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58048
- 條形碼:9787303258048 ; 978-7-303-25804-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觀研究 內容簡介
《孫正聿作品系列》既涵蓋作者對哲學觀研究、辯證法研究、生命意義研究的思考與探索,也包括哲學通識類理論著作,是作者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教學的代表性成果,其長期以來對哲學基礎問題的關注,對哲學教育的關心,對現實問題的關切,構成了本作品系列的主旨與靈魂。
哲學觀研究 目錄
導 言 哲學與哲學觀問題
一 哲學與哲學觀問題
二 哲學觀:哲學的自我理解與哲學家的哲學理念
三 哲學觀問題:對哲學自我理解的反思和對哲學家哲學理念的解讀
**章哲學觀與世界觀
一 作為世界觀理論的哲學
二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三 哲學的特性及其當代形態
四 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
第二章論黑格爾的哲學觀
一 關于真理的哲學
二 人類思想運動的邏輯
三 對抽象理性的批判
四 傳統哲學向現代哲學轉化的中介
五 哲學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
第三章論馬克思的哲學觀
一 馬克思對“真正的哲學”的理解
二 怎樣理解馬克思的哲學革命
三 解放的旨趣#歷程和尺度
四 解放何以可能:馬克思的本體論革命
五 歷史的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
六 歷史唯物主義與哲學基本問題
七 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
八 馬克思哲學觀研究的若干難點問題
第四章哲學觀與現代哲學
一 從兩極到中介
二 從體系到問題
三 從層級到順序
四 對科學的人文主義理解
五 哲學前提的現代文化批判
六 后形而上學與辯證法
七 本體論的現代重建
第五章當代中國的哲學觀念變革
一 哲學觀變革
二 世界觀變革
三 本體觀變革
四 當代人類的生存困境與新世紀哲學的理論自覺
五 哲學思維的理論自覺
六 時代精神主題化
第六章哲學觀與哲學研究
一 做學問與做哲學
二 用心于真與重在積累
三 學術批評與學術繁榮
四 生命體驗與理論想象
五 思辨#體驗與境界
六 大氣、正氣和勇氣
七 深刻、重和優雅
第七章哲學觀與哲學教育
一 哲學與哲學教育
二 關于哲學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
三 哲學學科建設與哲學教育改革
四 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的若干問題
五 我們時代的哲學教育
參考文獻
后 記
哲學觀研究 節選
對于“哲學”,有兩句名言是值得深思的:一是誠如黑格爾所言,人們對于哲學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二是艾耶爾所說的,每個時代的哲學都具有“廣泛而深刻的一致性”。這兩個論斷看似相互矛盾,但卻道出了理解“哲學”的真諦:既要把握哲學的“同中之異”, 又要洞察哲學的“異中之同”。從“哲學”的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的這一“解釋原則”出發。我對“哲學”提出三個定義式的看法:其一,哲學是“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其二,哲學是“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 其三,哲學是“對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前提批判”。《哲學觀研究》這本書,集中地閘述了這三個關于“哲學”的定義式的看法。哲學作為“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 既不是“表述”人類文明的經驗事實,也不是”表達”對人類文明的情感或意愿,而是以理論的方式“表征”人類關于文明的“自我意識”。作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哲學所“表征”的關于文明的“自我意識”, 并不是超歷史的,或非歷史的人類自我意識,而只能是“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 也就是具有特定的時代內涵的“現實自我意識”。對于時代性的“現實的自我意識”, 哲學的使命并不是采取現成接受的態度,而是在對其“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其“否定的理解”,也就是“對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前提批判”。正是在這種“前提批判”中,哲學不僅反映和表達了自己時代的時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導了新的時代精神;不僅使哲學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使哲學成為“文明的活的靈魂”。哲學作為“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 不僅每個時代的哲學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同一時代的哲學所把握到的人類自我意識也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在“大不相同”的哲學理論中,我們不僅會發現哲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的深層的“異中之同”, 而且還會發現每個時代的哲學所面對的時代性問題的“廣泛而深刻的一致性”。揭示和論述哲學的“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 并致力于“對時代性的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前提批判”, 這是我在《哲學觀研究》中所閘述的主要內容。 ……
哲學觀研究 作者簡介
孫正聿,194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學博士。2009年被聘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自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先后獲得***教學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提名獎、***教學名師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吉林大學終身成就獎等獎勵。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