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國健康檔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1055
- 條形碼:9787520521055 ; 978-7-5205-2105-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健康檔案 本書特色
俗話說得好:世間無大事,唯“健康”二字不可小視。 俗話還說過:任你健壯如牛,威猛似虎,病來如山倒,病去水推沙。 生在紅塵里,長在世俗間,歷寒暑,沐霜雪,食五谷,飲清泉,焉能不病?然天為陽,地為陰;山為陽,水為陰。陰陽和合,枯木亦能生根發芽;陰陽失調,轉瞬即是摧枯拉朽。正所謂:七情六欲常伴君,健康得失唯自知。 小時候特別向往電影里那些手到病除的神醫們,他們個個仙風道骨,長髯飄飄,眉須雪白,手搭脈門,閉目片刻,對患者病情便能一一道來,如數家珍,令患者心服口服;然后拿起毛筆,龍飛鳳舞,一氣呵成,一張藥方便橫空出世,轉身照方抓藥,煎、煮、燉、熬,三天兩日,病疴退去,紅潤頓生,一個個活蹦亂跳,千恩萬謝。長大以后方才明白一個道理,神醫再神,也會精力有限,充其量也只能救三五百人,再多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倘若能救萬民于病魔之掌,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筆,堪稱百姓之幸,實乃家國之大幸也! 庚子年春,新冠病魔肆虐,天南海北,人心惶惶,自江南小鎮返京后便閉門隔離十四天,一部書名叫《中國健康檔案》的書稿擺上了我的案頭,面對窗外日趨緊張的疫情播報,“健康檔案”四字一下子就吸住了我的眼球,于是一頭扎了進去,結果真相令人觸目驚心:從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2623年間,共發生過772次程度不等的瘟疫,其中西東周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南北朝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朝54次、清朝74次、民國6次(截至1937年)。據史學家估計,明末大瘟疫死亡人數在千萬以上。1900年至1949年,僅死于鼠疫的人數就有102萬,病死率89%。作家如是說,在人類文明史上,*重視的是生命和健康,*不重視的也是生命和健康,唯有欲望是永恒的主題。爭奪欲望的極端形式便是戰爭。在戰爭中,人被當作“兩腳羊”充當“軍糧”的記載屢見不鮮。 人類文明史是一部生命史,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健康史,而戰爭、災荒和疾病是寄生在這部歷史里的三大惡魔。它們在不斷啃食歷史,讓歷史充滿著血腥味。中華民族依靠自身強大的“免疫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因為,在中國人的理想中,深深根植“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信念,良相治世,良醫治病。 《中國健康檔案》是一部長篇紀實報告文學。系中國作協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重點選題。實力作家徐觀潮立足江西看中國,立足健康中國宏觀布局看中國健康,深入各地采訪,用翔實的數據與真實事例說話。全書資料豐富,文筆流暢,敘事有理有據,杜絕假大空的創作禁忌,各種數據來源出處真實可靠。比如,新中國成立之初掃除娼妓與禁絕煙毒、開展轟轟烈烈的“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血吸蟲病、合作醫療興起、赤腳醫生橫空出世、根治麻風病;改革開放后,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抗擊SARS、大病專項治理、迎戰世紀絕癥艾滋病、設立大病醫療保障系統、國家層面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通過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擺脫重大疾病威脅、從治已病到治未病、構建健康中國大格局的追溯與記錄,書寫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健康史與生命史,書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翻天覆地的人間巨變。