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76140
- 條形碼:9787519276140 ; 978-7-5192-76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本書特色
你的眼神是否傳達了你本想傳達的信息假如你是一個熱情友好的人,你的眼神能向別人傳達出熱情友好的感覺嗎別人會因為你的眼神與你的意圖不匹配,從而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你嗎 當人們看著你的眼睛時,他們幾乎立刻就能判定是否愿意聽你說話,是否信任你成為他們的領導,或者是否想要深入地了解你。因此,你的眼神里到底能傳達出怎樣的信息,這值得反思。你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習和調整,直到你眼神所傳達的信息能準確地反映你是誰,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以及你想在這個世界上展現什么。 你需要這本書。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內容簡介
眼神交流就像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連接的wifi。如同wifi能夠使人們獲取互聯網上的無窮信息一樣,眼神交流能開啟無限的可能。你只需要看對方一眼,就足以抓住對方的注意力,與他激起火花、產生吸引力,搭建起一座通往真實連接的橋梁。 我們看著對方的眼睛,是在告訴對方我在注視著你。我們注視他人的眼睛,其實也是在識別人性。這是一本溝通之書,帶你打開溝通之門,這也是一本人性之書,帶你敲開人性之窗。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目錄
**章你在看我嗎/001
第二章 嘗試建立連接/021
第三章 機緣巧合的幸福之匙/033
第四章 團隊作戰才能無往不勝/041
第五章 相信愿景/057
第六章 你的眼神能透露出什么信息/083
第七章 讓眼神開啟**步/095
第八章 當眾發言:面對面交流建立親密感/107
第九章 仔細聆聽/123
第十章 保持眼神專注/135
第十一章 好奇心交談/147
第十二章 用眼睛表達/163
第十三章 走出舒適區/177
第十四章 面談/187
第十五章 眨眼之間/197
第十六章 眼睛會說話/209
第十七章 我們需要連接/217
致 謝/225
注 釋/229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節選
**章 你在看我嗎 所有人都在努力追尋真實連接,即心靈與心靈的連接。 ——奧普拉(Oprah) 我在20歲剛出頭時,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的一名初級律師助理。我的大部分工作是為城市里的重要人物遞送文件。換句話說,這份工作極度乏味。好在我思維活躍、具有創造性。沒過多久,我就想出辦法將這份乏味的工作轉變成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機會。我在上學期間,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在與人交流時,我才能學得*好。因此我在想:為何不在真實的生活中也采取這種方法,為自己厘清職業生涯規劃呢 接下來我進入了好萊塢。有無數個疑問在我的腦海中盤旋——好萊塢是如何運作的我會留在這里嗎我將做些什么呢我該如何開辟出一條道路呢然而,尋找問題的答案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作為一名律師助理,我整天輾轉于聲名顯赫的業界精英的辦公室之間,我只需告訴他們的助理,我手頭的緊急文件只有自己親自交給他們才會生效。就這樣,我得以進入業界精英的辦公室。很快,我就能夠與編劇、導演、制片人、電影制作工作室負責人和經紀人等各種人物進行交談,是他們幫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電影行業的奧秘的。 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每天必須拜訪一位電影行業的新人物。這個計劃進展得很順利,我收獲頗多,于是決定擴大范圍。接下來我又設立了第二個目標:每隔兩周至少拜訪一位好萊塢以外的人物。同樣,這種經歷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不僅是因為我從中獲取了信息,更是因為與他們進行有意義的交流,讓我深受鼓舞、興趣盎然,從而想要了解更多。 盡管我*終放棄設立具體的拜訪人物目標,但是我從未停止過與人進行交談,即“好奇心交談”。在過去的40多年里,我一直在追尋讓我感興趣的人物,并且詢問他們,我是否可以坐下來與他們交談1個小時。