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宗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00043
- 條形碼:9787010100043 ; 978-7-01-01000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宗教 內容簡介
《論宗教》1799年匿名出版,只有少數圈內人知曉這《論宗教》的作者是施萊爾馬赫,直到1803年他才公開作者身份。 施萊爾馬赫的這本《論宗教》,意味著經過18世紀啟蒙運動的反宗教和各種以理性的方式曲解宗教之后,宗教重新回到了自身,一個新的宗教典范再次以其宗教性而非形而上學的和道德的形式進入到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在施萊爾馬赫看來,宗教既不是私人宗教,也不是國家宗教,而是自由之人尋求絕對依靠的社會性事業。宗教是源自人的心靈的一種自然稟賦,一種內在的對無限的向往,一種對有限、世俗和繁瑣的超過。教會失去了國家的組織化,而成為人的自由交往的社會場所,是心靈團契的圣殿。一個現代人無論如何不能脫離與上帝之關系,否則,人就只能被束縛于俗世的有限東西中,找不到絕對的依靠;他依然相信人要克服普遍腐敗必須依賴耶穌基督的引導和神恩。就像上帝只有在基督身上才有真實的存在一樣,人也只有在基督身上才能有征服罪惡的力量和一種新的更高的生命表征。 《論宗教》的出版不僅是對啟蒙學者宗教觀的反駁,也不僅只是令基督教正統派人士頭疼,他對基督教及其信仰的闡明,直到今天也是充滿爭議的,但在漫長的閱讀史和接受史中,無論人們從哪個角度去理解它或反駁它、批判它,幾乎無人能否認其不可取代的歷史地位。
論宗教 目錄
版本說明
譯者前言
再版附記
**講 申辯
第二講 論宗教的本質
第三講 論宗教的培育
第四講 論宗教的會社性或者論教會和教牧
第五講 論諸宗教
論宗教 節選
《論宗教》: 由于所有宗教的布道不是別的,無非只能是修辭學的,機靈的聽眾的收獲,就是引導他們進入一個如此善良的社會。而這種輔助手段不僅達到了其目的,而且當它能讓你們一直把自己的真正本質隱藏在這種面紗之下時,它就超越了其目的。因此,這是一個偶爾把事情放在別的終點來把握、抬高絕然對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宗教與道德和形而上學針鋒相對。這曾是我所意愿的。你們用你們平庸的概念打擾了我;現在可以把它丟到一邊去了,我希望,不要繼續打斷我的工作。 為了繼承自己所擁有的財產,宗教現在要放棄對某些從屬于它的東西(即形而上學和道德)的一切要求,并且拋棄人們強加于它的所有東西。它不想像形而上學那樣,按照本性來規定和解釋宇宙,它也不想像道德那樣,用人的自由力量和神圣的任意性來繼續塑造和完成宇宙。宗教的本質既非思維也非行動,而是直觀和情感。它想直觀宇宙,想聚精會神地從它自身的表現和行動來觀察宇宙,它想以孩子般的被動性讓自身被宇宙的直接影響所抓住和充滿。于是它要同形而上學和道德在構成其本質的一切方面,在有其性格的一切影響力方面,都對立起來。形而上學和道德在整個宇宙中只把人視為一切關系的中心,視為一切存在的條件和一切變化的原因;宗教在人身上所想看見的,就像在所有其他的個別東西和有限東西身上所想看見的,是無限,看見無限的蹤跡及其表現。形而上學的出發點是人之有限的本性,它想從其*簡單的概念出發,從其力量的規模、意識之感受性的限度出發來規定宇宙之于人能是什么,人何以必然地必須關注宇宙。宗教其整個的生命也是生活在本性中,卻是整體、恒一與完全的無限的本性;對于在這種本性中適用于一切個別之物的東西,因而也適用于人的東西,以及對于萬物也包括人在何處能夠活動和保持在個別形式和個別本質的這種永恒的發酵中,宗教只想平靜地、忠誠地加以直觀和揣摩。道德是以自由意識為出發點,它想把自由的王國擴大至無限,使一切都服從于它;而宗教的脈搏跳動在自由本身已經再次成為本性的地方,它想在人的特殊力量和他的人格表演的彼岸來把握人,從他必須是的,所是的,他愿意是或者不愿是的觀點出發來看待人。因此,宗教只有通過既完全走出思辨的領域,也完全走出實踐的領域,才能堅持它自己的領域和它本身的性格,而且,只有當宗教自身和形而上學與道德并肩而立時,公共的領域才能完善豐滿起來,人的本性才能從這方面得到完善。宗教向你們表明,它自身作為(形而上學和道德)那兩者之必然的和不可或缺的第三者,作為它們的天然的對立面,其偉大和尊嚴一點也不比你們愿意賦予給形而上學和道德的更低。想要擁有思辨和實踐,而不擁有宗教,這是魯莽的狂妄,是對諸神無禮的敵對,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不敬感——要是他真的處在寧靜和安全中,他所能夠要求和期待的就是這把陰險的刀劍。人只是盜用了他對無限的情感,肖似于神的情感,如果他也不能意識到他的有限性,他的整個形式的偶然性,他的整個生存靜悄悄地進入到無法無天中,對于這種情感而言之為不公道的善就不能發育。諸神自從開天辟地以來就懲罰這種褻瀆。實踐是技藝,思辨是科學,宗教是對無限的感覺和鑒賞。 ……
論宗教 作者簡介
鄧安慶,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國外哲學思潮與西方馬克主義研究基地雙聘研究員。1992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土學位,2001-2003年德國洪堡基金學者,重點研究德國哲學和西方倫理學。 出版譯著除了這本施萊爾馬赫的《論宗教——對蔑視宗教的有教養者講話》(2009年香港道風書社繁體中文版)之外,還有[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注釋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和《布魯諾對話—論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均為商務印書館,2008);[瑞士]司徒博:《環境與發展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人民出版社,2008);[德]赫費:《作為現代化之代價的道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伽達默爾集》(合譯,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已出版學術專著《謝林》、《施萊爾馬赫》等7部,在《柏林謝林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和《哲學研究》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