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此書,《中國健康檔案》無疑是一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上佳獻禮圖書。歡迎各界關注、收藏。
中國健康檔案 內容簡介
《中國健康檔案》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系中國作協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選題。從歷史長河來看,一部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對健康不斷追尋的奮斗史。本書立足江西看全國,立足健康中國宏觀布局看大國健康,立足基層看當前,立足創新看未來。通過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中國擺脫重大疾病威脅、構建健康中國大格局的追溯和正在進行的“健康中國行動”的記錄,書寫新中國70年的健康史和生命史,探求生命的意義和內涵,禮贊孜孜以求的奮斗精神,謳歌一個大健康的新時代。
中國健康檔案 目錄
目 錄
引 言/1
上部 國家免疫力
**章 共和國從這里起步
割除毒瘤/11
愛國衛生運動/22
鳳凰涅槃/30
第二章 送瘟神
水之殤/37
小蟲大圍剿/44
一代人的信念/51
第三章 人民生老病死是大政治
衛生部挨批/61
合作醫療,來自民間的中國模式/65
赤腳醫生/72
第四章 救死扶傷
從赤腳醫生走出來的國醫名師/81
共和國名醫羅發瑞/86
一個記憶里的村莊/96
中部 艱難的轉折
第五章 醫療衛生30年之困局
看病貴,看病難/107
SARS,開始讓一個大國反思/116
滴血的問號/123
九院士炮轟醫改/132
第六章 使命召喚
光明與微笑同行/140
精神有一座高峰/147
世紀絕癥與生命英雄/157
第七章 小康關鍵看健康
窮 根/166
健康護航,走好*后一公里/173
下部 健康大時代
第八章 中醫的春天
尋訪十萬杏林/183
突出重圍/191
采草藥記/201
第九章 生死相托
心靈救贖/209
況九龍的生命奇跡/218
“五大中心”與死神搏擊/226
生命將遠行,要學會“謝幕”/235
第十章 誰來拯救健康
健康中國行動/246
庚子“國考”,突如其來/253
中國健康檔案 節選
赤 腳 醫 生 “赤腳醫生”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又一個創舉。 “六·二六指示”發出后,衛生部就立即著手組織對農村一些有文化的青年進行醫學培訓,培養鄉村醫生工作在全國迅速展開。 1965年夏天,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開辦了一個醫學速成培訓班,學期四個月,主要是學習一般醫學常識和常見病的簡單治療方法。來自大溝大隊的王桂珍就是**批28名學員之一。王桂珍只有小學文化,卻很刻苦。晚上9點熄燈,她用手電筒在被子里看書到12點。結業后,她被安排在江鎮公社當衛生員。衛生員只是公社衛生院的實習醫生或護理員,并不上門為農民治病。然而,王桂珍卻不一樣,她背起藥箱,走村串戶,甚至到田間地頭為農民看病。農忙時,她就參加生產隊勞動。開始,農民不相信她能治病。一個病人牙痛,她要給病人扎針,病人不敢,她先給自己扎,病人這才讓她扎。后來,治好的病人越來越多,大家慢慢都相信她。王桂珍還在村邊一塊坡地種了上百種草藥,建了一棟土藥房,用土洋結合的辦法,讓鄉親治病盡量少花錢。農民漸漸喜歡上了王桂珍。見她經常赤腳上岸為老百姓看病,便稱她為“赤腳醫生”。在江鎮公社衛生院還有一個叫黃鈺祥的醫生,他畢業于蘇州醫專,60年代初分配到江鎮。