有時候,我一周能與好幾個新人物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我只想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以開闊眼界、改變對世界的看法,除此之外別無他求。對我而言,同樣重要的是,我得讓交談對象也能從交流中受益。因此,我嘗試問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這樣興許也會引發他們的思考。此外,我每次出門拜訪,必定會帶一些禮物或新鮮的故事,對他們而言,這些禮物或新鮮的故事要么有用,要么有趣。拜訪美國前總統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 Bush)時,我送給他一頂棒球帽,上面印有我公司出品的電視劇《勝利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的標志,這部電視劇就是在布什的家鄉德克薩斯州(Texas)拍攝的。當拜訪德瑞博士(Dr.Dre)時,我準備好與他談論電影《出埃及記》(Exodus)的主題曲,心想他可能會喜歡這首主題曲,因為他自己的音樂里就有這種優美的、令人驚嘆的旋律。 如今,我成了一名電影及電視制片人,四處尋找我所在領域之外的專家,希望能夠發掘出令他們感動的、備受鼓舞的素材。我喜歡了解各行各業人物的心聲,無論他們是間諜、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運動員、科技企業家。我很榮幸得以拜訪各行各業的精英,如藝術巨匠: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凱瑟琳·奧佩(Catherine Opie)、杰夫·昆斯(Jeff Koons)、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感謝他慷慨地為拙作《眼神交流》創作了插圖),又如各國元首: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我還曾拜會過“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Spanx創始人薩拉·布萊克利(Sara Blakely)、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以及其他一些人物。幾年前,我從這些交談內容中擷取了精華,將其匯編成《壓榨式提問》一書。從那以后,我還與一些有趣,并且在各自領域內有所建樹的陌生人進行過無數次的交談,甚至還與其中一些人成了朋友。接下來,我想簡要分享其中幾次談話的內容。 不久前,我在自家客廳里與說唱歌手兼活動家索妮塔·阿里扎德(Sonita Alizadeh)進行了交談。索妮塔17歲時,創作并錄制了一首說唱歌曲,以抗議強迫婚姻。這首歌的創作緣由是,她得知家人曾打算以9000美元的價格把自己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隨著這首歌的迅速走紅,她也成為遭遇同樣命運的女孩們心目中的英雄。這首歌在她的祖國阿富汗成了一首圣歌,其中有句歌詞寫道:“我大聲尖叫,以彌補女人一生的沉默。”她留著一頭烏黑的長發,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盡管她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但她仍然流露出一種鎮定自若的自信。童年時期,索妮塔跟隨家人一同逃離阿富汗,以擺脫塔利班政權的壓迫統治。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她不得不一邊幫人打掃衛生間,一邊自學讀書和寫作。她在打掃衛生間的同時收聽廣播,不禁被伊朗說唱歌手亞斯(Yas)、美國說唱歌手埃米納姆(Eminem)的音樂迷住了。她在說唱音樂中發現了一條抒發情感的渠道,并開始自創歌曲,描寫童工的悲慘境遇。在阿富汗上學時,她看著她的朋友們一個個從課堂里消失,被販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這些噩夢般的記憶在她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她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盡管在伊朗,法律不允許女人說唱(女人不能唱歌),公開發表見解更是一件危險的事,但她仍然堅持創作,并將自己寫的歌詞藏在雙肩背包里。當她聽說美國有一場比賽,要求參賽者創作一首歌曲,并由阿富汗人投票決定名次時,她便踴躍報名參賽,并斬獲1000美元獎金。她*終把獎金寄給已經搬回阿富汗住的母親。 不久之后,索妮塔就創作了一首名為《待售新娘》(Brides for Sale)的說唱歌曲,為所有面臨強迫婚姻的女童發聲。她為我播放了這首歌的視頻,并且用柔和而又嚴肅的口吻告訴我,母親**次考慮將她賣給一個男人當童養媳時,她才剛剛10歲。 在這段視頻中,索妮塔公開反對童養媳這一陋俗,她身穿白色婚紗,全身涂滿了“瘀傷”痕跡,額頭上有一條條形碼。