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弱關系的力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84752
- 條形碼:9787568284752 ; 978-7-5682-8475-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弱關系的力量 本書特色
1. 網絡與自媒體時代的新型社交理念:不“拼爹”、不“求人”、擺脫情感負擔,將“私域流量”做強做大! 2. 真正幫到你的人,往往都和你不熟:6大核心理念,37個實用技巧,建設成就你的“私域流量池”。 3. 作者從社交的本質出發,運用心理學、博弈學、吸引力法則等理論,結合有趣的故事,為讀者講述如何通過弱關系來為自己“制造”機遇,幫助那些深陷某種關系而失去斗志、迷茫找不到方向、急于提升自己卻不知如何抉擇的人指引方向,并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
弱關系的力量 內容簡介
本書以如何經營個人身邊看似不太緊密的關系為主題,討論了日常人們會忽視的“弱關系”,引導讀者關注并懂得合理建設人際關系中的“弱關系”。那么,什么是“弱關系”?“弱關系”是一個和“強關系”相對的概念,是指人與人之間不太密切的一種關系。家人、朋友、同事、同學,因為雙方有一定的社交和情感基礎,擁有比較穩定的社會關系,所以被稱為強關系。而弱關系,是一種比強關系更廣泛的關系類型。比如,多年前某個僅有一面之緣的人,后來卻幫了你的大忙……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強關系”給了我們更多的支持,但本書告訴我們,決定我們人生走向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弱關系”。 作者通過心理學原理來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重點分析了“弱關系”的能量和價值,通過對“弱關系”的力量和影響力的剖析,為大家展示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弱關系”理論體系,并提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讀者有效運用“弱關系”來實現人生價值。
弱關系的力量 目錄
**章??弱關系的底層邏輯
1.你理解的人脈,可能都是錯的 / 003
2.人與人之間的四個維度 / 007
3.搞懂社交的本質,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 011
4.弱關系如何制造人生驚喜 / 016
5.不知不覺中,弱關系可能決定了你的財運 / 021
6.互聯網時代的弱關系真相 / 026
第二章??尋找各種弱關系的樞紐
1.將強關系當成拓展弱關系的平臺 / 033
2.掌握六度分隔理論,打開人脈通道 / 038
3.找到人際關系中的價值鏈 / 043
4.神奇而實用的250法則 / 048
5.嘗試著將不同的圈子連在一起 / 053
第三章??打造高質量弱關系的心法
1.保持熱情,尋找建立連接的機會 / 059
2.強大的責任心,是贏得尊重的前提 / 063
3.有耐心,才能打造更加穩定的弱關系 / 067
4.保持包容,接納并理解他人的想法 / 072
5.真誠至上,讓彼此之間保持透明 / 076
6.保持敏銳的嗅覺,積極挖掘優質人脈 / 081
7.格局越高,你的弱關系層次才會越高 / 087
第四章??打造并經營你的個人品牌
1.六大維度建立你的人設標簽 / 093
2.重新確定適合你的優勢定位 / 098
3.持續展示,積累個人品牌效應 / 102
4.打造自己獨特人格魅力的三個核心法則 / 106
5.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能量場,強化影響力 / 110
6.高效運用吸引力法則的三個技巧 / 116
7.快速回應,在他人面前建立好的印象 / 121
第五章??正確理解和運用弱關系
1.如何重組朋友圈,拓展核心人脈 / 129
2.獲取健康人際關系的底層規則 / 133
3.挖掘存量人脈價值,提升增量人脈 / 138
4.適當走出社交舒適區 / 142
5.有時候,你的精神感受至關重要 / 146
6.弱關系實際上是價值投資和能力投資 / 150
7.運用網絡思維來拓展弱關系 / 155
第六章??弱關系中容易被誤解的那些點
1.弱關系中的甜蜜度也會很高 / 161
2.弱關系和強關系的相互轉化 / 165
3.弱關系并不是萬能的 / 169
4.弱關系是否真的只是一場交易? / 173
5.弱關系只是認識一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嗎? / 178
后記??你與陌生群體的相互作用有多大? / 182
弱關系的力量 節選
**章??弱關系的底層邏輯1.你理解的人脈,可能都是錯的我有個朋友老張,是個電氣工程師。他隨公司從杭州轉移到南京工作,家也搬到了南京。后來,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他想要讓女兒在南京接受*好的教育。而在南京市區,*好的幾所幼兒園都拒絕了老張的申請,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外地人,在本地還沒有買房,而且繳納的社保和納稅都不滿三年,加上申請的時間比較晚,根本不符合學校收取的條件。老張請求很多同事和領導幫忙,也沒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老張的生活圈中,大都是鐵路設計的人,要么就是一些電腦軟件方面的工程師,而且很多都是外地人,他們在這一方面也是愛莫能助,老張家里也沒有親戚在南京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張跟朋友吃飯,不經意間談起這件事,當時,在座的一位領導給了他一張名片。