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我在故我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81447
- 條形碼:9787543981447 ; 978-7-5439-814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故我思 本書特色
現代科學反思錄 國家圖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劉兵融匯社、史、哲,貫通科、藝、人,重新審視科學的真諦 精裝圖書,版式舒朗,知識與審美雙享受,提升閱讀體驗
我在故我思 內容簡介
《懂一點STS:我在故我思》是清華大學教授劉兵的文集,不僅收錄了作者20世紀末21世紀初撰寫的有關科學、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文化和科學藝術等方面的文章,還收集了記者采訪作者的采訪稿和一些談話稿。全書包含“我在故我思:文章”“我思故我讀:書話”“我讀故我寫:序跋”“我寫故我談:對話”四部分。全書無政治、民族、宗教問題。
我在故我思 目錄
序言
**編 我在故我思:文章
人類自在的天性——關于科學與藝術之關系的一些思考
普朗克與量子
光輝與塵垢
薩頓對中國科學史家們的影響:
過去、現在與未來
“科學精神”是一個歷史的概念
引進,還是原創
“學術會議”中的“學術”
發言遙控器——有關用拇指發言的幻想
誰讀懂了霍金
對1982年夏天的回憶
第二編 我思故我讀:書話
科學光環背后的真實
關懷的倫理意義與女性主義研究
我的**本科學書
忘掉專業之后剩下的東西
留在底片上的歷史
昆蟲的魅力
伽莫夫的物理新世界
游戲之中見環保
科學的基因和技術的太陽
ONLY YOU——薦《中國新疆野生動物》
醫學與科學的瓜葛
填補空白的辭書精品
生命在“*后兩分鐘”
科普漫畫與中國制造
人生的高度——讀《樹梢上的人生——個女子的野外歷險》
難以繞過的經典——丹皮爾的《科學史》及其他
神話的學派與學派的神話——讀《一代神話——哥本哈根學派》
都是布魯爾惹的禍
“建構”科學新形象
從哲學家寫法拉第開始聯想
科普,應該成為流行文化
傳播科學文化的先驅者——讀《科學救國之夢——任鴻雋文存》
阿西莫夫:一個不普通的普通人
當局者不迷
后殖民主義視野中的科學
一場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戰爭及其導火索——斯諾的《兩種文化》
“納米”是個什么“米”——評《納米科技的現在與未來》
對現實的科學的現實描述
笑,還是不笑,這是個問題
造橋,還是挖溝?——評《第三種文化》
第三編 我讀故我寫:序跋
《劉兵自選集》自序
“另類”的科普——《硬幣與金字塔》后記
認識橋梁的建造者——《新人文主義的橋梁》后記
《劍橋流水》后記
《藝術與物理學》一書的主編附記
《弗里茨·倫敦:科學傳記》譯后記
“木犁書系·補天文叢”總序
《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創建與德拉貝奇學派》序
科學與性別有關嗎?
透過歷史理解物理學
第四編 我寫故我談:對話
包容性與傾向性的結合
科學文化:出版與研究相輔相成
科學與技術的分野
為做幸福愉快的人而學習——淺談科學文化的閱讀
駐守邊緣,我無怨無悔的選擇
邊緣地帶的求索
科學史就在你我身邊——關于《過去2000年*偉大的發明》的對話
兩種文化何去何從
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架起橋梁
來吧,做一名環保公民——關于《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的采訪
關于環境保護的責任與憂思
解讀生命的精彩——穿越綠色讀物的生態環境倫理與環境意識普及的話題
綠色,還有沒有未來?
商業化科學有時很可怕
對面的專家看過來——《藝術與物理學》三人談
圈里有個科學家叫倫敦
人文因素融入基礎科學教育
生物世紀:美夢?還是終結?
兩性對談《兩性視野》
展開全部
我在故我思 作者簡介
劉兵,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文化傳播等。出版有《克麗奧眼中的科學》等16種專著,《劉兵自選集》等10種個人文集。其中著作《劍橋流水》曾獲國家圖書獎。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