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應用社會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83814
- 條形碼:9787300283814 ; 978-7-300-283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應用社會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社會學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應用社會學特別體現了社會學的這一本質特征。應用社會學作為社會學的一門主干學科,其特征是側重于運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概念、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發現等,對現實的、具體的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政策等做描述、分析、評價和提出對策或解決辦法。本教材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應用社會學的教學內容,特別突出了應用社會學的實證研究方法、應用社會學的研究范式、社會學專業的職業接軌、社會學在社區和社會治理研究中的應用,并介紹了犯罪社會學、環境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醫學社會學、人類學、人口研究與管理、社會工作等分支領域。本教材適用于對社會學有興趣的多種學科和多種專業背景的人士閱讀。
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應用社會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目錄
**節應用社會學的定義、特征與研究領域
第二節應用社會學的由來與發展
第二章應用社會學研究方法綜述
**節研究的維度與步驟
第二節定量和定性方法
第三節研究倫理與價值
第三章社會學的定量研究方法
**節測量
第二節資料收集
第三節統計分析
第四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節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焦點群體訪談方法
第三節深度訪談法
第四節口述史方法
第五節扎根理論的方法
第五章社會調查技術
**節抽樣
第二節問卷設計
第三節資料的收集與量化處理
第六章社會評估技術
**節什么是社會項目評估
第二節評估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評估研究的基本類型
第七章社會學在社區研究中的應用
**節社區與我國基層社區組織
第二節社區的分類與變遷
第三節應用社會學在社區研究中的主要理論視角
第四節社區治理與社區建設
第八章社區規劃與社區營造
**節社區規劃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社區規劃的源起和發展
第三節社區規劃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社區規劃的主要內容和操作程序
第五節社區規劃在我國當代的實踐案例
第九章社會學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
**節社會治理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節為什么社會治理必須創新?
第三節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歷史變遷
第四節新清河實驗與社會治理創新
第十章社會政策
**節社會政策概述
第二節社會政策的基本要素與過程
第三節當代社會政策的發展
第四節當前中國社會政策各個領域的主要內容
第十一章犯罪社會學及其應用
**節犯罪社會學及其起源
第二節犯罪社會學的理論及其發展
第三節犯罪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第四節一個少年犯罪幫伙的研究實例
第十二章環境社會學及其應用
**節環境問題與環境科學
第二節環境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環境保護的若干社會學觀點
第四節公眾環境關心測量研究舉例
第十三章城市社會學及其應用
**節城市社會學理論
第二節城市社會學研究方法
第三節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
第十四章社會心理學及其應用
**節社會心理學:社會行為的探索
第二節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第三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社會心理學的應用及其范例
第十五章醫學社會學及其應用
**節醫學社會學簡介
第二節醫學社會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醫學社會學的視角和主要理論定向
第四節醫學社會學研究方法
第五節迪爾凱姆關于自殺的研究
第十六章人類學方法及其應用
**節應用人類學的興起與發展演變
第二節人類學方法論原則
第三節人類學調查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第十七章人口研究與人口管理
**節人口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人口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人口研究的應用
第四節中國農村人口研究
第十八章社會工作及其應用
**節社會工作概述
第二節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
第三節基于職業能力的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
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應用社會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節選
