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華美學精神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81789
- 條形碼:9787506381789 ; 978-7-5063-8178-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美學精神論集 內容簡介
本書希望從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角度,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從而為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是中國創立的一個高層次、非官方的國際文化論壇,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合作。
中華美學精神論集 目錄
目 錄
要科學地看待傳統文化 鄭科揚/001
我們應怎樣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的一些體會 汝??信/006
歷史虛無主義也是對中國美學傳統的褻瀆 梁??柱/012
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 丁振海/017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董學文/024
不能離開我國文藝的現實去研究美學的抽象概念 王??仲/032
中華美學精神光芒萬丈 嚴昭柱/036
中華美學精神的理論定位及其功能特性 馬龍潛/046
彰顯崇高之美 賀茂之/055
論審美的時代精神 帥松林/063
什么是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 祝東力/078
毛澤東與中華美學精神三題 陳??晉/082
崇高偉麗話“毛澤東詩詞”
????——毛主席詩詞中表現的中華傳統美學意境在
??????????當代文化中的意義 胡??澄/088
學習魯迅,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涂武生/093
批判繼承《紅樓夢》的中華美學精神 朱??兵/105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馬建輝/124
革故鼎新,生生不息
????——弘揚和創造新時代的中華美學精神 李??龍/136
馬克思主義與傳統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化” 李云雷/142
西方美學和中華美學之異同 吳元邁/145
重讀俄蘇文學經典在當代美育中的作用 吳曉都/147
日本漢詩與中華美學 雍文華/155
對構建當代文藝學的一點拙見 鄭伯農/178
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性與社會價值性 李志宏/181
傳統文化與當代訴求 崔??柯/183
以人民美學為文藝創造導向 陳飛龍/189
文藝創作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由農民兄弟的笑聲說起 忽培元/193
文藝創作如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持正確方向 陳筠泉/198
文藝創作與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曾鎮南/205
我看紅色文化與美學 劉烈娃/212
續寫《文心雕龍》新篇章 石??祥/216
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在轉型融合中促進文藝發展 庹祖海??劉勝枝/219
學習習近平同志講話??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李榮啟/230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華美學精神高層研討會”會議綜述 /235
中華美學精神論集 節選
要科學地看待傳統文化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科揚 **,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運用實事求是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從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出發而發出的動員令,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指引文藝活動繼續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綱領性文件,關系到文藝發展的旗幟、道路和實現中國夢宏偉目標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強、民富、民族振興的目標,需要全國各族人民極大地振奮起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精神,需要有反映時代進步要求的真、善、美來凝聚人民,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美的享受。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錯綜復雜,一個充滿生機活力、不斷創造奇跡發展奇跡的中國,正面臨一個深刻變革的世界,挑戰前所未有。交流、交融、交鋒并存,躲不過、繞不開。這就更需要我們很好地研究、解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密不可分的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由此,我感到,既然是黨的總書記在此時此刻提出“要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任務,我們就應當認真學習和領會這次講話的整個精神,用以指導研究和進一步回答什么是中華美學精神,怎樣來弘揚和傳承中華美學精神,這方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是什么,怎樣把這件事情做好,而不是只就這句話的提法做一般性學術研究,不是就事論事研究和思考問題。 第二,研究“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需要我們搞清楚,什么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美學內涵,它的可貴之處何在。從字面上來看,古人和現代人都崇尚真、善、美,貶謫假、惡、丑,雖然所處社會歷史發展的階段不同,但是其思想內涵都有不少相近甚至相通之處,其中的優秀文化內涵反映了新舊社會由低級到較為高級轉變進程中優秀文化成果的積累與升華,以及對不符合社會歷史進步的腐朽沒落文化的摒棄。中國今天的輝煌、今天的繁榮,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把民族歷史上的優秀文化傳承到現在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發展觀。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不能搞歷史虛無主義。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絕對地看待傳統文化及其美學觀,簡單地否定一切、肯定一切,都是不科學的。我們尊重歷史上的思想家,稱他們為先賢,因為他們是站在自己那個時代的先知者,在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中有些可貴的東西,超過了他們的前人,反映了一定歷史階段人們對改革不合理現狀的良好愿望,具有進步性,歷經數百年、幾千年傳承到今天。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分量大不同于三十年前,大大不同于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更是根本不同于一百多年前我們被外國列強欺負、凌辱的苦難處境。在九百多萬平方公里廣闊的土地上和國境所轄的海域里,我們幾十個民族幾經滄桑,經歷了分離與統一、衰敗與繁榮,但是仍然把包含了幾十個民族的十幾億中華兒女匯聚在一起,共同維護、建設和發展成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強大的國家。