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9692
- 條形碼:9787104049692 ; 978-7-104-0496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內容簡介
《走進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是一本介紹湯顯祖其人及代表作品的普及性圖書。全書從四個方面來展開:是湯公生平與家世;第二是湯公時代與社會;第三是湯公思想與情愫;第四是湯公劇作與傳播。因為圖書有部分內容根據講座文稿整理,所以也包含了當時講座現場的互動環節。涉及到的作品,本書中也會從介紹作品本體、作品創作情況以及如何理解作品等方面層層深入進行解讀,對人們了解湯顯祖具有參考價值。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目錄
走近湯公
一 湯公生平與家世
二 湯公時代與社會
三 湯公思想與情愫
四 湯公劇作與傳播
交流環節
永遠的《牡丹亭》
一 《牡丹亭》是一部怎樣的傳奇戲劇
二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
三 如何讀懂一部經典
東方戲圣湯顯祖
**講 湯氏寧馨兒
第二講 蹭蹬科舉路
第三講 試作《紫簫記》
第四講 舊死與新生
第五講 慷慨趨王術·出仕留都
第六講 慷慨趨王術·上書前后
第七講 瀟灑南貶路
第八講 徐聞倡貴生
第九講 遂昌施德政
第十講 情注《紫釵記》
第十一講 棄官前后
第十二講 新開玉茗堂
第十三講 情至《牡丹亭》
第十四講 情轉《南柯記》
第十五講 情盡《邯鄲記》
第十六講 傳播與影響
第十七講 為情作使
第十八講 終老臨川
結語
……
湯顯祖家族墓葬群的新發現及其文獻意義
附件
跋
主要參考書目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節選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土地集中。皇田,孝宗時多達全國1/7。嘉靖首輔徐階一家有田24萬頃。*富庶的太湖地區,有田者占1/10、佃農占9/10。 政治集權。明太祖胡惟庸事件后廢丞相,六部歸一,一切權力歸皇帝;而皇帝寵信宦官,人數龐大至近十萬,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可決定首輔人選,形成皇帝、后妃、宦官、首輔專權的小圈子;設錦衣衛、東西廠特務組織,監視百官,掌控朝野,搞專制恐怖。錦衣衛鮮衣怒馬,穿飛魚服,挎繡春刀,騎著高頭大馬,老百姓一看錦衣衛來了,全都跑開躲避他們。三法司形同虛設。 思想禁錮。尊程朱理學,滅絕人欲,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張居正詔廢天下書院,禁錮思想。婦女在*底層。成祖皇后撰《內訓》,神宗鄭妃編《閨苑圖說》,僅明史所收節婦烈女即多達308人,為歷代之*。 皇帝昏怠。宣宗迷上斗蛐蛐兒,英宗被蒙古人擄去過,憲宗寵幸萬貴妃,神宗寵幸鄭貴妃。所謂正德貪玩、嘉靖迷道、萬歷怠政——正德皇帝游龍戲鳳,*后是失足落水玩死的;嘉靖皇帝信道煉丹,在宮里差點沒讓宮女給勒死;萬歷皇帝,他幾十年不上朝,是個“六不”皇帝(不朝、不見、不祭、不廟、不批、不講)。天啟皇帝做木匠活,一切聽魏忠賢的……你看,明朝的皇帝就是這么糟糕。有人間,這么昏怠為何明朝不倒?“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封建中國文官制度太健全了。“內閣擬票、皇帝批紅”,后變成“首輔擬票、太監批紅”。維持了運轉,但也造成了內外勾結和吏治荒怠。 吏治腐敗。一種情況是,由于皇帝怠政,造成職務大量空缺。萬歷二十八年,兩京缺尚書3人、侍郎10人、布按監司66人、科道94人;到萬歷三十四年,“九卿強半虛懸,甚者闔署無一人”。 另一種情況是,上腐下貪,奢靡成風。萬歷貪財,為什么呀?大家知不知道明朝皇室一年可以花多少銀子?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天下是他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明朝初年,赤貧出身的洪武帝就規定:皇帝每年只能花400萬兩,每年的官員賞賜和皇室開銷都從這些錢里出。這規定到萬歷年間有二百年了,全國人民都漲工資了,就皇帝沒漲,加上兩殿失火和“三大征”(指朝鮮、寧夏、播州三次用兵),所以,萬歷皇帝也很窘迫,要親開礦稅(這是后話)。嚴嵩家被抄,得黃金30萬兩、白銀200萬兩、珍寶無數。當時國庫存銀卻不足10萬兩,財政虧空達140余萬兩,朝廷積儲,不支邊防一年之費,而嚴嵩一年所儲,可支數年之需。正德時宦官劉瑾家被抄,更是抄得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余萬兩。且上下貪腐成風,奢靡成風。嘉靖御廚有5600余人;御苑養豹一只,用役200多人,占地10頃,年支2800石。上行下效,以致難以收拾。可見,朱明王朝正從過度自衍無序走向渙散,從過度奢靡走向荒誕。 加上倭寇、套寇不斷,社會動蕩不穩,一旦有事,就十分危險。僅舉與湯公有關的年份為例:1550年(湯公出生),套寇圍京師;1598年(湯公辭官),倭寇豐臣秀吉死,7年援朝戰爭算以勝利告終,軍力卻大不如明初;1616年(湯公逝世),后金立國,再28年,明亡。因而,有人形容當時的形勢說:“民心如實炮,捻一點而烈焰震天;國勢如潰瓜,手一動而流液滿地。” 另一方面,卻是商品交換促發了商品經濟的萌芽,哲理的思考引發了對程朱理學的逆忤,市民階層的衍發推動了市民文學和戲曲說唱藝術的繁榮。 何以見得呢? 請大家聽幾則明史大家商傳先生講的故事:隆慶、萬歷年間,在江南蘇州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農民種莊稼不如到城里打工賺錢多,所以農民都去城里打工掙錢去了,鄉下的地便荒蕪了,特別是條件不好的低洼地。但還是有聰明人。有一個農民,叫譚三,廉價收購了鄉親們的低洼地,然后,雇人挖池子養魚。水往低處流,高地也開始不被水浸泡,可以種莊稼、種蔬菜和果樹,所有的種植都可以開展起來。水池里養魚,水池上又搭建了豬舍和鴨舍,豬、鴨的糞掉到魚池里面喂魚,魚還長得挺快,整個就是一個生態農業。 ……
走近湯公:湯顯祖講座文稿 作者簡介
吳鳳雛,江西臨川人。長期從事湯顯祖研究和江右文化研究。著有《湯顯祖傳》《牡丹亭·評注》《宋人筆記概論》等。主編出版《臨川四夢·評注》《在北大聽湯顯祖》等多種。現為撫州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湯顯祖學刊》主編。系老三屆,恢復高考后首屆大學生,曾有黨政部門工作經歷。《中國文藝家傳集》有傳。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