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22470
- 條形碼:9787568922470 ; 978-7-5689-224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古羅馬文學研究者李永毅發表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研究》《南京大學學報》《俄羅斯文藝》等學術期刊上的二十篇論文。有些從文本出發, 閘釋古羅馬重要詩人賀拉斯、奧維德、卡圖盧斯的作品 ; 有些考察了古羅馬詩歌對后世文學的深遠影響 ; 有些則探討了構成古羅馬詩歌宏觀語境的歷史和文化現象。作者在廣泛閱讀數百年間西方古典學界文獻的基礎上, 翻譯和研究并重, 提出了一些有啟發意義的見解。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目錄
羅馬帝國的詩歌人質:賀拉斯的腓立比情結
賀拉斯詩歌與奧古斯都時期的文學秩序
技藝之必要:原初語境中的賀拉斯《詩藝》
內戰、征服與民族救贖——賀拉斯《頌詩集》**部第二首解讀
帝國邊緣的“野蠻人”:奧維德流放詩歌中的“文化殖民問題”
詬詈的意義:奧維德長詩《伊比斯》研究
詩人與皇帝的對峙——奧維德《哀歌集》第4部第10首解讀
《歲時記》的動機、主題和藝術成就
卡圖盧斯《歌集》第63首與羅馬共和國晚期的精神氣候
第2輯 文學影響研究
譯作·仿作·創作——卡圖盧斯與詩歌的翻譯問題
變形與重生:奧維德《變形記》與西方美術
古羅馬詩歌與俄國文學中史詩體裁的演化
奧維德與俄國流放詩歌的雙重傳統
放逐、帝國、想象與真實:布羅茨基《致賀拉斯書》的奧維德主題
第3輯 歷史文化研究
羅馬共和國晚期政治語境中的喀提林叛亂再闡釋
西塞羅之手——走向書寫時代的政治
死亡盛宴:古羅馬競技慶典與帝國秩序
另一種內戰:羅馬帝國初期的告密制度和政治審判
“野蠻人”概念在歐洲的演變:從古典時代到文藝復興
馬克思與盧克菜修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節選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詛咒銘文”和傳統文學中的詛咒通常只求助于某些特定的神(例如冥府神、復仇女神或者與詛咒者有特殊關系的神),但是奧維德卻向宇宙中所有神求助,甚至包括“神界的平民,牧神、林神、/家神、河神、仙女與各位半神”(81-82行),這就讓人感覺他是一位蹩腳的、缺乏自信的詛咒者,從而暗示下文詛咒的效力也值得懷疑。他在正式啟動詛咒程序之前為伊比斯設想的場景——被奧維德的鬼魂追逐、在冥府替代惡棍受罰、出生于不祥時辰、在盛產怪物的利比亞長大(135-250行)——只是傳統詛咒元素的“一廂情愿”的組合,“注定無法實現”[l]。譴責某人鐵石心腸時,古希臘羅馬人常說他們是喝野獸的奶長大,但奧維德一本正經地描繪復仇女神用狗奶喂養伊比斯的場景(229-232行)卻多了某種喜劇色彩。另一處夸張的處理是食人神話。奧維德提到了吃掉梅拉尼坡斯腦髓的堤丟斯和將兒子做成食物給神吃的呂卡翁和坦塔羅斯,讀者或許以為伊比斯也將與這些神話級別的施虐者為伍,*后他卻成了被吃的人——“讓你做坦塔羅斯和特柔斯的兒子”,驟然逆轉的情節造成了一種恐怖的幽默效果(427-434行)。 在以卡利馬科斯《伊比斯》為代表的泛希臘詬詈詩里,晦澀生僻的神話常用來表達各種奇特的懲罰,這種炫耀學識的做法與亞歷山大詩派的其他作品路數相同。奧維德與前輩卡圖盧斯、賀拉斯一樣,也深受卡利馬科斯等人影響。在自己的同名作品中,他既大量引用了出處難以考證的生僻典故(直至今日仍留給學界不少懸案),也用新奇的表述方式包裝了古典讀者所熟悉的神話和歷史故事,隱去關鍵人名、地名而代之以晦澀的說法,讓整首詩成了數百個詩謎組成的“游園會”。