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7400
- 條形碼:9787520367400 ; 978-7-5203-674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歐亞移民與外來文明(“夷教”)的關系,是重要的學術研究課題,也是大眾普遍感興趣的話題。 來自異域民族及其后代的口傳、譯文、著述,產生了大量的文本,《有客西來 東漸華風: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主要以這些文獻文本為基礎,希望通過這些不斷“華化”的文獻呈現出他們怎樣的精神家園,以及書寫誦讀、辦學傳承乃至啟蒙創造,他們是怎樣實踐、應用這些文獻,不斷與時俱進地同不斷發展變化中的中國“相適應”。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歐亞移民與外來文明的關系,是重要的學術研究課題,也是大眾普遍感興趣的話題。《有客西來 東漸華風: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從歷史上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入手,刻畫了移民與外來宗教文明之間的關系,尤其從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視角,說明了外來移民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的適應和認同,對于中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多維度開展,具有開拓意義。全書幾個篇章既相互獨立,又由共同的問題意識一以貫之,筆鋒在歷史文獻、社會思潮、地域族群等多個維度上揮灑自如,是學術性與可讀性俱佳的著作。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目錄
序言
**章 異域傳聞:漢末方仙薊子訓的西方“原型”
**節 薊子訓傳說與耶穌故事的相似性
第二節 口傳福音的一個“中國化”變形
第三節 薊子訓傳說流傳的地域和口傳福音海路入華
第四節 東漢末三國東吳時口傳福音故事進入中國的可能性
第五節 關于盧陵鐵十字的考證
第六節 結語
第二章 西來圣書:唐代敦煌景教文獻的真偽問題
**節 敦煌景教文獻概述
第二節 李盛鐸、羽田亨與《敦煌秘笈》
第三節 富岡文書與高楠文書
第四節 《大正藏》中的景教文獻
附:《序聽迷詩所經》寫本錄文
第三章 信仰實踐:元代維吾爾族航海家亦黑迷失的“看經”
**節 《一百大寺看經記碑》的發現及現代錄文情況
第二節 亦黑迷失其人
第三節 “看轉藏經”的含義
第四節 《一百大寺看經記碑》中的寺院地理分布
第四章 交流互鑒:晚明的“東土西儒”
**節 李贄之死及其相關問題考證
第二節 “妖書案”與京師社會風氣的變遷
第五章 神秘主義新思潮:明清之際的漢譯《研真經》
**節 《研真經》的漢譯及在華傳播的相關問題考證
第二節 舍蘊善及其性命之學
第三節 明清文獻對《研真經》的征引
第四節 《研真經》研究的重要價值
第六章 小聚居與處境化:從《岡志》看清代北京牛街地區的回民歷史與傳說
**節 《岡志》作者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岡志》的寫作時間、流傳情況以及現代白話翻譯的編寫說明
第三節 《岡志》所記北京牛街的回民人物與職業生活
第四節 《岡志》中的思想內容
第五節 《岡志》涉及內容大事記
附:《岡志》白話翻譯
第七章 興學與啟蒙:民國回民新式教育管窺
**節 晚清、北洋政府時期張子文在北京的教育實踐活動
第二節 張子文在東北地區的教育活動
第八章 吐故納新:上海猶太富商哈同夫婦辦學風波
**節 哈同夫人資助黃宗仰、月霞法師創辦華嚴大學的歷史鉤沉
第二節 黃宗仰與姬覺彌在哈同花園辦學中的交替一
第九章 國際化與多元性:玉觀彬的多重身份
**節 玉觀彬的聲明及其相關考證
第二節 玉觀彬生平及在華活動叢考
附:玉觀彬(慧觀)簡譜
跋語
主要參考文獻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節選
