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隸變研究(修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7154
- 條形碼:9787532597154 ; 978-7-5325-971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隸變研究(修訂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具關鍵意義的階段,也是*為復雜難辨的階段,它是由篆到隸的漫長的動態過程。趙平安先生正是從隸變而問道于學,上溯甲骨、金文,下及篆隸,而蔚成大家。《隸變研究》一書多有發明,富于新意,無論在深度或廣度方面都超過了前人,是這項研究的一次突破。此書初次出版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其間頻出的新材料,直接或間接佐證了書中的觀點,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再次向大家介紹《隸變研究》,推出《隸變研究(修訂版)》一書。平安先生科學的研究方法與富有前瞻性的研究論斷,相信可以再次引發人們的思考。
隸變研究(修訂本) 內容簡介
隸變是漢字發展目前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古漢字演變成現代漢字的起點。原書共分八部分,內容包括:隸變研究的簡單回顧;對隸變和隸變階段的基本看法;研究隸變的方法;隸變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隸變的現象和規律;隸變的巨大影響;隸變的性質;隸變階段未識字考。此次修訂了上一版的訛誤。
隸變研究(修訂本) 目錄
序一(1)
序二(1)
序三(1)
一、 隸變研究的簡單回顧(1)
(一) “隸變”一詞的出現、使用及其含義(1)
(二) 隸變研究的簡單評價(4)
二、 對隸變和隸變階段的基本看法(7)
(一) 對隸變名實的理解(7)
(二) 隸變階段漢字成分的復雜性(13)
(三) 隸變階段漢字演變的多向性(32)
(四) 隸變的漸次性、連續性和階段性(35)
三、 研究隸變的方法(37)
(一) 以往隸變研究方法的缺點和不足(37)
(二) 我們研究隸變的方法(41)
四、 隸變的必然性和可能性(47)
(一) 隸變發生的必然性(47)
(二) 隸變發生的可能性(49)
五、 隸變的現象和規律(52)
(一) 與表音表義無關的隸變(52)
(二) 有關表音表義的隸變(60)
(三) 隸變所遵循的基本規律(64)
(四) 隸變方法是古漢字形變方法的繼續和發展(67)
六、 隸變的巨大影響(70)
(一) 隸變對漢字的影響(70)
(二) 隸變對書面語言的影響(79)
(三) 隸變使書法藝術進入一個新階段(86)
七、 隸變的性質(88)
(一) 隸變不是質變(88)
(二) 隸變不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或轉折點(90)
(三) 隸變不是突變(91)
(四) 隸變是對漢字書寫性能的改革(91)
八、 隸變階段未識字考(93)
(一) 據金文、籀文、古文釋字(94)
(二) 據隸變時字形省變移位的慣例釋字(97)
(三) 據隸變時形、聲、義符省增變換的慣例釋字(101)
(四) 據隸變形近混用的慣例釋字(103)
(五) 據隸變的漸變規律釋字(105)附錄一主要參考文獻(107)
附錄二與隸變研究相關的八篇專論(117)
漢字字體的名實及其演進序列的再認識(117)
秦漢簡帛通假字的文字學研究(136)
詛楚文辨疑(150)
試論秦國歷史上的三次“書同文”(164)
略論漢字的象形特點(174)
漢字聲化論稿(179)
新出《史律》與《史籀篇》的性質(192)
再議書面語中的疊用符(204)
附錄三THE INFLUENCE OF CLERICALIZATION ON
CHINESE CHARACTERS(216)
后記(248)
再版后記(250)
修訂版后記(252)
隸變研究(修訂本) 作者簡介
趙平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甲骨、金文、戰國文字、秦漢簡帛),兼及先秦秦漢語言、歷史和文化。《隸變研究》為其重要學術成果之一。此外,還著有《〈說文〉小篆研究》、《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秦西漢印章研究》、《文字 文獻 古史——趙平安自選集》、《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等,并合著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字源》等。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