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孩子不上火 不發炎 發育好
-
>
孩子必看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
>
協和懷孕大百科
-
>
張素芳小兒推拿技法圖譜/漢竹
-
>
從小讀到大
-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
DK新一代嬰幼兒護理養育大全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85124
- 條形碼:9787117285124 ; 978-7-117-2851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本書特色
本書是小兒外科裴醫生裴洪崗6年育兒科普文章的集結,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育兒問題,其中不乏專門針對中國家庭養育中的焦慮和困惑。和大多數育兒書只告訴讀者“怎么辦”不同,裴醫生的文章同時也會告訴讀者為什么這么做、其他的方法為什么不推薦。 裴醫生不僅講述了常見兒童問題的處理方法,更是在行文中體現出了科學思維在育兒問題上的實際應用,使家長能夠舉一反三,從容、理智的面對層出不窮的育兒謠言。如果通過閱讀這本書,家長能夠以科學的育兒觀念對待孩子的各種問題,這將比掌握了具體的育兒方法更有意義,相信本書是更適合中國家庭的育兒百科。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內容簡介
修訂版計劃在原版圖書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內容的組織,加入作者的新文章,同時重新進行相關插畫的繪制及版式設計。修訂版計劃在原版圖書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內容的組織,加入作者的新文章,同時重新進行相關插畫的繪制及版式設計。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目錄
目 錄
發熱
當醫生遇到自己的孩子發熱(1)
發熱會把什么燒壞
孩子發熱什么時候要去醫院
孩子發熱應該首選物理降溫嗎
退熱貼、濕毛巾裹腿為什么這么流行
灌腸退熱有多神奇
孩子發熱到底應該怎樣穿衣服
退熱藥的是是非非
退熱藥到底要不要交替使用
不用退熱藥體溫會不會越來越高
打針能快些退熱嗎
當醫生遇到自己的孩子發熱(2)
發熱要不要用抗生素
發熱抽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孩子發熱能不能等自愈
夏天孩子發熱,會不會是中暑
孩子發熱的十大誤區
總結帖:如何應對孩子發熱
咳嗽、感冒和肺炎
孩子咳嗽怎么辦
孩子咳嗽有什么不能吃嗎
孩子咳嗽的 7 大誤區
如何應對孩子感冒
感冒不注意,會不會拖成心肌炎
孩子感冒不用藥會怎樣
孩子感冒的八大誤區
區分不了感冒和流感怎么辦
關于 13 價肺炎疫苗,你需要知道這些
孩子有黃鼻涕,需要吃藥嗎
霧化比輸液危害還大嗎
家長應該具備的抗生素使用常識
擔憂
囟門問題,看這篇就夠了
豎抱會影響孩子的脊柱嗎
寶寶幾天不拉臭,有問題嗎
寶寶“掙”大便,有問題嗎
大便里有未消化的食物,是消化不良嗎
孩子邊吃邊拉有問題嗎
總用開塞露,會有依賴嗎
關于孩子肚臍的煩惱
肚子會著涼嗎
孩子能喝冰東西嗎
嬰兒喝奶要不要喂水
孩子尿路感染是因為喂奶不喂水嗎
孩子溢奶應該怎么睡
孩子出汗和尿床要緊嗎
孩子站得早,會變“O”“X”形腿嗎
孩子大腿皮紋不對稱有問題嗎
孩子的淋巴結要不要緊
如何維護孩子的骨骼健康
糾結
醫生說法不一樣,到底該聽誰的
打疫苗會不會導致川崎病
孩子黃疸能不能打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打完疫苗的洗澡問題
問題疫苗,該想清楚的問題
如何挑選濕疹膏
孩子需要吃打蟲藥嗎
肋外翻需要補鈣嗎
天氣熱出汗,能不能馬上洗澡
孩子可以不穿襪子光腳玩嗎
夏天孩子要喝藿香正氣水嗎
孩子包莖,需要切包皮嗎
孩子一天睡多久*合適
給孩子拍背排痰,用實掌還是空掌
檢查,做還是不做
手術時機的選擇,醫生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應對
