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4743
- 條形碼:9787568064743 ; 978-7-5680-6474-3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本書特色
“有的時候,打敗我們的, 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的判斷。” 何為女性天才?女性創造力?女性文化?女性力量? 傳統社會中,女性的生存壓力、社會地位、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各方面對女性生命的影響。她們的脆弱與無力,勇敢與堅持,成就與光芒在這里呈現。 這些影響了人類歷史與思想進程的偉大天才女性的生命、思想與言詞,必然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精神養料與理想標桿。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內容簡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是中國出版的部阿特伍德傳記,全面參考非常不錯資料,清晰扼要地勾勒出加拿大有名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阿特伍德的生平與思想。作者從阿特伍德的人生(求學之路、打工生涯、婚姻生活、工作經歷、文學創作、漫畫創作、社會活動、科技發明、社交網絡、影視合作)與作品全面分析這位年過八旬,卻依然筆耕不輟的加拿大有名女作家,通過阿特伍德作品中的經典片段,追溯其文字背后的“真實背景”。力求要言不煩,史料豐富,立場客觀公正,不乏學術性的審視和批判。?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目錄
**章林中珍珠
一、家族淵源
二、叢林生活
三、城里的冬季
四、童年肖像
第二章夢想開始的地方
一、周六清晨俱樂部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博覽群書的日子
四、少女藝術家的煩惱
第三章維院之花
一、小試鋒芒
二、遇見弗萊
三、大自然佩吉
四、波希米亞使館讀詩
五、繆斯及雙面冥后
第四章哈佛異鄉客
一、克利夫人
二、追尋祖先
三、加拿大俱樂部
第五章愛情與婚姻
一、生活沒有如果
二、愛如一場圓圈游戲
三、愛情與權力
四、你很幸福
第六章文學界的弄潮兒
一、變化中的人文景觀
二、女人不是消費品
三、一本聰明的書
四、浮出水面
五、會變形的女子
六、何處是吾“家”
七、公眾眼里的“她”
第七章大赦國際代言人
一、個人的即政治的
二、講述真實的故事
三、大面積牽連
四、我講,故你在
第八章歷史的編纂者
一、強烈的歷史意識
二、大歷史與微歷史
三、真實與虛構
四、左手寫成的書
第九章帳篷里的書寫者
一、“啟示錄”話語
二、*后的地球人
三、無水的洪水
四、后人類的未來
五、技術烏托邦
第十章跨界女王
一、漫畫創作
二、科技發明
三、網絡多面手
四、影視合作
尾聲:沒有結束的故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著作年表
后記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節選
阿特伍德成長的多倫多是個思想保守,帶有清教色彩的城市:禁止開設路邊咖啡館,公共節日幾乎為零,市政法甚至禁止人們在后院喝啤酒。20世紀50年代末,多倫多開始發生一些質的變化,一場文化革命有聲有色地展開了。新的爵士樂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成立,民謠現象漸漸在一些地方抬頭,貝街的漢堡之家和阿斯奎思街一間舊馬車房里的一樓俱樂部中聚集了一批文化逃避者……在這種激情萌動的氛圍下,1960年6月1日,在楊街西面的一間倉庫里,波希米亞使館開張了。 波希米亞使館并非真正的使館,盡管偶爾會有人寫信咨詢辦理簽證事宜,給這處地方增添了一絲神秘氣息。波希米亞使館創辦人唐·卡倫年紀不到三十歲,是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新聞部的一名文書,職責是撰寫周日晚間國內新聞報道。當時廣播公司員工午餐時間大都聚在賈維斯街的名人俱樂部,吃吃喝喝,談天說地。卡倫的想法是創辦一個可以替代名人俱樂部的無酒精夜間俱樂部。電視新聞部的五位員工每人出資一百加元,波希米亞使館誕生了。卡倫在大學街的伊頓百貨買了兩套附帶十四個杯子的鋁制滲濾式咖啡壺和一個電爐,并印制了廣告傳單,前往大學體育場的足球比賽場地,一邊分發傳單一邊宣傳:“您想來點顛覆式文學嗎?” 波希米亞使館是一間私人俱樂部。