當時衛生院條件很差,就一幢平房,甚至連高壓蒸汽消毒設備都沒有。黃鈺祥是**批農村醫學速成班的老師。他也經常下鄉為農民治病。王桂珍和黃鈺祥的事跡被當地政府當作“學雷鋒”的典型來宣傳。在1968年以前,他們的事跡還僅局限于上海范圍內傳播,“赤腳醫生”更不為外人所知。1968年,上海市派記者到川沙縣江鎮采訪。采訪中,記者敏銳捕捉到王桂珍和黃鈺祥的做法正是“六·二六指示”所期待的新型醫療服務。記者臨時改變決定,把一篇報道寫成了一篇調查報告,首次把農民創造的“赤腳醫生”直接用在標題上。上海《文匯報》在重要位置上發表了題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調查報告。該文發表后,立即引起了中宣部的重視。9月,《紅旗》雜志第三期和14日的《人民日報》全文轉載了這篇調查報告。“赤腳醫生”正式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 由于“赤腳醫生”培訓對學歷要求不高,培訓周期又短,一支龐大的“赤腳醫生”隊伍在短期內迅速形成!俺嗄_醫生”對常見病大都采取土洋結合,或者說中西結合的辦法進行治療,大量使用價廉物美的中草藥,很快從根本上扭轉了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農民一般性頭疼腦熱、創傷和簡單的急救都能得到及時救治。隨著農村合作醫療的建立,醫療費用大大降低,農民一年只要扣少量的工分,就能享受全年的合作醫療。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不僅活力逐步顯現,而且呈蓬勃發展之勢。 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新中國成立20周年慶典上,一支肩背藥箱、背負草帽、挽著褲腿、打著赤腳的年輕男女組成的“赤腳醫生”方隊簇擁著“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十五個大字從天安門走過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農民還處在掃盲水平,但是他們的創造卻經常震驚全國,享譽世界。這一年,全國大部分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赤腳醫生”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俺嗄_醫生”來自農民,又回歸農民,不拿工資,與農民一樣拿工分。他們無論是在山區還是在草原,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雪,只要農民有病痛,便隨叫隨到。他們沒有知識分子的架子,與農民沒有物理距離,也沒有心理距離,放下藥箱下地,背起藥箱出診。“赤腳醫生”兩件寶,一根銀針一把草。他們不僅承擔著醫療任務,還承擔著衛生防疫保健任務,真正成了農民健康的守門人。 1969年,以黃鈺祥為主編寫的《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供南方地區使用)》出版。1970年,由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集體編著的《赤腳醫生手冊》出版。這兩本書以醫治農民常見病為中心,簡單易行,實用性強,不僅成為“赤腳醫生”床頭書,而且成為普通百姓增長健康知識、醫療自救的“傳家寶”!冻嗄_醫生手冊》后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譯成5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這是中國老百姓由對生命的蒙昧無知走向全面的健康自覺的*好見證。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幾位學者在中國拍攝了一部長達52分鐘的紀錄片《中國農村的赤腳醫生》,專門向國外介紹“赤腳醫生”。這部紀錄片真實記錄了當年中國“赤腳醫生”穿行在鄉村、就地采草藥、中藥炮制和使用銀針治病的情況,引起了全球轟動。