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2685
- 條形碼:9787508762685 ; 978-7-5087-626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黨的十九大以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安徽省緊跟新時代改革實踐步伐,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社區為主要場域,以協商為基本手段,堅持改革創新出新路,以創新“一子落”帶動發展“全盤活”。通過不斷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社區協商治理,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深入拓展網格化管理,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等,切實打造社會服務“零距離”、基層治理“全覆蓋”、民生訴求“快響應”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走出了一條獨具時代特征和安徽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的出版正是旨在為全省總結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凝練基層社會治理特色,為后續深入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提供嶄新思維和借鑒。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目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現代化
開創安徽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鄉村振興篇
黨建領共治,融合治鄉村
——巢湖市以多方融合促鄉村振興
黨群建陣地,微群助振興
——淮北市烈山區以“黨群微家”引領治理重心下沉
黨建網格化,基層激情高
——蒙城縣以網格化管理凝聚基層力量
黨建領航向,治理有新舉
——天長市多措并舉創新農村社區治理機制
“三治”筑和諧,走好善治路
——旌德縣以“三治”融合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服務重心移,社區民心聚
——懷寧縣以國家級實驗區建設推進農村社區治理創新
黨建掌舵頭,服務新升級
——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以鄉鎮政府服務能力提升滿足群眾需求
四態共發展,繪就新畫卷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以“四態合一”推動鄉村發展
黨建助脫貧,扶貧謀發展
——阜陽市潁泉區宋灣村以扶貧攻堅推動鄉村治理
強化創新制,自治促振興
——桐城市孔城鎮銅梓村以村民自治試點助力鄉村振興
社區治理篇
大數據應用,智慧化建設
——黃山市以信息化促進社區治理升級
創新謀規劃,服務多彩化
——合肥市包河區以“兩級中心”建設開創社區治理新模式
購買服務好,治理能力高
——合肥市廬陽區以購買服務共建美麗新社區
全科化服務,提治理效率
——蚌埠市龍子湖區以“一口式”服務提升社區治理效率
“一家人”模式,創治理格局
——蕪湖市鳩江區以協同治理引領基層治理創新
“四萬工作法”,創“六新社區”
——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以街道治理帶動社區治理創新
一核領多元,治理齊參與
——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翠庭園社區以新模式促善治格局
“四鄰”工作法,建和諧家園
——馬鞍山市雨山區安民街道鵲橋社區以優秀工作法
促社區融合治理
荷塘注活水,社區添活力
——蕪湖市鏡湖區赭山街道荷塘社區以“三社聯動”
推動社會服務創新
有獎又有罰,支部增動力
——銅陵市銅官區官塘社區以”積分制“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
協商民主篇
后記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節選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一)融合:聯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治理有效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作為總要求,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巢湖、安慶、阜陽等地聚焦農村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將夯實基層基礎作為治理有效之策,構建融合治理的鄉村治理新體系。 1.“三治融合”:促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2017年12月,巢湖市被民政部確認為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為破解鄉村治理難題,發揮社區治理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促進美好鄉村建設,巢湖市結合新時代、新形勢、新情況,抓實自治、抓嚴法治、抓活德治,形成具有巢湖特色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以“協商議事”為抓手,讓農村自治“實”起來。自治是核心,村民自治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提供了橫向互動機制,為化解矛盾提供了新渠道。在鄉村治理中實現自治,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做好基礎工作。①抓好村級社區服務中心(站)達標工程建設,健全農村社區基礎設施,讓自治活動“有場所”。②抓實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切實發揮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通過協商化解矛盾,讓自治活動“有組織”,③推進“一村一約”建設,結合村規民約規范化建設工程,通過探索村民理事會、懇談會等協商形式,建立健全民意征集、溝通醞釀、意見反饋等制度,保障村民自我管理“有規章”。通過協商議事,群眾的事情,自己商量著辦,保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二是以“公開公平”為重點,讓農村法治“嚴”起來。法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要堅持用法保障公平公正。①完善村務公開機制,抓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推進實現村務公開“五有十全”村級“全覆蓋”,緊密結合農村發展新形勢,積極探索“網上公開”“點題公開”等村務公開新方法、新途徑。②加強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村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開展好村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確保依法治理社區事務,包括村民選舉、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有意識地引導農民依法信訪,讓老百姓真正地感到當家做主。③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宣傳增強農民法律意識,讓農民尊崇法律,讓農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真正實現鄉村治理的公平、公正。 三是以“家風晾曬”為關鍵,讓農村德治“活”起來。鄉村治理中融入德治,以身邊人、身邊事等鮮活事例,能夠發揮道德引領、規范、約束的內在作用,使鄉村治理事半功倍。①形成一批好家風家訓家規。依托“村民理事會”“陽光議事日”等,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等人員,深入挖掘提煉家風家訓家規。②成立一個百姓道德評議團。由威信較高、說理能力強的老黨員、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擔任成員,制定村民道德規范,促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養成。③定期開展典型評選活動。由各村定期確定一類先進典型,按照黨員群眾代表推薦、道德評議團評議、“陽光議事日”會議表決等方式,評選出一批“好媳婦”“好兒女”“*美家庭”等系列先進典型,并依托村規民約等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范,調動參與的積極性,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唱響主旋律,育成新風尚。 2.“網格化”:促鄉村治理重心下移 2017年12月,懷寧縣被民政部確認為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懷寧縣農村社區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以區域界線、自然村落為單元,劃分成若干責任網格,成為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將“人、地、物、情、事、組織”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建立社區治理與社區服務、社區自治相融合的管理新模式。同時,鄉鎮和村兩級將人員下沉到社區,充實到網格,準確采集網格基礎數據,及時掌握網格動態信息,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實現服務群眾“*后一公里”。 ……
安徽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報告 作者簡介
陳榮卓,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主任,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調整論證專家。 石子偉,法學博士,武漢紡織大學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研究員,主要從事社會治理、社區建設、基層法治等研究。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