由于警察不喜歡這種工作時間之外的聚會,他們試圖關閉這地方,聽眾席里時不時會出現便衣警察,但波希米亞使館從不售賣酒精飲料,也嚴禁在場人員吸毒,因此警民之間相處還算和諧,俱樂部在有驚無險中開辦了下去。 俱樂部營業時間是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晨六點,基本上每晚都有固定安排,其中周四是文學夜,周五是民謠夜,周六是爵士夜。波希米亞使館定期上演時事諷刺劇和即興喜劇,它的長處在于什么都涉足,而且大力扶持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讓·熱內的《女仆》在這里舉行了北美首演,大衛·弗倫奇和大衛·弗里曼的首個劇本都是在這里上演的。 不久,波希米亞使館便聲名鵲起,很多人慕名前來,其中包括萊昂納德·科恩和亨瑞·貝拉方特。丹尼斯·李在報紙上看到了關于俱樂部的報道,把那些消息讀給阿特伍德聽,阿特伍德對這種非多倫多特色的文化現象很感興趣,兩人結伴前往,聽了爵士樂、民謠和詩歌。阿特伍德發現,里面的聽眾大多是些把音樂和詩歌看作逃避“沒落資產階級和體面工薪束縛”的青少年。對于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令人陶醉之地。 波希米亞使館為多倫多作家提供了一個場所,大家**次有了可以聚在一起暢談文學的地方。由于當時大多數人寫詩,寫小說者寥寥無幾,所以聚會時也多以讀詩和談詩為主。1960年11月,阿特伍德首次在俱樂部公開朗誦詩歌。在她的記憶中,這是場噩夢般的經歷。雖然她在維多利亞學院有過多次舞臺表演經驗,從未怯過場,在這里,她卻覺得自己像個新手,完全暴露在大家的視線里,“沒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會場里,人們走來走去,有的去拿咖啡,有的在咖啡機上忙活,有的在說話。她在臺上面色蒼白,惡心反胃。她事后評論道:“如果你能在波希米亞使館挺過來,你就能在任何地方朗誦。就在你讀到(詩中)*哀傷之處時,肯定會有人在這時沖洗馬桶或者開動咖啡機。”但不管阿特伍德自己感覺有多糟糕,卻有不少人開始關注這個戴著角質架眼鏡的年輕女子,他們感到她身上有種不可忽視的力量,那是一種洞悉一切的智慧。 波希米亞使館是個廣闊的天地,是阿特伍德在校園之外*喜歡逗留的地方之一。她在此結識了很多人,他們在日后都成了她的摯友,使她受益匪淺。年長一代的人里有杰·麥克弗森、菲利斯·韋伯、艾爾·珀迪和瑪格麗特·阿維森,年輕一代的人里有格溫德琳·麥克尤恩和大衛·唐奈兒。他們的圈子不大,但思想開放,有才華者皆可加入。 然而,即使是在波希米亞使館這樣一個充滿叛逆和顛覆精神的俱樂部里,阿特伍德依然能夠嗅到一絲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氣息:針對女性的偽善態度。從俱樂部各種宣傳中透露出的信息都在表明,創造力是男人的專屬,女人在多數情況下只是陪襯。一個女人如果不想被打發到女粉絲的行列中去,就必須小心翼翼,并且得加倍努力。 阿特伍德**次在俱樂部朗誦詩歌時,當時小有名氣的愛爾文·萊頓就坐在聽眾席里,他用大家能聽得見的聲音誦讀起自己的詩歌,讀完立刻睡著了,大聲打起呼嚕。后來只要有阿特伍德在場的時候,他便會像只公雞似的豎起羽毛,仿佛能感知危險。有一次,阿特伍德在晚宴上遇見萊頓,他宣稱阿特伍德的好友、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維森“看起來鬼鬼祟祟”,因為她知道自己在侵犯男人的領地。阿特伍德心里明白,萊頓其實是在宣告,不是女人不能寫詩,而是她們根本不應該寫詩。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系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學女王 作者簡介
袁霞,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加拿大研究會常務理事,2011年加拿大外事部和國際貿易部“加拿大研究專項獎”獲得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后殖民理論、生態批評和加拿大文學。主持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一等資助)、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目前在研的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倫理思想研究”。著有《生態批評視野中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女性、生態、族裔:全球化時代的加拿大文學》。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