1974年,世界衛生會議在日內瓦召開,王桂珍作為中國“赤腳醫生”代表參加會議并做了15分鐘的發言。以王桂珍、黃鈺祥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春苗》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至1977年底,全國85%的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赤腳醫生*多時達150多萬名。后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農業經營單位縮小到家庭,工分計酬方式不復存在,“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也走進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985年,衛生部做出停止使用“赤腳醫生”稱呼的決定,對“赤腳醫生”進行考核,合格者可取得從醫資格,轉為鄉村醫生。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赤腳醫生”正式走進歷史,與之共存的“合作醫療”也隨之解體。“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雖然不存在了,但它們仍然是億萬農民*溫暖的回憶。廣東藥學院原院長梁仁教授說:“如果把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考慮進去,當時農民所得到的醫療保障比現在可能還要好一些。那時農民的常見病、多發病都能得到治療,而大病城市照樣治不了,因此城鄉醫療條件的差別非常小。”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一百多萬“赤腳醫生”自愿犧牲自己利益換取億萬農民巨大的醫療紅利卻毋庸置疑。 我在贛北山里大港高塘村(原和平大隊)深入生活時,追蹤到一位人稱“扁擔醫生”的老人。老人叫石瑛,今年76歲,大腦袋,小臉,后腦等待脫落的頭發像枯草,一點點黑在根部頑強地證明曾經的茂盛,又或者像一件洗褪了色的青衣,用邊沿一條黑線頑強地證明曾經的本色。老人給我**感覺像一只笑容可掬的老猴,一只樸實能直立行走的老猴。 人生有很多定數,也有很多變數。石瑛的出身是一個定數,也是一個變數。他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父親是舊政府官員,母親是上饒師范畢業的大家閨秀,這是定數。按這樣的定數,石瑛應該是掉進了蜜罐里。然而,母親在生他弟弟時,前置胎盤大出血,去世了。這還沒有構成石瑛人生的變數。后來父親娶了后娘。后娘生了弟弟之后,怎么看石瑛都不順眼。一次,后娘用桐油炒飯給石瑛吃,被家里一女長工看見,偷偷救了石瑛。那時石瑛家在村里請了兩個男長工,兩個女長工。父親按輩分應叫這女長工嬸嬸。女長工是個祥林嫂式的苦命人,家里人先死小,后死老,不明不白病死了,就剩下她活著。她心如死灰,雖然與村里一老單身漢結合,但日子仍然過得沒有一點生機。她不忍心石瑛被后娘害死,悄悄把桐油炒飯的事告訴了石瑛父親。石瑛父親很少在家,也無法掌控石瑛的命運。他呆呆地看著這位長工“嬸嬸”,先是震撼,后是無奈。“嬸嬸”看出了他的無奈,我繼續幫你盯著?石瑛父親說,哪能每次都盯得住!皨饗稹眴,那怎么辦?父親呆滯了半天才下狠心,你想不想有個孫子?“嬸嬸”愕然,這哪是想就能想得來!父親說,讓石瑛做你孫子!皨饗稹闭f,少爺是人中龍,這哪成!父親說,這是為了救他!皨饗稹币勃q豫了很久,一狠心,答應了。父親把村里三老四少請來,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石瑛便正式過繼給了“嬸嬸”。“嬸嬸”因一絲善念,救了石瑛,也重燃了自己早已寂滅的“香火”。石瑛叫“嬸嬸”奶奶,叫“嬸嬸”男人爺爺!皨饗稹被蛘哒f后娘是石瑛人生*大的變數。新中國成立后,石瑛成了貧下中農,沒有隨父親被“專政”,也算不幸中萬幸。這是“扁擔醫生”的因。 石瑛的爺爺奶奶老年得孫,視若掌上明珠,送了石瑛讀書。1962年,石瑛初中畢業,便在山里教小學。1965年,上面還是把石瑛的家底翻了出來,說他是地主子女,不能教書。