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0846
- 條形碼:9787521720846 ; 978-7-5217-2084-6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本書特色
收錄的是巡展、學術研討過程中產生的專家觀點、評論和意見。對想申請項目的青年藝術家有理論指導。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內容簡介
本書借由“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將國家藝術基金邀請的專家、學者、評論家和策展人圍繞展覽主題和作品內容等方面展開評論和研究的評論文章匯集成冊。所選文章洋溢著作者對藝術創作的滿腔熱情,體現出冷靜而嚴謹的科學態度。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目錄
目錄
為時代畫像
001
藝術作為時代精神的回響
002
—從審美視角談“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
高雁(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民族文化敘事與當代精神轉換
009
—淺論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下的青年藝術創作
雷蓉蓉(太原美術館創作研究部評論員)
弘揚光大經典文化傳統 借鑒吸收民族文化營養
016
—關于文化的多樣性與當代青年創新路徑的思考并從“青春脈息”展覽作品說起
劉心亮(《中國藝術市場》叢刊主編、《中國民間文物檔案》主編、藝術理論家)
民族藝術創作的主流導引
022
—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為例
隴藝梅(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030
—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
袁園(北京印刷學院教師)
時代的呼喚
038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為時代畫像”
臧新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青春脈息 047
從“青春脈息”看新時代語境下青年藝術創作的語言探索 048
傅爾加周(云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鄉村與城市 057—對青年藝術實踐的圖像志考察
魯寧(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講師)
文化傳承與使命擔當 066—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創作的文化認同
蘇暢(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下青年美術作品的符號與創作關系探討 072
孫丹(魯迅美術學院副教授)
探索的青春 080—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昆明站)
趙星垣(云南藝術學院副教授)
青年美術創作在當下的社會意義 091—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作品展觀后
朱思睿(云南文藝理論委員會委員、云南美術家協會會員)
從“青春藝境”解讀當代中國 099
鄒璐(新加坡當代藝術研究會《藝術研究》主編)
域跡擷思 105
大美與內美意象的呈現 106—地域文化精神的時代表達
陳祥明(安徽省美學學會會長)
藝術轉化:地域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建構 119—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合肥站)為例
何秋言(蚌埠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
題材·圖式·精神 126—西南少數民族“非遺”在美術創作中的借鑒與開發策略
焦亞奎(遵義市美術館展覽收藏研究部副主任)
青年藝術家的民族質感 134—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南寧站)
劉成(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
域跡擷思 144—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中山西青年創作為例談地域性藝術語言的時代表達
張茜茜(太原美術館展覽部策展人)
工用致美 153
材美工巧經典永續 154—“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中的工藝表達
李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傳統造物的新表達 160—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展覽中的家具作品為例
林弘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博士生)
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 168—談工藝美術創作中的承傳新變
尚青玉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文明之源 快樂之流 176—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為例,從“心流”角度探討手工藝的核心價值
蘇欣(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時代映像 185
光影印相 186—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時代映像”攝影專題展
戴陸(中央美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美術研究》編輯)
文化感知與藝術表達 196—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時代映像”攝影專題展
廖沙泥(廣東美術館研究策展部評論員)
從文明邊緣投射“時代映像” 204—淺議“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時代映像”攝影專題展
馬明宸(北京畫院研究員)
守正創新 213
當前文化語境下的藝術表達 214—淺析藝術媒介的多樣化趨勢
李蕾(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藝術的創造與真實 221—“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有感
孟姝芳(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師)
守正創新 227—淺談“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的引領意義
伍柯(貴州美術館展陳中心負責人)
守正創新培根鑄魂 233—“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對美術教育的積極影響
楊紅紅(云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教師)
東張西望雛鳳凌空 241—“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新加坡站)有感
趙宏(新加坡維多利亞美術館館長)
記錄與反思 251—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
趙興(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講師)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節選
國家藝術基金自2013年年底成立以來,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與藝術基金理事會的領導下,在國內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各類藝術機構和廣大藝術家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開展資助項目的成果運用,助推一批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脫穎而出。 2019年,“中國藝術新視界”——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書法、攝影、工藝美術)作品巡展繼續啟程,先后在山西太原、湖南長沙、安徽合肥、貴州遵義、廣西南寧、云南昆明、北京7地展出,并以專題展形式參展北京國際攝影周、北京國際設計周。2019年10月,“中國藝術新視界”首次走出國門,赴新加坡進行展示交流。全年共展出了352位藝術家517件(組)作品,涵蓋中國畫、書法篆刻、油畫、水彩(粉)畫、版畫、雕塑、漆畫、工藝美術、攝影9個藝術門類,呈現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下當代青年藝術創作的沛然活力和動態景觀。 過去四年時間里,“中國藝術新視界”巡展共在35個城市舉辦了43場展覽,觀展人數累計35萬人次,召開學術論壇、研討會39場,形成藝術評論文章170余篇,出版作品集4部,評論集2部,在藝術界取得了認知度與影響力。為更系統地梳理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藝術人才培養美術類項目成果運用作品,進一步提高展覽學術質量,擴大影響力,2019年巡展一方面沿用“中國藝術新視界”的總主題,又根據學術主題、地域特色進行全新策劃,以青年藝術為媒介,展示對民族傳統、現實主義、意象觀念、多元融合、創新路徑的思考和討論:巡展太原站、北京站的主題是“為時代畫像”,引導廣大青年藝術工作者樹立正確的藝術創作觀,圍繞“藝術為人民創作”的方向,立足現實,創作精品;結合地域文化傳統,長沙和遵義站的主題分別為“楚韻生輝”和“黔山遠眺”;基于藝術本體,合肥站將“意象古今”作為主題,分別從傳統文脈與當代觀念、藝術方法的傳承進步、文化傳播與價值觀等方面展現對現實、生活和理想的表達;南寧站以“可視之維”為主題,梳理當代青年創作的價值取向,正本清源,培根鑄魂;昆明站以“青春脈息”為主題,通過“觀照”和“思考”, 借由“語言”加以表述,感知時代韻律;新加坡站以“青春藝境”為主題,通過青年藝術作品傳播中國文化,體察中國社會發展的脈動。 2019年,“中國藝術新視界”巡展不斷拓寬著學術內涵與外延,邀請專家、學者、批評家、策展人、參展藝術家圍繞“文化自信與藝術共同體”“傳統文化與當代拓展”“現實主義與藝術創新”“守正創新——當下青年藝術創作的問題與展望”“全球文化視野中的藝術創新”“文化的多樣性與當代青年創新的路徑”“藝術創作中的意象觀與寫意手法”“當代青年創作與挖掘非遺文化資源”等議題展開了研討。 “文藝是在無之中創造有,批評是在砂中尋出金。”文藝高峰的筑就,離不開藝術創作,更需要文藝批評發揮作用,褒優貶劣,激濁揚清。2020年,《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結集出版,以文字嚴謹審慎地關注青年一代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成長,通過持續、深入的理論評論和學術研討,引導創作,引領風尚。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支持青年藝術家的成長,是國家藝術基金不變的宗旨。我們欣喜地看到,青年藝術創作人才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踐行著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在藝術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時代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當代文藝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文化力量。我們也期冀進一步夯實學術和傳播交流推廣平臺,助力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堅守藝術理想,勇于創新創造,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畫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走向更高層次的審美理想和文化新境。
畫外音: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成果運用作品評論集(美術卷) 作者簡介
國家藝術基金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國家藝術基金為公益性基金,資金主要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同時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