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9800
- 條形碼:9787520369800 ; 978-7-5203-69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內容簡介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立足于全球化、后工業化運動的現實,前瞻性地謀劃社會治理模式重建的方案。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將人類的社會治理模式區分為三種歷史類型:農業社會家元共同體中的社會治理、工業社會族閾共同體中的社會治理、后工業社會合作共同體中的社會治理。在構想后工業社會的治理模式時,引入了社會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的前提性條件,分析了依據規則以及程序原則的治理的不可能性,令人信服地證明社會治理倫理重構是出路。在與農業地域性的、工業社會民族國家下的社會治理的比較中,發現了社會治理演進的歷史中包含著向全球擴展的邏輯,指出全球化、后工業化所推展出來的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表現形式,而其實質則是合作治理。這是一本在全球化、后工業化背景下全面構想后工業社會治理模式的著作,多維度地展示和證明了社會治理倫理重構的必然性。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目錄
一 概述
二 民主與法治的追求
三 行政及其普遍性原則
四 合作治理的道德謀劃
**章 人的關系及其工具化
**節 重新認識人的關系
一 熟人、陌生人與匿名社會
二 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
三 人的行動中的關系
第二節 管理學中的“科學”與“人”
一 科學化、技術化追求之路
二 科學化、技術化追求的現實表現
三 把關注重心轉移到行動者上來
第二章 法治與自治
**節 法治以及在當前的困難
一 現代化進程中的法治
二 法律的缺陷和法治的困難
三 全球化、后工業化中的法治
第二節 “自治”在社會轉型中的遭遇
一 根源于自我的“自治”與“他治”
二 “自治”與“他治”的歷史與邏輯
三 “自治”與“他治”受到了挑戰
第三章 從競爭到合作
**節 競爭及其社會后果
一 工業社會的競爭文化
二 對競爭原因的理解
三 競爭文化必將得到揚棄
第二節 競爭文化中的競爭政治
一 體現了競爭文化的政治
二 競爭政治引發國際沖突
三 終結競爭文化之路
第三節 從競爭文化到合作文化
一 競爭文化中的司法
二 競爭的社會及其規范
……
第四章 流動性與社會治理
第五章 超越個人與集體
第六章 道德化的進路
第七章 民族國家的處境
第八章 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節選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當康德說“人是目的”時,顯然所表達的是一個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要求面對自然的時候把人作為目的。不過,當我們沿著這個思路向前走的時候,就會發現,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則需要以自我為目的。這個時候,無非是對邊沁的利己主義的再申述。在康德的時代,所面對的是英法啟蒙思想,針對社會契約論把全部關注點都放在了謀求如何使人過上“好生活”的路徑上,康德提醒人們說“人是目的”,希望讓人們不要因為過多地關注手段而忘記了目的。這應當說是積極的。但是,康德并未對“人是目的”作出更為充分的闡述,更沒有基于此而作出系統化的理論建構,至少是沒有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以接著進行探索的明確的邏輯展開空間。在方法論的意義上,康德的這一“人是目的”的設定也是一種靜態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即確立一個靜態的終極性的理論目標。所以,康德在英法啟蒙思想之后而作出的這一提醒似乎沒有發揮實質性的影響,康德之后的幾乎全部社會建構都仍然是在社會契約論的邏輯中展開的。 全球化、后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卻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把康德的提醒放到桌面上來。我們是以“人的共生共在”的表述去置換康德的“人是目的”的,它意味著我們的理論研究已經轉向了目的而不是手段方面。當我們確立起這樣一個理論方向,關于手段的探索也會有著新的收獲,甚至可以預見,在對手段的探索中將會繪制出全新的圖景,但目的將被放在首位,不會像近代以來的思想行程那樣,因為對手段的關注而忘記了目的。*為重要的是,當“人是目的”的設定轉化為“為了人的共生共在”時,將帶來人的關系的根本性變化。如果“人是目的”在邏輯展開的過程中表現為首先以人類為中心然后再以自我為中心的話,那么人的共生共在的設定則要求消除任何中心,人的關系不再從屬于工具一目的的理解。 超越了工具一目的理解的人的關系如何得以建構?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需要考慮到全球化、后工業化時代的現實條件,那就是社會的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這牽涉到對人的重新認識和定義的問題。我們認為,在社會的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條件下,不能再對人作出靜態的定義,而是需要賦予人以動態的可理解性質。 ……
社會治理的倫理重構 作者簡介
張康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受學于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先后任教于西北政法學院理論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所、巾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學、行政倫理學的教學工作。在科學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哲學與文化。出版學術著作、教材等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六百多篇。研究成果多次獲教育部、北京市、江蘇省優秀成果獎和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