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3739
- 條形碼:9787568063739 ; 978-7-5680-6373-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7章。第1章闡述了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內涵,對基本概念、發展歷程、類型和價值進行了系統剖析;第2章就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理論和實踐、設計因素和意義展開系統分析;第3章深入探討了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模式,從規劃設計內涵、城鄉協同發展、社區空間結構、空間與設施布局、交通道路體系、生態景觀體系和基礎設施配套進行了研究;第4章分析了政府政策、公眾參與和多元模式驅動下的村鎮社區規劃動力機制;第5~7章分別從普通村鎮社區、特色小鎮社區、歷史村鎮社區三種類型出發,具體解析了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方法,并通過對應的典型案例,對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相關理論展開了深刻的論述。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對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進行了系統論述。全書共7章,在深入探討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理念和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對其中的規劃設計機理、模式和動力機制進行了研究,分類剖析了不同村鎮社區規劃的典型案例,并對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的相關理論展開了深刻的闡釋。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及建筑學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輔導書及培訓教材,對建筑師、工程技術人員及工程管理人員均有參考價值。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目錄
第1章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基礎
1.1 村鎮社區的內涵與實踐
1.2 生態宜居的內涵與實踐
1.3 規劃設計的內涵與實踐
第2章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機理
2.1 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理論基礎
2.2 村鎮社區規劃設計理論實踐
2.3 村鎮社區規劃設計因素分析
2.4 村鎮社區規劃設計價值分析
第3章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模式
3.1 規劃設計內涵
3.2 城鄉協同發展
3.3 社區空間結構
3.4 空間與設施布局
3.5 道路交通體系
3.6 建筑結構體系
3.7 生態景觀體系
3.8 基礎設施配套
第4章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動力機制
4.1 政府政策導向
4.2 公眾參與驅動
4.3 多元模式協同
第5章 普通村鎮社區規劃設計
5.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塘棲村
5.2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趙州鎮大石橋村
5.3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玉亭鄉東城仔村
第6章 特色小鎮社區規劃設計
6.1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黃公望村
6.2 北京市密云區古北水鎮
6.3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金磁村
第7章 歷史村鎮社區規劃設計
7.1 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扶風寨
7.2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
7.3 四川省宜賓市李莊古鎮
參考文獻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節選
1.3園林式規劃的內涵 1.3.1園林式理念 園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內運用植物配置、營造小品與建筑、布置或規則或不規則園路、設置景觀水景等途徑人工創造而成的宛自天開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園”是由以建筑物為主的建筑和與之相配套的景觀基礎設施;“林”是指為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及工作環境而創建的城鎮綠地系統。合理的園林設計規劃,可提高城鎮規劃布局質量,保護風景名勝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從而提高人類生存環境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 1.3.2宜居與園林的關系 宜居園林應始終將“宜居”與“園林”相聯系,貫穿于整個城鎮建設、發展中。宜居與園林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宜居”是給居民提供舒適、怡人的人居環境,而合理的園林規劃建設可以營造這樣的環境。第二,通過園林建設可以豐富城鎮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滿足人們的精神文明需求,保護自然生態,起到安全隔離災害等作用。 1.3.3園林式規劃設計 制定園林式規劃設計應注意以下方面。 1. 依據城鎮環境,制定園林建設總體方案 各個地區的自然地貌、人文歷史、植被等都不相同,在進行園林建設方案時應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規劃適合當地的、操作性較強的規劃設計方案。充分考慮氣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地理位置特征、水資源、森林資源等因素,借用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選址、功能布局、規模設定和空間構成,且綜合分析以上因素與人、經濟、自然之間的關系,制定合理的、科學的園林設計方案。 2. 合理利用自然環境條件,有效規避不利因素 合理利用、不斷強化對園林建設有利的自然條件,建設舒適怡人、特征明顯的園林景觀。例如,南方可利用氣候條件設計適應高濕條件的植被景觀;北方利用太陽的輻射合理布置合適的建(構)筑物、活動場所、綠地、公園和道路空間。 有效規避不利因素,盡量通過規劃布局、形態設計、材料選擇等手段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或通過現代科技技術、新材料等手段來降低不利因素的影響或消除不利影響。 3. 建設優質綠地系統 首先,綠地系統是宜居式園林城鎮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起到安全隔離作用。