原來這個領導的一個大學同學是一家幼兒園的負責人,雖然這個負責人無法幫忙將老張的女兒安排到自己的學校,但是可以給市里另外一所條件不錯的幼兒園園長寫一封推薦信,讓他幫忙安排一下。老張*后依靠領導的同學幫忙,解決了女兒上學的問題,但對整個流程進行分析,老張原先所認定的那些人脈根本沒有起到重要作用,反倒是和自己關系不密切,在生活圈邊緣以及生活圈以外的人幫到了自己。老張的問題也許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就像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那樣,當我們遇到某些棘手的問題時,經常會發現自己的朋友圈力量不夠,或者說朋友圈里沒有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類人力資源。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沒有人會認識各個地區、各個社會部門、各個社會階層以及各行業的人,在很多時候,幫忙解決一些“疑難雜癥”的反而是那些和自己看起來關系不大的人。無論是畢業以后的工作問題、孩子的上學問題,還是婚姻問題、事業發展問題,那些生活圈邊緣和生活圈以外的弱關系,更能夠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談到人脈關系,多數人的**印象就是親朋好友或者同學、同事,按照人們的理解,一個人的人脈關系一定是那些和自己建立比較密切聯系的人,在這個人脈網絡中,情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情感的建立往往來源于血緣關系(親人)、共同的興趣愛好和人生經歷(朋友、同學、同事)。眾所周知,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生活圈,在這個生活圈中,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人們所熟知的人脈。對于多數人來說,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和成功,往往離不開這個生活圈子里的人脈關系。在生活中,我們的任何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可能都離不開這一類人脈資源,買車可以托付那些從事賣車的朋友幫忙,找工作可以尋求大學校友或者同學幫忙,投資做生意可以從朋友那兒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很多人在理解人脈關系的時候,往往會認定那些和自己走得親近的人才能夠幫到自己,認為自己的成長一定要依靠那些自己身邊的人,但事實上情況可能和人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香港“景泰藍”大王陳玉書先生在創業初期,遭遇了很大的困難,一直沒有辦法打開香港市場,有一次,他在公園散心,無意中幫一個外國婦女照看孩子。對方事后非常感激,遞給陳玉書一張名片。原來對方是某國的公使夫人,她的丈夫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擁有廣闊的人脈。有一次,陳玉書請求對方幫忙弄到運送貨物的簽發證,這樣他的產品才可以進入香港市場,公使夫人很快就讓丈夫幫忙解決了這個難題,而陳玉書也因此在香港市場上大放異彩。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創業初期,一直都受困于資金缺乏的危機,他找到親朋有好友幫忙,但是都被拒絕了,大家都覺得他不務正業,而且大家對于互聯網并不了解,因此給予的幫助非常有限。無奈之下,馬云開始尋求國際資金的幫助,在雅虎老總的推薦下,馬云認識了日本軟銀公司的創始人孫正義,并獲得了2 000萬美元的融資,這才解決了資金問題。如果繼續舉例,那么這份名人的名單還可以開得很長,不單單是這些成功人士,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需要依賴弱關系來幫忙。比如大學生畢業之后,都會面臨就業問題,和人們所強調的校友圈、家族圈不同的是,多數大學生在畢業之后找的工作都是依賴弱關系的力量。很多創業者在開始自己的事業時,也是依靠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外的人脈弱關系。從現實需求和解決的方式來看,多數人認知的那種人脈關系是一種關系比較親密的人際關系,它們并沒有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個人的發展往往都是依靠親密關系之外的人脈資源。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分專注于經營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這種親密人際關系的維護上,卻忽略了生活圈外的那些優質人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才真正決定了我們成長的速度和高度。我們一旦狹隘地將自己封閉在某一個特定的生活圈內,就會失去更多成長的空間。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是,你身邊的保安大叔,你每天在地鐵上遇見的那些清潔工,他們的口中也許藏著你真正需要的信息,而你總是選擇視而不見。 2.人與人之間的四個維度北京有一位老太太,生了三個女兒,可是當女兒們出嫁之后,既沒有回來看看老太太,也沒有任何電話交流,逢年過節也不見誰寄來一些禮物,她們就像從老太太的生活中消失了一樣,音訊全無。