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6181
- 條形碼:9787100066181 ; 978-7-100-06618-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 內容簡介
自從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1960年出版以來,伽達默爾的詮釋學已成為許多哲學注意的焦點。他關于理解和解釋的觀點已經被應用于一系列相當廣泛的討論:如藝術與文學研究中的解釋問題,社會科學中的知識和客觀性爭論;神學與法學諸學科中的有關爭論,以及哲學本身設計的重新評價諸問題。不過,伽達默爾的工作卻很少成為重要解釋或評價的主題,《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試圖加以糾正的,正是這一缺失。《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關注首先是在重構能把伽達默爾對藝術、歷史與哲學的分別討論聯系起來的論證線索,其次是把它的優點與難點統一起來。《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希望這樣做能對他的工作的今后的占用和討論提供一種可靠的指導。
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 目錄
導論
**章 詮釋學與歷史
對浪漫主義詮釋學的批判
施萊爾馬赫的詮釋學
關于歷史的詮釋學說明
詮釋學與精神科學
現象學轉向
第二章 詮釋學與作者意圖
赫施的意圖理論
游戲的結構
模仿
作為參與的理解
第三章 詮釋學與主觀主義問題
為前見和傳統恢復名譽
完全性預期
理解與應用
理解的對話結構
第四章 詮釋學與意識形態批判
哈貝馬斯對《真理與方法》的評論
阿佩爾的詮釋學批判
哈貝馬斯對伽達默爾的第二個答復
不受控制的交往
伽達默爾的保守主義
第五章 詮釋學與"新實用主義
羅蒂的新的統一科學
羅蒂的認識論批判
羅蒂的非理性主義
教化和實踐理性
第六章 結論
理解的對話特征
詮釋學經驗
教化
注釋
索引
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 節選
《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和理性》: 因此,伽達默爾可能同意N.哥德曼(Goodman)在《藝術的語言》里一開始所引的一句無作者的話:“藝術不是實在世界的模本。該死的事物世界已足夠了。”然而他并未推出哥德曼從這立場推出的結論。按照伽達默爾的觀點,藝術模仿理論的可應用性并不依賴于藝術構成實在的摹本。雖然模仿藝術揭示了實在的真理,但它自身卻并不具有真理。因此藝術作品并不把握實在如其“實際”所是那樣。它們寧可說使它們的內容脫離那些被認為是非本質的東西,并同時揭示那種是*重要的東西。麥金太爾通過區分外在的再現和內在的再現對伽達默爾這里的立場提供一種解釋的方式。外在的再現只是再生產它們的對象或是摹本,其目的是把它們的觀看者引回到它們再生產的原型那里。護照相片就是這種再現的一個例證;它們并不獨立于它們所描繪的東西,而只是提供一種識別或引回到該東西的工具。作為這種再現,它們構成伽達默爾所說的“符號”(signs)。與此相反,藝術的或內在的再現并不引回到原形,意義是說它們關于自身對原型的可信性能夠被評價。被描繪的東西反而只通過描繪本身才得到揭示。換言之,正是通過藝術的再現本身我們才能理解藝術的主題內容。因此雖然我們是在觀看藝術作品曾教導我們觀看的東西,但是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通過比較再現與原型而證實再現,因為我們在它的光亮中已經看到原型。 麥金太爾舉出倫勃朗的“夜巡”作為這種再現的例證。肖像畫不能被指責為有缺陷的再現或摹本;按照麥金太爾的看法,那些對倫勃朗描繪他們生氣的人是混淆了兩種再現類型,并把畫看成好像是護照相片一樣。繪畫的價值并不在于倫勃朗用以表現他的主題的鏡子形象的方式,而是在于他用以區分他的主題現象的那些并無卓越性或自我明顯性的特征并使它們處于繪畫之外的方式。繪畫闡明了它的主題那些以前并未表現出的方面,但一旦這些方面被揭示了,繪畫就可以被視為揭示了那些主題的某種本質的東西。因此正如麥金太爾所寫的:“倫勃朗教導我們在人臉上看到我們以前并不看到——也許以前并不想看到——的東西。” 這種對伽達默爾觀點的解釋導致伽達默爾為捍衛模仿而提出的第三個主張。這里他論證說藝術和審美經驗是知識形式。這里,我們在再現關于它的對象所揭示的真理中能觀看被再現的對象。因此我們會把海看成像特納(Turner,1775-1851,英國風景畫家)的海景畫教導我們看它那樣,有如倫勃朗作品教導我們認識人臉能揭示的深層性格。就藝術作品是模仿而言,它們因此就不僅是再現的而且也是教育性的。在抓住它們對象的某些特征中,它們教導它們的觀看者或讀者關于它們的對象比以前聽眾所理解的更多的東西。伽達默爾把藝術的這種認知功能與柏拉圖的anamnesis(回憶說)相聯系。一方面我們從藝術作品學習;例如由于注重光,印象主義繪畫使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到對象和光。另一方面,我們認識這種新的方式為某種熟悉的東西,某種我們知道或應當知道的東西。例如,“夜巡”給我們指明某種沒有它就不能看到的東西;然而一旦看到了它,我們就認為它是我們以前所看到的東西的根本的方面。伽達默爾把新與熟悉之間這種關系視為一般的認識意義的關鍵和藝術經驗*重要的部分。 ……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