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廊橋遺夢 (雙語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72938
- 條形碼:9787544772938 ; 978-7-5447-7293-8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廊橋遺夢 (雙語版) 本書特色
《廊橋遺夢》的寫作只用了短短兩周,這部浪漫之作隨后成功打動了全球數千萬讀者,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三年有余,由其改編的同名電影入選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部愛情電影,由其改編的音樂劇獲得美國話劇和音樂劇的★高獎項托尼獎。 “這之中只有感傷與哀痛,沒有對人性自由的呼喊和對傳統倫理的反抗與譴責。它接受了這個甜蜜的痛苦、開花的血和優美的死亡。” 作家馮驥才此語道出故事中道德倫理相對自然人性的勝出,以及古典的悲劇之美。著名學者,資深翻譯家資中筠女士以詩情譯筆再現出這個隱秘而動人的柔美境界。 此版為中英雙語全本,附有資中筠女士所作序言《熱潮退后話〈廊橋〉》。
廊橋遺夢 (雙語版) 內容簡介
一對兄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翻檢出了一段塵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絲卡婚后生活平靜瑣碎,缺乏激情。《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為拍攝麥迪遜縣的廊橋而來,與居于此地的弗朗西絲卡相遇、相識和相戀。面對遲來的愛情與家庭責任,弗朗西絲卡選擇了后者,而羅伯特則選擇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戀換來了半生的彼此懷念。
廊橋遺夢 (雙語版) 目錄
廊橋遺夢
羅伯特?金凱德
弗朗西絲卡
古老的夜晚,遠方的音樂
星期二的橋
又有了能翩翩起舞的天地
大路和遠游客
灰燼
弗朗西絲卡的信
后記: 塔科馬的夜鷹
“夜鷹”?卡明斯談話錄
The Beginning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Robert Kincaid
Francesca
Ancient Evenings, Distant Music
The Bridges of Tuesday
Room to Dance Again
The Highway and the Peregrine
Ashes
A Letter from Francesca
Postscript: The Tacoma Nighthawks
Interview with “Nighthawk” Cummings
廊橋遺夢 (雙語版) 節選
從長滿“藍眼草”的花叢中,從千百條鄉間道路的塵埃中,常有關不住的歌聲飛出來。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個秋日下午后半時,我正坐在書桌前注視著眼前電腦屏幕上閃爍的光標,電話鈴響了。 線路那一頭講話人是一個原籍艾奧瓦州名叫邁克爾·約翰遜的人。現在他住在佛羅里達,說是艾奧瓦的一個朋友送過他一本我寫的書,他看了,他妹妹卡羅琳也看了,他們現在有一個故事,想必我會感興趣。他講話很謹慎,對故事內容守口如瓶,只說他和卡羅琳愿意到艾奧瓦來同我 面談。 他們竟然準備為此費這么大勁,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盡管我一向對這類獻故事的事抱懷疑態度。于是我同意下星期在得梅因見他們。在機場附近的一家假日旅館中寒暄過后,尷尬的局面緩和下來,他們兩人坐在我對面,窗外夜幕漸漸降臨,正下著小雪。 他們讓我做出承諾: 假如我決定不寫這故事,那就絕對不把一九六五年在麥迪遜縣發生的事以及以后二十四年中發生的與此有關的任何情節透露出去。行,這是合理的要求。畢竟這故事是屬于他們的,不是我的。 于是我就注意傾聽,全神貫注地聽,也問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他們只管講,不斷地講下去,卡羅琳幾次不加掩飾地哭了。邁克爾強忍住眼淚。他們給我看了一些文件、雜志剪頁和他們的母親弗朗西絲卡的一部分 日記。 客房服務員進來又出去,一遍一遍添咖啡。隨著他們的敘述我開始看到一些形象,先得有形象,言語才會出來。然后我開始聽到言語,開始看見這些言語形諸文字。大約到夜半剛過時分,我答應把這故事寫下來—至少試試看。 他們下決心把這故事公之于眾,對他們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況很微妙,事關他們的母親,也觸及他們的父親。邁克爾和卡羅琳承認,把故事講出來很可能引起一些粗俗的閑言碎語,并且使約翰遜夫婦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遭到無情的貶損。 但是他們認為,在千金之諾似已粉碎、愛情只不過是逢場作戲的方今之世,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故事還是值得講出來的。我當時就相信這一點, 現在更加堅信不疑,他們的估計是正確的。 