面對鏡頭,她苦苦哀求,不要把她賣掉。該視頻在網絡上一經推出,點擊量就超過了100萬次,這也為她贏得了猶他州(Utah)一所音樂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索妮塔雙眼深邃、富有同情心,她告訴我,她并沒有因為母親想要把她賣掉而怨恨母親。她知道,長輩都是這樣過來的。索妮塔并沒有沉湎于過去,而是把目光投向未來,試圖通過社區教育來改變傳統與文化。她說,盡管世界上有很多苦難,但是當你努力發聲,讓這個世界朝著你想要的方向轉變時,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仍然充滿希望。索妮塔表現出的鎮定和情緒智力深深地打動了我。雖然她當時只是一個高中生,但是她談話的智慧遠遠超出同齡人的普遍水平。我挨著她坐在沙發上,聽她訴說著往事,感覺自己對她有了深刻的了解。 談話結束后,我們去餐廳吃飯。那天晚上,她住在我的家里。我和維羅妮卡都認為,把她當家人一般看待,并試著去了解她,將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吃完甜點后,索妮塔突然離開餐桌,與我的兒子帕特里克(Patrick)到院子里扔橄欖球,她與其他青少年別無二致。我們在一起交談的時光,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了解到這樣一種千百年來讓數百萬女童飽受暴力和奴役摧殘的傳統。在開展那段對話之前,我對生活在阿富汗和伊朗的女孩的生活遭遇一無所知,是索妮塔為我提供了鳥瞰眾生的視角,讓我不僅得以知曉當地生活的真相(一生屈從于凌辱和被迫勞動),而且*重要的是,我還了解到了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終鼓起勇氣反抗壓迫是怎樣一種感覺。她使我對人類展現出來的優雅、韌性以及*重要的希望有了全新的認識。 此外,我與獲獎記者、“心流”專家史蒂文·科特勒(Steven Kotler)之間的談話也同樣令人難忘。多年來,我一直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心流狀態,于是想和他進行一場對話。 當時,我正在夏威夷瓦胡島(Oahu)北岸拍攝沖浪電影《碧海嬌娃》(Blue Crush)。通過當地人的視角近距離地接觸沖浪文化,讓我發現這項運動的魅力真是讓人無法抗拒。北岸的巨浪居然完全是由大自然創造的,這讓人興奮不已,想想都令人震驚。我常常看見一群沖浪者熱切而毫無懼色地沖進高度在20到50英尺(約6.10到15.24米)不等的海浪里,他們回來時難掩興奮之情。我想要體驗沖浪,但是我之前從未嘗試過這項運動。因此,在40歲那年,我決定開始學習。很快,我與當地一位名叫布羅克(Brock)的沖浪者成了朋友,他曾挑戰過在世界上*巨大的海浪中沖浪。他沉著冷靜,毫不做作,在沖浪、格斗、摩托車越野賽,以及其他他會的任何運動中都毫不畏懼。我們之間立即產生了化學反應。他天生就會教學,了解有關沖浪和水上安全的一切知識,而我則是一名天生的學習者。于是,教學一拍即合。 他先是教會我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如何在沖浪板上站立,以及海洋物理學原理,以便我可以找到適合沖浪的完美的海浪。布羅克和我亦師亦友好多年,他曾多次在沖浪時救過我的性命。我之所以能夠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極限去沖浪,正是因為與他在一起時,我很有安全感。 隨著我的沖浪技術變得越來越好,我開始體驗到心流狀態。當你想起沖浪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如布羅克、萊爾德·漢密爾頓(Laird Hamilton)、基拉·肯內利(Keala Kennelly)、馬庫阿·羅思曼(Makua Rothman)時,你就很容易理解沖浪時的心流狀態了。想象一下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正在海面上滑行,等待40英尺(約12.19米)高、足以摧毀樓房的巨浪,接下來,以毫秒級的精度在海浪之間穿梭的場景。這必須在心流狀態下迅速完成,否則沖浪者就會被巨浪吞噬,因為科學儀器根本無法測量那一瞬間的所有變化。你必須處于一種心流狀態,才能免遭不測。 ……
眼神交流:建立心與心的連接 作者簡介
布萊恩·格雷澤,好萊塢著名金牌制作人。他參與制作了《美麗心靈》《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但丁密碼》《對話尼克松》《胡佛》《8英里》等著名電影,挖掘了約翰尼·德普和湯姆·漢克斯。他至今獲得了1次奧斯卡金像獎,3次艾美獎和1次格萊美獎。 2007年,格雷澤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100位影響力人物之一。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