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化存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08376
- 條形碼:9787569508376 ; 978-7-5695-083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存續 本書特色
羅家倫說一個民族要能自立圖存,必須具備自己的民族文化。這種文化,乃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民族團結圖存的基礎。如果缺乏這種文化,其國家必定缺少生命的質素,其民族必然要被淘汰。一個國家形式上的滅亡,不過是*后的結局,必定是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先告衰亡。抗戰時期的文化西遷承載著中華文明延續和復興的夢想,不但極大地推動了大后方抗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為抗戰的*后勝利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維系了文化血脈的延綿不絕……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抗戰時期的“文化諾亞方舟”——文化西遷“抗戰大遷徙實錄叢書”之《文化存續》由潘洵主編、郭川著,內容以豐富翔實的史料,以專題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從謀劃、準備到實施搬遷的全過程,充分展現了從規模、時間都史無前例的文化機構內遷的艱難過程,和知識分子在文化內遷過程中的大局意識、家國精神。
文化存續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一章, 主要包括: 史上*大的“文化諾亞方舟”、救火的鸚鵡、別婦拋雛斷藕絲、提個小箱攆中華、湘黔滇旅行團等。
文化存續 目錄
**章 史上*大的“文化諾亞方舟”
新聞業的內遷
出版業的內遷
古籍文物的內遷
高校的內遷
第二章 救火的鸚鵡
“喪家之狗”
露宿
書生的腳步
淑女的肩膀
“應該留在祖國吃苦”
第三章 別婦拋雛斷藕絲
漂洋過海的“候鳥”
郭沫若的遺囑
去住兩難
從日本回來了
第四章 提個小箱攆中華
不再寧靜的青島
風雨飄搖的濟南
不能讓敵人奪走氣節
快活得要飛了
舍予就是“無我”
第五章 湘黔滇旅行團
用腳丈量的三千五百里
旅行不是旅游
湘西遇匪
風雨沅陵
地無三尺平的貴州
It's a long way to聯合大學
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創舉
第六章 不指南方不肯休
偷渡敵占區
屯溪受困
再上征途
染上了瘧疾
行李被竊
千里走單騎
第七章 寧做流浪者,不做亡國奴
辭緣緣堂
還我緣緣堂
藝術的逃難
第八章 才喪仲兒又失妻
“俠”女飛天
校長也是家長
氣象學家的日記
“魂”兮歸來
浙大保姆
第九章 前丁后陳 并垂不朽
無車無錢的運書之苦
無處安妥的藏書之地
求神拜佛
節外生枝
第十章 動物也不當亡國奴
炸彈下長大的大學
讓羅家倫折服的另類“長征”
動物的“敦刻爾克”
蘇武歸來
第十一章 斬不斷的文化血脈
抗戰文化運動
大后方文學、藝術的發展
大后方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大后方教育的發展
后記
文化存續 節選
史上*大的“文化諾亞方舟” 1932年10月11日,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在就職演說中說:“一個民族要能自立圖存,必須具備自己的民族文化。這種文化,乃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民族團結圖存的基礎。如果缺乏這種文化,其國家必定缺少生命的質素,其民族必然要被淘汰。一個國家形式上的滅亡,不過是*后的結局,必定是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先告衰亡!本乓话耸伦兒螅袊羞h見卓識的知識分子,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民族文化對于國家存亡的重要性。在民族危機面前,中國知識界以文化傳承為己任,在抗戰烽火之中,以血肉之軀成就了人類文明史上*大的“文化諾亞方舟”,使中華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喪家之狗”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28日,日軍攻占北平,為了不做亡國奴,北平的知識分子紛紛選擇逃離。馮友蘭曾很有感觸地說:“熊佛西喜歡養狗,他說起許多狗的故事。北京有許多人離開了,狗沒法帶,只好拋棄了。那些狗,雖然被拋棄了,可是仍守在門口,不肯他去。我說,這就是所謂喪家之狗,我們都是喪家之狗。” 在現代文學的論爭史上,給后人印象*深刻的標簽莫過于魯迅將梁實秋稱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雖然梁實秋對這一評判大不服氣,但在全面抗戰伊始,他卻甘愿成了馮友蘭所說的“喪家之狗”。1937年7月28日,北平淪陷,梁實秋流著眼淚對大女兒梁文茜說:“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了!