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諸葛亮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39226
- 條形碼:9787545539226 ; 978-7-5455-392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諸葛亮傳 本書特色
★這才是真實的諸葛亮! ★著名歷史學家陳文德“實用歷史”代表作品。 ★以《三國志》《諸葛氏集》《資治通鑒》等記載為依據,綜合各種文獻資料,生動展現諸葛亮真實而完整的傳奇一生,運用“策略規(guī)劃”的現代視角,深度剖析諸葛亮的經營和管理智慧。 ★隨書附贈岳飛手書諸葛亮《前出師表》碑刻拓本。
諸葛亮傳 內容簡介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zuigao的傳奇性人物之一,集智、勇、忠、誠等美德于一身。在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刻意渲染下,他不但是未卜先知的預言家、奇謀巧智的策略家、口若懸河的外交家、高瞻遠矚的政治家、神出鬼沒的兵法家,而且還能夠呼風喚雨、腳踏七星。然而,現實中的諸葛亮,卻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收場。 那么,真正的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人物?諸葛亮的一生究竟是輸還是贏? 本書作者以正史記載為依據,結合其他各種資料,通過詳細的梳理和嚴謹的分析,系統(tǒng)性地整理出關于諸葛亮的“歷史事實”,不僅全面展現諸葛亮傳奇的一生,更讓讀者從中真正了解諸葛亮的理想、智慧、謀略、風格之所在。同時,作者以“策略規(guī)劃”的現代視角,在敘述諸葛亮行為經歷的同時,深度剖析蘊含其中的經營和管理智慧。本書既是一本真實有據的歷史著作,又是一本富有啟發(fā)性的人物傳記。
諸葛亮傳 目錄
崩潰中的王朝
外戚宦官輪番奪權屠殺
知識分子的悲劇:黨錮之禁
悲劇過后,知識分子的新意識形態(tài)
**篇 孔明出山
**章 亂世童年
官逼民反,農民起義
動蕩社會,流浪孤兒
第二章 晴耕雨讀《梁父吟》
亂世英雄爭出頭
華北首席霸主:袁紹
詩人軍事強人:曹操
從理想邁向現實
自古用兵者莫如曹操
不為人知的年輕策略家
千古翻案《梁父吟》
臥龍、鳳雛、水鏡先生三人組
務實本性:結交名士,不在名望
第三章 三顧茅廬·隆中對策
池中潛龍:年輕時代的劉備
上尉躍升上將
身在曹營,心在漢室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投奔袁紹,兩強之間難為弱
龍困淺灘,髀肉之嘆
三顧茅廬,隆中獻策
小公司變大企業(yè)的精確規(guī)劃
第四章 魚水之交
讓男人也敬愛的男人
異姓金蘭,千古佳話
劉備的班底
組織游戶,擴充軍力
襄陽城內暗潮洶涌
第二篇 聯吳制曹
第五章 臨危受命
曹操大軍壓境,劉表病情惡化
劉備緊急撤軍,十萬難民相隨
趙子龍單騎救主,張翼德怒聲退敵
臨危受命,折沖外交
第六章 孫劉聯盟
三國戰(zhàn)神世家:孫氏政權
孫策:中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虎父無犬子,生子當如孫仲謀
諸葛亮VS孫權
對抗·投降·和談
周瑜:超級戰(zhàn)爭策劃天才
孫劉聯軍,擺開迎戰(zhàn)陣線
赤壁戰(zhàn)場布下天羅地網
第七章 火攻破曹操
火攻奇襲,以寡敵眾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黃蓋火燒連環(huán)船
諸葛亮渾水摸魚爭實利
