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015476
- 條形碼:9787509015476 ; 978-7-5090-154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本書特色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很多國家的民眾正面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大洗牌,民粹主義因此就找到了生長的土壤和空間。可以說,哪里有大量的不滿和失落,哪里就容易產生民粹主義。這本書有助于解釋當前歐美各國極端政黨和人物崛起的原因。 ——程同順,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人們對于民粹主義眾說紛紜,這本書從學理的角度對民粹主義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正本清源。 ——林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民粹與民主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有千壤之別。至少,它們對于人民的態度就存在很大區別。 ——高奇琦,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我們對待當前中國的民粹主義應該持理性冷靜的態度,不能只是單純地加以指責或者片面地將其作為一種反動錯誤思潮痛加批判,正確恰當的應對方式應該是既要注意到其訴求中正當合理的成分,又要防止其極端偏激的一面可能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探索并消除引發民粹主義的誘因。 ——季乃禮,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內容簡介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民粹主義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它在世界范圍內有哪些表現?民粹和民主有何區別與聯系?導致民粹主義產生的因素有哪些?它對社會有何影響?在現代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中應如何對待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首先是一種經驗現象,而不是一套系統的理論學說。它總是通過某一運動或事件表現出來,因此對這些運動或事件的產生、表現和特點進行考察是理解民粹主義的關鍵。有些學者試圖通過分析漢語中的“民”和“粹”的意思來闡述民粹主義的含義,但民粹主義這個詞是外文翻譯過來的,而且何人何時所做的這種翻譯,翻譯者是否進行了主觀加工,這些都很難考證,并且有時民粹主義還與“平民主義”或“民眾主義”通用。所以從字面上來考察和理解“民粹主義”意義不大,還要回歸到民粹主義起初的歷史起源和具體的發生情境中去了解和認識它,否則就容易成為望文生義的空談。因此,本文首先從民粹主義的起源人手,考察了民粹主義的產生、演變以及在當代世界的一些表現,以此為基礎歸納出民粹主義的四個特征:以人民為旗號,反對精英,崇尚直接民主,采取非制度化的參與方式。本文也嘗試給民粹主義下了一個定義。 本文將民粹主義界定為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一方面極端強調普通人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制造對立關系——人民與精英、頂層與底層、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二元對立。在這一對立關系中,人民被先驗地認為是善良高尚的,而精英則被視為是腐敗蛻化的。只要是帶有這種意識形態色彩的政黨、政治家和受這種意識形態影響而產生的各種行為及現象都可稱為民粹主義或具有民粹色彩。它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產物,出現在資本主義產生之后,且與現代民主密不可分。民粹主義強調社會危機由腐敗的精英造成,這些精英通過魚肉人民而獲利。民粹主義領袖通常以拯救危機為理由進行具有號召性或煽動性的政治動員。在這一過程中,人民雖然被強調和重視,但往往處于一種工具性地位。《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所研究的民粹主義,主要是指中國之外的民粹主義。有關中國的民粹主義,在第五章“當代中國社會中的民粹主義”進行了專門論述。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目錄
**節 研究緣起與選題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及評價
第三節 研究框架
第四節 創新與研究局限
**章 民粹主義的起源、演變與內涵
**節 民粹主義的兩個起源
第二節 庇隆主義:一種經典的民粹主義
第三節 民粹主義在當代世界
第四節 民粹主義的特征
第二章 民粹與民主之辨
**節 民粹與民主如影相隨
第二節 民粹與民主的相似性
第三節 民粹與民主的根本區別
第三章 民粹主義的誘發因素
**節 誘發民粹主義的外部因素
第二節 誘發民粹主義的內在因素
第三節 媒體是民粹主義產生的助推器
第四章 民粹主義的雙重影響
**節 民粹主義的積極作用
第二節 民粹主義的消極影響
第三節 全面認識民粹主義的政治影響
第五章 當代中國社會中的民粹主義