如何應對寶寶黃疸
幼兒急疹 — 育兒路上的紙老虎
孩子肚子痛怎么辦
讓家長頭痛的嬰兒腸絞痛
孩子嘔吐怎么辦
孩子便秘怎么辦
孩子排便少,便秘還是巨結腸
孩子便血有哪些問題
孩子拉肚子,要不要吃“腹瀉奶粉”
了解這個病,或許可以避免一些悲劇
防不勝防的腸套疊
一次沉重的選擇
肛裂,被忽視的常見病
肛周膿腫和肛瘺
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怎么辦
孩子打鼾,父母怎么辦
如何應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需要避開哪些坑
如何應對“秋季腹瀉”
如何應對孩子濕疹
從梅克爾憩室看醫學的局限性
一次離奇的腸鏡
如何給孩子選用驅蚊劑
牙齒,別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當醫生遇到自己孩子手術
講究、傳言與謠言
小時候沒那么多講究,你為什么還是好好的
把便(1):國內外都存在的問題
把便(2):到底有多少危害
把便(3):把,還是不把
海淘退熱藥有必要嗎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嗎
在洗澡水里滴去痱水有用嗎
枕禿不是病,全民補鈣才是病
醫生讓你“忌口”背后的真相
綁腿可以讓孩子的腿變得又長又直嗎
我們為什么更愿意相信外人而不愿意相信家人
要不要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看病要不要找熟人
現在不講究,以后要吃虧
傷害
警惕奪命的氣管異物
警惕禍從口入 — 消化道異物
好心給孩子吃補品,卻可能讓孩子喪命
不要再給孩子喝酒了
血的教訓:傷口出血,先按壓止血
把孩子獨留車內,到底有多危險
搖孩子會不會把孩子搖傻
被動操,玩不好真的很被動
打與被打的背后
嬰兒戴脖圈游泳安全嗎
保護孩子,遠離學步車
寶寶生后要擠乳頭嗎
警惕濫用的利巴韋林(1)
警惕濫用的利巴韋林(2)
父母病了,孩子吃藥
非處方藥里的處方藥
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用藥
孩子病了到底用什么藥
育兒強迫癥之喂食強迫癥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進食
育兒強迫癥之穿衣強迫癥
后記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節選
當醫生遇到自己的孩子發熱(1) 去醫院看病時很多人會想,家里要是有個醫生就好了,起碼看病就不用發愁了;有孩子的家長想,家里要是有個兒科醫生就更好了,孩子生病就不用發愁了。確實,和普通家庭相比,有醫生的家庭看病要方便很多,但醫生在面對自己家人生病時,卻承受著大家想不到的壓力。每次同事們說到自己孩子生病的事,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有個同事說,每次孩子發熱,老婆就問:“病毒是不是你從醫院帶回來的?”外婆說:“你是兒科醫生,連自己孩子的發熱都治不好。”另一個同事說:“兒子拉了一天肚子,我說在家多喝點水觀察一下,外婆卻問要不要到醫院找個老醫生看看?”對比自己的經歷,我對同事們的苦衷也是感同身受。 在女兒還不到1歲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出現發熱,體溫迅速竄到39℃多,平時活潑可愛的她突然一下就萎靡不振了,小臉紅彤彤的,趴在大人懷里昏昏欲睡,一家人頓時緊張起來。 自己雖然在醫院里主要做外科,但自負對腹瀉、感冒之類還是應付得來。看孩子除了有點流鼻涕,并沒有其他癥狀,聽了聽肺部,看了看喉嚨,也沒發現什么異常,看體溫上升得這么迅速,感覺還是像病毒感染多一些。所以我也沒特別在意,囑咐家人多給她喝水,體溫太高了就給她喝點布洛芬。 家里當時還有兩個醫生,外婆是退休的中醫,妻子是超聲科醫生,相對于她們,我的專業肯定更對口。發熱第1天,她倆雖然也緊張,但基本還是聽從我的安排。到了第2天,孩子沒有好轉的跡象,如果不吃退熱藥,體溫基本維持在38.5℃以上,一吃退熱藥,體溫降下來,她又有精神玩鬧了,藥效一過,體溫又往上躥。 我密切觀察著女兒的情況,好在除了發熱,其他都挺好,能吃能睡。但家里人有點扛不住了。