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61665
- 條形碼:9787111661665 ; 978-7-111-66166-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是精神分析臨床治療大師、“工作聯盟”概念提出者拉爾夫?格林森的代表作,是每一個心理咨詢和治療學習者和從業者的案頭**書。 ◎本書被譽為“精神分析治療技術圣經”,被國外多所高校選用為心理治療教材。 ◎本書也是被稱為“中國精神分析師黃埔軍校”的中德班的推薦教材。 ◎資深精神分析學者、教師李鳴教授翻譯作序。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分四章, 概述、阻抗、移情、精神分析情境。內容包括: 精神分析治療的歷史發展 ; 有關技術的基本概念 ; 經典精神分析技術的要素 ; 精神分析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簡述等。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目錄
譯者序一
譯者序二
前言
致謝
第1章 概述 001
1.1 精神分析治療的歷史發展 / 001
1.1.1 治療技術的變化 / 002
1.1.2 治療理論的變化 / 004
1.2 有關技術的基本概念 / 008
1.2.1 理論與技術的關系 / 008
1.2.2 神經癥與精神分析理論 / 009
1.2.3 精神分析的泛心理學 / 012
1.2.4 精神分析技術的理論 / 017
1.3 經典精神分析技術的要素 / 023
1.3.1 素材的獲得 / 023
1.3.2 分析過程 / 027
1.3.3 工作聯盟 / 035
1.3.4 非分析性治療技術 / 037
1.4 精神分析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簡述 / 040
第2章 阻抗 047
2.1 定義 / 047
2.2 阻抗的臨床表現 / 048
2.2.1 沉默 / 048
2.2.2 言不由衷 / 049
2.2.3 情感不協調 / 049
2.2.4 肢體語言 / 050
2.2.5 固定時段 / 051
2.2.6 談論瑣事 / 051
2.2.7 回避話題 / 051
2.2.8 儀式動作 / 052
2.2.9 語言晦澀 / 052
2.2.10 遲到、缺席、忘記付費 / 054
2.2.11 夢的遺忘 / 054
2.2.12 厭倦與違規 / 054
2.2.13 隱藏秘密 / 055
2.2.14 付諸行動 / 055
2.2.15 過度愉悅 / 055
2.2.16 頑固不化 / 056
2.2.17 無聲的基調 / 056
2.3 歷史性回顧 / 057
2.4 阻抗的理論 / 061
2.4.1 阻抗與防御 / 061
2.4.2 阻抗與退行 / 066
2.5 阻抗的分類 / 069
2.5.1 根據來源分類 / 069
2.5.2 根據固著點分類 / 071
2.5.3 根據防御類型分類 / 074
2.5.4 根據診斷分類 / 075
2.5.5 實用的分類 / 076
2.6 分析阻抗的技術 / 079
2.6.1 基本思路 / 079
2.6.2 識別 / 082
2.6.3 面質 / 085
2.6.4 澄清 / 087
2.6.5 解釋 / 091
2.6.6 分析阻抗時的特殊情況 / 102
2.6.7 技術的變異 / 110
2.7 分析阻抗的技術原則 / 112
2.7.1 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內容 / 113
2.7.2 來訪者中心 / 120
2.7.3 阻抗的特例 / 121
第3章 移情 125
3.1 定義 / 125
3.2 臨床表現:一般特征 / 129
3.2.1 不合時宜 / 129
3.2.2 強烈情感 / 130
3.2.3 矛盾情緒 / 132
3.2.4 反復無常 / 132
3.2.5 頑固不化 / 134
3.3 歷史回顧 / 135
3.4 理論 / 142
3.4.1 移情反應的起源和本質 / 142
3.4.2 移情性神經癥 / 153
3.5 工作聯盟 / 159
3.5.1 操作性定義 / 160
3.5.2 文獻概述 / 162
3.5.3 工作聯盟的形成 / 163
3.5.4 工作聯盟的起源 / 173
3.6 病人與分析師的真實關系 / 181
3.7 移情反應的臨床分類 / 188
3.7.1 正性移情和負性移情 / 188
3.7.2 以客體關系劃分移情反應 / 199
3.7.3 以性心理發育期劃分移情反應 / 201
3.7.4 以人格結構劃分移情反應 / 202
3.7.5 把認同作為移情 / 205
3.8 移情性阻抗 / 208
3.8.1 移情性滿足 / 209
3.8.2 防御性移情 / 213
3.8.3 移情泛化 / 216
3.8.4 移情性付諸行動 / 218
3.9 分析移情的技術 / 228
3.9.1 分析原則 / 228
3.9.2 發展移情 / 230
3.9.3 分析時機 / 238
3.9.4 分析移情的技術步驟 / 251
3.10 分析移情時的特殊情況 / 277
3.10.1 情感爆發和重現危機 / 278
3.10.2 周一的咨詢 / 281
3.10.3 難處理的移情 / 287
3.10.4 轉診問題 / 301
3.10.5 培訓中的準分析師 / 302
第4章 精神分析情境 305
4.1 精神分析治療對病人的要求 / 305
4.1.1 動機 / 305
4.1.2 能力 / 307
4.1.3 人格特征 / 309
4.2 精神分析治療對分析師的要求 / 310
4.2.1 技術要求 / 311
4.2.2 精神分析師的人格特征 / 323
4.2.3 分析工作所需要的分析師的動機 / 337
4.3 精神分析對分析設置的要求 / 347
