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博物館 12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28779
- 條形碼:9787030328779 ; 978-7-03-03287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物館 12講 內容簡介
正所謂海納百川,博物館便是匯聚人類文明成果的海洋,肩負著對藏品按學術價值、藝術價值等標準予以分類研究的任務,承擔著為公眾提供知識介紹、學術教育和藝術欣賞的使命,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文化設施。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博物館已超越收藏、研究與展示等功能,開始向溝通、經營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努力與參觀者建立互動關系等目標邁進。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讓博物館從讓人膜拜的知識殿堂變成了無窮奧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館的內涵與外延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博物館12講》既有對博物館源流與歷史的全面梳理,也有實踐經驗的總結,可幫助讀者走進博物館欣賞知識之美,體會博物館動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館背后的理念,享受“發現”的愉悅。
博物館 12講 目錄
目錄
序 單霽翔 (i)
**講 繆斯的禮物——博物館的歷史
一 早期收藏與博物館現象 002
(一)古希臘、羅馬時代002
(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003
二 博物館的誕生005
三 博物館的成長009
四 現代博物館的繁榮011
五 博物館的發展趨向013
第二講 中華文明的傳承——博物館在中國
一 中國博物館的歷史沿革018
(一)近代中國的博物館事業018
(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博物館事業019
(三)改革開放以后的博物館事業022
二 現代中國博物館的發展方向027
(一)城市博物館的興起027
(二)博物館融于社會,服務于大眾029
(三)文化遺產的多樣化與博物館的多樣化029
(四)文化遺產的弘揚與大眾消費的提升030
(無)現代技術與博物館現代化030
(六)民辦博物館進一步發展03 1
三 未來博物館業務的重點032
(一)陳列的專精性與多樣性033
(二)數字化與網絡化033
(三)與旅游相結合033
(四)強調以人為本034
(五)重視觀眾,研究觀眾034
(六)為未來征集展品036
(七)設立博物館陳列展覽工程資質管理制度036
(八)設立博物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037
第三講 一座博物館的誕生——博物館的創建與運行
一 博物館的創建過程040
(一)前期調研040
(二)總體定位042
(三)展覽體系策劃043
(四)盤點展品和館藏展品分析045
(無)展覽大綱046
(六)展覽展具的設計047
二 博物館的運行系統規劃048
(一)經營理念和總體目標048
(二)經營戰略和關鍵點049
(三)經營收益及運營模式創新049
(四)品牌核心競爭力050
附錄 從無到有——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誕生052
第四講 物華天寶的歸宿——博物館藏品征集、保管、修復
一 博物館藏品的征集080
(一)藏品征集的途徑和理念080
(二)藏品征集規章程序083
二 博物館藏品的保管085
(一)藏品保存085
(二)藏品管理088
(三)藏品包裝091
三 博物館藏品的養護修復092
(一)藏品破損原因092
(二)養護修復技術手段093
(三)養護修復原則094
附錄 雜項藏品信息指標著錄規范096
第五講 世事洞明皆學問——博物館的研究
一 考古研究119
(一)北京歷史文化的研究1 19
(二)北京建城史的研究1 20
二 北京城市歷史研究121
三 專題項目研究123
(一)工業遺址調查124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保護與展示1 25
(三)北京聲音的調查與展示127
四 博物館陳列研究128
(一)陳列展覽的性質128
(二)陳列展覽的先決條件1 29
(三)陳列展覽的創意、策劃129
(四)陳列展覽的制作130
(五)陳列展覽的設備設施132
附錄一 “城市記憶——百姓之家”展大綱提要137
附錄二 “多彩中華”展覽腳本158
第六講 博物館展覽體系的構想與實踐
一 構建展覽體系不可或缺194
(一)制定合理的展覽體系先要明確博物館定位194
(二)展覽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決定著整個展覽體系有機協調194
(三)適合觀眾參觀196
(四)突出自身特色196
(五)推介“文物精品”197
二 都博物館展覽科研體系198
(一)固定陳列及其更新198
(二)臨時展覽的類型特點及“天地人和”概念的提出200
(三)固定陳列與臨時展覽相互依托204
三 國內部分博物館展覽體系類型分析204
(一)上海博物館205
(二)浙江省寧海“十里紅妝”博物館206
(三)河南博物院207
(四)三星堆博物館208
第七講 一片精誠化于懷——社教、經營、開放、安保、物業
一 開放接待210
(一)“以人為本”服務理念210
(二)都博物館的開放接待21 1
二 社會教育213
(一)教育功能概念213
(二)社會教育方式214
(三)志愿者217
(四)都博物館開展的社教活動217
三 安全保衛222
(一)安保人員222
(二)安防系統223
四 物業管理223
五 經營224
(一)創新經營224
(二)營銷方式225
第八講 殿堂影像的傳播——博物館數字化
一 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歷程228
(一)國外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過程228