外婆說:“孩子總這樣是不行的,會燒壞腦子,不能總是在家自己喝點紅藥水(布洛芬),還是去醫院打一下針吧。”妻子從沒做過臨床,**次看到孩子生病本來就緊張,聽外婆這樣一說就更緊張了,跟著說,“你自己是搞外科的,孩子發熱的情況你也看得不多,還是去找個內科醫生看看吧。” 拗不過她們的輪番轟炸,我妥協了,跟她們說那就去醫院查個血吧,如果沒事的話還是得回家繼續護理觀察。帶著女兒到醫院檢查了血常規,白細胞不高,比正常值還低一點,中性粒細胞比例也不高。我跟家里人說,“看吧,還是**考慮病毒感染,發熱得有個過程,除了等待沒什么好辦法。”但妻子還是不放心,說:“既然到了醫院,你就找個內科醫生給看看吧。” 來醫院前就算到會有這樣的結果,無奈,帶著妻子和女兒找了個內科醫生,醫生看了看說,“喉嚨不紅,肺部聽起來也沒事,應該還是病毒感染……發熱會有個過程,再繼續觀察就好了。”聽到這樣的話,家人坦然多了,雖然這些話我在家說過無數遍,但內科醫生說一遍似乎抵我說十遍。 回到家女兒還是發熱,但血常規也查了,內科醫生也看了,家人也安寧了一天。到了第4天,孩子仍然是高熱不退,外婆再也不能保持淡定不住了,說不能再拖下去,一定要帶女兒去打針。我說再耐心一點吧,孩子雖然發熱,但一般情況還好,很多病毒感染都要發熱三五天,打針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但她看到孩子發熱的樣子,已經什么都聽不進去了……爭吵一番后,我以我對孩子有監護權為由堅持住了,就差沒簽字表示后果自負了。 到了第5天,孩子依然高熱,妻子和外婆已經不和我說話了,在她們眼里,我儼然已是個殘害自己孩子的罪人。我自己倒沒有動搖,因為看著孩子仍然沒有什么別的癥狀,堅信發熱總會有個盡頭。 果不其然,還沒吃退熱藥,到了中午,孩子體溫就逐漸趨向下降了,到了下午就已經恢復正常了,然后全身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疹子。熱退疹出,是幼兒急疹——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的典型癥狀。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妻子不言語了,外婆幽幽地說:“沒想到幼兒急疹能燒得這么厲害。” 回頭想想,都是一家人,大家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誰都不可能在孩子生病的問題上存私心。家人之間本該信任無間,但三個人對疾病的認識和判斷卻存在差異,所以還是產生了分歧和矛盾。 面對疾病,具備專業知識的醫生之間都會存在分歧,更何況醫生和沒有醫學知識的孩子父母之間,因為緊張和擔心,家人之間都會產生質疑,更何況本為陌生人的醫生和患者之間。 孩子一發熱,大部分家長的愿望都是孩子早點退熱,覺得熱度退下來,孩子就恢復健康了,自己就安心了,所以會不顧一切地想辦法給孩子退熱。不論發熱的原因是什么,在很多人眼里打針才是真正的治療,打上針家長心里才踏實,不打針就是醫生不負責任,由此引發的醫患矛盾不勝枚舉。 我想說的是,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承受著幾代人的關愛,我作為一名兒外科醫生,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作出的醫療決策,在有兒內科醫生認同的情況下,都會被自己家人質疑。 試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親而是陌生的醫生,她們會怎么看待這個醫生?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親而是陌生的醫生,面對這樣的質疑,還會愿意這樣堅持原則嗎? 發熱會把什么燒壞 孩子發熱往往昏昏欲睡、滿臉通紅。一摸孩子渾身發燙,很多家長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會擔心燒得太厲害會不會導致哪里出問題。 事實上,發熱雖然會讓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沒什么證據能證明發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除非是少見的熱性驚厥持續狀態和中暑。