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清閑浮生慢讀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3372
- 條形碼:9787500873372 ; 978-7-5008-733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閑浮生慢讀詩 本書特色
★精選中國古典詩歌**三十多首精彩詩篇,探究它們背后的真實面貌 ★慢生活、碎片化時代下的品詩佳作 ★傳統文化的新生
清閑浮生慢讀詩 內容簡介
我們真的讀懂了那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詞嗎? 以詩歌創作的時間為順序,精讀中國古典詩歌目前的佳作,探求它們背后的真實面貌。 分析詩作的原意,解讀詩人的思想和習慣,搭建詩人的文本世界。 只有細讀,才能詮釋詩作所依憑的生態和語境,品出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揣摩出詩歌創作的方法。 只有慢讀,才能讀懂一首詩蘊含的真實思想,與其蘊涵的世界對話。 從古典詩歌史早期的《彈歌》,到春秋時期的詩經、楚辭;從漢末曹植的《七哀詩》,到盛唐李白的《靜夜思》;從北宋歐陽修的《蝶戀花》,到宋末李清照的《聲聲慢》……精選三十多首詩詞,將它們一一抽絲剝繭、層層剝開。
清閑浮生慢讀詩 目錄
01 *短的詩——《彈歌》的煉字、禮樂,以及史詩 001
02 帝力虛偽——《擊壤歌》里的王道蕩蕩 013
03 咒語通天——成湯祈雨的祝禱辭與詩的巫術起源 027
04 鶴鳴于陰——詩用《周易》的感應認知世界 039
05 詩本清物——從《詩經·野有蔓草》談詩的清凈 051
06 鄭詩之淫——《詩經·褰裳》只有不成體系的主旨 059
07 徒思公子——《楚辭·山鬼》里的人神之戀 081
08 魂魄猶在——以《國殤》告慰不死的國魂 095
09 清濁真假——《漁父》和屈原的絕命辭《懷沙》 107
10 渡易水歌——壯士一去不復還,一個時代結束了 123
11 決絕之愛——卓文君沒寫《白頭吟》 139
12 如膠似漆——各個版本的『客從遠方來』 155
13 蕩子不歸——《青青河畔草》里的曖昧思緒 167
14 紅粉骷髏——從曹植的《七哀詩》到《七步詩》 179
15 生死之憂——阮籍《詠懷詩》里的徘徊與逍遙 193
16 詩酒田園——陶淵明的酒仙精神與道法自然 217
17 昔我未生——王梵志糙口一吐,就是整個大唐盛世 239
18 情到天然——李白的《靜夜思》與情景交融
19 詩圣非圣——杜甫的《登高》與幻想的圣人 285
20 坐看蒼苔色——王維詩中的禪意與佛理 295
21 究天人之際——《江雪》與柳宗元的理想人格 307
22 云間煙火——劉禹錫的《竹枝詞》 319
23 曾經滄海——《悲遣懷三首》與元稹的真情 331
24 未做娼妓——女校書薛濤寫男兒氣概的《籌邊樓》 345
25 人間見鬼——詩鬼李賀與魑魅魍魎橫行的世道 355
26 詩劍合一——那個孤獨劍客,有著大唐丟失的道義 367
27 得失之間——《昭惠周后誄》里有另一個李煜,尤待舞人歸 375
28 淚眼問花——有我之境坍塌在歐陽修的《蝶戀花》里 385
29 般若之湯——正宗的東坡肉與蘇軾的儒家道統 393
30 藥名入詩——陳亞的《生查子·閨情》與心病可以詩藥醫 401
31 道學入詩——朱熹的《觀書有感》 411
32 別是一家——李清照的《聲聲慢》 419
33 古無詩人——沒有瘋的徐渭,是中國古代**的詩人 433
清閑浮生慢讀詩 節選
吳越彈歌——*短的詩背后的故事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短且*早的詩歌,是載于《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第九》的《彈歌》。全詩四句,每句兩字,共計八字,內容如下: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吳越春秋》里,為何出現這首詩? 這首詩的背景故事是: 越王勾踐想要擊敗吳國,報仇雪恨,向大夫種詢問方法。大夫種說:“破吳滅敵者,有九術”。“九術”中第九種,是“利兵甲以承其弊”,即提升軍事力量。于是,范蠡先為越王勾踐找來了一位女劍士,教授將士“越女劍”,又找來楚國弓師陳音。 越王勾踐問陳音射箭之道。陳音說:“臣聞弩生于弓,弓生于彈,彈起古之孝子。” 勾踐不禁好奇,弓箭是武器,為何會跟孝子有關? 陳音對越王講了緣由,他說: “古者人民質樸,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 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段文字,大意是說,古時候,人民生活簡單,饑餓時,捕食鳥獸,口渴時,就近飲水,如果有人死去,就會被茅草包裹尸體,放置在原野之中。有孝敬父母的人,不忍心看見死去父母的身體被鳥獸啃食,于是制作“彈”驅散鳥獸。這是“持彈吊喪”。 喪禮生于孝心,是《彈歌》的文化背景。 古時候的“彈”,到底是什么? “彈”,讀音dàn。彈是以竹做的弓,專門射出陶土或石頭制成的彈丸。《說文解字》說:“彈,行丸也”,彈與弓不同,彈射丸,弓射箭。甲骨文的“彈”字如同英文字母“B”,在B 的“l”上有個“·”,像彈丸。因就地取材,南方的弓多用竹制,北方用木制。故《彈歌》里詠唱“斷竹,續竹”。 彈驅散的鳥獸,被稱為“宍”。 “宍”,讀音ròu。宍是“肉”的異體字。 漢代《吳越春秋》里的《彈歌》,原文不是“逐宍”,而是“逐害”。宋代《太平御覽》寫作“逐肉”。明代馮惟訥編《古詩紀》,收錄《彈歌》,自注曰:“宍,古‘肉’字。今《吳越春秋》作‘害’, 非。”《吳越春秋》的版本,在流傳中,發生改變,“宍”被改為“害”。《吳越春秋》陳音說:“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想來“逐害”由此訛傳。 從詩歌藝術來看,“宍”比“害”好。 逐宍,是順著“飛土”來寫,飛土,是射出彈丸。對彈丸來說, 鳥獸是宍,不是害;對人來說,鳥獸才是害。如果用害,從飛土到逐害,動作沒有傳遞,內容沒有形象,表達顯得突兀,會毀掉《彈歌》精簡的和諧。 字數*少的詩歌,煉字極其精妙。接下來,我們品味《彈歌》的煉字藝術。 ……
清閑浮生慢讀詩 作者簡介
劉杲,四川成都人。生長在學術世家,自幼接受系統的中國古典文學和思想的研修訓練。用寫作挑戰成見 用文獻還知識以本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