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與經濟基礎相互作用、與政治等上層建筑其他部分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社會發展變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們難道不應該給予應有的關注嗎?縱觀世界發展史,曾經創造過歷史輝煌的一些古文明國家,現在有的連國家都沒有了,我們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富有民族凝聚力,而且凝聚得很不錯,雖然存在種種社會矛盾,甚至有的時候有的矛盾顯得尖銳,但是沒有出現有些國家那樣直到今天還在不斷發生尖銳的民族分裂、沖突和對抗。所以系統地、深入地研究包括中華美學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及其在推動社會歷史進步中的作用和經驗,是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這里還要注意一個問題。我們民族歷史上的先賢們,特別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在幾百、幾千年前就提出的許多富有哲理的思想,有關“大同世界”、社會和諧的設想,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某些論述至今令人贊嘆,確實了不起。然而先賢們提出的那些好東西始終難成為現實。有時也有過盛世,但沒有也不可能根本解決阻礙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這不是先賢本身的罪過,而是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環境制約了先賢們的認識。后人的歷史責任絕不是苛求前人,恰恰相反,而是應當了解、尊重前人的創造成果,突破前人的局限,結合今天的時代特征和有利條件來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讓它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都為之一新。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艱辛探索、不懈奮斗,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僅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不失時機地從新民主主義成功轉為了社會主義,而且在風云變幻不斷,國內外矛盾錯綜復雜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改革,開辟出了一條實現國強、民富、民族振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始終堅信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善于與時俱進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國情和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轉化為在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的共同精神力量;在這種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指導下,確立并不斷完善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為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與自然均衡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證。這都是當代中國實現自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特有優勢,也是當代中華子孫傳承和弘揚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有利條件。 第三,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尊重歷史就必須繼承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優秀文化,但光具有繼承還不夠,還要在立足現實、面對未來的奮斗中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精華,在傳承中創新。 人類的文明或文化,無論是物質形態的還是精神形態的,都屬于人們的現實生活。在經濟生活中有文化,政治生活中有文化,社會生活中有文化,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交流都有文化。文化的發展進步,總體上必須要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同步。 現在,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滿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朝著“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前進。我們研究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什么,怎樣傳承、弘揚,都應當以科學的態度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從方向、道路上去思考,去總結經驗教訓,把現在應該堅持的好東西堅持下來,把應該破除的落后東西破除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任務完成好。 從文化角度看,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都是與人們所處社會地位和人生追求息息相關。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先進性決定著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吸引力。貫穿其中的一種處于首要地位的力量,就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這是中國共產黨內在擁有的先進文化力,這種先進的理論文化力,既體現在我們黨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經濟、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制度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又體現在黨領導人民、“五位一體”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實施“四個全面”的總體戰略,以及為此而制定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等方方面面。現在的改革,看起來都是體制改革、機制改革,實際在很大程度上滲透著文化改革的內容。深化對處于偉大事業領導核心地位的執政黨擁有的先進文化力的研究和認識,深入發掘黨的文化力的深厚源泉及其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幸福、民族全面振興的巨大作用,對于我們完成好當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項工作,無疑是有益的、必要的。
中華美學精神論集 作者簡介
嚴昭柱,重慶人,中共黨員。太湖文化論壇發起人之一,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長。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美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在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擔任副主編、編審,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擔任局長。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8年創辦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擔任執行主席、主席。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