和平大隊書記與奶奶都姓王,算是一家人。大隊書記說,他算什么地主子女?新中國成立前就過繼給了貧下中農。你不用,我用。此時正是“六二六指示”之后,大隊書記把石瑛推薦到公社醫生培訓班學習,學了半個月,回到村里當了赤腳醫生。石瑛有悟性,記憶力也很強,半個月培訓再加上不停地自學,不但很快掌握了一般西醫治療方法,還學會了針灸。那時還沒有合作醫療,沒錢買藥,他便跟山里的土郎中學會了認草藥、采草藥,用草藥治病。有的病需要用西藥治療,他就把采來的草藥賣了,再買西藥。他在山里治病,治一個好一個,名聲漸漸大了起來。 大港高塘地處湖口、彭澤、都昌、鄱陽四縣交界處,是都昌*偏遠海拔*高的村,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有48道港,96道灣,還有20多公里山巒起伏的羊腸小道。山里沒有正規醫生,石瑛每天清早起來,一根扁擔,一頭藥箱,一頭草藥筐,到山里各村巡診一遍,順便還要采一筐草藥回來,摸黑才能回到家里。一天下來便是四十多華里。遇到急診,哪怕是半夜,也得趕去。那時,人不知道累,也不知道怕。后來有記者把石瑛做扁擔醫生50年所走過的路做了一個推算,約有36萬公里,可以繞地球8圈。 1969年4月1日,大隊正式辦起了合作醫療。群眾每人一年向大隊交一塊錢合作醫療費,治病每次收5分錢掛號費也交給大隊。掛號費按開出的處方結算。石瑛的報酬到了年關,由大隊干部和各生產小隊隊長集體評議。一般按全大隊勞動力年平均工分計算,小隊長則根據一年里石瑛是不是經常下村、態度好不好、群眾對治療滿不滿意進行評議,好則高于平均工分,不好就低于平均工分。據石瑛講述,他每年工分都高于平均工分,折合人民幣大概在二百元至三百元之間,比一個十分的勞力收入還是要低得多。那時他爺爺奶奶都老了,不能掙工分,一家人靠他養活,他不得不一有空就到生產小隊再掙一份工分。高塘大隊有一個村莊與鄱陽縣交界,每次去都得翻過一個高嶺。再高的嶺也得爬,否則到了年關評議,那小隊就有意見。衛生室曾經來了一位上饒衛校畢業的“洋醫生”,因為吃不了爬山過嶺的苦,不經常下村。他面臨的不只是工分低,山里人一氣之下,直接把他趕跑了。 石瑛完全沉浸在回憶里,絮絮叨叨地敘說著那段艱難而又充實的歲月。他的敘說就像他的頭發,總想努力從蒼老的根部長出一點點黑絲,來說明它當初的輝煌。我能感受到赤腳醫生當年的境遇,行醫遠沒有新聞說得那樣輕松,生活又遠比報道描述的要艱難。老百姓純樸,可以容忍遠距離的漠視,但絕對不能容忍近距離忽視。赤腳醫生零距離為老百姓服務,沒有絕對的真誠,絕不可能換來他們的口碑。還有更重要的一條,新中國成立之初,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失去了對“鬼神”的依靠,不靠醫院和醫生就沒依靠了。石英用他繞地球8圈的真誠感動了山里人,成了大山健康的依靠。赤腳醫生就是農民,他們用一個純樸作為另一個純樸的依靠,才把醫療衛生工作做到農民心坎上。 我從不懷疑石瑛的艱辛,但對他只參加了15天培訓班就“治一個好一個”的確有過質疑。他學醫的速度比上海王桂珍上的速成班還快8倍。當年發生在赤腳醫生身上的事,很多都不可思議。這些不可思議匯集,甚至讓我產生一個幻覺,赤腳醫生是不是“神”的使者?只有這樣的使者才能滿足一個時代天下蒼生的渴望。 醫生真有那么好當嗎?當我聽完他的講述之后,釋然了。學醫沒有速成。石瑛參加醫生培訓班僅僅是啟蒙,做到老學到老才是他不拿畢業證的學歷。晚上他向書本學,巡診時在民間學,遇到疑難雜癥就到大醫院去請教。赤腳醫生不是學四年或八年,而是學一輩子。 1972年,大港山里爆發了頭皮癬(俗稱瘌痢頭)。頭皮癬是真菌感染頭皮和頭發所引起的疾病,有極強的傳染性。一個家庭有一人染上癩痢頭,全家都難以幸免。全大隊1200多人有120多人患有頭皮癬,兒童整天哭哭啼啼,女人頭上遮一條毛巾不敢見人。瘌痢頭在山里引起了恐慌。當年治頭皮癬主要是用西藥灰黃霉素;尹S霉素是緊缺藥,要計劃才能買到。村里突然這么多人患了頭皮癬,一元錢的合作醫療費根本不夠用。石瑛那時每天要到村里巡診兩次,幫患者洗頭換藥,路上順便采一些草藥到公社去賣,將賣草藥的錢買灰黃霉素。即便是這樣,灰黃霉素還是不夠用。后來,石瑛從民間學到一個土方子,用熟石灰粉與硫黃按比例配置后,用水浸一天一夜,攪拌成泥,敷在瘌痢頭上。早上敷,下午用竹片刮下來,再抹上廢機油。一個瘌痢頭要治一個多月。那陣把石瑛累壞了,忙不過來就每個生產小隊培訓一名衛生員,協助他治療。