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英格蘭銀行(2020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34678
- 條形碼:9787505734678 ; 978-7-5057-3467-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格蘭銀行(2020版) 本書特色
世界央行之母,站在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之巔,控制全球資本流動。 1694年以私營方式成立,1931年服從財政部,1946年被收歸國有,1997年成為獨立的公共機構。英格蘭銀行的發展和變化影響了現代中央銀行的形態和職能,它的決策和職能直接影響了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 一部英國金融發展史,世界金融歷史縮影。 英格蘭銀行是世界上*早成立的中央銀行,是各國中央銀行的鼻祖,在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興衰見證了金融行業的發展歷史。 大英帝國金融霸權的興衰,世界金融危機的大國央行阻擊戰。 英格蘭銀行通過與貨幣市場的鐵腕式博弈及隨機應變的調整策略,直接確立了其在英國金融業中的霸主地位。現代金融的支撐是大英帝國在全球崛起繼而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基石。 金融專家丹·科納漢歷時三年,采訪眾多央行人士寫成的經典之作。 本書內容來自作者對英格蘭銀行各級員工的跟蹤采訪、與英國政府高層的直接對話,揭示出一個強大無比同時又有諸多缺陷的中央銀行如何影響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金融人士**的案頭書。 英國前財政大臣盛贊“了解央行如何運作、央行政策如何產生的必讀書”,并獲得《經濟學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路透社等權威機構的鼎力推薦,是金融業人士**的案頭書。 津津有味……科納漢精確敘述了英國央行從政府部門轉變為獨立貨幣政策機構的過程。它的每一頁都在探究央行如何運作、央行政策如何產生,本書是了解這兩個問題的必讀書。 ——英國前財政大臣 達林 本書的資料來源和分析都非常深刻,讓讀者得以了解這個復雜而神秘的機構。科納漢的《英格蘭銀行》正當其時,而且內容豐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央行的權力可能比政府首腦還大,但它卻不需要民眾的選票和監督……關于央行的爭論,本書無法蓋棺定論,但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討。 ——《經濟學人》關于英格蘭銀行*近一段歷史的一部令人愉悅、無法釋卷的著作,讓我們一窺針線街的幕后,并真實記述了*近的幾位英國央行高管。 ——路透社《熱點透視》對金融極客來說,這本杰出的著作是必讀書。 ——M&G投資公司利率業務主管 吉姆·里維斯
英格蘭銀行(2020版) 內容簡介
英格蘭銀行是世界上很早成立的央行,是中央銀行的鼻祖,它的發展和變化影響了中央銀行的形態和職能,它的政策和職能影響了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 本書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次深入探究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運作和決策過程,記述了從1997年脫離財政部“獨立”到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歷史,詳細分析了英國央行每一次決策制定的過程和結果,并通過它與財政部、議會等機構的分歧,論述了現代央行該如何確定職權范圍和決策程序。 本書內容來源于作者對英格蘭銀行各級員工的跟蹤采訪、與英國政府高層的直接對話,揭示出一個強大無比同時又有諸多缺陷的中央銀行如何影響了經濟的各個方面
英格蘭銀行(2020版) 目錄
目 錄
前言 001
**部分
央行獨立:貨幣政策不再遵從政府的意愿 002
央行與財政部角力:賣了黃金買美元 028