五百里戰(zhàn)略大撤退
囊括荊州南半部
第八章 荊州爭霸戰(zhàn)
表面君子,暗中較勁
對抗·和談·美人計
共同看上益州這塊肥肉
周瑜病逝,魯肅接棒
魯肅借江陵,孫劉再度聯合
“臥龍”“鳳雛”共進益州
第三篇 天府之國
第九章 進軍益州
蜀地的神話傳說時代
中原文化介入蜀國
沃野千里的李冰都江堰
益州劉氏政權和漢中張魯軍團
張松、法正陰謀讓益州
劉璋引狼入室
龐統(tǒng)規(guī)劃,黃忠出擊
假戲不真做,劉備背盟
孫夫人回娘家,趙云截江護幼主
劉備背盟約,益州反目成仇
第十章 諸葛亮入蜀
從幕僚到主帥
粗中有細,張飛收服嚴顏
雒城血戰(zhàn),龐統(tǒng)罹難
劉備發(fā)動政治攻勢,劉璋放棄抵抗
放棄勝利者姿態(tài),奠定統(tǒng)治者恩威
寬容協調,建立共識
內政初定,外患連連
第十一章 平定漢中
關中和蜀中的緩沖區(qū)
猛張飛巧計占先機
雙方傾巢而出,漢中戰(zhàn)云密布
反敗為勝,法正計算夏侯淵
張郃臨危受命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曹操感嘆,漢中如雞肋
難跨荊益,王朝新成
第十二章 諸葛亮治蜀
劉備自立漢中王
提拔魏延,重用黃忠
亂世講寬容,弛世用重典
制定法令,嚴格執(zhí)行
行法和教化合一
用人唯質,不被資歷所限
第四篇 白帝托孤
第十三章 關羽失荊州
兵家必爭之地:荊州
魯肅的“借荊州”戰(zhàn)略
關羽留守荊州
荊州戰(zhàn)略,各懷鬼胎
單刀赴會,暫保和平
鷹派對鷹派,孫劉關系吃緊
北伐襄陽
跨連荊豫,控扼南北:襄陽
水淹樊城,曹仁誓死守城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呂蒙
輕忽大勢,英雄飲恨
失荊州,力士難挽狂瀾
第十四章 劉備東征
曹操遽逝,大局突變
曹丕篡位,漢祚告終
劉備稱帝,蜀漢建國
張飛遇害,孫權求和
臨危受命,儒將掛帥
向魏稱臣,全力抗蜀
以柔克剛,不攻銳師
第十五章 受托輔政
陸遜反擊,劉備潰敗
大局為重,陸遜撤軍
諸葛亮對戰(zhàn)敗責任之檢討
推誠相見,君臣不互疑
曹孫鬧翻,三分鼎立完成
白帝托孤,君臣盛軌
第五篇 政治良才
第十六章 外交:聯吳制曹
堅守原則,奠定外交政策
重修盟好,穩(wěn)定東戰(zhàn)線關系
張溫傲慢,秦宓相難
和合二國,唯有鄧芝
費祎、陳震不辱使命
第十七章 政治:務農和法治
務農殖谷,閉關息民
養(yǎng)民:水利、鹽鐵、蜀錦
富國安民,足食足兵
以身作則,倡導節(jié)約
教法合一,嚴而不苛
第十八章用人:舉賢任能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
權術·性情·意氣
集思廣益,循名責實
遷善黜惡,退去貪懦
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
兵者兇器,不可不慎
第六篇 五月渡瀘
第十九章 南人叛變
歷史經驗的教訓
諸葛亮南撫夷越的策略
常房事件失策,引發(fā)全面動亂
攘外必先安內,諸葛亮決心南征
第二十章 攻心為上
不毛之地,疫癘之鄉(xiāng)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叛軍分裂,雍闿、高定相繼死難
急中生智,李恢建奇功
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野史上的“七擒七縱”傳說
第二十一章 七擒孟獲之謎
《平蠻指掌圖》
小說中的南征軍團是“明星隊”
一擒一縱:錦屏山之役
二擒二縱:瀘水之役
三擒三縱:孟優(yōu)事件
四擒四縱:西洱河之役
五擒五縱:禿龍洞之役
六擒六縱:火女王之役
七擒七縱:盤蛇谷戰(zhàn)役
七擒七縱說的漏洞
第二十二章 夷漢粗安的邊疆策略
