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全6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373528
- 條形碼:9787564373528 ; 978-7-5643-735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全6冊) 內容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榮縣委員會為弘揚榮縣悠久的歷史文化,提升榮縣美譽度,特組織編寫《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叢書,共包括6冊圖書。該叢書以翔實的史料,簡潔的文筆整理了榮縣的文史資料,涵蓋了自榮縣有文字記載至解放前歷史、經濟、文化、人物等內容。《故跡留痕》收集整理了榮縣解放前修建有影響力的建筑物和重要遺址的資料;《往事鉤沉》梳理了榮縣解放前的重大事件;《百業興替》概述了榮縣的經濟發展歷程!多l賢名士》通過對榮縣歷代名人的介紹,展示榮縣深沉博大的歷史文化脈絡!对娻l翰墨》整理了榮縣人和外縣人在榮縣創作的詩、畫等作品;《民風雅頌》介紹了榮縣特有的民風民俗。該叢書*大限度展示了榮縣*好事實、*佳面貌、*美氣質。
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全6冊) 目錄
**篇 沿革·傳說
榮縣之“榮”名來源
榮州與夜郎國之不解情緣
冶官縣冶鐵興衰記
治所變遷話大牢
聞名蜀中的大公井
紹熙府及其管轄
從榮州到榮縣
第二篇 史事·人物
衛玄單騎闖僚營
“義門王氏”為民請命
陸游攝政榮州
“靖難之變”與胡子昭
張獻忠燒殺榮縣城
清代李藍起義軍血戰榮縣
1943年馮玉祥在榮縣
丙子干丁丑
水打南門壩
推行“新縣制”,創建“模范縣”
第三篇 文化·教育
蘇軾與黃庭堅的榮州情緣
晁公武和他的《郡齋讀書志》
粱啟超師從趙熙
《情探》探秘
話說榮縣川劇
貢井書院
公共體育場的建設
谷醒華創辦旭陽中學
鳳鳴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男女同校的旭光小學
牛峰寨上存仁中學
抗日刊物《流火》
第四篇 革命·斗爭
榮縣獨立
中共榮縣地下組織的創建與發展
中共榮縣地下組織發源地——五寶
中共榮縣地下組織重要活動據點——高山
榮縣“八一三”農民暴動始末
馬介民舌戰易專員
轟轟烈烈的榮縣農民協會
與中共為友的榮縣國民黨進步人士
川南民主革命活動中心——榮縣同盟會
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榮縣人民
將計就計處決密探
為迎接解放而戰
大臺寨之戰
第五篇 宗教·信仰
榮縣的佛教文化
仙風道骨留榮州
道教在榮縣興盛于唐
天主教清嘉慶時始入榮縣
榮縣基督教始于清末
伊斯蘭教清雍正時傳入榮縣
后記
《2 鄉賢名士》
**篇 序篇
青陽玄囂
榮隱公
第二篇 歷代榮王
歷代榮王
第三篇 歷代名吏
唐代
衛玄
袁天罡
柳夷
于志寧
宋代
宋光宗
段諤
王明
劉兼
劉通
張佖
李虛已
陳希亮
晁公武
李燾
陸游
牛皋
元代
曹詩
明代
秦民湯
曹璜曹珍
清代
黃大本
李南暉
曾承謨
賈廷彥
王培荀
姚寶銘
劉齊衢
第四篇 名人鄉賢
費貽
費詩
費立
曇憑
王夢易
王庠
王序
宋邁
胡子昭
吳朝鑒
吳道宏
……
第五篇 烈女俠士
第六篇 革命人物
后記
《3 故跡留痕》
《4 百業興替》
《5 詩鄉翰墨》
《6 民風雅頌》
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全6冊) 節選