從該城鎮整體出發,結合該地區自然資源,如山水資源、歷史遺跡等,合理安排綠地系統,依據當地地貌選擇相應的綠化風格,建設富有地域特色的園林環境。 其次,綠地系統選擇、規劃時應結合城鎮安全要求,與城鎮防災減災系統結合起來,綠地可在災害發生時為居民阻隔災害,提供避災場所,有效減少污染。 4. 建設具有當地特色景觀 園林建設過程中,可通過增設人工環境來營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可結合當地人文歷史、自然資源及地域特色確定人工景觀的主體、布局形式、材料、植物配置形式,創建與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相適宜的、和諧的人造景觀。同時,應考慮使用人群的安全,特別是特殊群體,如老人、兒童和殘疾人等。 5. 以整個城鎮作為綠化載體,注重生態平衡 將城鎮規劃與園林規劃融為一體,注重整個城鎮的生態平衡。將傳統園林技術與現代園林技術相結合,考慮城鎮的發展需要和居民生態環境的需要,實現整個城鎮園林建設。 6. 堅持科學發展觀 首先,應遵守“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制定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時要考慮人的因素,不僅考慮當代人,還需考慮后代子孫,充分聽取當地各界人士的訴求。其次,結合當地自身資源和環境條件,科學制定宜居園林式城鎮的建設規模、基礎設施規劃、文化建設規模、園林景觀規劃及產業規劃等。 7. 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 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應將“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融入城鎮規劃和城鎮建設中,突出生態、可持續的宜居園林式城鎮建設。綜合考慮城鎮土地資源、水資源、能源等條件,著眼于當地長遠發展進行生態資源的空間布局,使得當地的社會環境得以持續。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包括以下方面。 (1) 堅持水資源保護規劃。 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設計應堅持生態可持續理念,制定長遠的、科學的水資源保護方案。 (2) 堅持生物與自然保護規劃。 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應考慮當地生物的多樣性及自然生態區,堅持保護城鎮內及周邊生物及自然資源,保留原始的大面積自然生物區域,保護生態敏感地帶。 (3) 堅持綠色建(構)筑物規劃。 依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將生態節能設計理念用于建(構)筑物設計中。建(構)筑物設計規劃過程中,運用建筑技術原理和手段,協調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 (4) 堅持綠色能源利用規劃。 結合當地資源、能源情況,構建清潔的、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系統,注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能源系統的工程規劃時,如交通、建筑、供電、供熱、燃氣等工程規劃,應貫穿節能的概念。 (5) 堅持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對宜居園林式城鎮生態環境進行總體評估,包括大氣環境、水資源環境、噪聲污染環境、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土壤污染環境等,規劃與環境污染防治相結合。 8. 堅持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宜居園林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自然、經濟、社會三要素互相協調統一。宜居園林式城鎮建設要以整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盡可能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減少污染。通過合理規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采用清潔生產、合理配置產業結構、城鎮資源,實現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要以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城鎮的發展和建設應將保護自然環境、合理開發當地資源為前提;通過改善人居環境、人居條件、健全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手段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9. 堅持傳統歷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鎮特殊的符號,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可通過保護、更新當地歷史文化得以實現。在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當地歷史文化遺址,尊重當地特殊的文化傳統、習俗。由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不可再生性,宜居園林式城鎮建設應盡量采取保護的手段,更新改造要適度;對于傳統建筑、傳統街巷等規劃,要考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情況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更新發展,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宜居園林式城鎮規劃建設應用發展的眼光,充分考慮當地歷史文化背景及發展方向,綜合考慮整體規劃。
生態宜居,村鎮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完美呈現生態宜居村鎮社區規劃設計(普通高等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十三五精品教材) 作者簡介
李勤副教授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成員。長期從事城鄉規劃、建筑設計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較為鮮明的研究成果。主持國基金青年基金“基于生態宜居理念的保障房住區規劃設計與評價方法研究”,住建部項目“生態理念導向下北京新住區營建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項目“城市生態住區規劃設計研究 ”等十余項課題研究。主編《生態理念下宜居住區營建規劃》、十三五規劃教材《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案例教程》,副主編《西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西部農村基礎設施設計建造指南》。發表《汶川地震災后永*性農村住宅設計思考》、《北京傳統居住空間文化的承繼研究》等論文二十余篇。目前還負責主持3本《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系列技術標準》的制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