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77615
- 條形碼:9787561577615 ; 978-7-5615-776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科建設“登峰戰略”之英語文學重點學科項目。以約翰遜的《詩人傳》為考察對象,從詩歌批評史的角度來檢視這位18世紀大文豪的批評觀如何塑造和影響《詩人傳》某些傳主的經典地位。本書討論的是《詩人傳》中的彌爾頓、德萊頓、蒲柏,還有兩大詩人群體——“玄學派”詩人和十八世紀中期詩人。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目錄
**節 經典和經典建構
第二節 關于英國文學經典化源流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 《詩人傳》與十八世紀的文學經典化
**章 玄學派的“巧智”
**節 玄學派經典地位的變化
第二節 洛克和艾迪生的“巧智”概念
第三節 玄學巧智:在思想與情感之間
第二章 彌爾頓的“崇高”
**節 彌爾頓經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節 “崇高”與“想象”
第三節 約翰遜對“崇高”的復雜態度
第三章 德萊頓的“敏博”
**節 德萊頓經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節 德萊頓的“敏博”與文學貢獻
第三節 德萊頓詩歌的缺陷
第四章 蒲柏的“明慎”
**節 蒲柏經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節 蒲柏的“明慎”與“優美”
第三節 蒲柏式的“想象”
第五章 十八世紀中期詩人的“豐沛”
**節 十八世紀中期詩人的經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節 “豐沛”的才華與素體詩寫作
第三節 抒情詩的“乖謬之美”
結語
參考文獻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節選
《塞繆爾·約翰遜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他聲稱這樣的想象能讓這樣豐富的現實在讀者“心靈中深深地刻下烙印”(78);也就是說,蒲柏具備向讀者再現想象內容的卓絕才能,這與他敞開心靈地觀察和接納周圍的世界是分不開的。 但是在《蒲柏傳》中,“想象”絕不止于再現外部現實的能力。例如,當約翰遜說蒲柏“會讓紛亂的想象先沉靜下去,讓新穎的虛構變熟悉起來”(64),或者愛洛伊斯與亞伯拉德的“故事如此新穎和感人,它取代了虛構的敘事,(蒲柏的)想象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馳騁,卻不會誤人荒誕情境里”(72),他其實是在“虛構”的意義上使用“想象”這個詞。當約翰遜說蒲柏的想象“圓柔豐美”,能召喚“各色鮮亮的辭藻”來“綴飾和裝點自己”時(10),他其實把修飾能力也納入“想象”的范疇中。由此可見,在《蒲柏傳》中“想象”和“虛構”這兩個術語都可以指示文學創作中的編構和修飾能力,兩者大體可以等同起來。 在約翰遜看來,不管是再現、編構或修飾,蒲柏所發揮的想象大體都是基于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正如戴維·惠勒所說的那樣,約翰遜并不反對追逐想象的詩歌,但這種想象必須建立在“經驗”或“真實”之上①。約翰遜對蒲柏式想象的承認以及定性,可以說是反駁約瑟夫·沃頓觀點的反撥。事實上,《蒲柏傳》中的很多論斷都隱含著對沃頓的批評聲音的回應,只有將沃頓的《論蒲柏的作品和才賦》與《蒲柏傳》對照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約翰遜立論的初衷或所指②。在約翰遜看來,支撐并提升蒲柏作品的優美風格的心智力量,正是詩人以現實經驗為源泉,能將尋常經驗變為新奇體驗的想象。約翰遜以《劫發記》為例說明蒲柏如何調用普通人生活的細節進行藝術想象:“關于閨中女子一天的細節全都呈現在我們眼前,他做了如此多的人工修飾……所有細節都讓人印象深刻,我們以前看到這樣的情景都會不堪忍受,千萬次把頭轉過去,現如今卻只覺得饒有興趣。”(71)換言之,若不是蒲柏對女子的閨中生活頗為熟悉,它在作品中就不會呈現出令讀者興趣盎然的新異面貌。這樣的觀點呼應了沃頓在《論蒲柏的作品與才賦》**卷中對這首詩的評判;沃頓說《劫發記》展示了“一幅*真實、*生動的現代生活的畫像”,蒲柏“對這個世態具有深透的認知”,他的藝術加工絲毫沒有偏離“高雅和文明生活所確立的準則”③。 ……
塞繆爾:約翰遜《詩人傳》對英詩經典的建構 作者簡介
葉麗賢,福建閩侯人,北京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學者,《世界文學》編輯,譯著有《饑渴的想象:塞繆爾·約翰遜散文作品選》《生命之殿:但丁·羅塞蒂十四行詩集》等,曾在文學期刊發表譯文約20萬字。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