序言本書是《應用社會學》教材的第三版。筆者主編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應用社會學》教材**版完成于1995年,教材第二版完成于2004年,時光荏苒,轉瞬之間距離第二版也有16年了,日月如梭,令人感嘆唏噓。此次,第三版《應用社會學》,本書主編、副主編組織教材撰寫的教師團隊,做出了大幅度的調整與修訂。 眾所周知,社會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非常重視實證研究、實地研究、田野調查和社會實際問題研究的學科;而應用社會學就是將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于相應的社會領域,進行實際社會問題研究的學科。作為高校研究生課程的應用社會學,也是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社會應用領域,學會采用社會學的分析視角、理論觀點、理論模型、研究方法、計量模型,去真正解決多方面的現實的社會問題。 社會學的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分支學科眾多,目前統計到的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就有100多個,譬如: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法律社會學、醫療社會學、老年社會學、職業社會學、交通社會學、旅游社會學等等,可以說,人類所涉足的所有領域都有社會學的分支學科。所以,本課程不可能全面地列出這些應用領域和分支學科,而只能是擇其要者而闡釋。那么,本教材第三版在選擇這些主干應用領域的時候,有什么標準嗎?有的。筆者認為,本教材在選擇這些應用領域的時候,遵循了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該應用領域或分支學科在社會學學科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屬于主干的分支領域,所以,那些非主干的就不在入選之列,當然,即使是主干領域,也不是都能入選的,也還要符合下面三個原則。第二,該領域或分支學科具有突出的應用特征,有明確的應用領域,特別注重應用方法的研究,所以,有一些分支領域理論色彩強、應用特色不突出,就沒有入選。第三,該應用領域或分支學科形成了獨特的研究范式,有明顯的知識含量,特別是在應用的方法方面,特色突出。第四,該應用領域或分支學科有明確的就業領域,對于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該職業體系能起到明顯的培訓功能,所以,此次第三版《應用社會學》教材特別強調與就業領域的接軌。 應用社會學是社會學的核心課程之一。什么是社會學的核心課程呢?前一段時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學學科評議組(第七屆)討論社會學學科的核心課程,這也是國務院學位辦給各個學科評議組下達的任務。既然是核心課程就不可能很多,委員們認為大體有三門課程:**門是社會學理論;第二門是社會學方法;第三門,委員們經認真討論,*后定為“應用社會學”。所以,作為社會學核心課程,本教材撰寫的任務就顯得更為沉重了。 核心課程是必須向研究生講授的,應用社會學也確實非常重要,學習社會學的學生都必須學會如何去應用,社會學本身就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但是,應用社會學的領域確實比較廣,如果完全由一位教師獨立通講全部課程的話,確實難度較大。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講授呢?筆者以為,應用社會學的講授是可以有所側重的,比如方法部分、社區研究、社會治理研究,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掌握的;但是,也有些領域是可以有所取舍的。而且,本課程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征,即講授應用社會學課程的不同高校、不同院系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在高校和院系的特點、特征、特色側重于應用社會學的不同領域,也可以做出新的開拓,比如農業院校可以將應用的重點放在農村社會學、農業社會學上,交通類院校可以將重點放在交通社會學上,財經類院校就可以將重點放在金融社會學上,民族院校可以將重點放在民族社會學上,等等。當然,這些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基本學術范式、基本的應用社會學的規則與本教材、本課程應該是一致的。 本教材大體上由三方面的內容構成。**方面是關于應用社會學的基本知識,包括應用社會學概述、應用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學的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社會調查技術、社會評估技術等。第二方面,是展示怎樣應用社會學的理論方法來做研究,本教材通過社區研究、社區規劃與社區營造、社會治理研究與應用、社會政策研究等,來展現應用社會學的具體研究過程。第三方面是應用社會學的一些主要研究領域,這方面的內容較多,包括犯罪社會學、環境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醫學社會學、人類學方法、人口研究與人口管理以及社會工作技術等。 當年筆者在中國人民大學上大學的時候,所學專業并不是社會學,當時中國人民大學也沒有社會學專業。筆者是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的,一直學習到1985年研究生畢業,此后留校任教。筆者對于社會學感興趣是源于大約1979年在北京的一次外文圖書展,當時看到一架一架的圖書都歸類為“sociology”,翻閱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開始閱讀了大量社會學文獻,所以本科畢業時寫的論文是《美國工會運動中的集體談判》,研究生畢業時寫的畢業論文是關于西方發達經濟體的白領階層,都屬于社會學研究了。從筆者關注社會學和從事社會學研究四十余年的親身體驗看,中國社會學的應用領域在近年來確實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密切相關。 近年來,社會學的社區研究、社會治理研究在國內發展迅速,全國各地都在進行社會治理實驗,應用社會學在此領域大有用武之地。改革開放是從經濟建設開始的,也特別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2004年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社會建設”,由此,社會領域的改革頗受關注。201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首次提出“社會治理”(此前用的概念是“社會管理”)。