經過他精心治療,全大隊120多個瘌痢頭都痊愈了,至今無人復發。當時大隊計算了治瘌痢頭的成本,竟然發現人均花費不到10元錢。后來有人說,以如此低的醫療成本控制并根除了一場急性傳染病,在世界上恐怕都少見。 水燙燒傷是山里常見病;颊呓涐t院治療脫險后,往往創面久難愈合,甚至留下傷疤。石瑛結合民間偏方琢磨出了一個既省錢治療效果又好的辦法,用復方三黃膏專治水燙燒傷。2000年6月,鄱陽縣響水灘一個三歲女孩背部被開水嚴重燙傷,經醫院治療脫離了危險,但傷口潰瘍嚴重;颊呒覍僬业绞,他用自制的三黃膏結合中草藥治療,20天以后,女孩炎癥消退,傷口愈合,藥費不到100元。還有一個山外女孩,才22歲,因戀愛問題尋短見,點燃了煤氣罐,全身大面積燒傷。經大醫院治療了兩個月,花了三四萬,生命雖然脫離危險,燒傷卻久治不愈。家里因沒錢治,放棄了治療;丶液,女孩傷口反復感染;ㄒ粯幽耆A的女孩,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終結。父親雖然很無奈,卻沒有放棄,到處找偏方,總想出現奇跡。他訪到山里的石瑛。石瑛每天先用鹽水幫她洗身子,用碘伏消毒,涂上麻油,再用他的三黃膏外敷,內服中草藥。一個多月后,女孩痊愈了,還能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石瑛只收了二百元的成本費。像這樣的水燙燒傷,石瑛用三黃膏治好了六十多例。說到三黃膏,石瑛有些黯然。他說,三黃膏比中美合資的“美寶”使用效果都好,如果上面有人,完全可以申請專利號。他也曾問過衛生部門,得找到六十個病例,還要經過專家論證。六十個病例他有,但幾十年過去了,患者要么老死了,要么走散了,上哪找去?弄得我也感嘆唏噓。一個琢磨和使用了一輩子的藥方,說出來像一個傳奇,沒有親身體驗,誰會相信一個赤腳醫生?在偽科學和假藥紛呈的市場,假的包裝得比真的還真,市場比石瑛還無奈。但我堅信一點,民間創造總有一天會吹盡狂沙始見金。 石瑛一生除常見病外,還用西醫結合中草藥治療了60多例闌尾炎,治好過無數毒蛇咬傷、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和水燙燒傷等疑難病癥。在手術刀主導的當下,這些業績也許不算什么,但在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誰又能忽視他的作用! 2015年,石瑛當選為第五屆“感動九江”十大*美人物。一身白大褂一頭白發的石瑛成為舞臺上*耀眼的人物。 2018年初,石瑛的衛生室發生火災,諸多醫療設施付之一炬。消息傳出,山里人自發捐款兩萬多元要為他重建衛生室。然而,禍不單行。同年8月,他出診摔了一跤,昏迷不醒。山里人把他送到縣人民醫院,經確診,屬小腦脫髓鞘病變引起的慢性出血,原因多與年輕時勞累過度,出汗過多有關。醫生叮囑他,不宜再走山路,別再做醫生了。石瑛因此住進了大港鎮一套四十多平方米的安置房,沒事就給鎮里一家藥房坐診,藥房管兩餐飯,不拿工資。赤腳醫生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使命結束了,但烙上赤腳醫生標簽的生命卻一直放不下。 人一生,有的事一輩子都難放下。放不下是因為它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中國健康檔案 作者簡介
徐觀潮,原名徐貴水,江西都昌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理事、九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先后在《北京文學》《天津文學》《星火》《小說月刊》《短篇小說》等發表報告文學、小說、散文八十余萬字。作品入選《散文選刊》《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獨立創作并結集出版文學專著五部。其中長篇歷史小說《名將陶侃》(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版)出版后江西省作協舉行作品研討會,好評如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