參考文獻 350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節選
譯者序一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是我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咨詢心理系讀研時的教材,也是1997~1999年中德心理治療連續培訓項目精神分析學組的教材。學習期間,我對此書的理解和思考,使我萌發了將它翻譯成中文的想法。于是,從2012年開始,由精神分析案例督導班的學員朱曉剛領銜翻譯,經歷了數年,終于完成了全書的翻譯,但因版權問題,始終未能正式出版。現在,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完成了版權購買,使之正式出版成為可能。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出版于1967年,未曾修訂再版。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第二卷,也至今未曾問世。其原因除了作者的離世外,我猜想,寫一本精神分析實操技術的書實屬不易,而闡明操作技術中的難點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此類書并不多見。這也是為什么我在1993年讀研時,用的居然是1967年出版的教材。回國后,中德班的德方教員也恰恰挑選了這本書,這足以證明本書在業內的稀缺性和知名度。作者拉爾夫·格林森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臨床精神分析治療師,他曾是瑪麗蓮·夢露的私人心理治療師,在精神分析治療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格林森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匯集成冊,與我們分享,這對于精神分析治療的培訓者無疑是個福音。 為了教學方便,我們常常人為地把精神分析治療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個階段為對“正常心理”的學習,主要學習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即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和目前主流的精神分析關系學派。其形式主要為:閱讀書籍和聽取專題講座。第二個階段為理解“異常心理”,即基于正常心理基礎,推導和假設癥狀現象背后的心理動力學原因。其形式為: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診斷實踐,通過分析真實案例,根據潛意識水平、童年經歷影響成人癥狀、理解各種心理力量的妥協平衡這些視角,來假設來訪者癥狀的心理動力成因。第三個階段為“矯正異常”,即在獲得診斷后,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和改變。其形式為:針對心理動力的各種力量,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通過識別、澄清、解釋、修通步驟進行工作,使來訪者的潛意識內容意識化,使其人格結構發生改變,*終提高自我力量、消除癥狀。這需要治療師在實踐中反復錘煉,不斷內省,才能日臻完善。在治療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實際上互相重疊,密不可分。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反復的實踐,一本專門指導實際操作的書格外重要。《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正是這樣一本好書。 另外,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明確精神分析治療具體操作技術的概念、標準、定義已迫在眉睫,否則,這一行業的學習、交流、督導將可能充斥著含糊、分歧和偏見。大多數分析師堅信自己的分析源于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而彼此對同一現象的分析卻結論迥異。很多治療師認為自己的治療遵循了精神分析治療的原則,而實際上他們往往拘泥于個人風格,甚至指鹿為馬。 本書通過提供一種具體、詳細、系統、實用的參考,來幫助我們理解精神分析治療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展開,而不是僅憑自己的滿腔熱情,一廂情愿地執著努力。 正如作者希望的那樣,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可作為一個論點,供精神分析同道之間展開公開討論,以促進精神分析的學習和督導。我也希望通過本書能達成一定共識,以利于治療師對治療過程進行評估、澄清和修正,盡可能地規避治療師自身的潛意識幻想、主觀思維、性格特征對治療的影響。通過這樣的論點和共識,各種技術間的區別、創新、修正和勘誤才得以實現,才能使精神分析治療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治療目標。 李鳴 2019年冬于蘇州 譯者序二 “心理治療就是背后有理論支撐的言談舉止。” 回想10年前**次聽到李鳴老師的這句話時,剛剛涉足心理咨詢行業的我,很是懵懂。彼時以為只要多讀弗洛伊德理論及各流派大師的經典著作,提升理論功底,治療結果自然會水到渠成,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咨詢實踐的積累,漸漸地發現困惑與日俱增。