也有其嚴肅的一面。由這則逸事產生的學術術語“柯立芝效應”(Coolidge Effect),指的就是雄性哺乳動物(也有一少部分雌性)在遇到新的性伴侶時表現出強烈性欲的現象。 可是,也有人認為,新的體驗對人的情緒變化的作用并不明顯。11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他們假設人們普遍認可的情感經歷,如持久的愛情、悲傷、遺憾和討厭等,不再被視為“情感”。我將證明,婚姻中增加的新體驗,也能夠讓雙方保持持久的情感。 除新體驗能影響到人的情緒之外,相似度和熟悉度也能激發人的情緒。所以,相愛的戀人們在年齡、政治觀念和宗教觀念上表現出強烈的相似性,在教育、智慧和價值觀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個性方面相似性不高。只有在短暫的情感關系中(因為感情不那么深厚),人們才會更喜歡與自己不一樣的伴侶。在以感情深厚和交互活動頻繁為特征的持久的情感關系中,相似程度更高會讓彼此更加親密。12 然而研究也發現,無論是只重復以往的生活模式,還是只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都無法讓雙方的感情深度到達巔峰。只有某些特定的改變在穩定的情感關系中出現,才會讓感情升溫。這樣,我們就有必要區分相關(局部)新穎性和絕對(整體)新穎性。相關新穎性指的是熟悉的境況內局部的改變,而絕對新穎性指的是整個境況都發生了改變。相反地,從定義上來說,絕對新穎性的境況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可能不會對我們的情感產生震撼性的影響。而當這種境況出現時,我們就會產生消極的情感和情緒。 ……
守護愛情:如何培養浪漫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作者簡介
阿哈龍·本澤夫(Aaron Ben-Ze'ev),以色列海法大學哲學專業教授,長期從事兩性關系研究,并在《今日心理學》等發表過相關文章。本澤夫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這為他的情感研究提供了助力。基于理論研究和實際經驗,本澤夫致力于為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提供情感咨詢服務。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