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2018中華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74129
- 條形碼:9787518074129 ; 978-7-5180-7412-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中華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北京服裝學院組織的《2018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靠前學術研討會論文匯集》上下兩冊中的上冊。全書共匯集了靠前外33篇研究成果,分別從“民族服飾研究與染織技藝研究”“服飾傳承與創新”兩方面重點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進行了研究梳理,對于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利用,廣泛開展文化傳播活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斷繁榮文藝創作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2018中華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目錄
上篇民族服飾研究與染織技藝研究/ 001
民族服飾“寫本”與傳說、史籍的分述及通詮/ 002
鄧啟耀
同源異流——文化交融與毛南族織錦/ 019
楊源
楚雄彝族服飾產業化發展初探/ 031
蘇暉
滇西北彝族火草衣探研/ 035
劉曉蓉
內蒙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土毛織品的纖維老化分析/ 041
王越平趙婧
貴州侗族嫁衣配件研究/ 049
張國云
探析地域文化對浙南藍夾纈的影響/ 059
王羿周凡凡
貴州西江苗族刺繡文化變遷田野調查報告/ 069
周瑩
貴州苗族侗族女性服飾田野調查方法研究/ 077
周夢
黃梅挑花針法研究/ 086
葉洪光李坤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小黃侗族服飾文化/ 093
夏夢穎
壯族服飾衽式與壯漢文化交流實證/ 101
樊苗苗劉瑞璞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朝鮮族傳統服飾文化/ 111
鄭喜淑
一件女袍的前世與今生/ 123
——以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婦女袍為例
通格勒格
新疆蒙古族兩孔綜版及四孔綜版織造比對研究/ 131
葛夢嘉蔣玉秋
藏西阿里披單飾域形式解讀/ 140
常樂
貴州苗族服飾傳統刺繡圖案中的口述故事與文化符號/ 148
王紫玥
紅河縣傳統染織手工藝“紅染”技藝調查/ 156
高翔
布農人傳統服裝制作中的實用文化/ 164
——以《阿媽的織布箱》為中心
賈浩丁澤麗
貴州臺江苗族織錦繡研究/ 172
劉川渤
閩南惠安大岞村漁女服飾結構考察研究/ 185
盧新燕童友軍
秉持與融合——東南亞娘惹服飾典型款式及特征考析/ 194
袁燕
下篇服飾傳承與創新/ 203
多元對比與多向互證——敦煌服飾與染織工藝研究方法/ 204
楊建軍
古法藍染——夾纈技藝當代應用研究/ 219
王悅
南宋女裝配領及裝飾工藝探微/ 225
張玲
敦煌壁畫中幾何圖案研究與創新應用的思考/ 237
高陽張樂陳雨琪
關于民國西化結構有省旗袍發展史的實證補充/ 251
——由“綠屋夫人”品牌有省旗袍實物引發的考證
王子怡楊雪
遼代金冠的形制特征與文化融合/ 263
賈璽增
發飾與簪釵:唐人頭上的景致/ 280
劉燁
侗族傳統服裝的“形”與“制”/ 288
張云婕
南方少數民族貫首衣的領部結構與造型探析/ 298
李昕賀陽
“旗袍”易名考/ 311
朱博偉劉瑞璞
基于眼動儀實驗與感性工學理論的旗袍圖案位置分析/ 321
劉小藝江影趙欲曉
民族服飾“寫本”與傳說、史籍的分述及通詮/ 002
鄧啟耀
同源異流——文化交融與毛南族織錦/ 019
楊源
楚雄彝族服飾產業化發展初探/ 031
蘇暉
滇西北彝族火草衣探研/ 035
劉曉蓉
內蒙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土毛織品的纖維老化分析/ 041
王越平趙婧
貴州侗族嫁衣配件研究/ 049
張國云
探析地域文化對浙南藍夾纈的影響/ 059
王羿周凡凡
貴州西江苗族刺繡文化變遷田野調查報告/ 069
周瑩
貴州苗族侗族女性服飾田野調查方法研究/ 077
周夢
黃梅挑花針法研究/ 086
葉洪光李坤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小黃侗族服飾文化/ 093
夏夢穎
壯族服飾衽式與壯漢文化交流實證/ 101
樊苗苗劉瑞璞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朝鮮族傳統服飾文化/ 111
鄭喜淑
一件女袍的前世與今生/ 123
——以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婦女袍為例
通格勒格
新疆蒙古族兩孔綜版及四孔綜版織造比對研究/ 131
葛夢嘉蔣玉秋
藏西阿里披單飾域形式解讀/ 140
常樂
貴州苗族服飾傳統刺繡圖案中的口述故事與文化符號/ 148
王紫玥
紅河縣傳統染織手工藝“紅染”技藝調查/ 156
高翔
布農人傳統服裝制作中的實用文化/ 164
——以《阿媽的織布箱》為中心
賈浩丁澤麗
貴州臺江苗族織錦繡研究/ 172
劉川渤
閩南惠安大岞村漁女服飾結構考察研究/ 185
盧新燕童友軍
秉持與融合——東南亞娘惹服飾典型款式及特征考析/ 194
袁燕
下篇服飾傳承與創新/ 203
多元對比與多向互證——敦煌服飾與染織工藝研究方法/ 204
楊建軍
古法藍染——夾纈技藝當代應用研究/ 219
王悅
南宋女裝配領及裝飾工藝探微/ 225
張玲
敦煌壁畫中幾何圖案研究與創新應用的思考/ 237
高陽張樂陳雨琪
關于民國西化結構有省旗袍發展史的實證補充/ 251
——由“綠屋夫人”品牌有省旗袍實物引發的考證
王子怡楊雪
遼代金冠的形制特征與文化融合/ 263
賈璽增
發飾與簪釵:唐人頭上的景致/ 280
劉燁
侗族傳統服裝的“形”與“制”/ 288
張云婕
南方少數民族貫首衣的領部結構與造型探析/ 298
李昕賀陽
“旗袍”易名考/ 311
朱博偉劉瑞璞
基于眼動儀實驗與感性工學理論的旗袍圖案位置分析/ 321
劉小藝江影趙欲曉
展開全部
2018中華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作者簡介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專長:服裝設計、服裝效果圖、電腦服裝效果圖、民族服飾文化研究。曾出版或發表《現代時裝畫表現技法》等多部著作和專業論文,并承擔、參與多個課題、項目。現任職:(1)中國流行色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2)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藝術類,委員(3)中國服飾文化促進會(香港)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4)全國工商聯色彩形象設計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5)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服飾委員會(6)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會員(7)歷年中國國際時裝周,評委 (8)日本文化女子大學,特別研究員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