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1933
- 條形碼:9787520371933 ; 978-7-5203-719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 內容簡介
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8“漢學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2018“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十位漢學家與中國學者共同探討中國發展理念及中外合作等話題。分設“中國發展新理念與靠前合作新前景”、“‘一帶一路’與共同發展”、“中國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議題。本文集是對研討會漢學家和中國學者專家發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文集以中英文對照出版,共收錄文章37篇,包括中方專家論文11篇和外方專家論文26篇。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 目錄
榮大偉【新西蘭】
新西蘭中國友好協會主席
“—帶一路”倡議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客觀和主觀方面
古斯塔夫·吉拉爾多【阿根廷】
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當代中國碩士研究專業負責人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路易斯·坎文努巴薩【布隆迪】
布隆迪新聞出版局局長
心靈獨舞
李莎【加拿大】
翻譯家
“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和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
梅拉庫·穆魯阿勒姆【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外交關系戰略研究所對外政策研究室主任
文化教育與“一帶一路”倡議
韋塞林·武科蒂奇【黑山】
黑山波德戈里察大學校長、教授
阿拉伯特色中國學學術問題初探
穆赫辛·法爾加尼【埃及】
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中文系教授
白俄羅斯與中國文化聯系及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斯維特洛夫·鮑里斯【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文化部前部長
“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同發展:新絲路花開巴爾干地區
艾立山【保加利亞】
索非亞大學教授
文化資源匹配中國的新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歐亞
大陸共贏合作的契機
奧勒·德林【德國】
柏林自由大學漢學和中國研究教授
哈中產能合作關系發展
納比堅·穆哈穆德罕【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阿里一法拉比國立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東方學系漢學教研室主任
“一帶一路”倡議與韓國中國學的新前景
金鉉哲【韓國】
韓國延世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孔子學院院長、中文教授
中國古典詩詞譯成荷蘭語和英語的一些思考:衡量標準、目的、押韻和對仗
伊維德【荷蘭】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榮休教授
中國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崛起
柯保羅【英國】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一帶一路”倡議在尼泊爾的展望
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尼泊爾】
尼泊爾阿尼哥協會會長/加德滿都示范醫院神經病學家
文明對話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普西奇·拉多薩夫【塞爾維亞】
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教授、博士/貝爾格萊德孔子學院外方院長
……
中國和羅馬尼亞的經濟關系:從古代的聯系到現在的“一帶一路”
傳統與現代在全球化中的交融:從羅馬尼亞的角度看中國
良好的治理:“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
我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
文學協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發展新理念與國際合作新前景
在“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的發言
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
中國發展新理念新實踐為國際廣泛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從三個數字深入理解“一帶一路”倡議
上海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橋頭堡作為
“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
“說長道短”“一帶一路”建設
是翻譯成就了中國現代文學的高峰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對話共同體
中國經濟文化與全球對話的切入點
在開放的體系中認識中國歷史文化
人類在21世紀還能走到一起嗎——中國古代圣哲怎樣看人類的
迷失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 節選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2018)》: 通過對比,我學習到的*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西方人講話直抒胸臆,直奔主題,而中國人喜歡“繞彎子”,凡事講“面子”。 由于要全職工作,我無法去聽中文課。于是,圍繞著“你好”,“多少錢”,“謝謝”這三個詞,開始了我的中文交際。我買了一本對外漢語書,開始自學,有問題就問我的中國學生和同事。我進步神速,因為我把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學習中來:1.在實踐中學習;2.不為出錯而感到羞愧。雖然我只掌握了少量的詞匯,但是肢體語言和所處的語言環境,可以幫助我表達剩下的意思。我在表達中犯過許多錯誤,有些還是挺大的錯誤,但是從來沒有被人誤解過。相反,我可以寫一本書來追述所有已成為笑談的往事,我從未覺得“丟臉”,而是把它看作一個學習的過程。 在我自己的這個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我還鼓勵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大約50名外國人——包括我自己的家人——來到中國,我陪伴著他們,解釋中國文化給他們聽。此外,我開始寫作——把書籍和文章用各種語言,發表到不同的國家,借此來解答外國人的疑惑,這些疑惑跟我曾遇到的一樣,而其答案則是我來中國生活后才*終找到的。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工作兩年之后,經在CCTV工作的一個我的學生推薦,我擔任了剛開播的法語頻道的首位外國專家。當了30年的語言教師,我猶豫著是否要轉行,但這是我所能做出的*好選擇。我們的團隊主要是為《中國報道》欄目翻譯和配音。 就這樣,我發現了那些我想要盡快去看一看的地方。這也就開始了我的中國社會融合過程。我經常乘火車獨自旅行,我參觀過一些村莊,用我蹩腳的中文和當地人聊天,品嘗當地的食物,還在內蒙古等地參加植樹活動,當我再次回到北京的時候,我已經積累了更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更多的漢語詞匯。 第三個方面的融合是人道主義融合。在北京,我是**批(也許不是**個)無償獻血志愿者,我還成功地說服了身邊七八個中國人參與獻血。曾經有一些中國人問過我:“你為什么要為中國人獻血?”我回答說:“我不是獻血給中國人,而是獻給那些需要靠鮮血來挽回生命的病人。”這是我把“中華文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概念整合在一起的途徑之一。 在CCTV工作了6年之后,我到《北京周報》工作。從1999年到2006年,我一直在《北京周報》工作。借著工作和在中國旅行的機會,我繼續探索著中國的文化及其風土人情。當我在2007年不得不退休的時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傳部主動邀請我做客一個月,考察和進行專訪,并給我全權選擇自己的采訪對象。我欣然接受。 由此,我開始編寫《這些……人》系列叢書。《這些新疆人》是這一系列叢書的首部,用法語、英語和俄語出版發行,幾年之后,又在土耳其用土耳其語出版發行。隨后,我繼續寫書介紹了中國其他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寧夏、內蒙古和廣西。但在2010年,環境因素導致我無法完成對西藏的介紹。 從1993年開始,我一直資助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生(一共14名),我還想幫助更多的人,在2005年3月,我開始全力資助一個藏族女孩去拉薩的藏醫大學學習。格瑪永初現在是一名醫生,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繼續在青海省資助了5個藏族女孩,她們全部或部分都在醫學或教育領域。一個農村的畢業生可能會改變整個村莊的命運,她們做到了!當我看到,即使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一個人,也能為社區發展帶來改變時,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以至于這項工作一旦開始,便會欲罷不能,盡管這只是一場心靈獨舞。 青海是我在中國考察的*后一個省份,雖然在2003年有過短暫的停留,然而真正到訪卻比臺灣還晚。2005年,我正在寫一本關于廣西的書(廣西是《這些……人》系列叢書中所介紹的*后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突然聽到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你必須去同仁縣”,這個聲音不斷地重復著,直到我決定到那里去。我聯系了一位當地新任命的藏族老師,在他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我就認識他;在那個年代,我需要乘20個小時的火車,并轉乘13個小時的公共汽車才能抵達目的地,他前來接站。給你們講述當地的生活狀況得需要另外一個故事……三天以后,當我離開的時候,我承諾會提供幫助,雖然那時還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去做…. 回到北京以后,我寫了一篇文章,由《中國日報》發表。那是一篇關于我觀察到的生活現狀的文章。我沒有尋求幫助,只是說:“我們該如何提供幫助?”當天晚上,我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28封來自陌生人的郵件。他們中的一半——從貧困的學生到富有的企業家——提供了從1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捐款。 ……
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文集 作者簡介
文化和旅游部對外文化聯絡局主要是指導、管理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組織擬訂對外及對港澳臺的文化交流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