(二)我國博物館的數字化歷程229
二 博物館數字化的概念和應用分類23 1
(一)數字化博物館概念與特點23 1
(二)博物館數字化應用管理分類232
三 都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237
(一)基本構思237
(二)基礎平臺層面238
(三)信息采集層面238
(四)數據加工、管理層面239
(五)應用層面241
第九講 架起溝通的橋梁—
— 博物館志愿者及會員一博物館志愿者248
(一)志愿者概念及形成簡述248
(二)博物館志愿者的服務內容251
(三)博物館志愿者的作用253
(四)志愿者的規范管理255
二 博物館會員257
(一)博物館會員概念257
(二)都博物館的會員258
第十講 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策劃與實踐
一 隔時展覽的選題262
(一)結合社會熱點,舉辦“應景”展覽262
(二)結合博物館自身特色,舉辦輔助性臨時展覽263
(三)舉辦學術價值較高的展覽264
(四)為了吸引觀眾舉辦和世俗流行文化相結合的展覽265
(五)制定長期臨時展覽戰略,有計劃、成體系地推出臨時展覽266
二 隔時展覽的準備266
(一)聯絡溝通266
(二)確定展品267
(三)搜集資料268
三 臨時展覽的設計268
(一)直線型269
(二)“串”字型270
(三)平行線型271
(四)同心圓型272
(五)放射線型272
(六)“田”字型273
(七)“A”字型274
(八)“V”字型275
(九)“H”字型276
(十)“T”字型277
四 臨時展覽的實施277
(一)“八個一”要求277
(二)宣傳方案278
(三)圖錄和紀念品279
(四)社教活動280
(五)輔助文藝活動282
第十一講 把博物館帶回家——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 開發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必要性284
(一)展示、宣傳博物館藏品的有效手段284
(二)提升博物館形象、體現服務于社會的理念284
(三)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展285
(四)博物館解決資金問題的手段之一285
二 以都博物館為例286
(一)都博物館創意產品簡介286
(二)博館藏器物的典型創意文化產品288
(三)大型臨展的文化創意產品分析,以個案為例289
(四)都博物館的銷售分析策略289
三 國內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分析290
(一)故宮博物院290
(二)臺北故宮博物院299
(三)上海博物館301
(四)湖南省博物館304
(五)文津雕版博物館306
四 國外大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分析309
(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文化產品309
(二)大英博物館文化產品31 1
(三)法國盧浮宮文化產品312
第十二講 無處不是博物館——“城市大博物館”概念的嘗試
一 “城市大博物館”解讀316
(一)“城市大博物館”的概念——沒有圍墻的博物館316
(二)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城市文化的傳播者和挖掘者3 1 7
二 都博物館“城市大博物館”概念的嘗試318
(一)京華勝地——什剎海歷史文化展319
(二)東花市社區博物館320
(三)北京白云觀歷史文化展322
(四)“千年香山”歷史文化展323
(五)北京銀行行史展324
(六)金融街文化廣場展示中心展覽325
(七)北京交管局展示館325
附錄
附錄一 博物館行業常用術語簡述328
附錄二 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概覽333
參考書目348
后記349
序 單霽翔 (i)
**講 繆斯的禮物——博物館的歷史
一 早期收藏與博物館現象 002
(一)古希臘、羅馬時代002
(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003
二 博物館的誕生005
三 博物館的成長009
四 現代博物館的繁榮011
五 博物館的發展趨向013
第二講 中華文明的傳承——博物館在中國
一 中國博物館的歷史沿革018
(一)近代中國的博物館事業018
(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博物館事業019
(三)改革開放以后的博物館事業022
二 現代中國博物館的發展方向027
(一)城市博物館的興起027
(二)博物館融于社會,服務于大眾029
(三)文化遺產的多樣化與博物館的多樣化029
(四)文化遺產的弘揚與大眾消費的提升030
(無)現代技術與博物館現代化030
(六)民辦博物館進一步發展03 1
三 未來博物館業務的重點032
(一)陳列的專精性與多樣性033
(二)數字化與網絡化033
(三)與旅游相結合033
(四)強調以人為本034
(五)重視觀眾,研究觀眾034
(六)為未來征集展品036
(七)設立博物館陳列展覽工程資質管理制度036
(八)設立博物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037
第三講 一座博物館的誕生——博物館的創建與運行
一 博物館的創建過程040
(一)前期調研040
(二)總體定位042
(三)展覽體系策劃043
(四)盤點展品和館藏展品分析045
(無)展覽大綱046
(六)展覽展具的設計047
二 博物館的運行系統規劃048
(一)經營理念和總體目標048
(二)經營戰略和關鍵點049
(三)經營收益及運營模式創新049
(四)品牌核心競爭力050
附錄 從無到有——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誕生052
第四講 物華天寶的歸宿——博物館藏品征集、保管、修復
一 博物館藏品的征集080
(一)藏品征集的途徑和理念080
(二)藏品征集規章程序083
二 博物館藏品的保管085
(一)藏品保存085
(二)藏品管理088
(三)藏品包裝091
三 博物館藏品的養護修復092
(一)藏品破損原因092
(二)養護修復技術手段093