《有客西來 東漸華風: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二月,都察院在禮拜寺門前枷孫四穩示眾。原來,牛街西寺即禮拜寺,有掌教五人,自從白養恒去世后,連班人擁立白養恒的兒子白元輔,以及馬君錫輔助,這樣掌教就變為六人。這六個人貪婪鄙陋,懶于禮拜,除了主麻日的聚禮,很少到禮拜寺來。老少穆斯林常常跪在禮拜寺大殿很久,等待有人來領拜,禮拜的時辰都過了,還沒有掌教來,于是眾人就在來禮拜的人中間推舉懂經學的人領拜。但這六個人又討厭有人奪權,對領拜的人說難聽的話、給臉色看;于是平日禮拜,再無人敢領拜,大家多是散拜而已。鄉老們當面指責過這些掌教的過失,甚至大聲喝罵。但這六個人不思悔改,到后來竟然早睡晚起,在樹下聊天,整天不進禮拜寺。遇到有穆斯林家辦喪事,這六個人各管一事,就像做生意一樣。如果是非常貧窮的家庭,給不了多少衣食供奉,各位掌教就不去經管。鄉老們逐漸對掌教們的行為產生不滿,孫四穩尤其討厭他們。孫四穩為人彪悍粗魯,常常在節慶和主麻日,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掌教。六位掌教都很怕孫四穩,不敢出聲。 康熙五十八年(1721年),禮拜寺的邦克樓坍塌,張四維發傳單攤派募捐。幾位鄉老和六位掌教把捐款中飽私囊,但孫四穩沒有撈到好處,于是在禮拜寺中大罵。鄉老們心中有愧,不敢跟孫四穩當面理論,于是與幾位掌教合謀驅逐孫四穩。馬昆如賄賂都察院書吏,求得告示一張,貼在木牌上公示,上面寫有“不得盲流地痞無賴侮辱欺負掌教”等語。孫四穩很討厭這張告示,但不知道這張告示的由來,暫時也不敢發作。 康熙五十九年(1722年)二月,禮拜寺舉辦活動,掌教給教眾發請柬,但沒有請孫四穩,孫四穩大怒,在大路口摩拳擦掌。這一天是改封翁七十大壽,北京城內的九大清真寺掌教,以及近郊的經師都去改府誦經。壽宴剛散,孫四穩突然出現,用手掐住巴文登的喉嚨,拳打腳踢,巴文登頓時滿臉是血,其他五位掌教也被嚇跑了。 馬昆如跑到兵馬司要鳴冤告狀,被守門的人用鞭子趕了出來。馬昆如又跑到御史建策的府邸,大喊救命。建策向馬昆如詢問了事情的原委,批示讓兵馬司指揮莫夢生拘捕孫四穩。馬昆如領著眾多衙役來到孫四穩家,把孫四穩鎖走。孫四穩大罵掌教玩忽職守,以及侵占貪污建邦克樓財物等事;馬昆如等人與孫四穩對罵,丑態百出……當時圍觀的有差不多2000人,占滿了街道。鄉老馬次泉跑到禮拜寺,打碎了告示木牌,與沈次宇等21人聯名狀告是孫四穩所為。 兵馬司指揮莫夢生坐堂審案,幾位掌教狼狽入衙,向主審官稽首,陳述孫四穩的罪狀。莫夢生命6人起身,站在桌案一旁。孫四穩喊冤。馬次泉誣陷孫四穩侵吞教眾布施,住持馬豪杰出面作證是孫四穩打碎了官方的告示牌,21人聯名作證孫四穩謾罵毆打掌教。莫夢生才能低劣,不辨是非,下令掌嘴孫四穩十下。孫四穩申訴不被受理,戴上枷鎖,第二天由都察院押回禮拜寺門前。孫四穩在禮拜寺前戴枷示眾,看熱鬧的人站滿了整條街。孫四穩雖然戴著枷銬,仍然罵不絕口。孫四穩戴枷示眾三天后,禮拜寺諸人都后悔這么做了,跟掌教們商議。白元輔說:“禮拜寺前面有這樣的事,絕非是好事呀。”打算懇請御史放人。馬君錫說:“不可以,如果釋放了孫四穩,他能跟我善罷甘休嗎?諸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嗎?”馬次泉感嘆道:“生死由命,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真是白讀經典了。世界上哪有永遠不放人的道理啊!”于是聯名給都察院上了三次書,御史把孫四穩放回家。 穆祥甫置辦了宴席請雙方和好。孫四穩和掌教們都跪地而哭,舉手贊圣,摒棄前嫌,并說自己已經沒有怨恨了。掌教們都感到自己有對不住孫四穩的地方,讓孫四穩在宴席上坐在首座,吃完飯大家都散去了。 ……
有客西來東漸華風 中國古代歐亞大陸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張雪松,男,1980年生,北京人。20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獲得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教研室主任、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助理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史、中國宗教史。先后出版學術專著4部:《法雨靈巖:中國佛教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印光法師研究》、《唐前中國佛教史論稿》、《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佛教“法緣宗族”研究:中國宗教組織模式探析》,出版譯著《天藍色的彼岸》等3部,在海內外發表論文多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