**節 民粹主義在當代中國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當代中國民粹主義的實質
第三節 理性對待當前中國社會中的民粹主義
第六章 民粹主義消極影響的防范與應對
**節 消解誘發民粹主義的外部因素
第二節 負責任的公民是應對民粹主義的利器
第三節 主流媒體要成為民粹主義的制衡器
結語
參考文獻
一、中文譯著
二、中文著作
三、中文論文
四、英文著作
五、英文論文
后記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節選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美國以人民主權為基礎的大眾民主傳統——國家主權應由普通民眾掌握,為民粹主義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在美國,*早被稱為民粹派的團體是出現在主要針對城市、公司和精英人士的人民黨運動中。它源自由壟斷資本興起而導致的工業“精英”與農業“平民”的關系失衡。 美國的人民黨在1892年的奧馬哈大會中成立。它成立的背景是區域農業組織中的農民及其他平民反對執政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奧馬哈會議期間,人民黨發表了宣言,表明了強烈的人民中心主義和反精英主義的立場:“我們已經目睹了兩大黨為爭奪權力和戰利品進行了超過25年的斗爭,而這種嚴重的錯誤已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人民黨人普遍攻擊來自東部的富人,特別是腐敗的鐵路公司、政治家和資本家,反映了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平民對于自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被邊緣化的強烈不滿與抗議情緒。人民黨在奧巴哈宣言的**句話中宣告了一種毀滅性的危機:“我們在一個處于道德、政治和物質崩潰邊緣的國家中相遇。克服這種危機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引入大眾創制和公民投票。”人民黨運動把諸如全民公決、黨內初選這樣的民粹主義手段引入政治中,通過這些手段,人民嘗試著繞過議會和政黨組織直接實現自己的愿望。 人民黨人所指的“人民”通常是一個超越特定階級及其他團體的統一實體。根據古德溫(Goodwyn)的觀點,人民黨人將“人民”視為北方農民、南部黑人以及城市工人的一個聯盟。一些人民黨人想把黑人也包括進他們的聯盟,但絕大多數人民黨人是排外主義者。雖然很多人民黨人承認黑人和白人享有共同的經濟利益,但他們并不希望黑人成為他們的團體成員。此外,人民黨的官方文件中強調,應限制移民勞工。蒙大拿州的人民黨人對1882年美國簽署的排華法案的支持就是很好的例證。 由于人民黨是從小型的、地區農民聯盟的協作發展起來的,因此該政黨由一系列相當復雜的聯盟和子聯盟構成,在這些聯盟中,底層和上層之間是通過松散的紐帶連接起來的。因此,它實質上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平民運動。由于區域組織繼續在人民黨內部發揮關鍵作用,該政黨“不是一個特殊的魅力型領袖的函數”。這一點不同于后來拉美興起的庇隆式的民粹主義。 為了說服人民反抗當權的精英,人民黨頻繁地使用摩尼教善惡二元論的話語方式:強調我們(us)與他們(them)、民主政治與金權政治、生產者與剝削者之間的對立。這就使該黨的語言具有相當的極化性,這一點從前文奧馬哈宣言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除宣言之外,大部分人民黨人沒有與選民直接溝通,大部分的交流是以農民聯盟為紐帶,發生在地區層面上的交流。*初,人民黨人以政治領域的局外人的形象示人。然而在1896年大選中,他們決定與民主黨聯盟,共同提名總統候選人,并且不再強調局外人形象。這實際上是一個失敗的競選策略,導致他們被民主黨吞并,失去了獨立性。 人民黨運動是對內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現代化鼎盛時期的資本主義以及民主制度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的一個回應,是漸進式改革的先驅‘u。它不反對工業主義,但反對其資本主義形式,試圖尋求一種更公平的財富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人民黨是一支一直致力于改革的進步力量,該黨的綱領把幾十年來各種工農團體提出的社會改革要求集中起來,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廣大平民的利益和愿望。他們強調人權優先于財產權,支持并倡導銀幣的自由鑄造、八小時工作日、礦山安全立法。在1892年大選和1894年國會中期選舉時獲得了較多的支持和選票。可以說,人民黨運動展望了一種不斷擴大的民主以及政府對平民訴求更大的回應。但是,人民黨運動中保 ……
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 作者簡介
楊倩,女,198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泰安人。2016年6月畢業于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并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黨建教研室講師。從事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黨的建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