從血緣關系上來說,身為家庭成員的女兒應該能夠與老太太建立強關系,但實際上由于不存在互動、不存在溝通,也不存在情感上的交流,雙方之間的強關系徹底消失,這種聯結關系似乎還比一般的弱關系更弱。這個時候,如果同一個小區的王大媽覺得老太太可憐,每天都來幫老太太打掃衛生,幫忙買菜,有空就陪著老人逛一逛公園,在一起聊天聽戲。久而久之,老太太非常依賴王大媽,并且覺得對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人。在這個時候,原本沒有什么交集的王大媽就成為老太太強關系中的一位成員。從子女扮演的角色不斷弱化和退場,到陌生人一步步走進生活圈中,這種對比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于強弱關系的理解和認知。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轉變呢?強弱關系究竟應該如何進行界定呢?針對這種情況,馬克??格蘭諾維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系應該設定一些維度,這樣才能真正將社會強關系和弱關系區別開來,所以他搬出了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分別是互動時間、情感強度、親密程度、互惠行動。按照馬克??格蘭諾維特的說法,強關系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互動時間多,情感強度要足夠強,親密程度比較高,彼此之間存在互惠行為。反過來說,弱關系的具體表現為互動次數很少、感情維系比較弱、親密度不高、缺乏互惠行動。一旦其中一個或者多個維度的條件無法滿足,強關系和弱關系就會相互轉化。對每一個人來說,自己身上所對應的這四個維度中的內容可能會退化,因為工作關系,溝通和互動的時間可能會減少;因為生活上的分離,情感強度和親密度會下降;因為角色和地位的變化,互惠行動會慢慢減少,而類似的變動就會導致社會關系發生傾斜,這種傾斜往往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完成的。此外,從這些維度的劃分來看,它們更像是一面鏡子,即當人們在感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的時候,是否人真正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自己是否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滿足了這四個維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會突然發現大學同學和自己疏遠了,發現原先那些好兄弟、好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邊緣化了。之所以會這樣,并不是因為雙方之前存在什么矛盾,或者雙方之間的感情不夠深厚,而在于隨著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加,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時間少了,互動也減少了,彼此之間再也不會一起打游戲,不會聊天到天亮,不會進行交心,不會肆無忌憚地相互開玩笑。一些更加現實的問題摧毀了人們原有的情感紐帶,而當雙方之間的接觸和溝通被生活抹殺之后,強關系的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在這里,馬克??格蘭諾維特從四個維度中推出了三個常見的關系連接,即強關系連接、弱關系連接,以及休眠關系。在強關系連接中,四個維度所代表的社交因子都很活躍,人與人之間會將互動交流與情感聯系當成優先任務,或者說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樣,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經常處于一種相互關懷、相互幫助的狀態。而在弱關系中,人們處于一種互不認識、互不理解、互不干涉的狀態,相關的社交因子并沒有活躍的跡象,也沒有推動它們變得活躍的條件和契機。就像人們在大街上遇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路人一樣,沒人關心你在做什么,你也從沒期待著要和他們發生點什么故事。在休眠關系中,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交流,但彼此之間缺乏的只是一個更好的契機,只要這個契機到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更進一步,逐步從弱關系發展成為強關系。或者人與人之間的強關系不斷淡化,開始形成一種半熟悉半陌生的狀態,如果不注重激活那些社交因子,強關系就可能在休眠中徹底變成弱關系。那么,該如何處理好這三種關系?*重要的就是對照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否激活了四個維度內的社交因子。
弱關系的力量 作者簡介
何宏非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與溝通導師,國內7家獨角獸企業內部培訓講師。他擅于通過心理學原理來探究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尤其是對高質量的弱關系的打造,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從2017年開始,何宏非已經幫助超過10萬人改善和提高人際關系,從面間接幫助他們贏得了更好的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