即其渠帥而用之
削弱大姓,扶助羸弱
尊重地方習俗,慎選行政長官
發(fā)展經濟,加強南中和蜀中的聯系
重組社會結構,消除動亂根源
第七篇 北伐中原
第二十三章 出師表
曹丕去世,孟達起義
李嚴勸加九錫,諸葛亮斷然拒絕
蜀、魏軍力之比較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第二十四章 揮淚斬馬謖
東、西戰(zhàn)線的規(guī)劃
孟達驚慌失算,錯失大好機會
長打和短打之分
攻陷涼州,收服姜伯約
張郃西征,馬謖失街亭
亂世重法治,揮淚斬馬謖
第二十五章 暗度陳倉
檢討錯誤,重新出發(fā)
東戰(zhàn)線大戰(zhàn),陸遜破曹休
《后出師表》真?zhèn)沃i
郝昭堅守,陳倉難攻
第二十六章 木牛流馬
三度出擊,近取固本
趙云去世及諸葛亮復丞相職
孫權稱帝,蜀吳關系重新調整
瓦解魏軍攻勢,奠定基礎國防
木牛流馬,輔助運糧
第八篇 鞠躬盡瘁
第二十七章 宿敵對陣
主力全出的第四次北伐
曹真病危,司馬懿上陣
司馬懿以靜制動的新戰(zhàn)術
退兵策略,引誘速戰(zhàn)
追退軍,張郃陣亡
李平假傳圣旨
第二十八章 秋風五丈原
五度北伐,全力以赴
進軍五丈原
孫權虛晃一招
諸葛激將,司馬忍辱
殞巨星,漢丞相歸天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第二十九章 諸葛亮的接班人
蔣琬
費祎
董允
楊儀
姜維
王平
馬忠
鄧芝
張嶷
張翼
第三十章 蜀漢的*后奮戰(zhàn)
后諸葛亮時期的三國態(tài)勢
三國政權發(fā)生變化
姜維北伐
姜維再出祁山
鐘會全盤策劃,司馬昭攻擊蜀漢
蜀漢亡于阿斗
蜀漢的*后奮戰(zhàn)
第三十一章 諸葛亮一生總評
附 篇 諸葛奇才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形象
諸葛亮“八陣圖”之謎
諸葛亮兵法及其作品
附錄一 諸葛亮年譜
附錄二 諸葛亮之一族
附錄三 魏、司馬世系表
附錄四 蜀漢世系表
附錄五 吳世系表
諸葛亮傳 節(jié)選
三顧茅廬,隆中獻策 但讓劉備下定決心,尋求“治國”良才的卻是諸葛亮好友徐庶(徐元 直)。 徐庶原名單福,少年時好擊劍,一心想做個俠客。成年后,他仗義為鄉(xiāng)人報仇,殺了鄉(xiāng)里惡霸,逃亡在外,乃改名徐庶,從此棄武從文,“聽聞經業(yè),義理精熟”。中年以后,他避居荊襄地區(qū),和諸葛亮結為忘年之交。 徐庶不喜歡劉表,常批評他優(yōu)柔寡斷,好慕虛名,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因此寧可忍受貧窮,也不愿在劉表官府里任職。劉備到新野后,徐庶很想看看這位敢參與謀刺曹操的英雄,便主動前往晉見。劉備和他談論后甚喜,便留他為幕賓,從事規(guī)劃和顧問工作。 在了解到劉備陣營的情況后,徐庶便向劉備表示:“我有一位朋友,叫作諸葛亮,人稱臥龍,才能遠在我之上,將軍是否愿意見見他?” 這是劉備第二次聽到諸葛亮的大名,非常高興地道:“那就麻煩先生幫我請來吧!” 徐庶卻道:“這個人生性淡泊,除非將軍去邀請他,否則他是不會主動來求仕的。將軍可愿意枉屈身份,前往拜訪?” 求才若渴的劉備,在詳細詢問后,得知諸葛亮就是他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特別紆尊降貴,親率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冒著寒冬風雪,前往隆中諸葛亮的草廬拜訪。 為了試探劉備的誠意,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連續(xù)兩次不在家中。