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隱私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8874
- 條形碼:9787521718874 ; 978-7-5217-1887-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隱私簡史 本書特色
1.互聯網時代,隱私泄露無處不在! 掃地機器人攝像頭拍下的照片、手機APP捕捉的定位、入院治療填寫的表單……互聯網時代,隱私早已不是鄰居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長里短,而是遍布生活每一處的個人數據,是你的臉、你的聲音、你的一舉一動,是黑客硬盤里上百G的信息記錄!黑客軟件零門檻、傻瓜操作,一分鐘就能上手! 2.個人信息一旦泄露,你將終身暴露在被攻擊、騷擾的風險中! 如今,僅僅需要一個手機號,不法分子就能查到你的個人信息:身份戶籍、名下資產、手機通話記錄、*賬號、全國*房記錄等等!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下屬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應急響應中心發布報告稱,半個多月的時間內,針對特定漏洞的物聯網惡意代碼攻擊事件數量就達6700萬次!個人信息先被互聯網巨頭收割,再被智能產品從人臉、指紋、虹膜、聲紋、步態、形體等多角度榨取。一旦泄露,如果沒有“變臉”“變身”的打算,你將終身暴露在被攻擊、騷擾的風險中! 3.看透隱私的歷史真相,擁有對隱私的全新認知! 作為一本詳細講述隱私歷史的圖書,本書從探討過去的人如何尋求獨處、如何開展地下戀情等問題開始,講述了隱私的概念與實踐在幾個世紀中的流變。關于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的緊張關系、企業信息收集的漏洞,以及21世紀的匿名性和孤獨性,本書也都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人們提供了清晰的當代視角。 4.是時候學會應對數據大規模泄露的策略了! 本書不僅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框架,更有具體的案例做指導,覆蓋隱私在各個領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情景下必要的隱私保護措施。心理準備、禮貌無視、物理隔絕……本書將工作、家庭、生活場景全覆蓋,告訴我們如何在信息時代的隱私泄露中生存,發人深省。
隱私簡史 內容簡介
隨著互聯網智能化和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個人隱私、財產信息和行為軌跡的數據大規模泄露——去郊區摘草莓,一回城手機就收到草莓廣告;智能音箱夜間突然發出神秘笑聲;“朋友”Siri會將你的錄音發送給蘋果進行人工分析;藝人去醫院,下一秒其就診記錄、X光片、住址、婚育史、手術史、聯系方式就全都被po到網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術,使個人數據信息、乃至生物識別信息無所遁形,信息裸奔已成常態。我們將終身暴露在被攻擊、騷擾的風險中嗎?互聯網到底做錯了什么?還有多少智能產品在窺視甚至侵犯你的隱私?究竟該如何保護個人數據權益?本書貫通從中世紀到數字時代的隱私問題,探討人類是如何在公共空間、社交媒體和鄰里之間管理私人信息的,試圖解答人們爭論已久的問題:信息濫用所體現出的威脅本質是什么?親密交流應如何重新定義?新媒體出現及演化如此復雜,我們應如何應對被顛覆的生活?本書將為你提供清晰的當代視角,幫助你成為清醒的當局者。
隱私簡史 目錄
前言
**章 前隱私時代(1300—1650)
第二章 隱私與交流(1650—1800)
第三章 隱私與繁榮(1800—1900)
第四章 隱私與現代性(1900—1970)
第五章 隱私與數字時代(1970—2015)
注釋
隱私簡史 節選
前言 隱私的歷史是噪聲與沉默的結合體。關于隱私定義的文獻汗牛充棟,但并未有確定性結論,關于當代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威脅,也有著沸沸揚揚的爭論。但多數評論認為,“9??11”之前的數十年對于隱私而言無異于中世紀,而互聯網誕生之前的幾個世紀更是湮沒在了時間的迷霧中。人們想要回顧歷史觀點時,一般簡單引用下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或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二手材料就能滿足。1972年在英國發布的《揚格報告》(Younger Report)是**部關于隱私的權威綜述,其中不無遺憾地提到,歷史上并未留下關于這個議題的只言片語。大衛??費海提(David Flaherty)關于殖民時期新英格蘭的經典論述是這方面的**部專著,如今已快要印刷出版。自那以后,才零散出現了一些關于隱私的優秀研究,所關注的時代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乃至古典時代。不過,除了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和喬治??杜比(Georges Duby)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合編的多作者宏大合集之外,這一領域內的書籍與文章就如同散落的群島,彼此少有聯系。住宅、宗教儀式、讀書識字等社會文化活動中的重要領域大多只能游離在歷史變遷的主流敘事邊緣,而另一些話題在歷史上甚至沒得到任何系統性解讀,比如過去的人如何尋求獨處,或者如何開展地下戀情。 下面將要給出的,是關于隱私長期發展歷史的提綱挈領,這不僅能為如今爭論不休的人們提供更加清晰的當代視角,同時也是為了講述這些概念與實踐在幾個世紀中的流變。鑒于現有的學術研究都較為零碎,本書一方面采用文獻研究,另一方面也綜合了相近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大眾傳播、住宅、宗教、家庭關系、監控等相關領域。書中從頭至尾都結合了大量一手證據,盡管信息密度很大,但也有必要貼近那些努力平衡各種期望的人們的情感與行為。本書為編年體結構,覆蓋時期從中世紀晚期開始,直到斯諾登泄密事件為止。五章中的每一章都附有起訖日期,但由于這一主題的性質使然,這些日期都只是個大概。很多主題都要跨越兩個時期。在有關數字革命的*后一章中,雖然名義上起始于1970年,但其實在此前后都能看到電腦的影響。書后附有擴展閱讀部分,總結了目前關于隱私課題的出版物情況、相關領域的工作、以及還需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這一的事業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更像是在無人踏足的荒草叢中蹣跚而行。對更久遠歷史的追溯迫使我走出自己的19世紀歷史舒適區,我要特別感謝安妮??勞倫斯(Anne Laurence)和阿曼達??古德里奇(Amanda Goodrich)幫助我排查本書前幾章中的錯誤,感謝約翰??諾頓(John Naughton)提供關于數字革命前因后果的豐富而全面的洞見,感謝英國和歐洲各地的讀者們對各個版本的論述進行點評。當這本小書的冗長超出了預期時,普利提出版社(Polity)的艾略特??卡爾施泰特(Elliott Karstadt)和安德里亞??德魯干(Andrea Drugan)展現出堅定的信心。夏洛特??文森特(Charlotte Vincent)逐字逐句檢查了全文,在每一處需要核對的地方耐心發問,“這里是什么意思?”我對她一如既往地懷有深深的感謝。這奉獻是為了終身的友誼——隱私的真正價值所在。
隱私簡史 作者簡介
大衛??文森特(David Vincent),英國公開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和皇家藝術學會成員。他的研究主要關注工人階級、英國和歐洲文學,還有隱私問題,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秘密的文化:1832—1998,英國》(The Culture of Secrecy: Britain 1832-1998)、《希望我沒有打擾:19世紀英國的隱私及其困境》(I hope I Don’t Intrude. Privacy and its Dilemmas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面包、知識和自由:19世紀工人階級研究》(Bread Knowledge and Freedom. A Study of Nineteenth Century)、《工人階級自傳》(Working Class Autobiography)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