行長的產生:從學者到銀行家 040
第二部分
央行獨立:貨幣政策不再遵從政府的意愿 002
央行與財政部角力:賣了黃金買美元 028
行長的產生:從學者到銀行家 040
第三部分
QE:*大的購債規模和*低的利率 158
反思危機:三方體制的缺陷 195
第四部分
央行是金融危機的*大受益者 212
“積極管理”:央行用儲備金賺錢 229
國王還是行長:*后的學者型銀行家 236
第五部分
外部人士:跨國行長的誕生 252
繁榮的基石:價格穩定和金融穩定 264
致謝 269
英格蘭銀行(2020版) 節選
在伊安·弗萊明的小說《金手指》中,英格蘭銀行令人敬畏的史密瑟斯上校告訴詹姆斯·邦德說,他的部門負責“監控流出英國的黃金”,如果發現有黃金“試圖流出,我們會追繳回來,阻斷流出渠道,逮捕相關責任人”。邦德被史密瑟斯捍衛英格蘭銀行黃金儲備神圣不可侵犯的雄辯所征服(但是對史密瑟斯的秘書卻沒有這么敬佩,他的秘書“看起來好像曾經是大學的優等生”)。 如果史密瑟斯知道新工黨內閣的下一個計劃是要剝奪公認的英格蘭銀行*安全的資產的話,肯定會暴跳如雷。在密謀英格蘭銀行未來的時候,布朗、鮑爾斯和米利班德查閱了一份被稱為《外匯平衡賬戶》(ExchangeEqualisation Account,EEA)的文件,這份文件是一份典型的不署名白廳文件,每年由財政部審計官員整理成冊。實際上,EEA 追蹤了英國的外匯和黃金儲備——二者被統稱為英國的“儲備資產”,由英格蘭銀行負責管理。 EEA 文件指出,儲備的金條和金幣“都存放在英格蘭銀行的地基里”。這些黃金除了作為儲備資產之外,對公眾來說還有圖騰一樣的意義,有了這些黃金的存在,英國才能在晚上安穩地入睡。幾個世紀以來,這些金塊都存儲在英格蘭銀行寬大地下室的臺架上。這些地下室用水泥砌成,大門非常結實。這是僅次于紐約美聯儲地下室金庫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庫。英格蘭銀行的金庫自1901 年以來基本沒有什么變化。阿瑟·比萬(ArthurBeawan)在《帝國倫敦》(Imperial London)記述他在這一年參觀英格蘭銀行地下金庫的經歷: 窄小的羅斯巴瑞(Lothbury)街口內有個院子,這個院子通往金庫,這里是訪客禁區,即使有特殊許可,也會有一名董事或其他政府官員陪同訪客一同進入。在這個院子里經常可以看到滿載清一色的銀錠或者長8 英寸、寬3 英寸、高1 英寸金條的卡車,每根金條價值約800 英鎊。但是這些金銀太重,無法用人工搬運,所以需要用卡車搬運。卡車要進入金庫需要打開一把鎖,打開這把鎖需要好幾把鑰匙,鑰匙由不同的人分別保管。打開鎖之后,卡車需要穿過很多扇大鐵門,地下室的頂部拱形弧度很大,里面光線昏暗,小隔間都刷成白色,里面存放著無數的財富,成袋的金幣都在墻邊,一袋一袋分得清清楚楚,通常存放著3500 萬~ 4000 萬鎊。運到英格蘭銀行的每塊金幣都會在精巧的小自動機器上稱量,有些機器自從1951 年萬國博覽會首次展出以來就一直在使用。 進入現代以后,金庫的保密性依然如舊,但是安保措施得到升級。英格蘭銀行服務中心(Central Services)總監描述說金庫“深藏地下,如果你走進走廊,將會碰到各種金屬柵欄、攝像頭和持機槍的守衛人員”。 英格蘭銀行沒有驕傲地守著自己的黃金儲備,而是對它進行積極管理。英格蘭銀行向自己的商業黃金客戶提供“特別劃分方式”的“賬戶管理服務”。這意味著客戶名義上持有某些金條,但是對英格蘭銀行本身沒有持有關系(銀行本身是“非劃分”的)。除了對黃金的持有權之外,客戶還可以通過“電子登記輸入轉移”(eletronic book entry transfers)在英格蘭銀行賬戶和其他銀行賬戶之間轉移自己所持有的黃金。黃金本身的位置沒有變動,但是持有人可以發生變動。換句話說,英格蘭銀行通過一種獨特的方式促成了一種基本形式的黃金交易,并且收取服務費。其他收入來自黃金出借,這些錢通常會回到黃金生產商手里,生產商想要對沖未來生產的風險。
英格蘭銀行(2020版) 作者簡介
丹??科納漢,英國金融專家、作家。 他在倫敦金融城工作十幾年,是投資管理、公司融資、股票市場的專家。進入金融界之前,他曾在《每日郵報》做過五年的記者,并擔任《經濟學人》和《觀察家》的撰稿人。 他歷時三年研究英格蘭銀行,采訪了眾多英格蘭銀行過去和現任的高管,以及英國財政部、美聯儲和倫敦金融城里的諸多風云人物,打造了這本真實呈現英國央行運作規律的獨特作品。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