在我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又要求會見過三次邁克爾和卡羅琳。每次他們都毫無怨言地到艾奧瓦來,因為他們切望這個故事能得到準確的敘述。有時我們只是談,有時我們緩緩驅車上路,由他們指給我看那些在故事中占一席之地的場所。 除了邁克爾和卡羅琳的幫助之外,我以下要講的故事的依據是: 弗朗西絲卡·約翰遜的日記、在美國西北地區特別是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和貝靈厄姆做的調查、在艾奧瓦州麥迪遜縣悄悄進行的尋訪、從羅伯特·金凱德的攝影文章中收集到的情況、各雜志編輯提供的幫助、攝影膠卷和器材制造商提供的細節,以及同金凱德的故鄉俄亥俄州巴恩斯維爾幾位神奇的老人的長談—他們竟還記得金凱德的童年。 盡管做了大量調查,還是有許多空白點,在這種情況下,我運用了一些想象力,不過只是在我作出合理的判斷時才這樣做。這判斷力來自我通過調查研究對金凱德與弗朗西絲卡的深刻了解。我確信我對實際發生的事已了解得差不多了。 有一個空白點是關于金凱德橫穿美國北部的旅行詳情。根據隨后陸續發表的一系列攝影圖片、弗朗西絲卡·約翰遜日記中簡短的提及以及他本人給一個雜志編輯的親筆短箋,我們知道他確實做了這次旅行。以這些材料為線索,我沿著我認為是金凱德一九六五年八月從貝靈厄姆到麥迪遜縣的路線做了一次旅行,在行程終了時,我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變成了羅伯特·金凱德。 不過,想要抓住金凱德其人的本質,還是我寫作和研究中*大的難題。他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人物。有時好像很普通,有時又虛無縹緲, 甚至像個幽靈。他的作品表現出精美絕倫的專業修養。然而他把自己看成一種在一個日益醉心于組織化的世界中正在被淘汰的稀有雄性動物。他有一次談到他頭腦中時光的“殘酷的哀號”。弗朗西絲卡·約翰遜形容他生活在“一個奇異的、鬼魂出沒的、遠在達爾文進化論中物種起源之前的世界里”。 還有兩個吸引人的問題沒有答案: **,我們無法確定金凱德的攝影集的下落。從他的工作性質來看,一定有成千上萬幀照片,卻從來沒有找到。我們猜想—而這是符合他對自己和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的看法的—他在臨終前都給 銷毀了。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他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二年這段時期的生活。能得到的情況極少。我們只知道他有幾年在西雅圖靠肖像攝影勉強維持生活,并且繼續不斷地拍攝皮吉特海灣。此外就一無所知。有一點有意思的是,所有的社會保險部門和退伍軍人機構寄給他的信都有他的筆跡寫的“退回寄信人”,給退了回去。 準備和寫作這本書的過程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使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重要的是,減少了我對人際關系可能達到的境界所抱有的憤世觀。通過我的調查研究結識了弗朗西絲卡·約翰遜和羅伯特·金凱德之后,我發現人際關系的界限還可以比我原以為的更加拓展。也許你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會有同樣的體驗。 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個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上,我們的知覺都已生了硬痂,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繭殼之中。偉大的激情和肉麻的煽情之間的分界線究竟在哪里,我無法確定。但是我們往往傾向于對前者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給真摯的深情貼上自作多情的標簽,這就使我們難以進入那種柔美的境界,而這種境界是理解弗朗西絲卡·約翰遜和羅伯特·金凱德的故事所必需的。我知道我自己必須先克服原來那種傾向,才能開始動筆。 不過,如果你在讀下去的時候能如詩人柯勒律治所說,暫時收起你的不信,那么我敢肯定你會感受到與我同樣的體驗。在你冷漠的心房里,你也許竟然會像弗朗西絲卡·約翰遜一樣,發現又有了能翩翩起舞的天地。
廊橋遺夢 (雙語版) 作者簡介
羅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1939—2017) 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曾任北艾奧瓦大學商學院院長,生前定居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座高山農場,閑時寫作,攝影,玩音樂,研究經濟學和數學。多部作品曾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代表作《廊橋遺夢》位居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