我的困惑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診斷的準確性、恰當性 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流派眾多,各流派理論體系的假設不同,每個流派都有其優勢與不足。那么,對于具體的來訪者來說,究竟何種理論對他的診斷更為適用?這種臨床理解和診斷使得后續開的“藥方”,即干預策略和方法必然相應地有所不同。在眾多可能的假設中,咨詢師應該如何驗證、甄別和權衡“相對”恰當的診斷呢? 2.具體的干預技術 如果咨詢師形成了“相對”恰當的診斷和對來訪者的理解,那么如何將這樣的理解和假設適時地傳遞給來訪者呢?更進一步說,如何使來訪者重新構建對自己癥狀的理解并詮釋其意義呢?如果做不到這些,來訪者自然無法接受咨詢師的解釋。比這更令人沮喪的是:“你說的我都理解和認可,但我該怎么改變?”這是來訪者對咨詢師*溫柔的要求,也是*無情的攻擊。“明白許多道理,仍然無濟于事”既是來訪者的感慨,也是咨詢師的無奈。 3.對同一技術概念的莫衷一是 相對浩如煙海的理論文獻,精神分析操作技術標準方面的論著鳳毛麟角。對同一技術名詞(比如移情、投射性認同等),從業者之間充滿了含糊、分歧,往往各執一詞、眾說紛紜。而這樣的危險同樣充斥于分析師與病人、督導師與學員以及同道之間的各種公開或非公開交流之中。 2012年,當我帶著這些困惑請教李鳴老師時,他向我極力推薦拉爾夫·格林森的《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并邀請我參與翻譯工作。當接到這個任務時,一方面,感謝老師的信任與肯定;另一方面,我也心存忐忑,因為這本專業書的翻譯在“信、達、雅”上有很高的要求。 本譯作*終能得以付梓,要感謝我的同事和來訪者們,他們對我的翻譯工作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但*需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師李鳴教授。在翻譯過程中,我得到了李老師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他幾乎逐字逐句地校正和修訂了譯文。他專業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譯文通順而精準,其間我們還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對一些譯文要點的反復推敲和甄選也加深了我對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的理解。這也是我翻譯本書過程中的寶貴收獲。 本書逐一回答了我上述三個方面的困惑。閱讀時,我常常被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嚴謹的治療態度、悲憫的人文情懷所折服。相信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時也一定會像我一樣,為書中的一些真知灼見、點睛妙筆贊嘆不已。 很榮幸能作為主要譯者,將這本著作分享給廣大中文讀者。盡管殫精竭慮,但囿于經驗與水平,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朱曉剛 2019年冬于上海
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作者簡介
拉爾夫·格林森(Ralph R. Greenson) 美國著名精神科醫生、精神分析師,“工作聯盟”概念的提出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美國精神分析協會成員,洛杉磯精神分析研究所精神分析培訓師,洛杉磯精神分析協會前主席,貝弗利山精神分析研究基金會科學咨詢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森一生從事精神分析教學和治療,在治療技術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曾接待過很多名人來訪者,如瑪麗蓮·夢露、費雯·麗、托尼·柯蒂斯等。 譯者簡介 朱曉剛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德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督導組成員,南京中法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拉康學派)成員,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咨詢督導專業委員會成員。師從國內精神分析專家李鳴教授學習精神分析理論與技術近10年,長期接受法國資深分析師萊登巴奇(Leydenbach)的團體督導。著有《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一書。目前從事精神分析的臨床咨詢與培訓工作,主要工作方向為精神動力療法。 李鳴 華西醫科大學臨床心理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咨詢心理系碩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系博士后。從事臨床心理工作30余年,有豐富的心理治療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 曾擔任中德心理治療研究院中方理事和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中方教員。近年來,主持多項科研項目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出版著作和譯作20余部。2008年被中華醫學會評為“全國十大優秀精神科醫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