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1088
- 條形碼:9787520361088 ; 978-7-5203-610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內容簡介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為作者的博士論文。作者從朱子圍繞“曾點氣象”問題的討論契入,集中討論朱子對于成圣問題的關注及其實踐,并對理學中的有無虛實之辨和儒學與佛老之辨問題做了深入探討,旁及歷史上“曾點氣象”問題的相關討論及其發展脈絡,進而引出傳統中國哲學中關于境界論、本體與工夫問題的諸多討論。全書以小見大,以一貫多,在諸多方面填補了朱子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于2008年獲得首屆世界朱氏聯合會國際青年學者朱子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線索與脈絡
**章 問題的緣起
**節 曾點、氣象與“曾點氣象”
第二節 “曾點氣象”問題的興起
第三節 宋儒“曾點氣象論”的演變及其精神
一 朱子前“曾點氣象論”的演變
二 宋儒論“曾點氣象”的精神
第二章 朱子論“曾點氣象”考——以《文集》為中心
**節 朱子“早年”思想發展概述
一 無所不學階段
二 從學延平階段
三 中和之悟階段
第二節 朱子“早年”思想發展與其論“曾點氣象”的關系
第三節 朱子在《論語集注》初稿成書之際對“曾點氣象”的討論
一 約在《論語集注》成書前朱子論“曾點氣象”的書信研究
二 朱子在《論語集注》初稿成書之際的“曾點氣象論”
第四節 朱子對《論語集注》“曾點言志”節的修改——兼從一個新的視角看朱陸異同
一 朱陸異同概說
二 1186年朱子論“曾點氣象”書信研究
三 1196年朱子論“曾點氣象”書信研究
四 1197年朱子論“曾點氣象”書信研究
五 1198年朱子論“曾點氣象”書信研究
六 1199年朱子論“曾點氣象”書信研究
七 朱子論《論語集注》“曾點言志”節的精神
附錄 朱子論“曾點氣象”的其他書信研究
第五節 朱子在《論語集注》定稿中對“曾點氣象”的討論
一 定稿研究
二 朱子“易簀之嘆”考
第三章 朱子“曾點氣象論”研究——以《朱子語類》為中心
**節 朱子“曾點氣象論”的基本精神
一 推尊曾點之能見大本
二 推尊曾點之胸次
三 大力強調理欲之辨
四 強調工夫與氣象緊密相連
五 批評“曾點氣象”虛的一面
六 基于“曾點氣象”指示為學之序
第二節 朱子對與“曾點氣象”相關之“氣象”的評論
一 曾點與子路
二 曾點與曾參
三 曾點與顏回
四 曾點與漆雕開
五 曾點與莊子、邵雍
六 曾點與謝良佐
七 曾點——朱子心中的圣人氣象
八 曾點與朱子氣象
第三節 一個典型個案研究
第四章 朱子論“曾點氣象”的評價及影響
**節 強調有無、虛實之辨
第二節 強調儒學與佛老之辨
第三節 強調現實批判精神
第四節 朱子“曾點氣象論”的影響
結論 朱子論“曾點氣象”的定性與定位
參考文獻
后記
再版后記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節選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在這一點上,朱子和陽明的態度完全一致。朱子反復指出, 一方面,曾點的“快活”需要“克念”的工夫使之趨于“實”,因而“灑落”需要“敬畏”來限制和充實;另一方面,“敬畏”之情同樣需要以曾點式的“灑落”來引導使之開闊,來提升,來指點出“敬畏”后面的“所敬畏者”,并消解其不自然的一面。在他與弟子們熱議的“放與守的話題”就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朱子也曾長期用“灑落”一詞來詮釋“曾點氣象”,并把這理解為胸次悠然,上下與天地同流,不“規規為事為之末”的典型。他也對橫渠為學之方的過于拘束多有微詞。對朱子來說,割裂二者的聯系,只講“敬畏”,或是只講“灑落”,都不符合儒學以中行為*高的基本原則。但是,隨著他發現時人競言“灑落”之流弊日深,他終于下決心把對“曾點氣象”的評價改為更為平實,更為具體的內容。在他的天平上,二者之間的地位也逐漸在向“敬畏”偏斜。 應該說,朱子也沒有因為時人的流弊而不言“灑落”。反之,他終其晚年,一直在尋求一種較為妥帖的文字重新詮釋“灑落”,以達到揚其之長,抑其之短的目的,使之與敬畏形成良性的互補。我們說《論語》“曾點言志”一節的定稿,就很能體現朱子的這一心態。關于這一點,我們會在下文中詳細討論。再者,正像是大家所看到的,出于對人們一味宣揚“灑落”之流弊的警覺,朱子突出強調了通向真“灑落”之境的艱難,同時也突出強調“敬畏”在儒學中居于更為基本的地位。總之,朱子雖然突出強調“敬畏”,但并不是不講“灑落”,這是朱子學具有包容性和多側面性的體現。這也是陳來先生所說的“儒家的境界本來是包含有不同的向度或不同層面的”具體反映。 當然,理學家們在討論“氣象”時,因為其偏重點的不同,大體也可以分為突出“莊敬嚴毅”的一脈和以“活潑灑落”為理想的一脈。論及“氣象”,前者更多注重在“有”上做文章,極力渲染該“氣象”的理性義、道德義、責任義的一面,而后者則更多強調心靈的空靈自由或是“渾然與物同體”的“無”的一面;論及實現“氣象”的工夫,前者更多的顯現出以致知、窮理為宗旨的“智性”色彩,而后者則更強調以內向的逆覺體證或簡易直接的明心工夫為主。尤其是在明代,這一緊張關系更有明朗化的趨勢。“曾點氣象”這一本身就存在不同解釋可能性的問題,自然也成了他們借以批判對方并表達自己思想*佳載體。事實上,究竟是從“有”的一面還是從“無”的一面來詮釋“曾點氣象”,這構成了整個理學中的一個討論極為熱烈的問題。 *后需要指出,理學中對此問題的討論也顯示出了獨特的一面。在當時“希圣、希賢”熱潮的鼓舞下,評點“氣象”也自然就成了指示圣人的所應然和所必然的重要手段。正如崔大華先生所指出,時人之所以如此熱烈的投入對“氣象”問題的討論,其目的就是要弄清圣人境界應該是什么樣子,從而樹立一種有別于佛老之超脫境界、真正屬于理學自身特色的理想人格與基本為學精神①,而“曾點言志”這一具有較大發揮空間的素材,就成了他們寄言出意的絕佳工具。考其實,正是通過對“曾點氣象,妙在那里”的不斷追問,理學家們緊緊圍繞著什么是“曾點氣象”、如何實現“曾點氣象”、“曾點氣象”與“圣賢氣象”的異同這一核心,系統地討論儒釋之辨、心性之論、理欲之辨、義利之辨、工夫與本體之辨等諸問題②。應該說,這些話題都是在理學中*基本的問題。而人們從“曾點氣象”出發對此問題展開的討論,則具有鮮明的個性。 ……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 作者簡介
田智忠,1971年生,河北宣化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和朱子學,現為朱子學會理事、中華朱子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