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叔本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166775
- 條形碼:9787568166775 ; 978-7-5681-667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叔本華 本書特色
跨越世紀的哲學家書系,知名專家學者經典力作站在巨人肩上,聆聽生命的省思,仰望理性的光芒 《世界哲學家書系》精選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撰寫,兼具學術性與現實性,囊括弗洛伊德、伏爾泰、斯賓諾莎、叔本華等多位世界著名哲學大師,構建起全面的哲學思想平臺。 本套書系其語言精練,內容豐厚,思想深邃,印刷精美,裝幀雅致,受到學術界和出版界的交口稱譽。 本套書系還在內容上統一規格,包括(1)原哲學思想家的生平;(2)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3)思想傳承與改造;(4)思想特征及其獨創性;(5)歷史地位;(6)對后世的影響(包括歷代對他的評價);以及(7)思想的現代意義。 本套書系旨在能引起讀者對有關時代課題的關注與反思,走進這些著名哲學家的思想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聽生命的省思,仰望理性的光芒,全面地把握哲學發展的脈絡,放眼天下,開拓人生。
叔本華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叔本華的生平與著作,深刻探討了叔本華人格及思想個性的家庭原因和社會原因,并對叔本華在哲學、美學、倫理學等方面思想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又對叔本華哲學對后世的影響作了翔實的論證,是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的重要專著。
叔本華 目錄
一、成長經歷
二、投身商務
三、求學時期
四、博士論文和代表作
五、生存的坎河和晚年的盛名
第二章 叔本華哲學產生的文化淵源
一、康德哲學的基本精神
二、《奧義書》的基本精神
三、柏拉圖哲學的基本精神
四、浪漫主義的基本精神
五、基督教的基本精神
第三章 叔本華的哲學觀和世界觀
一、叔本華的哲學觀
(一)哲學是什么?
(二)哲學的思維方式
(三)哲學和科學的關系
二、叔本華的世界觀
(一)世界是表象
(二)世界是意志(意志本體論)
第四章 叔本華的美學理論
一、藝術的形而上學
二、藝術論
(一)建筑藝術
(二)風景畫和動物畫
(三)雕刻藝術和繪畫
(四)文藝
(五)音樂藝術
三、悲劇論
第五章 叔本華的倫理學
一、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
(一)對康德倫理學價值本體的批判
(二)對康德責任論的批判
(三)對康德三條道德律令的批判
(四)對康德良心、至善觀念的批判
二、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一)意志自由論
(二)道德的基礎
第六章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
一、人生悲劇論
二、人生智慧論
(一)快樂的基本要素和幸福的源泉
(二)如何對待財富
(三)如何對待榮譽
(四)官位與驕傲
(五)女人與性愛的形而上學
三、人生解救論
(一)藝術對人生的解救
(二)禁欲主義的人生之路
第七章 叔本華哲學對后世的影響
一、叔本華哲學在向非理性主義哲學轉向過程中的作用
二、叔本華哲學對尼采的影響
三、叔本華哲學對現代西方哲學的影響
四、叔本華哲學的“后現代性”
五、叔本華哲學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影響
(一)王國維對叔本華哲學的研究、介紹和傳播
(二)陳餘對叔本華哲學的介紹和宣揚
(三)二十世紀末期我國對叔本華著作的翻譯、研究和傳播
后記
叔本華的生平大事年表
叔本華 節選
《叔本華》: 叔本華的表象世界事實上也應作如此理解,因為表象本身就是“意識上的一個*初事實”,也是從意識論的角度,從意識的對象的角度來描述世界之存在的。但區別在于,康德的論述方式事實上是一種先驗現象學的方式,所以他的“現象”在其思想中明顯地具有一種現象學意義上的“客觀性”;而叔本華則自始至終地強調其“表象”的“主體性”。但無論是康德的現象界還是叔本華的表象界,總的說來指的都是主體意識所指向和表出的世界。 叔本華把表象世界劃分為三類:一類是直觀表象,包括整個可見的世界或全部經驗;一類是抽象表象,即整個人類所獨有的概念及理性認識的世界;一類是藝術表象,是通過藝術品所表達的理念,即意志客體性的世界。前兩類表象的世界,是經驗和科學的客體,以時間、空間、因果性為其形式,服從于充足理由律;后一類表象的世界是藝術的客體,是對事物之理念的表出,因而也是對意志恰如其分地客體性的表出。這類客體在時間、空間之外,獨立于充足理由律,而只服從于天才的規則。藝術表象才觸及世界的本體,即意志這一世界的原始秘密。從表象的這種分類,我們又可發現叔本華的表象世界不同于康德現象界的又一特點,即在康德的現象界中,沒有藝術的客體,沒有對“自在之物”的任何表現,自在之物之作為不可認識的對象保留在其形而上學的黑洞之中。而叔本華則通過吸收康德的美學思想,專門將藝術表象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方式,從而使自在之物(意志)在表象世界里得以表象出來。這是叔本華超出康德之處。 叔本華表象學說的意義至今尚未在學術界引起足夠的重視,把它看成唯心主義的唯我論,實際上限制了人們對“表象”世界的領悟、發掘和理解。其實,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筆者有必要在此為它作點辯護。 近代哲學肇始于笛卡爾的二元論,正因為有二元論,才把主體和客體、物質和意識誰先存在,誰后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明確地提了出來,才出現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曠日持久地論戰,在近代才出現了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分野。康德在把德國引上哲學之路的同時,也把二元論的思維方式帶入了德國,如何克服二元論,克服身與心、內在與外在、精神和肉體、理想與現實的分裂和矛盾,成為康德之后的德國哲學界的主要任務。費希特的“絕對自我”、謝林的“絕對”、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都力圖返回到主客體尚未二元分離之前的本源狀態中去,找到消除二元論的原始前提。他們的努力均有過十分誘人的前景,帶來過令人欣喜的期待,但他們的思維路向卻始終沖不破二元論的印痕。正像筆者曾在拙著《謝林》中說的那樣:“二元論像個永遠擺脫不掉的幽靈,使得西方哲人為之費盡心機。” ……
叔本華 作者簡介
鄧安慶,哲學博士,教授,江西瑞昌人,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倫理學方向研究生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長江學者。主要研究重點是德國哲學、西方倫理學、應用倫理學。主要學術兼職為中華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著有《美的欣賞與創造》《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讀叢書—哲學卷》等,已在《柏林謝林研究》(德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香港)、《哲學與文化月刊》(臺灣)、《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世界哲學》《德國哲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和譯文80多篇。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