绷何能缭诨貞浿校院⒆拥难酃馇宄孛枋隽烁赣H的出逃:“‘七七’事變,盧溝橋一聲炮響抗日戰爭開始,爸爸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一介書生意想投筆從戎。深夜和媽媽長談計議,如何安排好我們三個孩子的生活,爸爸打算到后方去參加抗日工作,我記得那是一個不眠之夜,我縮在被窩里,偷偷聽爸爸和媽媽說話,那時我將近十歲不太懂事,但是他們倆那副嚴肅的神情和低聲滔滔不絕的商量事情,我心里也預感將要有什么大事發生。是的,果然不久爸爸就一個人毅然決然地走了。媽媽沒有哭,但很緊張,我問媽媽:‘爸爸干嗎去?媽媽小聲告訴我說‘打日本’。” 從梁實秋后來的多篇回憶文章中,我們基本上可以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梁實秋在回憶中說:“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二十八日北平陷落。我和季淑商議,時勢如此,決定我先只身逃離北平。我當即寫下遺囑。戎火連天,割離父母妻子遠走高飛,前途渺渺,后顧茫茫。這時候我聯想到‘出家’真非易事,確是將相所不能為。然而我畢竟這樣做了。”過了數日,“北大同事張忠紱先生匆匆來告:‘有熟人在偵緝隊里,據稱你我二人均在黑名單中。走為上策!旒s定翌日早班火車上見面,并通知了葉公超先生同行”。因此,等到平津火車一通,梁實秋和葉公超等立即登上**班車,臨別時,面對妻子程季淑,梁實秋還引用了江淹《別賦》中的句子“與子之別,思心徘徊!”來說明當時的心境。為避免發生意外,梁實秋寫道:“公超提議在火車上不可交談,佯為不識。在車上我和忠紱坐在一起,公超則遠遠地坐在一隅,真個的若不相識!比~公超的擔心不是多余的,隨后從北平逃到天津的蕭公權就在回憶中說:“十月九日早晨,魯公望,我們全家,同著張媽坐火車去天津。傳說有幾位清華同人(化學教授高崇熙是其中之一)在天津車站下車后被日軍毫無理由加以扣留,我們臨行不免存著戒心!睏钗倪_當時在天津的一所醫院工作,就曾目睹了這樣的暴行,他在口述中說:“我在南下參加抗戰前,曾在天津馬大夫醫院親眼目睹三個中國人被日軍凌虐后送醫的例子。其中一位是南開大學教授,他被日軍逮捕后,日軍把燈泡放入他的肛門,然后用腳踢碎,造成嚴重發炎! 由北京到天津的火車平常三小時左右即可到達,這一天竟從早晨走到了傍晚天黑,雖然已真正淪為了“喪家之狗”,梁實秋卻不無驕傲地宣稱:“我們是**批從北平逃出來的學界中人! 然而天津并不是天堂,梁實秋和羅隆基(字努生)同在意租界的益世報館任事,報館總經理生寶堂主張抗日,遭到日寇的逮捕,*終被害。梁實秋在回憶中敘述了事件的大致經過:“到報館去要經過一座橋,橋上有日寇哨檢查行人,但不扣查私人汽車。有一天上午生寶堂先生坐車過橋去上班,被日兵攔截,押往日軍司令部,司機逃回報館報告,報館當即以電話通知努生勿再冒險過橋,報館業務暫時停頓。生寶堂夫人是法籍,由法人出面營救亦無下文。從此生寶堂先生即不知下落。不知下落便是被害的意思。抗戰期間多少愛國志士慘遭敵手而默默無聞未得表彰,在我的朋友中生寶堂先生是**個被害的!倍鳛榱硪划斒氯,羅隆基在回憶中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更為詳細:“那時報館總經理生寶堂住在意租界報館中,我住在英租界。意租界同法租界之間的萬國橋是‘三不管’地帶,亦是生寶堂每日到英法租界辦事、我到報館辦公必經之地。1937年8月的一天,生寶堂電話約我去館商議重要事件。我乘自備汽車行到萬國橋頭,即被一個舊時同學攔住。他告訴我萬國橋上目前正有日兵駐守,檢查行人,此時過去,恐有危險。我即邀這位同學到附近的新華銀行午餐聊天,等待日兵撤崗后再去。我到了新華銀行后,即用電話通知生寶堂,不意他因候我許久不來,已乘報館汽車到英租界去了。我用電話四處探詢他的行蹤,回話都說‘生經理未來!鹊较挛缢臅r,萬國橋上日兵撤崗,我冒險到報館去,館中人都說生經理到英租界去了,尚未回來。等到下午六時左右,報館的司機回來了,滿面流血,衣服破爛。他說,生寶堂在萬國橋上被日寇綁架去了,放在一個水牢中!鄙鷮毺檬й櫤,梁實秋和羅隆基隨即繞道青島到濟南遄赴南京向政府報到,梁實秋在文章中堅定地寫道:“我們愿意共赴國難。離開北平的時候我是寫下遺囑才走的,因為我不知道此后命運如何。我將盡我一份力量為國家做一點事。”
文化存續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 潘洵,歷史學博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抗戰大后方史和重慶大轟炸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省部級以上項目20余項,出版《抗戰時期西南后方社會變遷研究》等學術著作,多項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作者簡介: 郭川,歷史學博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先后主持2013年度重慶市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重大委托項目“中外人士抗戰大后方歷史記憶研究”, 2015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抗戰文化重大專項委托項目“中國蘇聯聯合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研究”。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