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筆者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很多基層社會治理研究和調研中,尤其是在筆者所組織推進的“清河實驗”中,深切體會到,地方治理、基層治理對于社會學的知識和人才有強烈的需求,可以說,中國的應用社會學也真正找到了社會學應用比較穩定的具體領域、具體對象,基層社會治理、基層社區治理是應用社會學可以大顯身手的*為重要的載體。 所以,本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闡釋在基層社區研究、社會治理研究中怎樣應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社會治理”這一概念頗具中國特色,如果翻譯成英文,并沒有完全對應的社會學詞匯。所以,社會治理具有明顯的中國社會研究的創新特征。 正值本教材完稿后的出版過程中,突然遇到了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流疫,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投入到防控瘟疫的戰斗之中。僅就國內的防控疫情的工作而言,社會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的制度體系,社會治理的一個關鍵措施就是“社會治理重心下移”,防控疫情要落實到單位社區、居住社區、小區、院落、居民樓,每一輛公共交通工具、每一塊有人群的空間,直到每一戶、每一個人,所以凸顯了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重大意義。在防控疫情的治理中,也凸顯了社區、小區是老百姓的生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防疫治理的基本單元。這與本教材所強調的社會治理、社區治理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本教材是一批非常優秀的社會學學者集體勞動的成果,各章的執筆人名單如下(以撰寫各章先后為序): 李強:**章、第七章、第八章一部分、第十三章; 郝大海: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 夏建中:第四章; 邱澤奇:第六章; 盧堯選:第八章一部分; 關信平:第九章; 劉佳燕:第十章一部分; 沈毓穎:第十章一部分; 王大為:第十一章; 洪大用:第十二章; 周曉虹:第十四章; 裴曉梅:第十五章; 胡鴻保:第十六章一部分; 王藝璇:第十六章一部分; 史薇:第十七章; 鄒學銀:第十八章。 本教材編寫的具體過程是,先由主編、副主編研究討論全書的基本框架、寫作要求、寫作范式、章節取舍和章節安排,然后選擇聯系各章的作者,并交由各章作者寫作或修訂。各章完成以后,主編、副主編負責統編全書。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王藝璇為本書做了大量的編輯校訂工作。本書成書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學界同仁的指導,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劉精明教授也對本書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在此,對于上述所有合作者和學界同仁的貢獻表示深深的謝意。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盛杰為本書的編輯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謹此致謝。 本教材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8VXK005)的成果之一。 本書雖經認真撰寫、細心刊校,但仍恐有不妥與疏漏之處,本書作者渴求讀者們給予批評、指教、指正。李強 2020年3月15日
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應用社會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李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2003年5月至2017年1月,曾先后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城市社會學、應用社會學、社區研究等。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社會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擔任多種學術刊物的編委,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著有《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社會分層十講》《多元城鎮化與中國發展》《生命的歷程:重大社會事件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跡》等著作20余種,發表學術論文和其他文章約300篇。曾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并四次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以及其他多項學術獎勵。 鄭路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特聘副教授,數據科學院RONG教授,蘇世民書院兼聘教授,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研究領域涉及組織社會學、大數據與社會網絡分析、金融社會學等方面。學術論文發表于Strategical Management Journal、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Social Forces、Social Science Research、China Quarterly、《社會學研究》等國內外權威刊物。曾榮獲《社會學研究》創刊百期優秀論文獎(2004)、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2012年雙年會最佳論文獎(宏觀類)、中國新聞傳播學學會優秀學術獎二等獎(2018)。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