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1636
- 條形碼:9787520371636 ; 978-7-5203-716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本書特色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中有幾篇文章比它們在學術期刊發表時多了一些內容:著書者研究時所作的筆記或者文章完成后追加的補記等。這些內容既可說明著書者的一些新發現或新想法,也有助于讀者們進一步理解被闡釋的對象并為他們增添一點閱讀趣味。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內容簡介
本書從私人性視角解讀了中國現代文學目前的一些經典作品。這些作品包括8位詩人的10首詩歌、5篇散文、2篇小說、1個劇本以及1篇文藝理論文章,其具體篇目為:周作人的《小河》、郭沫若的《天狗》、聞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何其芳的《預言》、艾青的《火把》、馮至的《我們聽著狂風里的暴雨》、綠原的《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們》《不是懺悔》和《懺悔》、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周作人的《喝茶》、朱自清的《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豐子愷的《緣》、梁遇春的《“還我頭來”及其他》、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曹禺的《北京人》、舒蕪的《論中庸》。本書作者在一些論文后面還附上了自己在研究時所做的筆記或者論文完成后追加的補記等,這些內容可以為讀者增添一些閱讀趣味并有助于讀者更透徹地理解相關作品。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目錄
百年新詩“**首杰作”《小河》解
遮掩與暴露:《天狗》中的私人性經驗
《死水》究竟為何而作?
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幾種名物
補記 劍橋大學確有榆樹
愛的經驗與夢的入口——何其芳《預言》解
愛的混亂與救贖——艾青《火把》重讀
當真實的死亡來臨——馮至《我們聽著狂風里的暴雨》解
身外心內皆有詩意何必一律——綠原的《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們》與《不是懺悔》(《懺悔》)對讀
附錄 綠原的《懺悔》與《不是懺悔》
純化與暗示——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重讀
平淡背后的葛藤——周作人《喝茶》解
附錄 關于日本茶道與英式下午茶的筆記
假意還是真情?——朱自清《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解
儒耶佛耶基督耶-入中華并一談——豐子愷《緣》解
附錄 關于“慈良清直”的筆記
“好氣勢”與“世故人情”——梁遇春《“還我頭來”及其他》解
附錄艾夫伯里男爵的“書目一百種”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看——《莎菲女士的日記》新解
晦暗的自由與自由的晦暗——趙樹理《小二黑結婚》解
“原始”何謂?——曹禺《北京人》重讀
附錄 關于中國猿人(北京人)的筆記
舒蕪《論中庸》中批判的觀點考略
后記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節選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聞一多確實不喜歡美國。他在1922年7月赴美留學,立志從事繪畫藝術。盡管他初到美國時曾表示“美國人審美的程度是比我們高多了”,并奇怪美國“何以機械與藝術兩個絕不相容的東西能夠同時發達到這種地步”,①但是后來在美國遭受種種排擠、歧視的經歷都令他十分不快。他后來還放棄了繪畫改學文學。《死水》*后一節中“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的判斷和“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的行動是可以和聞一多赴美求學的經歷相契合的:他去的時候本是為追求“美”(繪畫藝術),但因為美國“不是美的所在”,所以放棄了這種追求。由此來看,認為“死水”象征著美國社會的觀點可謂合情合理。 然而,認為《死水》創作于美國并象征著美國丑惡現實的說法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仍然是為什么該詩遲至一年之后才發表。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曾明確表示《死水》是自己“**次在音節上*滿意的試驗”,②他在并不缺乏發表平臺的情況下把這樣一首得意之作塵封一年確實是極不合情理的。另外,認為“死水”指的是美國的說法雖然合乎情理,卻很難找到引發聞一多創作動機的直接刺激物——這首詩雖然充滿象征意味,但是景物描寫是寫實性的,“死水”很可能有其現實原型。 根據現有材料,“死水”的原型確實有,但并不在美國。曾和聞一多頗有交往的饒孟侃在1962年7月號的《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夏夜憶亡友聞一多》一詩,其中有“樓聳龍坑湮‘死水’”之句。饒孟侃在詩后為“死水”所加的注釋中稱:“《死水》一詩,即君①偶見西單二龍坑南端一臭水溝有感而作,今民族宮一帶已層樓高聳,頓改舊觀矣。”據《聞一多年譜長編》記載,1925年6月中旬聞一多確實曾和余上沅、陳石孚一起在北京西單二龍坑梯子胡同一號租住。該書還記載了聞家駟的說法:關于《死水》的寫作時間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在國外時,一種認為是回國以后。當年聞一多居住的西京畿道原名溝頭,有長溝,溝內常有積水。②饒孟侃是聞一多的朋友,其言之鑿鑿,令人無法反駁;聞家駟是聞一多家人,看來他也比較認同該詩創作于聞一多回國之后的觀點。 然而,如果說聞一多在詩中以“死水”來象征中國社會的黑暗現實,表達自己對祖國由愛轉恨的絕望心態,和他當時的思想、行動并不相符。對聞一多稍有了解者都應該知道,他可謂現代文學史上家國情懷*重的詩人之一。他去美國之前就曾在《美國化的清華》中對美國文化表示不屑,到美國后這種看法雖一度有所改變,但是受歧視的生活經歷讓他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1923年他還和羅隆基等留美的清華同學一起在麥迪遜城成立了力圖接近政治的“大江學會”,崇奉國家主義,以謀國家的改造為宗旨。 ……
中國現代文學史經典重讀 作者簡介
張傳敏(1969-),山東臨清人,文學博士,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曾在《文學評論》《新文學史料》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過《民國時期的大學新文學課程研究》《七月派文獻匯編》《半蠹集》等專著多部,主持過“七月派文獻匯編”“中國戰時首都戲劇檔案整理與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