據傳劉備第二次拜訪時,曾碰到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想必黃老先生也想親自來鑒定愛婿的這位未來的“老板”,再決定諸葛亮是否應允。不過,劉備確實有耐心,他三度冒著風雪,微服上隆中。諸葛亮感動之余,乃親自在家中等待,這便是稗官野史中非常有名的千古佳話“三顧茅廬請孔明”。日后,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便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的語句,相信這“三請孔明”的故事,應屬史 實。 面對比他年輕二十歲的后生小輩,劉備非常坦然而誠摯地提出了自己所面臨的難題: 漢皇室傾危不振,奸臣竊據皇權,皇上蒙塵,情勢非常危急。因此我不自量力,也不避諱自己不足的聲望,拼著命努力,為的是想彰顯天下大義。只是不幸自己智術短淺,到今天仍一事無成。雖然挫折連連,我還是想盡*大的努力來完成初愿,希望先生能夠給我一點兒建議…… 依照《三國志》上記載,諸葛亮胸有成竹地回答劉備的口試: 自董卓之亂以來,天下豪杰并起,割據州郡自立者不計其數。曹操和袁紹相比,聲望不如,兵力更是少得可憐,但*后曹操仍能擊潰袁紹。以弱勝強者,不只要抓對時機,更重要的是需要長期的規(guī)劃。 如今曹操已擁有百萬雄師,而且又挾持天子以令諸侯。因此,絕不可以硬碰硬。東南方的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代,政權相當穩(wěn)固,地勢上更有長江天險可守,人民生活富足,軍隊糧秣充裕,屬下賢明能干的人才頗多。像這樣的勢力,只可以結交為盟友,不要去惹起宿怨。 荊州北據漢江和沔水的地險,南方又擁有南海的財利,東連吳國,西通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從目前的情勢來看,荊州現有的主人可能無力保住這塊地盤,這不正是上天有意安排給將軍您的嗎?但主要還是看將軍自己的意愿了。 西方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國。當年漢高祖便是在這里建立基業(yè),進而統(tǒng)一天下,F任的益州牧劉璋為人糊涂懦弱,經常受到北方張魯的威脅。雖然人民勤勞殷實,物產富足,但領導者卻不知愛惜這些有利條件,因此國內充滿不安氣氛,智能之士極希望能有明主前來統(tǒng)治。 將軍既是漢室宗親、帝王后裔,信義著于四海,深得各方英雄歸心,如今又有虛心接受他人的雅量,求才若渴,充分表示您有著旺盛的企圖心。因此,我建議先取得荊、益兩州,守住其天險,西和戎人,南撫夷越。外交上要和孫權建立同盟關系,內政上更要勵精圖治,培養(yǎng)國力,以等待*佳時機。 一旦天下大勢有變,便可以派遣一名上將率領荊州兵馬北上,直接攻打洛陽,將軍再親領益州軍團,由秦川進攻,還怕百姓不簞食壺漿以迎接將軍嗎?如果真能依照此計劃而行,那么將軍之霸業(yè)可成,漢室也一定可以中興。 小公司變大企業(yè)的精確規(guī)劃 這段對話當然是后人整理出來的,相信在當天,這對初見面的君臣,一定進行過相當冗長而細致的逐項討論,徹底交換彼此的意見。這次面談顯然是在極秘密的狀況下進行的,當然也不可能現場做任何記錄,否則尚且寄居荊州的劉備,居然敢企圖奪取主人的基業(yè),不但于情于理說不過去,而且相當危險。 《隆中策》可以說是這對君臣近乎白日夢般地討論公司中長程的發(fā)展規(guī)劃。從這些議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日后在《出師表》中表示“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諸葛亮,其實具有旺盛的企圖心,他對情報的搜集和天下大勢的分析相當完整而高明,并且*后能再以周詳合理的企劃頭腦,提出了一套將“小公司”提升為“大企業(yè)”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步驟,難怪劉備要高興得“如魚得水”了。 