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解語道德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3100
- 條形碼:9787510893100 ; 978-7-5108-93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解語道德經 內容簡介
作者以老子帛書甲本為道德經的原本,基本按照道德經分章的習慣進行分章。將“道”理解為我們的人生,在物則為軌跡。“德”則是在人生中符合軌跡的行為。《解語道德經》分為人生篇、處世篇、價值篇、實現篇四個篇目,基本上可以做到前后相連、脈絡清晰、理氣貫通。
解語道德經 目錄
**章:真正的德行需拋棄外在的浮華
第二章:真實的自我勝過一切外在的架構
第三章:自我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體會
第四章:以辯證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變化
第五章:一味地增益事物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第六章:放棄成見才能達成更好的效果
第七章:明白事物的取舍才能更加長久
第八章:保持青蔥的心態才能正確地應對世事
第九章:貪欲是我們*大的敵人
第十章:真正追求的并不是外在的事物
第十一章:消磨心中的成見去迎接這個世界
第十二章: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心性的歷練
第十三章:梳理了世事才能找到正確的選擇
第十四章:所謂的道其實是事物演化自然形成的軌跡
第十五章:謹守自我的軌跡就是*好的發展
第十六章:認真對待生活才是符合軌跡的做法
第十七章:在每一件事上磨礪才能找到應對世界的方法
第十八章:在環境的復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第十九章:在世事變化中感知只屬于自己的人生
第二篇:處世篇
第二十章:治理的關鍵在用恰當的行為去解決問題
第二十一章:行為的善惡是非只在于當時當地的情勢
第二十二章:珍惜當下的擁有才能拓展更好的將來
第二十三章:理解外物的軌跡才能找到自我的坦途
第二十四章:保持謙卑的態度才能更好地發展
第二十五章:符合軌跡的行為才是對外的*佳方略
第二十六章:著眼于當下的事情才能成就事業
第二十七章:抓住事物的細節才能跟上事物的變化
第二十八章:從事物本身的需求出發才能實現治理的效果
第二十九章:處下才能夠顯現更高的境界
第三十章:回到事物的本身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第三十一章:人生的內涵只在于生活中的實踐
第三十二章:人生的進階需以現實為依托
第三十三章:糾結于外界的爭斗毫無意義
第三十四章:我們的武力只在于防止別人的侵犯
第三十五章: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確立自我的價值
第三十六章:在實踐中去感受只屬于自我的人生
第三十七章:知道行為的界限才能夠避免災禍
第三十八章:心存底線的人才能夠贏得生機
第三十九章:將除惡的職責交給專門的司法機構
第四十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賢明自重
第四十一章:保持柔弱的姿態才能夠占據優勢
第四十二章:放棄多余之物才能夠輕裝前行
第四十三章:一個人的尊貴在于他所承擔的重量
第四十四章:自己努力的所得才是上天真正的獎賞
第三篇:價值篇
第四十五章:我們與世界的交互就是一切價值滋生的方式
第四十六章:我們所能發揮的作用只是在跟隨事物的特性
第四十七章:*佳的治理其實是維護事物本身的生活
第四十八章:放棄一切的光彩,保持“歸零”的心態
第四十九章:放棄外在的依賴,確立自我的中心
第五十章:虛空和神圣是我們應對世界的深奧母體
第五十一章:立足于自身的軌跡才是*優的籌劃
第五十二章:保持自己的初心才能夠找到行為的價值
第五十三章:在成功之后及時抽身才是符合事理的做法
第五十四章:在與外界的交互中不斷地磨礪自我
第五十五章:在應用事物的過程中去理解事物的價值
第五十六章:放棄感官的刺激去關注我們真實的生活
第五十七章:在真實的世事中去寄托我們的情感
第五十八章:在當下的世界中去梳理和確認自我的人生
第五十九章:真正的智者都能在世事跌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
第六十章:守住自我的情感就能夠構筑屬于自己的世界
第四篇:實現篇
第六十一章:相信萬物的主體地位才是*好的治理方式
第六十二章:一味地強調光輝的名義只能說明治理中的混亂
第六十三章:以處事的素與簡去察覺真正的自己
第六十四章:將真實作為唯一的依托去守住自己的生活
第六十五章:我們的情感才是行為*終的依據
第六十六章:去除偏頗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應對世事
第六十七章:做好自己就是對天下萬物*好的應對
第六十八章:我們的一切行為都將在現實中得到印證