眾多詛咒排列而不顯雜亂,是因為奧維德常用類別、名字和情節的聯系將它們連綴在一起。例如“愿你如阿閔托耳的兒子,失去了視力,/拄著拐杖,顫巍巍走在黑暗里;/愿你所見不超過讓女兒引路的那人,/他的罪孽傷害了自己的雙親;/或者如那位因擅長預言而揚名的老頭,/在他仲裁情色的爭執之后;/或者像那人,就是他為帕拉斯的船/派出鴿子,一路領著它向前;/還有他,因為見財起貪心失去了雙眼,/母親把它們獻祭于兒子的墳前;/也像埃特納的牧人,歐律摩斯的兒子/忒勒摩斯早預言他將來的禍事;/像兩位裴尼迪斯,被一人點燃又撲熄/光明;像塔穆利斯和得摩多科斯”(259-272行)這14行詩就一口氣概述了菲尼克斯、俄狄浦斯、忒瑞西阿斯、裴紐斯、波林涅斯托耳、波呂斐摩斯、裴紐斯的兩個兒子、塔穆利斯和得摩多科斯等十位因為各種原因失明的神話人物的故事。若不熟悉古希臘神話,其中大部分很難立刻猜出。“愿你如格勞科斯,被波尼埃的馬咬噬,/也跳進大海,如另一位格勞科斯;/又像與剛才這兩位同名的人,愿你/也被克諾索斯的蜂蜜堵住呼吸”(555-558行)提及了三位格勞科斯,分別是西西弗的兒子、阿爾戈號的一位水手和米諾斯的兒子。“愿你的死法和那些去皮薩的青年一樣,/頭顱和四肢高懸于城門的頂上;/或者像他,時常讓可憐的求婚者喋血,/自己也染紅地面,罪有應得;/或者如背叛殘忍國王的車夫那樣死,/他給了米爾托翁海一個新名字”(365-370行)雖然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死法,卻源于同一個故事。希波達彌婭是皮薩的公主,國王俄諾馬俄斯聽說一個神諭,自己將被女婿殺死,便下令向希波達彌婭求婚的人必須在馬車比賽中擊敗自己,否則就會被殺死。十八個求婚者先后死去。佩洛普斯以半個王國的允諾為交換,說服國王馬車手米爾提羅斯在國王的馬車上做手腳,好讓自己在與國王的馬車比賽中勝出,從而獲得與公主結婚的權利。結果國王在比賽中被馬車拋出摔死,佩洛普斯得以和公主成親,并繼承王位,但他卻食言,不僅沒將王國分一半給米爾提羅斯,反而將他推人海中淹死。借助這樣的處理,奧維德既炫耀了自己的學識(doctrina),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ingenium),同時以生僻的典故為武器,與詬詈對象(許基努斯是*理想的人選)進行智力上的較量。倘若敵人缺乏古典文化的修養,這首詩無異于對牛彈琴,但若所有的謎底都能被對方猜破,詬詈就索然無味。《伊比斯》之所以艱深難解,既有詩學的動機,也有現實的考慮。 ……
古羅馬詩歌與文化 作者簡介
李永毅,1975年生,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拉丁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和中美富布萊特訪問學者項目入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拉丁語詩歌通史(多卷本)”首席專家,美國古典研究會和英國古典協會會員。 曾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七屆和第八屆重慶文學獎文學翻譯獎,出版有《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注本》《卡圖盧斯歌集:拉中對照譯注本》等拉丁語、英語和法語譯著二十部,《卡圖盧斯研究》《賀拉斯詩藝研究》等專著五部,在《外國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七十余篇。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