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萬友生醫學叢書寒溫統:論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5846
- 條形碼:9787513235846 ; 978-7-5132-3584-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友生醫學叢書寒溫統:論新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有名中醫萬友生教授所著。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分為傷寒和溫病的病因病機、傷寒六經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八綱是傷寒和溫病辨證論治的總綱四章;下篇各論分為表寒虛實證治、表熱虛實證治、半表半里寒熱虛實證治、里熱虛實證治、里寒虛實證治五章。本書在八綱的下,把傷寒六經和溫病三焦、衛氣營血的理法方藥統一起來,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證論治體系。其中所引歷代醫學家的方藥用量及其用法等,悉仍其舊,以免失真,并便于古今對照研究。臨床可因時、因地、因人不同,結合各自的實踐經驗,靈活掌握,不必拘執。
萬友生醫學叢書寒溫統:論新版 目錄
**章 傷寒和溫病的病因病機
**節 傷寒溫病的外因和內因
一、傷寒溫病的外因
二、傷寒溫病的內因
第二節 傷寒溫病的發生和發展
一、傷寒溫病的發生
二、傷寒溫病的發展
第二章 傷寒六經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
**節 太陽病證治
第二節 陽明病證治
第三節 少陽病證治
第四節 太陰病證治
第五節 少陰病證治
第六節 厥陰病證治
第三章 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
**節 三焦病證治
一、上焦病證治(主要病在肺、心與心包絡)
二、中焦病證治(主要病在胃與脾)
三、下焦病證治(主要病在腎與肝)
第二節 衛氣營血病證治
一、衛分病證治
二、氣分病證治
三、營分病證治
四、血分病證治
第四章 八綱是傷寒和溫病辨證論治的總綱
**節 八綱是傷寒六經辨證論治的總綱
第二節 八綱是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的總綱
下篇 各論
**章 表寒虛實證治
**節 太陽表寒實證治
第二節 太陽表寒虛證治
第二章 表熱虛實證治
**節 衛分表熱實證治
第二節 衛分表熱虛證治
第三章 半表半里寒熱虛實證治
**節 少陽證治
第二節 少陽兼太陽證治
第三節 少陽兼陽明證治
第四節 少陽兼三陰證治
第四章 里熱虛實證治
**節里熱實證治
一、溫熱證治
二、濕熱證治
第二節里熱虛證治
一、上焦虛熱證治
二、中焦虛熱證治
三、下焦虛熱證治
第五章 里寒虛實證治
**節 里寒實證治
一、上焦寒實證治
二、中焦寒實證治
三、下焦寒實證治
第二節 里寒虛證治
一、太陰虛寒證治
二、少陰虛寒證治
三、厥陰虛寒證治
跋
萬友生醫學叢書寒溫統:論新版 節選
《寒溫統一論/萬友生醫學叢書》: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并說到“其熱傳營,舌色必絳……純絳鮮澤者,包絡受病也,宜犀角、鮮生地、連翹、郁金、石菖蒲等。延之數日,或平素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非菖蒲、郁金所能開,須用牛黃丸、至寶丹之類以開其閉,恐其昏厥為痙也。”又在《三時伏氣外感篇》指出:“風溫者……治在上焦,肺位*高,邪必先傷,此手太陰氣分先病,失治則人手厥陰心包絡,血分亦傷。蓋足經順傳,如太陽傳陽明,人皆知之;肺病失治,逆傳心包絡,人多不知者。”“夏令受熱,昏迷若驚,此為暑厥,即熱氣閉塞孔竅所致,其邪人絡,與中絡同法,牛黃丸、至寶丹芳香利竅可效。神蘇以后,用清涼血分,如連翹心、竹葉心、玄參、細生地、鮮生地、二冬之屬。”陳平伯在《外感溫病篇》指出:“風溫證,身熱痰咳,口渴神迷,手足瘛疭,狀若驚癇,脈弦數者,此熱劫津液、金囚木旺。當用羚羊角、川貝、青蒿、知母、麥冬、連翹、鉤藤之屬,以息風清熱。”“風溫證,熱渴煩悶,昏聵不知人,不語如尸厥,脈數者,此邪熱內蘊,走竄心包絡。當用犀角、連翹、焦遠志、鮮石菖蒲、麥冬、川貝、牛黃、至寶之屬,泄熱通絡。”薛生白在《濕熱條辨》指出:“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營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連翹、生地、玄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味。”“濕熱證,數日后,汗出熱不除,或痙,忽頭痛不止者,營液大虧,厥陰風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荊子、鉤藤、生地、女貞子等味。”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焦篇指出:“太陰溫病……神昏譫語者,清官湯主之,牛黃丸、紫雪丹、局方至寶丹亦主之。”“邪人心包,舌謇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本條吳氏自注:“厥者,盡也。陰陽極造其偏,皆能致厥。傷寒之厥,足厥陰病也。溫熱之厥,手厥陰病也。舌卷囊縮,雖同系厥陰現證,要之舌屬手、囊屬足也。蓋舌為心竅,包絡代心用事。腎囊前后,皆肝經所過,斷不可以陰陽二厥混而為一,若陶節庵所云冷過肘膝,便為陰寒,恣用大熱。再熱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絡居多,而陽明證少者,則從芳香,本條所云是也。有邪搏陽明,陽明太實,上沖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體皆厥,當從下法,本論載人中焦篇;有日久邪殺陰虧而厥者,則從育陰潛陽法,本論載人下焦篇。”)“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暑人手厥陰也。手厥陰暑溫,清營湯主之。”“手厥陰暑溫,身熱,不惡寒.精神不了了,時時譫語者,安官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小兒暑溫,身熱,卒然痙厥,名日暑癇,清營湯主之,亦可少與紫雪丹。”“大人暑癇,亦同上法。熱初入營,肝風內動,手足瘛疚,可于清營湯中加鉤藤、丹皮、羚羊角。”……
萬友生醫學叢書寒溫統:論新版 作者簡介
萬友生(1917—2003),男,別號松濤。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人,江西省全國著名的中醫學術專家,***著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津帖專家。生前曾任省衛生廳中醫科負責人,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中華中醫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等職。傾畢生精力提出寒溫統一的外感熱病理論體系,在全國中醫學術界獨樹一幟。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