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05459
- 條形碼:9787203105459 ; 978-7-203-1054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本書特色
在歷史長河中,教育一直伴隨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發展進步,那些彌足珍貴的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人物和教育事跡,無時無刻不在撥動著教育者的心弦……《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教育薪火書系》講述了俞慶棠先生的大量事跡。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內容簡介
本書分十章, 內容包括: 篳路藍縷 開拓奮進 —— 一位獻身民眾教育的人民教育家 ; 民教特質 旨深意遠 —— 民眾教育本質論 ; 高瞻遠矚 植基民教 —— 民眾教育的目的論等。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目錄
**節 家庭身世
第二節 求學立志
第三節 負笈留美
第四節 民教保姆
第五節 護校斗爭
第六節 以身殉職
第二章 民教特質旨深意遠——民眾教育本質論
**節 民眾教育的意義
第二節 民教發軔與演進
第三節 民眾教育的比照
第三章 高瞻遠矚植基民教——民眾教育的目的論
**節 民眾教育目的觀的形成
第二節 拯救凋敝的鄉村
第三節 尋覓工人的出路
第四節 培植自治的基礎
第五節 進行根本的建設
第六節 奠定復興的根基
第四章 結合實際構建體系——民眾教育的內容論
**節 內容鳥瞰
第二節 生計教育
第三節 公民教育
第四節 自治自衛
第五節 健康衛生
第六節 休閑教育
第五章 尊重傳統跨越傳統——民眾教育的學校論
**節 傳統的學校
第二節 學校社會化
第三節 社會化學校
第四節 創造的困惑
第六章 開拓創新獨樹一幟——民眾教育的形式論
**節 形式創造
第二節 民眾學校
第三節 民眾教育館
第四節 民眾圖書館
第五節 民眾體育場
第六節 民眾電影場
第七節 民眾合作社
第七章 以小見大窺斑見豹——民眾教育的實驗論
**節 借鑒西方學理
第二節 實驗目標制定
第三節 實驗專題研究
第四節 實驗區及其特點
第八章 不尚空談務求實效——民眾教育的方法論
**節 從實際出發
第二節 重科學技術
第三節 團體活動法
第四節 設計教學法
第五節 導生制
第六節 農事展覽會
第七節 自覺自動法
第九章 掃除文盲普及教育——論掃盲與兒童教育
**節 蘇聯掃盲的經驗
第二節 掃除文盲張國本
第三節 救濟失學的兒童
第十章 重視女教推行女教——論女子教育
**節 女子教育原動力
第二節 女子教育的誤區
第三節 女子教育的地位
第四節 目標的改弦更張
第五節 機會均等的癥結
第六節 發展趨勢的分析
第十一章 功德業績試作評說——論俞慶棠的歷史地位
**節 豐富了教育理論
第二節 改善了民眾生活
第三節 培養了民教人才
第四節 兩個問題的辯解
第五節 理想與現實之間
附錄俞慶棠重要活動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節選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教育薪火書系·**輯》: 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千年不變”的陳舊制度,忽而來了個“十年一變”——中華民族不幸地進入一個極為重要的“轉型期”。其問,中國社會無時不處在大動蕩、大變革之中。社會矛盾、各階級之間的斗爭尖銳復雜,呈現出犬牙交錯之局。西方侵略者步步進逼,侵略加劇,使中國社會一步一步滑向黑暗的深淵;生靈涂炭,危機四伏,國運日蹙;也正是西方帝國主義一步一步的欺逼,中國社會突發了一場又一場接踵而至的民族運動、社會運動和自強運動。就在轉型期的社會舞臺上,中國人民演出了一場又一場觸目驚心的活劇——俞慶棠就是這些活劇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節家庭身世 19世紀末,種種社會危機已如箭在弦,一觸即發。腐敗的清朝社會機構臃腫,對外屈膝投降,對內血腥鎮壓,“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識”。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在光緒帝的支持之下,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就在這場維新運動爆發的前一年,即1897年,俞慶棠來到了人世。 俞慶棠,字鳳岐,祖籍江蘇省太倉縣,生于上海。父親俞棣云(書祥),精于電學,任上海電報學校主任20多年。他在太倉考中秀才**名,受當時維新思想的影響,放棄仕途,遷居上海,學習電報業。在上海電報局,從學徒逐步升任為電報局總辦,并在上海創辦了電報學堂。①1862年后,洋務運動發軔。洋務派首領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盛宣懷等人,為洋務運動適應工商各務和醫學衛生之需,開辦了以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為主的新式學堂。