相反,目前還有證據說,體溫升高可以減少孩子體內微生物的復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體的炎癥反應,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發熱對孩子病情恢復其實是有利的。 一個民間流傳很廣泛的說法是發熱會燒壞腦子,所以孩子一發熱,家長就很擔心,又是退熱藥,又是冰敷,又是洗溫水澡,還有煮綠豆湯來驅寒等,中西結合無所不用。即便在美國,也有1/4的監護人會在體溫不到37.8℃的情況下就給孩子使用退熱藥,這些都屬于“發熱恐懼癥”的表現,國內的父母更是如此。 在這種恐懼心理的作用下,家長會作出很多不理性的事。除了上面已經提及的,還有的非要去醫院讓醫生給孩子輸液或者打退熱針,個別家長甚至因為用藥后體溫沒有立即下降而遷怒醫生。 恐懼,一部分源自未知的危險。兒童發熱大部分是由普通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確實也可以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現,對一些未知風險的擔心、焦慮是正常的。就算是兒科醫生面對自己的孩子發熱,絕大多數也一樣會焦慮。對于孩子發熱,醫生反復強調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警惕一些嚴重疾病的癥狀和表現,發現不對勁要及時就醫。 但恐懼很大一部分也來自于誤解,比如很多家長認為發熱會燒壞腦子,發熱可能會讓心臟壞掉,這些誤解會進一步加大家長對于發熱的恐懼。 為了規避一些未知的風險,跑醫院、做化驗、做檢查是家長付出的代價,但這樣的代價如果可以換來一些風險的降低,則并非完全沒有意義。但如果是因為一些誤解引發的恐懼,讓很多家長作出不理性的選擇,讓孩子多吃了一些不該吃的藥,讓孩子冒一些不必要的毒副作用的風險,甚至引發一連串的錯誤,命懸一線,那就真是追悔莫及了。 為了消除對孩子發熱帶來的恐懼,家長需要記住的是,發熱并不是一種“病”,而是應對身體狀況的一種生理機制,甚至有利于對抗感染。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發熱。 沒有證據表明發熱本身會惡化病情,發熱也不會燒壞腦子。有些顱內的感染,比如化膿性腦膜炎會發熱,也可以引起腦組織損傷,留下后遺癥,但腦子壞了不是發熱本身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腦子壞了和發熱都是感染“惹的禍”。 那發熱會讓心臟壞掉嗎?發熱的確會加快代謝,增加氧氣的消耗量,增加心排血量,加重心臟的負擔。但這點負擔對健康的孩子幾乎不構成威脅,更不會讓心臟壞掉。但對于心臟本身有問題,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貧血的孩子,這些增加的負擔的確有可能導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對存在這些基礎疾病的孩子,我們要更積極地退熱;對于健康的孩子,完全不用擔心發熱會讓心臟壞掉。 當然,一些心臟的疾病,如心內膜炎,或者一些可能損害心臟的炎癥,比如川崎病,也會導致發熱。但還是那個道理,造成心臟受傷的是疾病,而不是發熱。 所以請記住,發熱是癥狀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損害的疾病同時會有發熱的癥狀,但發熱本身不會燒壞腦子、心臟或者其他器官。如果發熱燒壞了家長的理智,倒是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在孩子下次生病錢 作者簡介
裴洪崗 兒科學碩士,怡禾健康創始人,擁有300余萬粉絲的育兒科普大V。曾任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從事兒科臨床工作15年。在工作之余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撰寫了大量的科學育兒文章,因為有理有據,得到了廣泛傳播。他倡導的科學育兒觀念得到了越來越多學習型家長的認可,改變了很多人的育兒觀念。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