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5352
- 條形碼:9787520365352 ; 978-7-5203-653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 本書特色
柳亞子(1887-1958)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柳亞子是一個人杰,始終追隨時代潮流前進,沒有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過往的研究多著眼于他的“革命詩人”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這兩重身份,《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從文化—人格研究的視角切入,抉發出其名士之性。
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 內容簡介
柳亞子是南社領袖、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他經歷了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就文化的接受而言,新舊雜糅:前期接受傳統文化,后來接受現代西方文化。這兩種文化在他身上形成巨大的張力:一方面,他以激進姿態追隨時代潮流;另一方面,他被過于沉重的傳統包袱拖住了。柳亞子文化人格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中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柳亞子在傳統與現代張力的擠壓下成了“兩截人”:一方面,柳亞子接受了在當時具有至高無上的進化論,為了避免被時代淘汰的結局而不得不變;另一方面,由于傳統的慣性過于強大,他不自覺地對現代產生強烈的排拒心理,因而變得不徹底。柳亞子既趨新,又篤古。為了消除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張力,他在傳統文化的底色上涂上了一層現代新質。因而,在其文化結構中,傳統文化為其里,現代文化為其表。傳統文化賦予柳亞子濃郁的名士氣質。由于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教育體制、文化環境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可能再出現嚴格意義上的名士了。因之,作為文化符號,柳亞子成了文化史上的絕版人物而具有活體標本意義。
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 目錄
**章 柳亞子文化人格的生成
**節 文化與人格
一 文化對人格的模塑
二 人格是文化的積淀
第二節 文化人格的生成機制
一 文化心理
二 社會家庭
三 社會實踐
四 主體選擇
第三節 柳亞子文化人格的生成
一 地域文化傳統
二 家庭環境
三 學校教育
四 社會實踐
五 主體選擇
第二章 柳亞子文化人格的傳統底色
**節 憂患意識
一 柳亞子憂患意識形成的原因
二 柳亞子憂患意識的內容
三 柳亞子憂患意識的特點
第二節 出仕情結
一 “文學不過結三千年之舊局,而政治則足以自開生面”
二 “我是中國**流的政治家”
三 “人是政治的動物,不能脫離政治而生存”
四 “亞子頗天真,十足名士氣”
五 “書生謀國究何成”
第三節 士道之尊
一 自覺的被養意識
二 以道抗勢
三 士道持守的限度
第四節 崇尚氣節
一 表彰節烈
二 嚴究失節
三 砥礪成德
第五節 名士風流
一 雅人深致
二 狂放不羈
三 慕義率真
第三章 柳亞子文化人格的現代新質
**節 政治趨新
一 不斷追逐時代社會思潮
二 民主共和理想的堅定守望者
第二節 道德趨新
一 平等觀念
二 國家精神
三 國民性改造思想
第三節 文化趨新
一 “文學是善于變化的東西”
二 “復古等于不通”
第四節 法律趨新
一 對現代西方法律知識的一知半解
二 一定程度的法律維權意識
第四章 傳統與現代張力的消解
**節 傳統與現代政治張力的消解
一 對現代政治的傳統解讀
二 對現代政治的傳統應對
第二節 傳統道德與現代道德張力的消解
一 新人新道德
二 舊人舊道德
第三節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張力的消解
一 “舊囊新酒”
二 對傳統文化的揚棄
第四節 傳統法律與現代法律張力的消解
一 法律審判其名,道德審判其實
二 法律彈性其名,傳統人治其實
結語
參考文獻
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與調適(柳亞子文化人格研究) 作者簡介
陳友喬,男,湖北仙桃人,湖北大學歷史學博士、惠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思想文化史、廣東地方史,主持參與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課題十多項,發表包括多篇CSSI論文在內的學術論文40多篇,出版各類著作4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