第六十九章:我們的生命不斷成長,直至可以演繹到世界的極致
第七十章:堅持人生中的沉重才能構筑生命的根本
第七十一章:所有的因素都可以是推動人生的力量
第七十二章:守住真實的自己就能夠走出自己的人生
第七十三章:做好分內的事情已經達到了我們處事的極致
第七十四章:我們的實現是歷練的唯一目的
第七十五章:爭斗從來不屬于人生實現的方式
第七十六章:尊重事物的軌跡去協調萬事萬物
第七十七章:將世事歸攏到自己去尋找人生的內涵
第七十八章:處理好軌跡中的事物就能夠不斷發展自己
第七十九章:軌跡的體用無窮無盡
第八十章:循著自己的軌跡勝于其他的一切
第八十一章:用真實的情理去應對萬物方可讓萬物回歸秩序
解語道德經 節選
《解語道德經》: **篇 人生篇 真正的德行需拋棄外在的浮華,真實的自我勝過一切外在的架構,自我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體會。 ——題記 如何走好自我的人生。需以辯證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變化,一味地增益事物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放棄了成見才能達成更好的效果;需明白事物的取舍才能更加長久,保持青蔥的心態才能正確地應對世事;需知貪欲是我們*大的敵人,我們真正追求的并不是外在的事物。 我們只是在消磨心中的成見去迎接這個世界,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心性的歷練。 梳理了世事才能找到正確的選擇,所謂的道其實是事物演化自然形成的軌跡,謹守自我的軌跡就是*好的發展,認真對待生活才是符合軌跡的做法。 并無其他,我們要做的是在每一件事上磨礪找到應對世界的方法,在環境的復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在世事變化中去感知只屬于自己的人生。 **章 真正的德行需拋棄外在的浮華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①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②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③之泊④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⑤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解字: ①無為:內心無成見、無偏見。②扔:牽引。③忠信:真誠、信任。④泊:停泊、漂泊。⑤華:浮華。 解文: 好的德行并不遵從外在的德名,如此才是真正的德行。差的德行以外在的德名為遵循,如此卻是無德的行為。 好的德行并無對外界的成見,不會以心中的成見來應對事物;好的仁行有著對外物的成見,卻不會以心中的成見來應對外物;好的義舉既是對外物的成見,也會以心中的成見來應對外物;好的禮儀在以成見應對外物時,往往無法得到別人的響應,只好伸出胳膊拉著人服從。這時候,他的內心已經為成見所束縛,失去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當人無法感知自己的人生,往往糾纏于行為的是非對錯;當人無法判斷行為的對錯,往往傾向于行為的親善仁和;當人得不到對等的回應,往往追求行為中的公平正義;當人發現所謂的公義并不可靠,往往緊隨社會中的禮儀規范。 等到禮儀這一步,他其實已經失去了生命的真誠和信任,成為緊隨外在規則的無根之萍。 我們希冀在仁行、義舉、禮儀中找到人生的依據,卻不知道所有的這些都是浮華之物,是導致我們愚昧的開端。所以大丈夫要堅持人生的厚重而非四處地漂泊,要堅持人生的本質而非浮華。需要做的就是拋棄外在的皮毛,抓住內心的根本。 解意: 世界總是給我們灌輸一些認知,遵守了就是有德,違背了就是失德。然而世界所灌輸的是否真的如此重要。我們成功與否是否只能以此為判斷。 事實上,外界的一切概念、一切觀點、一切認知都不值得我們毫無保留地服從。它們只是某些人在某些時候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與我們的際遇無關,也與事物本身無關。 當我們拘泥于那些成型的認知,其實就形成了對世界的成見。當我們以成見來看待事物,其實已經對自己的行為形成了限制。當我們以成見來處理問題,其實所作的行為已經偏離了方向;當我們以成見為規則,強令人服從,其實已經成為惡行,走向正確的反面。 要知道,世事并無定論,德行亦無定法。我們的行為并不是要迎合外界的仁義德名,也不是要活成別人所希望的樣子。如此的做法并不能帶來什么,只會讓我們與世界的真實心生隔閡,走向愚昧和浮華,走向虛偽和沉淪。 要知道,我們生存于世界,并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走好自己的人生,為了感受生命的精彩。只有拋棄外在的浮華,遵從自己的內心,才做作出適合自己的德行;只有面對世界的真實,不斷地摸索前行,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