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1168
- 條形碼:9787513931168 ; 978-7-5139-31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本書特色
在全球范圍內,總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選擇以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并認為這是簡單、有效的。可是,打罵孩子之后呢?我們常常在這一次“站”著訓完話后,因心中的內疚又“跪”著希望拉近親子關系;下一次遇到問題,又從“站”著訓到“跪”著和解……父母這樣搖擺的立場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困惑,缺乏安全感,甚至腦部發育受損。如果有可能,沒有父母愿意打罵自己疼愛的孩子。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內容簡介
萌媽cecilia,美國正面管教協會注冊講師、知乎大V,2019年度知乎母嬰創作者、丁香媽媽簽約作者、《幼兒教育》特約撰稿人、 《父母世界》2019年度影響力父母、“萌媽小教室”創始人,幫助35萬+媽媽走出親子溝通的誤區與迷茫。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工具篇 比打罵更有效的10個超級親子溝通工具
工具1:積極暫停
工具2:共情
工具3:選擇的力量
工具4:獎勵和表揚
工具5:積極關注
工具6:言行一致
工具7:ACT三步法
工具8:新的經歷
工具9:建立信任
工具10:家庭會議
技巧篇 與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超級溝通術
畫出孩子的性格氣質圖
四大養育類型,你屬于哪一種
親膚育兒,與0~1歲寶寶的親子溝通
可選決定,與1~2歲敏感期寶寶的溝通
明確的界限,與2~3歲**個叛逆期孩子的溝通
有限的選擇,如何與3~4歲學習獨立的孩子溝通
指令一致,與4~5歲“冒險家”的溝通技巧
價值感與歸屬感,與5歲以上“探索者”的親子溝通
問題篇 讓父母*有挫折感的12個問題大解析
哭鬧
威脅
偷錢
打架
發脾氣
找借口
過量糖果
電子屏幕
不愿分享
拒不認錯
安全意識
總說“對不起”
附錄
附錄1:長期打罵孩子的危害
附錄2:伴侶打孩子,我該怎么辦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節選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比打罵更有效的10個超級親子溝通工具 當我們*容易被激怒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甚至和我們對著干時。 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聽話,未必是叛逆或者不敬,多數時候是因為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暢,難以理解對方,更無法達成共識罷了。當溝通失效時,我們很容易就想到用別的方式—例如打罵—來迅速地解決問題。 如果有可能,我們都不想打罵自己的孩子,都不想成為孩子眼里的惡人—有時候,打罵孩子是因為我們在親子溝通時備感無助,下意識地重復了上一輩的管教方式。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10種行之有效的親子溝通工具。 工具1:積極暫停 所謂積極暫停,就是父母能在生氣之前主動停下來,留給自己的專門用于平復情緒的空間和時間。 空間—*好能到別的房間里去,暫時不出現在另一方面前; 時間—沒有特別的規定,等到情緒平復得差不多時,就可以繼續溝通了。 積極暫停,是構建良好溝通的**工具之一。只有當我們學會如何及時地停下來,才有可能讓整個溝通的過程持續。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研究發現,當我們處于憤怒情緒的時候,大腦的神經會進入一個死循環:這件事不對勁,讓我們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這件事不對勁,讓我們更生氣…… 只要我們還在這個死循環中思考,就容易越想越來氣。此時,我們心底的憤怒就像燙得可怕的地底熔巖一樣,不斷地翻滾涌動,只等某一刻轟然爆發! 而且,我們很容易在矛盾爆發時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這是因為,當我們和孩子進行對抗時,大腦中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就會停止工作,只剩負責“攻擊、僵直和逃跑”的腦干和杏仁核繼續工作—因此你隨時可能向對方發起猛烈的攻擊,或者陷入回避式的沉默。 如果你能掌握積極暫停這一工具,至少能確保不讓事態升級。 明明是孩子不聽話,為什么要父母停下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被科學家稱為“鏡像神經元”的物質。 我們可以將鏡像神經元簡單地理解為:我們會像鏡子里的人一樣,復制和模仿其他個體的行為。 使用嬰兒眼動追蹤技術的數據表明,寶寶的鏡像神經元系統在一周歲之前就已經發育成熟,這可以幫助嬰兒理解他人的行為。 迄今為止,鏡像神經元已在靈長類(比如*早的猴子)、鳥類等動物身上發現。目前,人腦的前運動皮質、運動輔助區、**軀體感覺皮質、頂葉下皮質等區域都找到了此類神經元。 目前對鏡像神經元的討論有很多,雖然有的議題尚未取得實質進展,但多項獨立研究都認為,鏡像神經元系統與人類的情感和同理心有關。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讓**組人置于有難聞氣味的房間,這些氣味會激活他們的前腦島和前扣帶皮質腦區。 實驗人員錄下了**組人的表情,再播放給第二組人觀看。 結果發現,這些表情同樣激活了第二組人的前腦島的同樣位置! 換句話說,就是第二組的人雖然沒有聞到難聞的氣味,但通過觀看**組人的表情,自己仿佛也聞到了難聞的味道——這就是鏡像神經元的作用。 當父母或孩子擺出一副戰斗姿態時,對方一般會用積極應戰的姿態來應對。一件明明不大的事情,一旦陷入火爆的爭執,就很容易脫離一開始爭辯的主題,令雙方互相傷害。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從爭吵中跳出來。 是的,我當然知道,要從爭吵中跳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我們會想:為什么我要先讓步?為什么不是孩子先讓步?但請記住鏡像神經元的作用——當我們恢復理性時,孩子也會漸漸平靜,恢復理性。 我們的目標是孩子的改變,而不是利用父母的天然權威壓得來的“勝利”。 想要從情緒中跳出來,就可以使用積極暫停的方法,等大家情緒平復后,再開始有效的親子溝通。 ……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比打罵更有效的10大親子溝通工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作者簡介
萌媽Cecilia,美國正面管教協會注冊講師、知乎大V,2019年度知乎母嬰創作者、丁香媽媽簽約作者、《幼兒教育》特約撰稿人、 《父母世界》2019年度影響力父母、“萌媽小教室”創始人,幫助35萬+媽媽走出親子溝通的誤區與迷茫。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