這些新式學堂首推電報學堂,依次還有實學館、礦務學堂,以及鐵路、商務、醫學等學堂。俞棣云從早期實業學堂中學到了近代電學知識。 1870年,沈葆楨向清廷提出自辦電報,當時尚未從商務、軍務之需考慮。由于日本侵略者進犯臺灣,給清政府洋務派當頭棒喝,1874年“海防議起”,開始從政治軍事的需要架設電線,興辦電報業,創辦電報學堂。中國**所電報學堂是福州電報學堂,開辦于架設電報之前。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廈門福州間和馬尾擅自架設電線,引起當地“老百姓的仇視”,時常“拔電線桿和電線”。①1875年丁日昌任福建巡撫后,將老百姓拔起的電線桿“買回拆毀,仍將電線留存,延請洋人教習學生”。此即福州電報學堂。 第二個電報學堂是天津電報學堂,設于1880年10月,隨著津滬、滬漢、滬浙、閩粵等電線的架設,電報人才“皆由天津學堂隨時撥往”,但仍供不應求。次年擴大招生,“招諳習英文學生四五十各一體教習”,仍無以滿足實際之需。電報業的發展,使社會加劇對電報人才的渴求,而這種渴求又刺激了電報學堂的發展。終于1882年清廷在上海設立了較大的電報學堂,此即俞棣云長期供職且一直到殉職的學堂——上海電報學堂②。初招收學生20名,學習收發電碼技術。由姚彥鴻任學堂總辦,唐璧田任教習等。優秀學生畢業后派至上海電報總局任職。由于上海電報學堂開辦后社會對電報人才的需求仍居高不下,該校又擴大學堂規模,下分設按報塾、測量塾,并聘請丹麥人博怡生、葛雷生等任教習。1912年改為上海電報學校,半年后改為上海電報傳習所,設初等、快機、中等和高等4個班,歸交通部管理。大約上海電報學堂創辦后10余年俞棣云進入該校任職,他在這所學校任主任20多年,于1918年去世,為中國電訊人才的培養、電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俞棣云對子女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廉潔自奉與科學精神,是兒女們從他那里得到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身受益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常常這樣教育子女:“凡是錢,可取可不取的,取,傷廉;何況不可取的呢!”俞慶棠將此類諄諄誨語銘刻在心。考察俞慶棠一生創辦的事業,無不廉潔奉公。 母親顧瑞芝,是一位賢惠善良、識字明理的婦女。當時,賢惠善良者并不少見,但識字明理的卻不多。顧瑞芝和俞棣云,對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的俞慶棠,視作掌上明珠。1914年,顧瑞芝因病去世,這對于一位17歲的女孩子來說,如五雷轟頂,她痛不欲生。真是禍不單行,4年后的1918年,父親也撒手人寰。雙親的遽歸道山,令俞慶棠悲慟欲絕。撫今追昔,她獨愴然而涕下。她的悲痛心情,于她給未婚夫的信中,是不難體察出的。她在信中寫道: 我父親無棠,益增悼亡之思。棠無我父,益增失恃之痛。實相依為命也。 今我父亦舍我而去,其何堪乎。反哺之愿,無時能償;風木之悲,無焉終古。能 不愴然!① 其時,未婚夫唐慶詒已在美國留學。她只有對未來的終身伴侶一訴衷腸。唐慶詒亦頗為理解她此時的心境,回信極力安慰節哀,并邀她到美國留學。 長兄鳳賓,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歸國后在上海行醫,是上海的名醫。由于家庭、社會及歐風美雨的洗禮,俞鳳賓思想進步,與鄒韜奮交誼甚厚,感情甚篤,經常在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撰寫醫藥衛生方面的文章。可惜英年早逝,俞鳳賓于1932年病故。 仲兄頌華,1893年3月9日生于上海,1947年10月11日在江蘇蘇州去世。幼時,進過私塾,中英文基礎便是在那里奠定的。在中學時代,愛好讀報、剪報、貼報,立志從事新聞事業。他曾先后肄業于同盟會江蘇支部主辦的上海健行公學和澄衷中學。1911年,武昌首義,他參加了其兄俞鳳賓組織的救護隊,直接趕赴革命軍戰斗的前線南京、浦口等地救死扶傷。中學畢業后,俞頌華考上了北京的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但他認為上海的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學術完全自由,就改人復旦公學,人政治經濟系肄業。 ……
民眾教育的踐履者俞慶棠 作者簡介
熊賢君,1957年生于湖北,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特聘教授。1978年春考人華中師范學院,1982年春在華中師范學院從事教育研究工作。2001年調入深圳大學。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項,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研究獎。主要學術著作有:《近代科教興國啟思錄》《千秋基業—近代中國義務教育研究》《晏陽初畫傳》等。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