(三)養護修復原則094
附錄 雜項藏品信息指標著錄規范096
第五講 世事洞明皆學問——博物館的研究
一 考古研究119
(一)北京歷史文化的研究1 19
(二)北京建城史的研究1 20
二 北京城市歷史研究121
三 專題項目研究123
(一)工業遺址調查124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保護與展示1 25
(三)北京聲音的調查與展示127
四 博物館陳列研究128
(一)陳列展覽的性質128
(二)陳列展覽的先決條件1 29
(三)陳列展覽的創意、策劃129
(四)陳列展覽的制作130
(五)陳列展覽的設備設施132
附錄一 “城市記憶——百姓之家”展大綱提要137
附錄二 “多彩中華”展覽腳本158
第六講 博物館展覽體系的構想與實踐
一 構建展覽體系不可或缺194
(一)制定合理的展覽體系先要明確博物館定位194
(二)展覽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決定著整個展覽體系有機協調194
(三)適合觀眾參觀196
(四)突出自身特色196
(五)推介“文物精品”197
二 都博物館展覽科研體系198
(一)固定陳列及其更新198
(二)臨時展覽的類型特點及“天地人和”概念的提出200
(三)固定陳列與臨時展覽相互依托204
三 國內部分博物館展覽體系類型分析204
(一)上海博物館205
(二)浙江省寧海“十里紅妝”博物館206
(三)河南博物院207
(四)三星堆博物館208
第七講 一片精誠化于懷——社教、經營、開放、安保、物業
一 開放接待210
(一)“以人為本”服務理念210
(二)都博物館的開放接待21 1
二 社會教育213
(一)教育功能概念213
(二)社會教育方式214
(三)志愿者217
(四)都博物館開展的社教活動217
三 安全保衛222
(一)安保人員222
(二)安防系統223
四 物業管理223
五 經營224
(一)創新經營224
(二)營銷方式225
第八講 殿堂影像的傳播——博物館數字化
一 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歷程228
(一)國外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過程228
(二)我國博物館的數字化歷程229
二 博物館數字化的概念和應用分類23 1
(一)數字化博物館概念與特點23 1
(二)博物館數字化應用管理分類232
三 都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237
(一)基本構思237
(二)基礎平臺層面238
(三)信息采集層面238
(四)數據加工、管理層面239
(五)應用層面241
第九講 架起溝通的橋梁—
— 博物館志愿者及會員一博物館志愿者248
(一)志愿者概念及形成簡述248
(二)博物館志愿者的服務內容251
(三)博物館志愿者的作用253
(四)志愿者的規范管理255
二 博物館會員257
(一)博物館會員概念257
(二)都博物館的會員258
第十講 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策劃與實踐
一 隔時展覽的選題262
(一)結合社會熱點,舉辦“應景”展覽262
(二)結合博物館自身特色,舉辦輔助性臨時展覽263
(三)舉辦學術價值較高的展覽264
(四)為了吸引觀眾舉辦和世俗流行文化相結合的展覽265
(五)制定長期臨時展覽戰略,有計劃、成體系地推出臨時展覽266
二 隔時展覽的準備266
(一)聯絡溝通266
(二)確定展品267
(三)搜集資料268
三 臨時展覽的設計268
(一)直線型269
(二)“串”字型270
(三)平行線型271
(四)同心圓型272
(五)放射線型272
(六)“田”字型273
(七)“A”字型274
(八)“V”字型275
(九)“H”字型276
(十)“T”字型277
四 臨時展覽的實施277
(一)“八個一”要求277
(二)宣傳方案278
(三)圖錄和紀念品279
(四)社教活動280
(五)輔助文藝活動282
第十一講 把博物館帶回家——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 開發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必要性284
(一)展示、宣傳博物館藏品的有效手段284
(二)提升博物館形象、體現服務于社會的理念284
(三)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展285
(四)博物館解決資金問題的手段之一285
二 以都博物館為例286
(一)都博物館創意產品簡介286
(二)博館藏器物的典型創意文化產品288
(三)大型臨展的文化創意產品分析,以個案為例289
(四)都博物館的銷售分析策略289
三 國內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分析290
(一)故宮博物院290
(二)臺北故宮博物院299
(三)上海博物館301
(四)湖南省博物館304
(五)文津雕版博物館306
四 國外大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分析309
(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文化產品309
(二)大英博物館文化產品31 1
(三)法國盧浮宮文化產品312
第十二講 無處不是博物館——“城市大博物館”概念的嘗試
一 “城市大博物館”解讀316
(一)“城市大博物館”的概念——沒有圍墻的博物館316
(二)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城市文化的傳播者和挖掘者3 1 7
二 都博物館“城市大博物館”概念的嘗試318
(一)京華勝地——什剎海歷史文化展319
(二)東花市社區博物館320
(三)北京白云觀歷史文化展322
(四)“千年香山”歷史文化展323
(五)北京銀行行史展324
(六)金融街文化廣場展示中心展覽325
(七)北京交管局展示館325
附錄
附錄一 博物館行業常用術語簡述328
附錄二 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概覽333
參考書目348
后記34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