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79091
- 條形碼:978750809790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 本書特色
《漢字中國》叢書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資助項目、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點項目 、山東省“泰山學者”項目階段性成果。
《漢字中國》叢書每冊以一個漢字為主題,注重挖掘漢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內涵,借講解漢字來講述中國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該叢書注意吸收總結中外學術界在該領域中的學術成果,并發掘該漢字所體現中國歷史上為百姓喜聞樂見的社會文化形象和現象。
信 內容簡介
漢字是人類史上*古老而傳承不絕的唯一古文字,它是我們先祖為記錄漢語而創造的符號系統。漢文化詞匯豐富,博大精深,它是中華幾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中國叢書”立足傳播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讀者更深入地體悟漢字文化的魅力,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本書從“信”字的源流出發,從字形字義演變來了解歷史上各個時期信內涵的演變。中國古代的“信”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給我們后人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對其進行解剖是認識和重塑現代“信”觀念的起點。
信 目錄
**章
信的字源與語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信字的創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信”字的本義與引申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三、信觀念的源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四、盟誓與胥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第二章
“信”的早期思想與實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一、《易經》中的信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二、春秋盟誓之誠信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三、春秋時期民事交往中的誠信原則..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信范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一、孔子的“信”學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二、孟子說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三、荀子論“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
第四章
法家的“信”范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一、商鞅之“驅民在誠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二、韓非子的法律信用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7
第五章
道、墨、兵、雜諸家之“信”.. . . . . . . . . . . . . . . . . . . . 109
一、先秦道家的“信”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
二、《墨子》的“信”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
三、先秦兵家的“信”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四、《呂氏春秋》中的“信”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8
第六章
董仲舒的五常之“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8
一、“五常”說與“信”地位的提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8
二、天命轉移論中隱含的政治信托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三、滲透于政體設計中的“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
第七章
家法族規中的“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
一、立心以忠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8
二、蒙養以“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5
三、交易之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第八章
商賈之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4
一、文學作品中的商業誠信.. . . . . . . . . . . . . . . . . . . 185
二、中華老字號藥鋪之誠信立業.. . . . . . . . . . . . . . .194
三、魯商、晉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
第九章
明符所以為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6
一、為之符璽以信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7
二、符節之為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6
三、畫押為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4
四、畫指為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9
第十章
婚戀之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7
一、破鏡重圓中的信意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8
二、分釵與插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5
三、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 . . . . . . . . . . . . . . . . . 250
四、同心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6
五、結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1
第十一章
一紙來信托飛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5
一、從鴻雁傳書說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6
二、書信稱謂的演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
三、信件的郵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7
四、信件的封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1
五、私人書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4
結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9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3
展開全部
信 作者簡介
傅禮白 山東齊河人,生于1956年,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有《宋代樞密院的失勢與軍事決策權的轉移》《宋朝的章奏制度與政治決策》《中華倫理范疇:信》等論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