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創新教材/配增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78805
- 條形碼:9787117278805 ; 978-7-117-27880-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創新教材/配增值)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全面介紹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很新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本書共分為9個章節: 部分1-3章為總論,章介紹分子影像學概念及發展、成像原理、成像技術及常見類型,第2章詳細介紹與分子影像探針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分子成像靶點的篩選、類型及應用;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條件及常見類型。第3章介紹臨床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為進一步深入理解分子影像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第二部分4-9章為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分別介紹放射性核素標記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學成像、超聲成像及介入分子成像的基本原理、成像機制及其相應分子影像探針的研發及應用,重點突出,循序漸進,同時對新技術新手段多模態PET/CT、PET/MR及SPECT/CT成像作了較全面的分析及展望,為開展相關臨床檢測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創新教材/配增值) 目錄
**節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的性質與任務
一、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的性質
二、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的作用與任務
第二節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的發展
一、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的興起
二、新一代成像技術的發展
三、診療一體化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主要內容與學習方法
一、主要內容
二、學習方法
第二章 分子影像探針
**節 概述
一、分子影像探針的概念
二、分子影像探針的結構
第二節 探針設計原則
一、分子影像探針設計應具備的特性
二、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模式
三、分子影像探針的理性設計
第三節 臨床常用的分子影像探針
一、CT成像對比劑
二、分子影像檢測顯像劑
三、光學成像分子探針
第三章 臨床分子影像常用檢測設備
**節 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檢測設備
一、CT成像儀器的基本結構與相關參數
二、CT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單光子發射斷層顯像檢測設備
一、γ照相機與SPECT的結構組成
二、SPECT的成像原理
三、SPECT的圖像特點
第三節 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檢測設備
一、PET的結構組成
二、PET的成像原理
三、PET的圖像特點
四、PET圖像與其他成像同機融合
第四節 磁共振分子影像檢測設備
一、磁共振分子影像設備的結構
二、磁共振成像原理
第五節 超聲分子影像檢測設備
一、超聲分子影像設備的結構
二、超聲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六節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一、CT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二、SPECT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三、PET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四、磁共振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五、超聲分子影像檢測設備的發展
第四章 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測技術
**節 CT基本原理與技術
一、CT的掃描參數
二、CT掃描方式
三、CT圖像后處理技術
四、CT新技術
第二節 CT分子影像檢測的臨床應用
一、CT平掃描的臨床應用
二、CT常規增強掃描的臨床應用
三、CT增強多期掃描的臨床應用
四、高分辨力CT掃描的臨床應用
五、CT定量測定的臨床應用
六、CT灌注成像的臨床應用
七、CT血管造影的臨床應用
第五章 單光子發射體層顯像檢測技術
**節 概述
一、SPECT顯像類型
二、SPECT顯像基本技術
三、SPECT顯像圖像處理與分析
……
第六章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檢測技術
第七章 磁共振分子成像檢測技術
第八章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一磁共振分子影像檢測技術
第十章 超聲分子影像檢測技術
第十一章 介入分子影像檢測技術
第十二章 新型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及臨床轉化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臨床分子影像檢測技術(創新教材/配增值) 作者簡介
陳小元,廈門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加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醫學影像及醫學工程所(NIBIB)任終身資深研究員,分子影像及納米醫學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2012年領銜組建廈門大學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現任Theranostics雜志創刊主編(2016年影響因子8.712),兼任10多個國際主流專業雜志副主編或編委成員,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中美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會(CASNMMI)前任主委,中美納米醫學及納米生物技術學會(CASNN)現任主委,美國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會(SNMMI) Rad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uncil(RPSC)主委,及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AIMBEfellow)。2012年獲NIBIB Mentor Award,2014年獲NIH Director's Award,2016年獲ACS Bioconjugate Chemistry Lecturer Award。主要致力于分子影像學和納米醫學的研究工作,研究范圍涵蓋核醫學分子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學分子成像、超聲分子成像及納米藥物研發,目前實驗室所研究的部分具有高親和力和高特異性的放射性顯像劑正在向臨床轉化。已發表700多篇SCI論文(H影響因子124,引用率>55 000次)。 金征宇,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系主任,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現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候任會長、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雜志》總編輯、ARRS會員等及數十種期刊主編、副主編、編委。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影像診斷及介入放射工作30余年。2008年被原衛生部授予“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北美放射學會榮譽會員,成為中國第四位獲此殊榮的放射專家,2016年榮獲JCR終身榮譽會員,2018年榮獲ECR榮譽會員。作為放射學界領軍人物,在國內率先開展多項臨床新技術研究、指南及行業標準制定、規范化培訓。近五年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公益性衛生行業科研專項以及其他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國內外論著近400篇。編寫八年制《醫學影像學》教材及專著19部,國家發明專利4項。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吳楊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項、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華夏醫學獎2項以及其他獎勵15項。 李思進,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牛津大學John Radcliffe醫院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山西醫科大學校長、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山西省分子影像精準診療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負責人、山西省精準診療學科群負責人。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核醫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山西省醫學會副會長。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IAEA項目等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近100篇,編寫專著與教材10余部,專利10余項。 鄭鐵生,廈門大學教授,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實驗醫學系主任,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帶頭人。福建省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帶頭人。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臨床生物化學、分子及實驗室管理學專業組資深專家組組長。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終身會員、中華醫學會會員。承擔并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和教研課題8項。發表論著70多篇;主編各類教材、專著21部;獲國家專利2項;獲5項國家科技學術成果獎;獲6項省部級教育教學成果獎;獲校(市)級各類成果一等獎、二等獎40多項;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等。 張冬,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重慶市放射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放射診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專委會青年委員,解放軍放射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從事中樞神經放射診斷、分子影像學方向的研究。參加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實習生教學工作,理論大班課30學時/年。以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SCI論文19篇。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重慶市科委基金項目。獲重慶市微課大賽比賽二等獎1項,軍隊優秀學科網站三等獎1項,軍隊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主編醫學影像閱片教程,副主編研究生規劃教材《分子影像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