雖然諸葛亮是死忠于漢皇室的“清流派”傳人,但在規(guī)劃上倒相當務實,他主張不要和曹操硬碰硬,并且要懂得聯盟江東孫權的力量,這便是日后“聯吳制曹”大戰(zhàn)略的基本精神。 說到建立基業(yè),諸葛亮可是完全理性了,他甚至采取了“馬基雅維利”式的弱肉強食策略,長年居于荊襄,又認識這么多宿老名士,諸葛亮對劉表政權的“家內事”,了解得倒是相當徹底。誠如龐德公、司馬徽等不愿出仕,劉表的政權基礎太弱,府中親曹派和反曹派相互傾軋,劉表猶豫不決,又犯了領導者的大忌,這樣的政府遲早不保。劉表身體狀況不佳,親曹派蒯越、韓嵩等當權,掌握了政治及外交決策,并獲得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等支持。不過陸上軍團方面多是反曹派,鎮(zhèn)守夏口的軍頭黃祖,是劉表*信任的戰(zhàn)友,卻也是反曹派的大將。劉備一向有英雄之名,又是曹操的宿敵,萬一劉表有了意外,劉備獲得反曹派的支持,以壓抑親曹力量,并非不可能之事,諸葛亮便是要劉備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對于相隔數千里的益州政權,諸葛亮能了若指掌,相當令人驚訝。年紀輕輕,便能如此熟悉天下大勢,諸葛亮倒真是有備而來的。司馬徽所說的“識時務者為俊杰”,指的便是諸葛亮這一方面的才能。 *后這一段,諸葛亮的“清流派”立場堅定而明白。這或許是他對劉備深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不過,劉備反抗曹操的立場,多少帶點兒感性,幾乎是受到漢獻帝召見及當年董承事件的影響。但諸葛亮的觀點則屬純理性,興復漢室是清流派的意識形態(tài),若以當時情勢及漢獻帝的地位而論,《隆中策》*后一段是相當不切實際的。諸葛亮*后落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下場,便是因為被這層意識形態(tài)給綁死了。 不過,日后劉備事業(yè)的進展,幾乎是依照這個規(guī)劃作藍本!堵≈胁摺反_定了三分天下、聯吳制曹的大戰(zhàn)略,也證實諸葛亮雖然年紀輕輕,但的確是位曠古絕倫的中長程規(guī)劃天才。 《隆中策》的主張,其實也不是諸葛亮的獨創(chuàng),劉備長年奔走于北方,對荊襄、益州的情勢較陌生,聽到這樣的分析,或許較為嘆服。但身處荊襄、江東一帶的策略家,對這個客觀情勢大都有相當的了解。魯肅在初見孫權時,便曾提出“鼎足江東,占據荊州,進而爭霸天下”的主張(《三國志·魯肅傳》)。黃祖陣營的大將甘寧投奔孫權時,也公開表示,劉表父子將保不住基業(yè),因此應先于曹操奪取荊州,進而“漸規(guī)巴蜀”。曹操方面,*富遠見及謀略的軍團將領程昱,在赤壁大戰(zhàn)前夕,便分析孫權將聯合劉備以對抗曹操力量之擴展,這一切皆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只是諸葛亮在《隆中策》里,分析得較為透徹,提出的策略也較具體而完整,顯示諸葛亮頭腦清楚,智慧高人一等,而絕不是他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諸葛亮傳 作者簡介
陳文德(1946-2010) 臺北市人,著名歷史學家。主要著作有《戰(zhàn)國兩百年寡頭爭霸》《大秦七百年王道盛衰》《北宋帝國危機生存》《孫子兵法經營學》《曹操爭霸史》《陶朱公傳奇》《劉邦大傳》《諸葛亮傳》等。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