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消遣與啟蒙之間——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68765
- 條形碼:9787513068765 ; 978-7-5130-68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消遣與啟蒙之間——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首先在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與同類題材的古代小說、嚴肅小說文本研讀、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式、接受美學等文學理論來研究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創作特征,即思想特征、題材特征及藝術形式特征。然后,探討這些特征產生的社會歷史文化根源,進而客觀評估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因其特征而具有的價值及缺憾。其中,探究小說的思想、題材及藝術形式特征是本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
消遣與啟蒙之間——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22部代表作進行系統研究。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緒論、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思想特征、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題材特征、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藝術形式特征、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創作特征成因等。
消遣與啟蒙之間——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 目錄
目錄
緒論
一、社會言情小說概念界定
二、社會言情小說創作特征研究概說
三、關于社會言情小說與古代小說、嚴肅小說關系研究概說
四、本書主要思路及章節安排
**章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思想特征
**節 持守性
一、對“孝”的堅守
二、對“悌”的留戀
第二節 游移性
一、婚姻權利爭取中的迷茫與焦灼
二、婚姻目的、制度及門第觀探尋中的考量與徘徊
三、貞節問題探討中的“騎墻”與曲解
第三節 平民性
一、對百姓人生體驗的原生態展示
二、與百姓感同身受的情感表達
第二章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題材特征
**節 趣味性
一、怪異性:市民社會底層流傳的奇聞異事題材
二、隱秘性:神秘的妓女、戲子、姨太太等人物題材
三、時尚性與局限性:引人注目的青年女學生題材
第二節 現實性
一、世俗性:金錢與感情交織的百姓婚戀題材
二、悲劇性:超越道德又回歸道德的婚外戀題材
三、實錄性:揭露與記錄結合的社會歷史題材
第三章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藝術形式特征
**節 結構的改良
一、“社會為經,言情為緯”小說結構的中西結合
二、“言情為經,社會為緯”小說結構對古代小說的繼承與翻新
第二節 敘述方式的改良
一、對古代小說敘述視角的傳承與改造
二、對西方小說敘述時間的借鑒
第三節 語言的改良
一、“歐化”抑或“漢化”?——語言的傳統化、大眾化之路
二、“淡妝濃抹,異彩紛呈”:社會言情小說語言的多元化發展
第四章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創作特征成因
**節 讀者閱讀需求的客觀制約
一、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讀者定位
二、小市民階層的閱讀心理分析
第二節 作家小說功能觀的直接規訓
一、消遣與啟蒙的對峙及融合
二、徘徊于迎合與真誠之間
第三節 小說家經歷及性格的深層規約
一、童年經驗的助力
二、性格的內在驅動
三、教育背景的鑄造
四、報人工作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價值及缺憾
**節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價值
一、對傳統章回小說藝術形式的改造價值
二、對題材的開拓意義
三、警世、教化作用及記錄價值
第二節 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的缺憾
一、小說審美導啟功能的忽視
二、人物形象的因循及思想局限
三、故事情節抄襲與細節錯誤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消遣與啟蒙之間——中國現代社會言情小說研究 作者簡介
張艷麗,山東泰安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華北科技學院中文系教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及研究工作。主持廳局級科教研項目2項,參研河北省社科聯項目1項,《大學語文》慕課建設1項。在《文藝爭鳴》《內蒙古教育》等期刊發表教科研論文十幾篇。參編《大學文科畢業論文寫作指導》(副主編)、《大學語文》等教材。2014年獲華北科技學院講課比賽二等獎,2015年被評為華北科技學院優秀教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