到了隋初,朝廷為鞏固政權,對僚人大力招撫。583年,置威遠戍。591年,升為威遠縣。590年,在今縣城設大牢鎮。593年,升大牢鎮為大牢縣。二縣屬資州,均為了招撫鐵山僚人而設。601年,僚人作亂,圍攻大牢,資州刺史衛玄出兵鎮壓,前后歸附者10余萬人。615年,復置咨官縣(晉冶官縣,誤冶為咨)! √瞥,咨官縣屬嘉州。618年,劃資州大牢、威遠二縣于公井鎮置榮州,升公井鎮為縣。627年,析大牢縣置旭川縣,治所在今榮縣縣城,大牢縣治所遷到五通橋區金山寺。632年,金山寺鹽業日盛、交通便捷,故移州治于大牢縣。同年割嘉州咨官縣屬榮州。651年,榮州治所由大牢遷旭川。唐季,以其有鹽有鐵,咨官更名為資官。唐代是我國歷史上*強盛的時代之一,也是榮地*為鼎盛的時期之一。榮地先后設為州、郡,成為川南政治與經濟的中心。經濟上主要有冶鐵業和井鹽生產的支撐。冶鐵業主要在資官縣、旭川縣、威遠縣管轄的鐵山山脈,井鹽生產主要在和義、威遠、公井、應靈四縣!锻ǖ洹な池洝罚骸昂土x郡。貢班布六匹,今榮州!薄皹s州,井十二所,都當錢四百貫!薄对涂たh志》:“榮州。貢賦:開元貢:班布六匹,利鐵。元和貢:班布!翊ǹh,因縣有鹽井號旭井,取以名縣。鐵山,在縣北四十里!土x縣,有鹽井五所!h縣,鐵山在縣西北四十里,有鹽井七所!h,有鹽井十所,有大公井,故縣鎮因取為名。…應靈縣,有鹽井四所。”據《元和郡縣志》關于劍南道開元貢賦的記載,在冶煉方面,有嘉州、雅州、眉州、瀘州貢麩金,唯有榮州貢利鐵。說明到了唐代開元年間,榮州的資官、旭川、威遠所轄鐵山山脈成為四川冶鐵的主產要地,榮州的冶鐵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因冶鐵而設立的冶官縣,對推進榮州冶鐵業的發展和榮州經濟的繁榮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到了前后蜀時期,政治上沿襲唐制,榮州的經濟保持著相對平穩的發展。965年,北宋平蜀。宋代川峽四路(四川)與兩浙路(江南)成為*主要的兩大經濟區。四川茶葉、布帛尤為著名,“天下商稅,四蜀獨重”。到了南宋,四川的經濟地位越發重要。1160年,四川供應軍糧占南宋全國總額的1/3以上,孝宗時四川年稅收總額一度達到全國的40%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四川總人口也在不斷增加,由太平興國年間的約109萬戶發展到南宋的約259萬戶、1300余萬人! ∷未拇ń洕c社會發展迅速,但地處川南的榮州卻不盡然。北宋年間,榮州“夏人少,蠻僚多”,發生多次動亂,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端问贰ね跞髠鳌酚涊d:965年,蜀兵亂,州從之,合、資、普、嘉、榮、戎等17州隨之!锻跖d孫墓志》記載:乾德中(963-968年),和義縣廢,入威遠,所在寇盜蜂起,縣城危急,有義俠之士王蘊舒在夜晚潛出城向鄰近求救,解縣城之危。此次兵亂歷時3年,對榮州經濟破壞較大,特別是和義縣為主要鹽產區,因之而廢!端问贰酚涊d:992年,富順監蠻人擄掠榮州,十二州都巡檢盧斌領兵平息;993年,王盡復起,盧斌擊滅之;994年,李順攻陷成都,榮州知州張樞降賊棄市;1000年,王均擄掠榮州;1002年,榮州知州褚德臻盜取官銀棄市。 北宋年間,榮州多次動亂,造成了榮州的人口急劇減少。榮州人口在太平興國(976-984年)時約為6.78萬戶,到崇寧(1102-1106年)時減少到約1.67萬戶。動亂對榮州經濟造成了極大影響,對資官縣的經濟和社會也同樣造成了極大影響,加之宋代全國的冶鐵業向北方轉移,利鐵已經較為普及,不再是稀有物資,資官縣的冶鐵遂逐步走向衰落,利鐵也不再成為貢品。 ……
千年古縣 榮縣記憶(全6冊)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榮縣委員會,基本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協商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組織各黨派參加人民政協工作的共同性事務及政協內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